<h3> 敬畏,是一個神圣的字眼,敬畏祖先、敬畏自然、敬畏綱常倫理、敬畏法律綱紀(jì)、敬畏公平正義……它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敬畏之心源自于信仰,敬畏不是懼怕,而是一種心懷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老子曾云:“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一個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會三思后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h3><h3> 而今,我們應(yīng)該敬畏什么?</h3> <p class="ql-block"> 一、要敬畏規(guī)矩。敬畏,首要就是敬畏國家法律、社會制度、公司規(guī)章。明朝理學(xué)家方孝孺曾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這啟示我們,對規(guī)矩,要有敬畏之心、戒懼之意,做到言行有度。如果目無法紀(jì)、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終究會自食其果,更有甚者,給國家、社會、公司、家人帶來危害。</p><p class="ql-block"> 二、要敬畏道德。道德是內(nèi)心的法律,一部自律性的法律。道德叩問著人們內(nèi)心的良知,是遇到矛盾爭執(zhí)時腦袋里那個正義的小人兒。有道德于心中,以德修身養(yǎng)性,讓一個人能夠是非分明,平和坦蕩;以德治國,讓法治下的國家更有溫度,讓百姓更能感受到人文教化柔軟而堅定的力量。國家治理需要道德,以德服人,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種平等的尊重,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風(fēng)尚,每個公民都努力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風(fēng)尚的維護者。家風(fēng)正、民風(fēng)淳、國風(fēng)清。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弘揚文明美德,共建和諧社會。</p> <h3> 三、要敬畏生命。世間萬物都有生命,不僅僅是人類,每一天,都有一些生命開始它的旅程,一些生命延續(xù)著他們的價值,也有一些生命永遠地離開,生命偉大,生生不息,然而有時又極為脆弱,每個人,每個動物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又短暫,只有敬畏生命,敬它的偉大,畏它的易逝,才能讓有限的生命煥發(fā)光彩,不斷提升生命的價值。</h3><h3> 四、要敬畏良心。中國人把良心看得很重,古人篤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我們經(jīng)常這樣說:做人要有良心;也經(jīng)常這樣提醒和被提醒:做這事對得住良心嗎?甚至有過這樣抨擊或被抨擊:你的良心被狗吃了!每每說這話或聽這話的時候,都會心有敬畏。敬畏什么?敬畏良心。在五千年中國文化里,有一句震古爍今的臺詞:上要對得住天、下要對得住地、中間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這就是對良心的敬畏。</h3> <h3>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毙拇婢次?,行有所止,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在當(dāng)今社會錯綜復(fù)雜形勢下和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我們對天地萬物,面對紛繁世事,倫理道德、面對法律規(guī)章、面對自己內(nèi)心,要裝著一個“怕”字。只有心懷敬畏才會牢記慎獨二字,才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guī)矩,踏踏實實干事、干干凈凈做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