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參觀了黃山和婺源之后,除了自然美景,深深地在我心底烙下了烙印,還有就是他們的徽派建筑。這是當(dāng)?shù)厝说拿窬?,通常依山傍水而建,白色高墻圍起,有棱有角,青磚黛瓦。從遠(yuǎn)處眺望與湖光山色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中國田園式的民居風(fēng)格。</h3> <h3>靠山吃山,春天村民們喜歡在山坡上種植油菜花,秋天村民們又種植皇菊。金燦燦的梯田和綠幽幽的茶坡,在藍(lán)天白云的襯托下,構(gòu)成一副色彩絢麗油畫。</h3> <h3>判斷這個民居是否是大戶人家,主要看房頂下的梁越多,表明這家權(quán)位越大。</h3> <h3>木雕,浮雕,石雕是徽派民居的一個特點。</h3> <h3>木雕</h3> <h3>石雕</h3> <h3>家家戶戶在院子中間都會開一個露天窗,也被稱作為是天井,用于通風(fēng)透氣。俗稱為現(xiàn)代式空調(diào)。</h3> <h3>房子的格局中間是廳房,被稱作為中堂,俗稱接待客人的會客室。兩邊是廂房。家家戶戶的廳堂里會擺著八仙桌,八仙桌上通常擺設(shè)鏡子,花瓶,鐘,寓意一生平靜,終生平安。</h3> <h3>天井中間經(jīng)常會放一個大的水缸。主要用途是取水,儲水,或者救火。俗稱現(xiàn)代式的滅火器。</h3> <h3>李坑以小橋流水人家為特點。</h3> <h3>每當(dāng)我走到這狹窄的巷子,使我理解想起了好酒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住在這高墻深宅里,家丑不能外揚(yáng),好死不相往來的說法還是有道理的,這可能是為了更好保護(hù)一戶戶徽商人家的隱私。</h3> <h3>碰巧趕上了拍攝電視劇紅軍家族的劇組。</h3> <h3>借用了拍攝道具,我也來了一張。</h3> <h3>演員們抓住休息的時間在認(rèn)真背臺詞。</h3> <h3>土樓建筑群是福建客家人的民居,經(jīng)過了歷史上的三次遷徙,才定居在這深山老林里。它的規(guī)模要比徽派四合院的規(guī)模大得多。它是一個大的家族在這里生衍繁息的見證,據(jù)說有300多房間,可以居出600多人,如果土樓越大說明這個家族越興旺。</h3> <h3>樓名都是高大上。</h3> <h3>第一層是廚房,第二層是糧倉,第三層才是住所。每一層的樓房被稱作為庴。</h3> <h3>看到這些步步高升的庴,估計防火是居民們的主要任務(wù)。</h3> <h3>這個建筑群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采光分配均勻。最初是為了抵御野獸的攻擊,后來防御外來者的侵犯。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和博大精神,團(tuán)結(jié)就是力量。</h3> <h3>這是瞭望小窗口監(jiān)視外界的動向。</h3> <h3>墻體很結(jié)實,最寬能夠達(dá)到2米8。</h3> <h3>客家人擅長制作木偶和表演木偶戲。</h3><h3>從每一個樓的名稱如:懷遠(yuǎn)樓,和貴樓,承啟樓等,使我們就能夠了解到客家人的文化內(nèi)涵:以教育為本,和氣生財,和睦相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子孫綿延家族幸福,國家興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