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在“葫蘆”湖邊,用不同的視覺,體驗(yàn)了山水之奇妙。 </h1><h1> 現(xiàn)在,該到葫蘆的“肚子”里,去感受雅、巧、奇、秀的景致,給心靈帶來的“盛宴”般的“洗禮”。 </h1><h1> 一艘破舊游船,載著我們駛向湖心。 </h1><h1> 船上依舊沒有救生設(shè)備,開船的還是那位駕駛212的“老大”。 </h1><h1> 船體不時(shí)發(fā)出異樣聲響,仿佛馬上就要“散架”。 </h1><h1> 有了前番經(jīng)歷,倒是沒了恐懼。 看著船頭上的“老大”,他那完全可以和沙山比肩的高大“身影”,心里除了踏實(shí),就是信賴,甚至祟拜。 </h1><h1> 想起茅盾散文“白楊禮贊”。 </h1><h1> 有點(diǎn)沖動(dòng),也想寫個(gè)“胡楊禮贊”。 心想:船真翻了,索性就“了”在這兒吧,去哪找這么好的地兒? </h1><h1> 船的兩側(cè)和稍后方,由近而遠(yuǎn);由大及小;由高趨低;由藍(lán)至綠,由深到淺,整齊排列著船劃過時(shí)激起的條條波浪,浪花輕輕拍打船舷,又“乖巧”地依偎著、簇?fù)碇纳眢w,久久不愿離去。 </h1><h1> 船的右舷邊,沿著韻律般的水波紋望去,在黃葉漂散的盡頭,便是生長(zhǎng)在水中的久負(fù)盛名的胡楊,稱“水韻胡楊”。 </h1><h1> 如今己是天高云淡的季節(jié),也稱“秋水胡楊”。</h1><h1> 還有個(gè)好聽的名子:喀爾曲尕胡楊,維吾爾語:“雄鷹翱翔的地方”。 </h1><h1> 豪情與詩意己悄然其里,時(shí)光的流溢己在寧靜而致遠(yuǎn),婉約而凝重中講述著古老而又年輕的故事。</h1><h1> 清末年間,塔河改道,在喀爾曲尕沖出一道山谷,便有了逐水而居的胡楊,也有了雄鷹翱翔。</h1><h1> 塔河幾經(jīng)斷流,胡楊幾經(jīng)生死,死去的沒有倒下,活著的納新吐綠。</h1><h1> 喀爾曲尕胡楊,體型纖細(xì),娉婷玉立,裊娜多姿,風(fēng)韻卓約,氣質(zhì)高雅。 它們或在湖中茂密如林,宛如金色的波濤;或三五一群,相親相擁竊竊私語;還或獨(dú)木成林,悠然恬靜自尊養(yǎng)性。</h1><h1> 一只“卡盆”(羅布人,用胡楊制成的舟),在林間婆娑的倒影中,探出頭來,或隱或現(xiàn)的輕輕搖動(dòng)。</h1><h1> 一條黃葉鋪滿的沙路,徑直通向一間門洞敞開的茅草小屋,主人怕是出門打魚時(shí),忘記掩上那扇厚重門欄。</h1><h1> 看不到人為的刀斧跡痕,也找不出一間人造的水榭亭臺(tái),一切都是古樸情懷的自然流露。 </h1><h1> 游輪發(fā)出與周邊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diào)的的“突、突”聲,顯得十分刺耳。 </h1><h1> 假如坐著“卡盆”,左手一櫓,右手一釣,穿梭在密林中,暢游于葦塘間,又該是怎樣的一番心境? </h1><h1> 時(shí)光倒退一千年,人們赤裸相見,坦誠相處。 </h1><h1> 沒了霧霾,沒了欺詐,沒了猜疑,沒了爭(zhēng)斗,沒了失眠,該多好? </h1><h1> 胡楊,先由樹冠黃起,靠近水面的葉還是綠的。它和棱棱、沙棘、駱駝刺一起,把紅橙黃、紫綠藍(lán)六種冷暖色投進(jìn)湖面,形成多彩的水中倒影。</h1><h1> 在浪的作用下,“畫布”一樣的倒影,竟動(dòng)了起來,一種超越現(xiàn)實(shí)的“虛幻”美,像插上翅膀在無盡的暇想中“飛翔”。 </h1><h1> 岸邊,一位最后的羅布人(四代后裔),身穿麻衣,項(xiàng)上和手腕處掛滿象征祈福的獸骨,手里拿著手機(jī),一邊唱著古老的歌謠,一邊用紅柳串起葫蘆魚,在通紅的胡楊碳火上燒烤。</h1><h1> 縷縷“香煙”貼著湖面,飄到湖心的林子。 </h1><h1> 也許是“舌尖上的中國”味道(中央電視臺(tái)在舌尖上的中國,曾報(bào)道過羅布人的烤魚制作)的誘惑,成群的水鳥和黑白分明的野鴨子,在樹杈和湖面落了一片,瞪著小小的圓眼,祈求分享這最原始的美味。</h1><h1> 從沙山的那邊,一只雄鷹盤旋而來,水鳥和野鴨拍打著翅膀,驚恐的尖叫著地逃命去了。 </h1><h1> 當(dāng)它們掠過頭頂時(shí),天都暗了下了來,那爐燒烤的碳火,幾近被鳥兒卷起的風(fēng)兒吹滅。 </h1><h1> 重新添了“碳”,把那條剛從湖里抓來的一尺長(zhǎng)的活魚和尉犁羊(也稱喀爾曲尕羊,全國聞名),統(tǒng)統(tǒng)“按”在烤爐上。 </h1><h1> 美味在嘴里滋滋作響,頃刻間,只剩下發(fā)白的碳火。 </h1><h1> 頭上盤旋的雄鷹,也只好悻悻離去。 喀爾曲尕的胡楊,沒有輪臺(tái)胡楊公園的粗大,或者說沒有那么張揚(yáng)。</h1><h1> 輪臺(tái)的胡楊,骨子里透出“舍我其誰”的霸氣和不屈。</h1><h1> 它形似虎豹狼犬,神似擎天一柱。</h1><h1> 那些橫臥在黃沙中枯死的樹桿,不知灑下多少英雄淚?勾起多少豪杰的膽略和情愫? </h1><h1> 胡楊根系發(fā)達(dá),在沙土中可延續(xù)到50米外汲取水份。它用獲取的最少的“能量”,抵御了強(qiáng)悍的沙暴和風(fēng)雪烈日,用干裂的身軀,擎起大漠的春天。</h1><h1> 敬禮,再敬禮。 </h1><h1> “幸運(yùn)”的喀爾曲尕的胡楊,雖然被水滋潤(rùn)著,長(zhǎng)一副婀娜多恣的腰身。 但,沒了旱胡楊的風(fēng)骨。 </h1><h1> 把目光移向沙山頂上仰視,一棵碩大的胡楊,迎著風(fēng)在藍(lán)天下?lián)u曳---。 不死,不倒,不朽三千年。 </h1><h1> 這是胡楊的“命”,也是一部幾十輩子讀不完的書。</h1><h1> 坐在沙丘上,沭浴著秋風(fēng)向葫蘆湖留下最后一瞥。 </h1><h1> 渡船和212上的南方人,向我伸出大姆指,一本正經(jīng)的說:你們新疆人幸福死了,美死了(原話)。 </h1><h1> 心里問:一個(gè)“葫蘆”島就能幸福和美死人?</h1><h1> 新疆好地方多了去了,莫不是新疆早就沒有活著的人? </h1><h1> 我不想死,就想這樣慢慢的老去。</h1> <h1> (全篇終)</h1><h1> 感謝友朋提供的圖片</h1> <h1> 后記:</h1><h1> 終于可以停下手中的筆,但是,心情依然不能平靜。</h1><h1> 蘆葫島一行,給予的感觸良多。</h1><h1> 那一晚,露宿街頭。</h1><h1> 那一天,“飛越”天山。</h1><h1> 那一午,險(xiǎn)舟涉水。</h1><h1> 那一晨,超速撕分。</h1><h1> 只要是經(jīng)歷過的,都將成為最美好的回憶。</h1><h1> 那山,那水,還有那樹。</h1><h1> 有誰能說,它們不是心中的痛,心中的愛。</h1><h1> 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那能見彩虹。</h1><h1>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同學(xué)、同志、親人,給予我一路走來的支持和厚愛。</h1><h1> 我將拙作《愿和你一起終老》獻(xiàn)給你們。</h1><h1> 愿“愛”陪伴著我們一起終老。|</h1><h3><br></h3><h1> ------ 侯世華</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