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1月18日父親滿85歲生日</h3> <p class="ql-block">父親1951年2月17歲在湘潭九華鄉(xiāng)參軍,編入41軍366團三營七連,在廣州軍區(qū)樟木頭集結海訓,為解放臺灣做準備,大約3月前往朝鮮抗美援朝,從丹東乘悶罐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參戰(zhàn)。入朝后編入12軍三十四師一0六團警衛(wèi)連戰(zhàn)士,先后擔任通訊員、機槍手、司務長、排長等職位。</p><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集團軍于1985年成立,由陸軍第12軍編成,隸屬東部戰(zhàn)區(qū)。</p><p class="ql-block">第12集團軍的前身是第二野戰(zhàn)軍第六縱隊。12軍的前身主要是屬于徐向前領導的紅軍第四方面軍下屬的紅軍第74師一部。而36師一部甚至來自朱德的警備團。35師的前身是抗日戰(zhàn)爭活躍在太行山的八路軍129師太岳縱隊。12軍是劉伯承元帥非常信任的一只主力部隊。在“挺進大別山”、“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十分搶眼。特別是該軍下屬的36師在1948年7月一舉攻克襄陽古城,生擒特務頭子康澤,被授予“襄陽特功團”光榮稱號。1952年,12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和15軍一起,堅守陣地,打退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從此聞名世界。第12軍名將輩出,王近山,杜義德,韋杰,尤太忠,李德生,李震,曾紹山,肖永銀,趙蘭田,馬寧都出自該軍。</p> <p class="ql-block">12軍34師106團,于1952年12月15日,全部撤出上甘嶺537.7北山時歡慶勝利的老照片!</p> <p>人民戰(zhàn)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p> <p class="ql-block">上甘嶺最后收攤的團隊,傷亡重大,1連點名,首批上陣地的只剩2人</p><p class="ql-block">浴血三八線24:真實的上甘嶺之收尾</p><p class="ql-block">作者:德衡術</p><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8日,美韓聯(lián)軍放棄對上甘嶺597.9高地的進攻;11月11日,志愿軍展開對537.7高地北山的反擊。至此,曾經(jīng)一度在兩個高地作戰(zhàn)的上甘嶺戰(zhàn)役,第一次出現(xiàn)雙方爭奪焦點集中在一處,那就是537.7高地北山。</p><p class="ql-block">可是,志愿軍反擊537.7高地北山的難度前所未有的大。首先,由于537.7高地北山本身是537.7高地主峰向北伸出的一條大山腿,所以整個陣地幾乎都在敵人主峰陣地的火力控制之下,因此志愿軍反擊537.7高地北山不占任何地利。其次,近一個月的炮轟彈炸,早已把陣地上所有工事、掩體摧毀殆盡,所以志愿軍即便反擊得手,也很難將537.7高地北山守住。最后,敵人在丟失了597.9高地后,更加不愿意將537.7高地北山拱手讓給志愿軍,他們將所有兵力都投入到537.7高地北山陣地的爭奪之中。</p><p class="ql-block">第一個參與反擊537.7高地北山陣地的是12軍31師92團。戰(zhàn)斗力頑強的92團僅僅在陣地上與敵人拼了3天就兵力告罄,難以繼續(xù)。緊隨其后,加強92團作戰(zhàn)的是原本在597.9高地方向擔任第二梯隊的93團兩個營。這兩個營也僅僅堅持了2天,就因為傷亡過大請求上級增援。在這樣的情況下,又一支英雄團隊被派到了上甘嶺附近的梅檜里,用來接替92團、93團的戰(zhàn)斗。這個團隊,就是12軍34師106團,團長武效賢。</p><p class="ql-block">武效賢在兵團指揮部和12軍前指接受任務的時候,兵團首長和軍首長對106團的期望很高,他們對武效賢說:“106團要在上甘嶺‘打到底,收攤子’?!蔽湫зt雖然表示106團一定堅決完成任務,但也感覺到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因為92團、93團都是友鄰單位中能征善戰(zhàn)的團隊,他們在537.7高地北山反擊戰(zhàn)中傷亡如此之快,自己的106團又能夠堅持幾天?不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武效賢面對上級的命令,必須堅決執(zhí)行。106團負責為上甘嶺戰(zhàn)役收尾,那么收得了要收,收不了也要收。</p><p class="ql-block">讓人慶幸的是,106團果真成為志愿軍開赴上甘嶺的最后一個團隊。這個團在537.7高地北山與敵人反復爭奪28個晝夜,最后鞏固了陣地,并逼迫敵人停止進攻,完成了在上甘嶺“打到底,收攤子”的重任。令人惋惜的是,106團在上甘嶺傷亡的人數(shù)也達到了一個團兵力的2-3倍之多。以106團1營為例,投入戰(zhàn)斗之前有700多人,但不斷補入后累計的實際參戰(zhàn)人數(shù)達2100多人。部隊在巨大的傷亡下依靠的是隨打隨補,最后才沒有全軍覆沒。1營1連戰(zhàn)后在點名時,全連第一批上陣地的人居然只剩下2人,一個是戰(zhàn)士馮???,另一個是炸斷腿的副排長。</p><p class="ql-block">即便傷亡如此巨大,106團的戰(zhàn)績還是有目共睹的。因為它在537.7高地北山堅持與敵人激戰(zhàn)了28晝夜,而在這28晝夜里,它居然恢復并鞏固了陣地,并逼迫敵人停止進攻。這樣的戰(zhàn)績不僅依靠了106團官兵的浴血作戰(zhàn),更加依靠106團團營兩級指揮員的靈活指揮。</p><p class="ql-block">106團是從17日夜開始接替92團、93團反擊537.7高地北山,1營負責接守1、2、9號陣地和3號陣地的馬蹄形坑道,3營負責沿6、5、4號陣地方向向7、8號陣地方向反擊。17日夜的戰(zhàn)斗還比較順利,兩個營的一線分隊都順利完成任務,接守和恢復大部分陣地。但是18日白天,敵人開始反撲,一線分隊的傷亡迅速增大。</p><p class="ql-block">1營戰(zhàn)斗的陣地因為地處537.7高地北山的反斜面,受敵人反撲的程度比3營方向要小,所以一線分隊堅守的時間較長。但即便這樣,因為敵人的炮火封鎖,導致后方補給無法送上陣地,一線分隊是忍饑挨渴地與敵人對峙了6天。</p><p class="ql-block">【志愿軍官兵守在坑道里,極度缺水的時候只能喝尿、舔石頭】</p><p class="ql-block">3營的戰(zhàn)斗異常的艱苦。敵人在白天用飛機、大炮不斷的對著陣地轟炸,戰(zhàn)士們在毫無工事、掩體的陣地上,只能聽天由命地躲避著炮彈。3營8連是第一個反擊的連隊,從17日夜到18日黃昏,這個兩百號人的連隊最后只剩下7個人。</p><p class="ql-block">8連打光了,7連上;7連打光了,9連上。僅僅3天時間,3營就全軍覆沒。武效賢命令2營接替3營組織反擊??删驮谶@個時候,卻發(fā)生了一個插曲,那就是武效賢沒有在2營接替3營戰(zhàn)斗后讓3營營長權銀剛撤下陣地,反而要求權銀剛留在陣地上協(xié)助2營營長指揮。為此,本來因為戰(zhàn)斗慘烈就心情憤懣的權銀剛非常不能理解,專門請示團指揮所:“3營打沒了,為什么作為3營營長還要留下來指揮2營?”誰承想,武效賢聽了權銀剛的牢騷大發(fā)雷霆,在電話里質問權銀剛是不是怕死,并要求他必須留在陣地上協(xié)助指揮2營作戰(zhàn)。</p><p class="ql-block">【權銀剛,1938年5月參加八路軍,1955年授予中校軍銜】</p><p class="ql-block">武效賢將權銀剛留在陣地上,也是有自己的考慮。因為3營戰(zhàn)斗慘烈,根本沒有時間和2營交換戰(zhàn)斗中的經(jīng)驗教訓,所以武效賢希望權銀剛繼續(xù)留在陣地上,把經(jīng)驗教訓傳給2營。事實證明,武效賢的這次“留將”,為106團結束上甘嶺戰(zhàn)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0日夜,2營5連率先投入戰(zhàn)斗反擊6號陣地。按照作戰(zhàn)計劃,我方炮火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火力準備,隨后炮火延伸,5連分3個梯隊向6號陣地發(fā)起進攻??蓻]想到的是,當?shù)谝惶蓐爠偤眯兄辆嚯x敵陣地300米的位置,敵人突然射出3顆照明彈,將整個山谷照得亮如白晝。而此時5連的第一梯隊恰好位于敵人陣地前的一片開闊地,沒有任何掩體可以利用。6號陣地的敵人用機槍兇猛的向著5連官兵掃射,第一梯隊很快被屠戮。5連后面兩個梯隊被迫退回沖擊出發(fā)陣地,等待照明彈熄滅再進行強攻。就這樣,整整一個晚上,5連發(fā)起了數(shù)次進攻,不僅連長和副連長相繼陣亡,而且始終未能奪回6號陣地。眼見天亮,2營營長王聚新和權銀剛商量只能停止進攻。</p><p class="ql-block">21日白天,權銀剛找到王聚新,談了自己的看法。他分析,近一個月的戰(zhàn)斗,敵我都已經(jīng)摸清了對方的套路。因為沖鋒之前必然進行炮火準備,所以敵人一察覺志愿軍炮火延伸,就知道志愿軍要發(fā)起沖鋒。既然這樣,2營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沖鋒之前不進行炮火準備,利用夜暗采取偷襲的戰(zhàn)術奪回陣地。</p><p class="ql-block">權銀剛的這個提議,立刻被王聚新拿到營作戰(zhàn)會上研究,全營干部一致認為可行。因為炮火準備本來就是為了摧毀陣地上的工事,現(xiàn)在陣地上已經(jīng)沒有像樣的工事,為什么自己還要組織炮火準備、提醒敵人自己將要發(fā)起進攻呢?</p><p class="ql-block">21日晚,還是5連反擊6號陣地。為了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5連反擊6號陣地的時間特地提前到了晚上8點。雖然在前一晚的戰(zhàn)斗中,5連傷亡不小,但是21日晚的偷襲非常的順利。部隊利用了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摸到了敵人6號陣地的眼皮子底下,在21點10分發(fā)起進攻。僅僅10分鐘就奪回了6號陣地,無人犧牲,只傷了4人。</p><p class="ql-block">這場巧勝,很快堅定了2營干部和權銀剛改變戰(zhàn)法的決心。他們將自己的建議整理好上報給武效賢,武效賢將這個建議立即上報給軍指。12軍副軍長李德生看了武效賢的報告,并沒有直接答復,而是安排武效賢親自來12軍前指匯報具體方案。</p><p class="ql-block">原來,2營討論出來的方案是這樣的:鑒于537.7高地北山的各陣地上已經(jīng)沒有掩體,志愿軍想要恢復并守住陣地,必須先想方設法在陣地上構筑起掩體,所以志愿軍要充分利用晚上的時間在陣地上構筑工事。但是構筑工事又不能一蹴而就,一個晚上的時間難以在支離破碎的陣地上完成工事,那么只要工事沒有構筑好,白天陣地上就不留人。志愿軍只要用火力封鎖陣地,不讓敵人上去即可,這樣既可以避免白天的巨大傷亡,也可以避免晚上剛剛筑好的工事被敵人白天的炮擊所摧毀。</p><p class="ql-block">這個方案因為106團需要“步步為營”的恢復和鞏固537.7高地北山各陣地,所以實際操作非常耗時間。武效賢向12軍前指總指揮李德生副軍長匯報,要想完成任務,至少需要2周的時間。李德生考慮到兵團指揮部希望盡快結束戰(zhàn)斗,所以他起先不同意武效賢這個方案。武效賢被逼急了,向李德生說:“李副軍長,你要不采取我的意見,那我106團打光拉倒,到我犧牲為止;要按我的打法,鞏固不了北山陣地你殺我的頭!”</p><p class="ql-block">【李德生,1930年2月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p><p class="ql-block">眼見武效賢如此強硬,李德生最后只得同意這個戰(zhàn)法。</p><p class="ql-block">終于,在改變戰(zhàn)法之后,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的爭奪開始向志愿軍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因為106團沒有在堅持“陣地每失必反”的原則,而是堅持“不讓敵人上陣地”的底線,所以戰(zhàn)斗傷亡逐步減少。與此同時,經(jīng)過連續(xù)幾天夜間的緊張作業(yè),106團在1號、2號、9號、6號陣地下又挖掘了大量的坑道和掩體,保證了防守部隊站穩(wěn)腳跟。所以106團在堅持戰(zhàn)斗20多天后,終于完成了“打到底、收攤子”的任務,全面恢復和鞏固了537.7高地北山的陣地。為此韓軍評價:106團最狡猾,最難以對付。</p><p class="ql-block">所以,雖然上甘嶺戰(zhàn)役最終結束的時間是在11月25日,但是106團真正撤出537.7高地北山,完全將陣地交還給15軍的時間卻在12月初。只是因為11月25日以后,106團通過采取新戰(zhàn)法已經(jīng)使敵人完全喪失了對537.7高地北山陣地的控制。</p> <p>父親離開朝鮮時,朝鮮姑娘送給父親的照片。</p> <p>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報效祖國,守護和平。</p> <p class="ql-block">據(jù)查51年3月12軍第二批入朝參戰(zhàn)部隊。參加了五次戰(zhàn)役,金城阻擊戰(zhàn),上甘嶺戰(zhàn)役等。進行大小戰(zhàn)斗400余次,圓滿完成防御任務</p> <p class="ql-block">父親是12軍34師的106警衛(wèi)連,團長武效賢(武效賢,山西沁源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曾任中野6縱18旅一營教導員,營長,2野6縱18旅54團副團長兼參謀長,志愿軍12軍34師106團團長,12軍34師副師長,南京步兵學校副校長.江蘇省軍區(qū)副參謀長),團政委石培民,副軍長李德生,師長尤太忠(1951年,任志愿軍3兵團12軍34師師長,指揮所部參加了五次戰(zhàn)役、金城防御戰(zhàn)、上甘嶺戰(zhàn)役。)2022年10月14日《國家記憶》(血戰(zhàn)上甘嶺與山同在)反映了106團的戰(zhàn)斗事跡。不看不知道,原來父親還是英雄團的一員。</p> <h3>抗美援朝戰(zhàn)爭發(fā)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經(jīng)過兩年九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共斃傷俘敵71.8萬余人,其中美軍29.7萬余人。迫使"聯(lián)合國軍"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輝煌勝利</h3> <p>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抗美援朝開始</p><p>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p> <h3>抗美援朝戰(zhàn)爭,志愿軍總共進行了10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和‘戰(zhàn)役過程’??姑涝瘧?zhàn)爭,分為兩個大的階段;運動戰(zhàn)階段和陣地戰(zhàn)階段。如下:</h3><h3>從50年10月25日起至51年6月10日至,志愿軍連續(xù)進行了第1、2、3、4、5次戰(zhàn)役,這一階段,為運動戰(zhàn)時期。</h3><h3>從51年6月11日起至53年7月27日至,志愿軍又進行了5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作戰(zhàn)。為陣地戰(zhàn)時期,分別為:</h3><h3>(1)、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戰(zhàn)(1951年6月11日至11月30日止);</h3><h3>(2)、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zhàn)(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8月31日止);</h3><h3>(3)、1952年秋季戰(zhàn)術反擊和上甘嶺防御戰(zhàn)役作戰(zhàn)(195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止);</h3><h3>(4)、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zhàn)(1952年12月1日至1953年4月30日止)</h3><h3>(5)、1953年夏季金城反擊進攻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1953年5月1日至7月27日止)</h3> <h3>從51年6月11日起至53年7月27日至,志愿軍又進行了5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作戰(zhàn)。為陣地戰(zhàn)時期,分別為:</h3><h3>(1)、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戰(zhàn)(1951年6月11日至11月30日止);</h3><h3>(2)、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zhàn)(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8月31日止);</h3><h3>(3)、1952年秋季戰(zhàn)術反擊和上甘嶺防御戰(zhàn)役作戰(zhàn)(195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止);</h3><h3>(4)、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zhàn)(1952年12月1日至1953年4月30日止)</h3><h3>(5)、1953年夏季金城反擊進攻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1953年5月1日至7月27日止)</h3><h3>三、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志愿軍總共殲敵數(shù)字為:718,477名;</h3><h3>其中,在運動戰(zhàn)階段,總計殲敵數(shù)為185,277名;</h3><h3>而在陣地戰(zhàn)階段,總計殲敵數(shù)達到了533,200名;陣地戰(zhàn)階段的殲敵數(shù)為運動戰(zhàn)階段殲敵數(shù)的約3倍;多出2倍之多。</h3><h3>從統(tǒng)計表中可以看出:我志愿軍越戰(zhàn)越強,越打戰(zhàn)果越大,殲敵數(shù)字越來越多,取得的勝利越來越大;給敵人造成的損失越來越慘重!</h3> <p><br></p><p>志愿軍第12軍:1951年3月由第2野戰(zhàn)軍第12軍編為志愿軍序列。軍長曾紹山,政治委員李震。轄第31師、第34師、第35師。隸屬第3兵團。該軍于1951年3月21日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zhàn)役、1951年夏秋防御戰(zhàn)術、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zhàn)和秋季戰(zhàn)術反擊及上甘嶺戰(zhàn)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zhàn)準備。1954年4月25日回國。該軍100團2連班長伍先華(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爆破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04團4連副排長楊春增(烈士)榮獲"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zhàn)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91團5連戰(zhàn)士胡修道榮獲"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殺敵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p> <p>1952年,志愿軍第十五軍司令部發(fā)布上甘嶺戰(zhàn)績公報稱,在43天的戰(zhàn)役中,打退敵排以上的進犯900余次,與敵打大規(guī)劃爭奪戰(zhàn)29次,以11529的傷亡價值,斃、傷、俘敵25498人。其間包含志愿軍第十二軍傷亡4263人,斃、傷、俘敵6774人。可是美軍只供認傷亡兩千余人。</p> <p>53年7月回國后駐金華,后編入22軍駐舟山要塞,歷住司務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副參謀長,76年轉業(yè)懷化鐵路分局,任建筑段副段長。87年退休。</p> <p>今年我們迎來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70年斗轉星移,當年風華正茂的英雄兒女們如今已鬢如霜雪,但他們的豐功偉業(yè)將永遠銘刻史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得到傳承。</p> <p class="ql-block"> 12軍,這支英雄的部隊,在朝鮮戰(zhàn)場上屢建戰(zhàn)功。也許很多人不了解,在志愿軍中,有12位英模獲得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共和國英雄稱號”,這是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志愿軍將士所獲得的最高榮譽,包括彭德懷元帥、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等;其中,就有三位是12軍的將士,而且是12軍三個師各有一位,這是在所有志愿軍部隊中僅有的。他們是:31師胡修道、34師伍先華、35師楊春增。而34師,三個團中,都有獲得志愿軍總部授予的戰(zhàn)斗英雄。我們?yōu)橛⑿鄣闹驹杠?2軍感到驕傲!</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非常著名的一場戰(zhàn)役是上甘嶺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歷時43天,一提起這場戰(zhàn)役,首先想到的是最先堅守在那里的部隊3兵團15軍。大家可能不知道,15軍的部隊,具體就是45師,從10月14日開始,丟失了絕大部分的表面陣地,一直到10月31日調整部署后反擊,才奪回了部分陣地。因為傷亡較大,從11月1日起,上甘嶺陣地全部移交12軍部隊接收,先后有31師全部,34師106團,35師103團參戰(zhàn),至11月25日,全部收復失地,鞏固了戰(zhàn)線,迫使聯(lián)合國軍沒能再越雷池!整個戰(zhàn)役中,15軍打了17天,12軍打了28天。12軍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的重要貢獻應該彰顯!(摘自滕玉萍美篇),</p> <p class="ql-block">珍貴記憶:徐登才夫婦,父親任連長時,徐登才任排長,浙江慈溪人。61年入伍,70年轉業(yè)。</p> <p>幫老戰(zhàn)士佩戴勛章</p> <p>青年為老戰(zhàn)士送上慰問品</p> <p>青年們爭先與老戰(zhàn)士交流</p> <p>致抗美援朝英雄的一封信</p> <p>2020年10月26日下午,懷鐵公安青年民警和懷化市志愿者協(xié)會,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謝守初進行了慰問,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到達謝守初老戰(zhàn)士家后,青年們主動詢問了老人的身體狀況并送上慰問品,青年民警代表向老戰(zhàn)士呈遞致敬信。</p> <p>老戰(zhàn)士的兒子謝明星是懷化鐵路公安處懷化站派出所民警,據(jù)他介紹,謝守初老戰(zhàn)士于1951年2月在湘潭九華鄉(xiāng)參軍,年僅17歲,編入41軍366團三營七連,后在廣州軍區(qū)樟木頭編入12軍三十四師一0二團警衛(wèi)連,同年3月從丹東乘悶罐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參戰(zhàn)。1952年,12軍在“上甘嶺戰(zhàn)役”和15軍共同堅守陣地,打退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p> <p>青年代表宣讀致敬信,集體向老戰(zhàn)士致敬。</p> <p>老戰(zhàn)士寄語青年</p> <p>活動中,青年們圍坐在老戰(zhàn)士謝守初身邊,聽他回顧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艱苦歲月,老人用質樸的話語講述著當年赴朝作戰(zhàn)的艱難戰(zhàn)斗和心路歷程。據(jù)他回憶,當時的硝煙戰(zhàn)火異常激烈,戰(zhàn)斗的歲月十分艱辛。在入朝兩年多時間里,他先后參加了近百場戰(zhàn)斗,時常一打就是幾天幾夜。為防止暴露目標,部隊戰(zhàn)略轉移都是采取夜間行軍。走在冰天雪地里,不少戰(zhàn)士發(fā)生凍死凍傷,有的摔下懸崖不幸犧牲。</p> <p>合影留念</p> <p>青年民警們聽完謝守初老戰(zhàn)士講述的故事后,深受感動、備受鼓舞,紛紛表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把英雄的豐功偉績銘記在心,積極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忠誠衛(wèi)士。</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19日父親因主動脈夾層入住市第一人民醫(yī)院,8月1日放棄治療出院,出院后食欲不好,8月14日前往第五醫(yī)院檢查,各項指標不好,悲從心出,后又在市醫(yī)院再做ct檢查,結果懷凝為胰腺癌,在我們姊妹的細心調理下,日漸健復。2017年9月6日前往新疆游玩,9月21日回懷化,驚聞媽媽生病入住醫(yī)院第五人民醫(yī)院。</p> <p>2020年10月29日,17:50.姐姐打來電話,爸爸外出散步,至今未見回來。接電話后我們全家出動,在城北的各個地方尋找,未果。天色已黑,心急如焚。前往城北派出所查看監(jiān)控。人臉識別系統(tǒng)顯示父親前往了新天地、狗仔沖、鶴嗚洲、最后在天星華府消失。不見蹤影。至晚上22:00。接110電話。湖天派出所有一走失老人。立即通往妹妹前往。終于找到了父親。系快遞小哥發(fā)現(xiàn)老人打的110。姐夫給了快遞小哥500元表示感謝。種種現(xiàn)象表明。爸爸的老年癡呆越來越嚴重了。幸惜爸爸沒有大礙。否則我們怎么對得起媽媽。親愛的媽媽,我們會照顧好爸爸的。</p> <p class="ql-block">《父母愛情》</p><p class="ql-block">母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50天了。自從母親離世以后。父親也變得老態(tài)龍鐘了。記憶力反應都慢了。10月29日。父親往街上去竟然走失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后來通過派出所和110,快遞小哥多方尋找晚上10:00才找到。把我們三姊妹嚇出一身冷汗,姐夫給快遞小哥500元表示感謝。母親離開我們才15天,父親就這樣子。心情非常難受。近期父親的表現(xiàn)讓我們實在不放心。10月25日父親過生日。大便拉在身上,進廁所門反鎖出不來。種種跡象表明。身邊不能離開人了。父親和母親都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九華鄉(xiāng)老鴉村,奶奶和外婆是村里的一對好姐妹,他們的婚姻完全是父母包辦,父親17歲參軍抗美援朝,母親比父親小5歲,父親這一輩子不善言談。和我們姊妹交流的也很少。母親病重期間。我們三姊妹都覺得父親比較麻木,甚至有些責怪他。不理解他。母親的離世。給父親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在父親面前,母親比較任性,愛耍小性子。父親一直謙讓著。是一輩子的謙讓。他們這一代人的感情我們是看不出來的。只有當母親離世后。我們才感覺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是多么的深沉。才能感受父親承受多大的悲痛。父親對母親家的人都非常友善,非常友好。在這一點上,母親非常感謝父親。是的,如果父親不愛母親,不會對她的家人表現(xiàn)的如此友好。如此友善。舅舅家的親戚也都對爸爸(姑父)非常友善。湘潭北高鐵通車后,爸爸單獨一個回到他的故鄉(xiāng)。媽媽家的親戚非常友善,接待的爸爸,還給爸爸打了很多紅包。爸爸回來感觸非常深刻。在媽媽彌留之際。爸爸還在征求我們姊妹的意見,是否要送媽媽去醫(yī)院?爸爸不懂浪漫。不懂表達。也許和他的教育、軍人身份、和抗美援朝的戰(zhàn)友生死離別有關。爸爸最喜歡的是妹妹,媽媽最喜歡的是我??墒俏覀內⒚脧膩頉]有覺得不平衡,因為父母對我們三姊妹都是一視同仁的。父母的愛情我們看不出有多么恩愛。那種愛就是親人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遷就,互相包容。如同沉寂的火山從未爆發(fā)過。生命中的感動莫過于相濡以沫,心心相惜, 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份惦念,都曾有越過海角天涯的守望和期待。 倘若,愛是一場無法詮釋的緣份,相守一生就是愛最好的詮釋。</p><p class="ql-block">。</p> <p>抗美援朝回國后。父親駐防金華,歸屬南京軍區(qū)舟山要塞區(qū)6539部隊223團,223團前生是舟山獨立營、岱山守備營的擴張,是上甘嶺英雄五班的延續(xù)。在浙江、安徽、江蘇建成了無數(shù)的地下長城;從浙江寧波、麗水、壽昌、長興、龍游、湖州、梅城到安徽六安、霍山、繁昌、南陵、金寨、宣城、廣德、當涂、來安、靈壁,再到江蘇江浦、徐州云龍山等地,</p><p>處處留下了223深深的足跡!</p><p>223團是一支特別能戰(zhàn)斗的工程部隊!</p><p>不僅在叢山峻嶺中完成了國防工程,</p><p>還出色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軍工、軍農(nóng)任務</p><p>223團1965年3月在浙江江山縣賀村誕生,</p><p>1982年l2月在安徽六安撤銷,</p><p>前后存在18個春 秋。</p><p>這18年,是光榮而驕傲的18年!</p><p>18年中有三任團長、政委:第一任團長趙洪武,政委李光前;第二任團長王文奎,政委張繼相;第三任團長錢如新,政委王炳輝。</p><p>她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產(chǎn)物;</p><p>她是火紅年代的縮影;,</p><p>父親53年在金華要塞擔任干事。在舟山要塞,擔任事務長、排長連長等職務。在壽昌、繁昌時擔任二營營長。在六安擔任副參謀長,76年轉業(yè)湖南懷化鐵路分局懷化建筑段擔任副段長。</p> <p class="ql-block">父親履歷:</p><p class="ql-block">1946年至1948年幫別人放牛種田。</p><p class="ql-block">1948年至1949年在長沙幫別人做飯。</p><p class="ql-block">1951年2月15日參軍在41軍366團,三營7連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1952年在12軍34師102團警衛(wèi)連戰(zhàn)士。1955年在22軍64師6連任班長。</p><p class="ql-block">1956年22軍64師191團6連任司務長。</p><p class="ql-block">1961年舟山要塞區(qū)岱山守備區(qū)任排長。</p><p class="ql-block">1965年南京后勤二二三團8連住副連長、連長。</p><p class="ql-block">1968年南京后勤22三團任副股長。</p><p class="ql-block">1971年至1974年,南京后勤2 23團2營副營長。</p><p class="ql-block">1974年至1976年,南京后勤223團副參謀長。1976年6月1日任懷化鐵路總公司懷化建筑段副段長。</p> <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17日入黨。</p> <p class="ql-block">父親生于農(nóng)歷1933年10月11日,父謝桂卿,母謝徐氏,兄謝定湘,弟謝國明。</p> <h3>2019年11月7日父親滿86歲生日</h3> <p>2020年11月25日爸爸滿87歲生日</p> <p>2021年2月28日。通過美篇。找到多名曾經(jīng)跟父親一起戰(zhàn)斗過的戰(zhàn)友。張炳方,江蘇常州人,68年入伍。68年父親為副連長。在訓練時新兵時。新兵因投擲手榴彈方式不當。彈片將父親的鼻梁炸傷。是張炳方將父親背到部隊醫(yī)院救治的。陶賢富63年新兵,醫(yī)務兵,沈鳳凰,醫(yī)務兵。姚新生,醫(yī)務兵,周延春,邗江兵,司令部打字員。</p> <p>分別和紹興錢如新團長,常州張炳方 ,十連金華文書書王小寶視頻通話。</p> <h3>八十五歲的父親身體依然健朗,行動自如.</h3> <p>2021年4月6日早上。加入了老十連戰(zhàn)友群。特地給父親錄了個短視頻,向戰(zhàn)友們打招呼。父親很配合,給父親點贊。</p> <p>這個是反映父親現(xiàn)狀的短視頻。向所有關心他的戰(zhàn)友表示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