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里曾是北京第34中學。當年我在這里上學時,校園是破破爛爛的房子,里面許多許多院子,每個院子由四圍的房子組成,像迷宮,全校只有一座樓梯吱嘎作響、搖搖晃晃的二層小樓,一層是我當年就學的教室。聽說這里曾是王府,出過皇帝。當時年紀小不曾在意,如今終于比較清楚了,深感北京的博大,那深沉歷史積淀不由不讓人肅然,并為自己曾在這里盤桓而感幸運。<br>報載,這座位于舊京西城墻邊,離西便門不遠的府邸,初為乾隆五子永琪受封建府,為榮親王府。到乾隆重孫咸豐時賜為醇親王府,光緒誕生于此。后光緒嗣皇帝位,此地成為潛龍邸,醇親王另賜別府居?。ìF(xiàn)宋慶齡故居)。不想大清氣運不久,光緒之后才三年,民國了,帝制不再。這座龐大府邸在時光中隨波逐流,浮浮沉沉,易主、分割、改建,從雍容華貴到衰老憔悴。近五六十年基本是學校在占用,其中中央音樂學院占的面積大,而且一直延續(xù)使用至今。</h3> <h3>當年的校門就在這里</h3> <h3>校門旁邊的街牌</h3> <h3>2006年所立重修親王府的碑記</h3> <h3>當年教室重修后的模樣。</h3> <h3>原王府建筑分東西中三路,34中占用東路西路和中路的后罩樓,中路中央音樂學院占用。圖中路左是原34中的四合院,路右是中央音樂學院(原王府的中路)</h3> <h3>從這里進去是一個四合院</h3> <h3>四合院內(nèi)。當年大約是四五個班在此上課</h3> <h3>高樓所在的是學校(王府)西路建筑的位置</h3> <h3>現(xiàn)在這里的“主人”是做這個的</h3> <h3>通往學校的胡同之一:筆管胡同</h3> <h3>沿胡同向南</h3> <h3>筆管胡同。右邊的墻就是學校的大墻了</h3> <h3>墻上寫滿滄桑</h3> <h3>當年上下學要從胡同穿行,每天走不同的胡同是上學路上的樂趣之一。這是其中一條,居然也有悠久歷史?,F(xiàn)在胡同大多消失,成了體量巨大的高樓或?qū)拰挼鸟R路</h3> <h3>學校大門本來對著一條長長的胡同,路南是鐵一中,向東走一段路,路北是女八中(據(jù)說后來改名魯迅中學)。現(xiàn)在胡同沒了,原鐵一中的地方成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一座現(xiàn)代建筑。至于朝北的地方,所有院落都拆了,一點舊痕跡也沒有了。</h3> <h3>從學校出來,好像直接就到了長安街(準確的叫法是復興門內(nèi)大街),沒了曲曲拐拐的胡同,也沒了街巷的幽深。放眼望去,那彩虹橋所在位置,當年是厚厚的城墻。早晨上學時走到城墻下的小飯鋪,掀開厚厚的棉門簾,進去買個“螺螄轉(zhuǎn)”(一種燒餅),熱乎乎地捧著,邊走邊吃……<br>那樣的歲月已隨風逝去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