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曾幾何時,圍巾、帽子、墨鏡成為中國大媽旅游出行的標配,也成為網友們善意調侃的對象。</h3><h3> 一直以來對大媽這個詞是抗拒的,總覺大媽和衰老、世俗、淺薄劃上等號,大媽們不是濃妝艷抹、矯揉造作,就是大大咧咧、不修邊幅,和優(yōu)雅、知性等描述女性美好的詞語相隔深深的鴻溝。</h3> <h3> 近來翻看自己的旅行相片,悚然地發(fā)現自己的照片早已和“墨鏡、圍巾、帽子”照相三件寶緊緊糾纏。我仰天長嘆,泣涕零如雨,難道我也倫落成中國大媽。在不甘心,不情愿的情緒海里掙扎良久,最終不得不接受一個無情的事實,其實我早已經是一枚妥妥的中國大媽了。</h3> <h3> 一直以來,我努力打造“文藝女青年”范,我閱讀,感受書中的主人公悲歡離合;我旅行,將行走的風景一點一滴地記錄;下雨、起風時,我傷春悲秋地寫幾首纏綿悱惻的小詩;情緒飛揚時,畫幾幅彩鉛、水彩。我怎么可能是菜市場里和小販一分一厘討價還價的腰粗膀圓放飛自我的大媽?縱有千般不舍,萬般無奈,照相三件寶已把我推進中國大媽的滾滾紅塵中。</h3> <h3> 相片中的我無墨鏡不歡,無論是站著、蹲著,正面、側身都戴著墨鏡擺出各種pose。其實,我也想美目盼兮,奈何,天生細長的小眼,一笑眼睛秒變一條線,如何巧笑倩兮?</h3><h3> 戴上墨鏡,眾生平等,性感迷人的小眼睛也能坦然面對顧盼生輝的大眼睛,魚尾紋、法令紋消失了,眼袋也銷聲匿跡。出鏡的是線條優(yōu)美的臉型,高挺的鼻子,再配上燦爛的笑靨,青春的風韻尚可留存。</h3><h3> </h3> <h3> 每個中國大媽家里都有無數條色彩艷麗的紗巾,本人也不能免俗,毛、棉、麻、絲各種材質,素色、花色,長巾、方巾林林總總幾十條。</h3><h3> 出外旅行,紗巾必不可少,赤日炎炎的夏季,紗巾是防曬衣,寒風凜冽的冬季,紗巾又是防風保暖佳品。這些功能性的作用不是重點,重點是紗巾是拍照時凸造型的利器。</h3><h3> 中國大媽早已不是肌膚柔潤,身段苗條的青春俏佳人,歲月這個頭號大敵人讓她們肌肉松弛、膚色暗沉,細紋滋生。此時,色彩艷麗的紗巾橫空出世,拯救大媽于水深火熱之中。</h3><h3> 照片中,鮮艷的紗巾既豐潤她們漸失水分的肌膚,又成功轉移視線焦點。絢麗的色彩讓大家深層次地領悟大媽們熱力四射的生活激情,皮囊會舊會老,心卻一直年輕著,停留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h3> <h3> 照片中的我和同事攝于柬埔寨的吳哥,我們身著當地彩色紗籠褲,眼戴墨鏡,肩披紗巾,在密林深處旋轉飛舞,照片是陌生的游人幫忙拍攝的。</h3><h3> 也許,身處異鄉(xiāng),繽紛的色彩點燃我們的激情,一貫內斂地我們突然奔放,與紗巾共舞,在林中飛翔,這一刻,年輕的心破繭而出,自由綻放。</h3><h3> 我們的造型感染了同游的其他大媽,她們向我們借墨鏡、絲巾,模仿我們凸造型、凹造型,和我們一起把歡樂留在異國他鄉(xiāng)。</h3> <h3> 去年夏天的湖北旅游,在恩施的梭布埡石林,偶遇一群五六十歲的大媽,她們化著精致的妝容,穿著得體的衣服,帽子、圍巾、墨鏡標配一樣不少,還多了一把油紙傘,一位藝術范十足的大叔手持單反緊跟她們。</h3><h3> 每一處風景,大媽們都輪流上去拍照,雖然她們已不再年青,但她們優(yōu)雅、從容,每一張照片都等待最適宜的光線,尋找最美的拍攝角度。那一刻,認真的大媽大叔們真美,我們忍不住跓足欣賞,情不自禁被她們選擇的唯美畫面,設計的場景叫好。</h3><h3> 她們時而回眸一笑,時而垂首沉思,時而45度仰望天空;她們長裙飄飄,絲巾風揚;墨鏡的酷、帽子的潮、油紙傘的唯美浪漫……那一刻,我有些許的感動,年華老去又如何,此時此刻,誰會去留意她們松弛的皮膚,下垂的眼角,轉而羨慕她們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情懷,她們是最美的中國大媽。</h3> <h3> 大媽們愛帽子,也有她們的無奈,歲月這把殺豬刀把她們滿頭青絲變黃變枯,為了掩蓋頭頂、兩鬢的白發(fā),帽子粉墨登場,鼎力相助大媽的拍照事業(yè)。寬檐帽、漁夫帽、貝雷帽……在蕓蕓眾生中總有一款適合大媽臉型、氣質的帽子。</h3> <h3> 從30到40歲的很長一段時間,我拒絕拍照,總覺的相機中的我丟失青春,這一段時間僅余幾張證件照,生活照幾乎沒有。偶然地一次回看30歲左右的相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那時的我,多么的年青,滿滿的膠原蛋白,飽滿的蘋果肌,風華正茂??僧敃r的我,為什么會嫌棄自己,也許,嫌棄的不是身體,而是心。</h3><h3> 45歲以后,莫名地愛上自己,從前出門旅游,相機里全是女兒的相片,現在出門旅游,借助照相三件寶,把女兒指揮的團團轉。</h3><h3> 近幾年和單位幾位志同道和的同事攜兒女出門旅行,高度發(fā)揮中國大媽一個景點都不放過,每個景色多角度反復拍攝的精神,兒女們頗有微詞,“照那么多的相片,不就是發(fā)個朋友圈,又沒有人看,最多點個贊”。并發(fā)誓,再也不和你們這群大媽出門旅游。</h3> <h3> 其實,作為大媽的我們和青春期的兒女都沒有錯,僅是三觀不合。年輕的我也曾覺</h3><h3>得50歲離自己很遠,50歲的中年人已是人生暗淡的背景板,應該過著波瀾不驚,心如止水的生活。如今,臨近半百的我仍然感覺活力十足,精力充沛,對旅行、拍照、健身、發(fā)朋友圈樂此不彼,也許在年輕人眼中有些許的荒唐可笑。</h3> <h3> 處在50歲關口的我并不惶恐,淡然處之,也不再抗拒大媽的稱號,余生也和中國許多大媽一樣風風火火地生活,把絢麗多彩的絲巾圍在脖子上,扎在腰間,飛舞過肩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