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晨光機械廠第四屆職工代表合影留念。</b></h1> <h1><b> 1964年冬開始,國家在曲陽縣和阜平縣交界的地方,建設(shè)了六個三線廠,簡稱”曲阜六廠”。阜平縣境內(nèi)的三個三線廠分別是:康家峪的利民廠,羅峪村的躍進廠,鐵嶺村的前進廠。</b></h1><h1><b> (下圖是當年學校教學樓對過的家屬樓,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有的風貌。)</b></h1> <h1><b> 三線是六十年代國家從戰(zhàn)略需要出發(fā),根據(jù)戰(zhàn)略位置的不同,將中國內(nèi)地的工廠劃分為一線、二線和三線。這是中國政府進行的一場以備戰(zhàn)備荒為目的的大規(guī)模國防、科技、工業(yè)等的基本設(shè)施建設(shè)。</b></h1><h1><b> (下圖是工廠當年修建的球場,職工在這里開展文娛活動,工會組織文藝演出和放映電影,給工廠職工及職工家屬帶來了歡聲笑語。)</b></h1> <h1><b> 在“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口號的號召下,全國建立起很多三線企業(yè)。這些三線企業(yè)坐落于交通不便,隱蔽靠山的地方。</b></h1> <h1><b> 這是當年工廠的單身樓,后來變成阜平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的男生公寓。</b></h1> <h1><b>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三線廠的產(chǎn)品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進入八十年代轉(zhuǎn)為生產(chǎn)民用產(chǎn)品,1993年8月轉(zhuǎn)移出山,搬遷到了保定,更名為河北晨光機械廠。</b></h1> <h1><b> 這是建國45周年、建廠30周年、搬遷出山1周年,廠工會組織舉辦的文藝聯(lián)歡會上,郭永勤演唱《英雄贊歌》,樂隊電子琴伴奏張麗娟、鄭國民,小號手楊吉牛、架子鼓手辛樹杰。</b></h1> <h1><b> 趙玉明在聯(lián)歡晚會上彈奏電吉他。</b></h1> <h1><b> 郭永勤演唱現(xiàn)代京劇《光輝照兒永向前》,樂隊京胡伴奏劉子洲,二胡伴奏任建華,月琴彈撥趙玉明。</b></h1> <h1><b> 這是在西溝的山坡上,用黑白相機拍攝的一張照片。</b></h1> <h1><b> 這是學校教學樓的大門口,兩根大柱子依然挺立。這里已經(jīng)成為阜平縣職業(yè)技術(shù)中心(現(xiàn)在已經(jīng)搬遷到阜東新區(qū))的教學樓,上面的標語彰顯著時代特色。</b></h1> <h1><b> 這是通往二食堂的車間,曾成為阜平職教中心職業(yè)培訓的課堂。</b></h1> <h1><b> 這是西溝的職工及家屬居住過的平房。現(xiàn)在樹木蔥蘢,已經(jīng)看不出過去的模樣。</b></h1> <h1><b>這是過去西溝的一個道口,失去了原來的模樣。</b></h1> <h1><b>這是我們住過的小房,現(xiàn)在已被當?shù)卮迕窀慕ň幼 ?lt;/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是過去西溝職工及家屬居住過的平房。</b></p> <h1><b>這是我們過去經(jīng)常出入的胡同。</b></h1> <h1><b> 胡同里有飯后的悠閑散步,</b></h1><h1><b> 有夏日午睡后的鄰里談笑。</b></h1> <h1><b> 時光荏苒,歲月無情。雖已是滿臉滄桑,但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我們曾是前進人,我光榮,我是930廠的人!</b></h1> <h1><b>能認出這些人是誰嗎?</b></h1> <h1><b> 1993年8月前進廠搬遷出山,至今已有二十五年。歲月無聲,思緒難平。我們住過的小平房無言地訴說著被冷落的凄涼。</b></h1> <h1><b> 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b><b>往事如煙,化為記憶。</b></h1> <h1><b> 當?shù)卮迕裨谖覀兙幼〉钠椒康鼗?,翻蓋了高大氣派的新房。</b></h1> <h1><b>這是過去的工廠辦公樓。</b></h1> <h1><b>這是過去進入廠區(qū)的大門。</b></h1> <h1><b>這是學校的教學樓的側(cè)面。</b></h1> <h1><b> 辦公樓前留影,留下青春的倩影! 那青澀的模樣,讓人把青春懷想!</b></h1> <h1><b> 在學校的后山上,劉彥俊很愜意地曬著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幸福洋溢在臉上。</b></h1> <h1><b> 曾經(jīng)的操場上,仿佛回響著比賽的哨響,仿佛歡聲笑語在天空上蕩漾。</b></h1> <h1><b> 新公路旁現(xiàn)在已經(jīng)筑壩蓄水,水光瀲滟,景色宜人。</b></h1> <h1><b>據(jù)說,這是過去的彈藥庫。</b></h1> <h1><b> 寬闊的操場上,不再有年輕小伙子打球的競賽雄姿,不再有媽媽對自家孩子的疼愛呼喚,不再有勞動之余休閑職工及家屬散步的身影。</b></h1> <h1><b> 這座樓就是過去的醫(yī)院大樓。那時候職工看病是報銷的,自己基本不花錢。</b></h1> <h1><b> 前進廠子弟學校的這座教學樓,歷經(jīng)幾十年的風雨,一屆一屆的學生從這里畢業(yè),為祖國培養(yǎng)了無數(shù)人才?,F(xiàn)在經(jīng)過粉刷,失去了它原有的色彩。</b></h1> <h1><b>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足印,</b></h1><h1><b>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b></h1><h1><b>一代人有一代人光榮與夢想!</b></h1><h1><b>再見了,慢慢消失的930廠!</b></h1><h1><b>它只會出現(xiàn)在你我的夢鄉(xiāng)!</b></h1> <h1><b> 那些”獻了青春獻子孫”的老一輩前進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默默奉獻,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老一輩前進人,歷盡滄桑,從朝氣蓬勃的有志青年變成了今日步履蹣跚的耄耋老人。</b></h1><h1><b> 衷心祝愿祝老一輩前進人健康快樂!</b></h1><h1><b> 共和國不會忘記你們!</b></h1><h1><b> 向老一輩前進人致敬!</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