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r></h3><h3> 10月26日晚我回到石圪節(jié)度雙休。 第二天一大早醒來發(fā)現(xiàn)天氣是那么的通透與晴朗。于是我就想在石圪節(jié)的礦區(qū)走走,散散步,身心與她親近,釋放對她的思念。這也是我每次回到石圪節(jié)的固有模式。</h3><h3> 第一站我來到了“八.一八”公園。沒有想到霜降后的秋色依然是那么的濃郁與美麗。于是我掏出手機邊走邊拍,拍的時候我就想做一美篇。記得我3月27日發(fā)了一美篇《石圪節(jié)之春》,用石圪節(jié)的春天講述了她的故事。沒有想到竟有那么多人轉發(fā),點擊率達到一萬三千多,這也是我發(fā)美篇以來最高的點擊率了!有好多的石圪節(jié)人都是帶著感情、帶著關注、帶著眷戀點贊評論!于是我就想用石圪節(jié)之秋再講講她秋天里的故事……</h3><h3> 本來我只想用生活區(qū)美麗的畫面展示石圪節(jié)的現(xiàn)在,可想到要講故事,就要把石圪節(jié)的方方面面呈現(xiàn)給讀者。于是我拍了兩個上午,幾乎跑遍石圪節(jié)的每一個角落,想把整個石圪節(jié)都記錄下來。</h3><h3> 石圪節(jié)的生活區(qū)與休閑公園,在秋裝的映襯下是那么美麗,撫慰著我的心靈。盡管是用手機拍攝,但是我很用心,就和拿著相機創(chuàng)作一樣,尋找著最佳角度與機位,總想把石圪節(jié)的美用最漂亮的畫面展示給大家。</h3><h3> 生產區(qū)就不一樣了,一片荒涼,只有陪伴她們的秋樹與荒草顯示出秋色的美麗與生機。我盡量變換著角度,用五彩的秋色做前景,但是怎么也拍不出她們的美麗。廢棄的工房與設備靜靜的聳立著,秋樹與秋色伴襯著她們,呈現(xiàn)處處凄美的景象。這里曾是機器隆鳴,工人忙碌的熱鬧場景,如今卻悄然寂靜。日久失修的建筑、設備披上了廢墟的衣裝,像童話世界里沉寂的古堡,向我訴說昔日的故事與輝煌。</h3><h3> 今年我已經是第四次一個人踏入這荒涼之地了,每一次我都隨著眼前的現(xiàn)境心情跌入低谷,把我的心里帶到那個生產年代。我在井下工作過七年,幾乎這里都有我工作的腳印,那時候盡管身體累,但是比此刻的心情要好的多……每一次從生產區(qū)出來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靜,沉沉的走不出來。</h3><h3> 記得我今年發(fā)了三篇石圪節(jié)風貌,每一次我都盡量不選與少選生產區(qū)的畫面,就是怕勾起大家的回憶,引發(fā)大家的感傷。其實我每一次都拍了生產區(qū)的場景,今次我就想把石圪節(jié)的真實環(huán)境與現(xiàn)狀全面的記錄下來,讓關心石圪節(jié)的人們與在石圪節(jié)工作過的人們在手機上看看石圪節(jié),更加了解石圪節(jié)。</h3><h3> (因為美篇只能發(fā)100張圖片,所以刪減了將近一半的畫面)</h3> <h3> 石圪節(jié)八.一八文化廣場的的巨石就是八.一八公園的入口,石頭上的字是在石圪節(jié)工作過的王森浩礦長題寫的。</h3> <h3> 我想把畫面更多的突出秋的美麗,所以用了一個特別的框架構圖。</h3> <h3> 拍這幅畫面時抓住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使畫面有一種童話秋色的感覺。</h3> <h3> 公園里的凝翠亭,在一棵黃櫨樹的映襯下呈現(xiàn)出美麗的秋色。</h3> <h3> 還有東邊的望岳亭,被濃濃的秋裝包圍著。在石圪節(jié)工作過的人們大家知道這兩個亭的名字嗎,你知道這兩個亭的名字是誰題寫的嗎?它是中國煤礦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梁東題寫的。</h3> <h3> 望岳亭旁邊有一條彎彎的涼蔭走廊,頂棚上架滿了紫藤花,每年春天,一簇簇的紫藤花漂亮極了。</h3> <h3> 石圪節(jié)礦山解放紀念碑是公園里的主景,我壓了前景來襯托她的美麗。</h3> <h3> 郝曉明、屈天富兩位勞模的雕像被鮮花擁簇著,守望著公園。</h3> <h3> 公園里的旗幟豐碑浮雕著石圪節(jié)的歷史畫面,向游園的人們陳訴著石圪節(jié)的光輝歷程。</h3> <h3> 這里曾是石圪節(jié)的舊糧站與養(yǎng)豬場,如今已經變成休閑遛彎的綠色通道,大家看到路兩旁的樹叫欒樹。</h3> <h3> 這棵礦山槐就是我在《石圪節(jié)之春》里第一幅畫面的那棵礦山槐,到了秋天很美,我正想好好拍拍她,從樹下走過一家子,我趕忙抓拍了這一幕。</h3> <h3> 這是公園里的一塊文化廣場,有燈光音樂,人們在這里晨練太極拳,健美操,晚上在這里跳舞。</h3> <h3> 這是石圪節(jié)托兒所圍墻露出的艷麗秋色,大家知道這紅色葉子的樹叫什么嗎?其實它不是樹,是一種灌木花卉,叫紫薇,花開在七、八月份,可漂亮了,沒有想到它秋天的葉子有這么美麗。過去石圪節(jié)廣場西南角的變電所院里有好幾棵這樣的紫薇花,大家想想它開花的樣子。</h3> <h3> 這是石圪節(jié)的老俱樂部,后來改成招待所,教育科,一樓宿舍,后來又住進家屬,現(xiàn)在已經封閉了。</h3> <h3> 美麗的公園一角。</h3> <h3> 公園里的健身器材,我曾經晚上來這里鍛煉身體。</h3> <h3> 在公園轉了一圈后,我抄小路向西來到石圪節(jié)的平房家屬院區(qū),這是目前是石圪節(jié)現(xiàn)存最早的家屬區(qū)了,路過遇到兩只小狗,它們用陌生的目光審視著我……</h3> <h3> 從老家屬院穿出來是通往石圪節(jié)小學的寬廣馬路,此刻的小學大門與平房建筑在畫面中被秋色遮掩著。</h3> <h3> 從文化宮前向西,我來到大坡上的三岔口,向南望去,基本沒有什么變化,山城飯店還在,只是遠處的圍墻變了,我稍稍等了一下,過來一輛車,等車的比例適合畫面要求時,我按下了快門。</h3> <h3> 廣場東南角的這棵礦山槐是那么茂盛,我估計她的生命在一百多年,她見證了石圪節(jié)的歷史與發(fā)展,墻上的迎客松噴繪畫是我在石圪節(jié)宣傳部做的,表示石圪節(jié)的人們熱情好客。</h3> <h3> 辦公樓是石圪節(jié)的標志性建筑,我曾拍攝過無數(shù)次,拍她的時候總有肅然起敬的心里。我用樹枝做前景把辦公樓包圍起來,擁簇著她,生怕她孤單的感覺。拍到這里已經是11點半了,第一天上午拍攝就結束了。</h3> <h3> 28日上午九點,我開始了第二次拍攝,我先從石圪節(jié)菜市場開始拍的,也就是過去的東北樓,這張圖片我主要想反映今年建成的休閑走廊,我見到了三處這樣的走廊,這是第一處。</h3> <h3> 石圪節(jié)菜市場門口賣涼皮的女人,人們都說她賣的涼皮是方圓幾十里最好吃的。</h3> <h3> 從菜市場往東,右邊往南是一條休閑大道,這里的秋色很美,我停下來等了等,一位女性從我身邊走過去,點綴了美麗的秋色。</h3> <h3> 盡管我用的是手機拍攝,但還是驚恐著休閑散步的人們,他們看到我在路中間拍攝,都隨岔路拐走,我趕忙用手機對準他們。</h3> <h3> 拍了一張后,我就小跑著追到岔路口,可惜他們已經走遠,比例太小了,盡管秋色很美,但是點綴的人們不合我的心思,我拍礦區(qū)風景有個習慣,每一幅畫面都要有人的點綴,使畫面更有生機與活力,拍石圪節(jié)就更需要人了。(這里曾是石圪節(jié)的東溝,過去溝里住著許多職工家屬,后來礦上用矸石填溝,覆土綠化,營造了優(yōu)美的休閑環(huán)境)</h3> <h3> 這是石圪節(jié)后來建的科技休閑廣場,畫面中打動我的是“血脈”兩個字。</h3> <h3> 我換了個角度拍下科技廣場的另一面。</h3> <h3> 這是石圪節(jié)三天輪的模型,但是很逼真,為了拍出她的氣勢,我蹲下用了仰視的角度。</h3> <h3> 石圪節(jié)門樓在銀杏樹與藍天的映襯下風采依舊。</h3> <h3> 一轉身,看到一個推三輪車賣菜的,光影很好,就抓拍了真實的百姓生活。</h3> <h3> 由西向東,逆光拍攝了石圪節(jié)門樓,這樣可以看到“永安門”三個字。</h3> <h3> 轉身向西,是石圪節(jié)最寬廣繁華的街道,秋色很美,正要拍之,剛好走過來兩位老人,于是連拍三張。</h3> <h3> 路北是石圪節(jié)的礦山公園。</h3> <h3> 石圪節(jié)礦山公園早期在煤炭行業(yè)是很有名的,公園里還是如畫的風景。</h3> <h3> 公園水池里的漢白玉雕塑猶如一件精美的藝術瑰寶,帶給人們美的享受。</h3> <h3> 公園一角的一組太湖石在竹林的映襯下很有質感,猶如三個動畫怪獸在守護著公園。</h3> <h3> 穿過竹林,我來到公園東邊的涼亭,這個亭子一共有兩層,造型很美,曾經在掛歷上看到她美麗的身姿,我在二樓拍下了這張圖片。</h3> <h3> 我把手機伸出窗外,拍下了窗外的秋色。</h3> <h3> 從涼亭的樓梯往下走的時候我看到圓形的墻體上有好多的菱形透明孔,菱形方孔框取著一幅幅如畫的秋景。在石圪節(jié)生長、工作過的人們,你們有印象嗎?</h3> <h3> 從涼亭下來看到路邊一片金黃美麗的銀杏樹,一抬頭看見竹子與銀杏相交如畫,有歲寒三友的畫意,于是就拍了這張藝術效果。</h3> <h3> 上次拍《石圪節(jié)之春》時也拍了猴山,聽說有一只猴子不愿意走,留下了,可是我等了好久也沒有見到它,今次一眼就看到它了。</h3> <h3> 手機畫面小,在猴山上很難看到那只猴子,于是我拉近拍了一張,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面貌。它用陌生的眼神看著我,我也很同情它,它讓猴山、公園有了生機,可是它才是真正的孤獨者。</h3> <h3> 繞過猴山,來到公園的東北角,這里曾經是幾只梅花鹿的棲息地,如今映入眼簾的是4只可愛的小狗,小狗雖然不是觀賞動物,但是它們讓公園增添了幾分熱鬧。</h3> <h3> 這組三連體涼亭造型很獨特,很有創(chuàng)意,是一件建筑藝術品。</h3> <h3> 從猴山返下來,看到公園里有好多人們在健身器材傍邊鍛煉、放故,這也是公園里碰見最熱鬧的場景了,這里原來是農林科的花房改造的。</h3> <h3> 快出公園時我想再拍拍秋天景象,正好走過一位老人與孩子,她們穿的衣服很艷麗,使畫面更加出彩。</h3> <h3> 出了公園,我看到公園傍邊坐著一排休閑的老人,趕忙跑到他們的對面樹下抓拍,我不想打擾他們,用樹做掩護,我想真實的拍到他們的表情,這張圖片是當前石圪節(jié)最有代表性的現(xiàn)狀寫照。</h3> <h3>(編輯圖片文字占用了段落空間,一個美篇只能容納150個空間,所以下邊的圖片說明文字在圖片上邊,請大家諒解)</h3> <h3> 回過頭來我向東拍了一次這條街景,左邊紅色的建筑是過去的營養(yǎng)食堂。</h3> <h3> 艷麗的秋色吸引著我,再次由東向西拍了一張。</h3> <h3> 招待所前邊的休閑長廊,這是停產以后石圪節(jié)的主要工程,家屬的生活區(qū)逐步改進。</h3> <h3> 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我換了個角度拍攝了一張,這個長廊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兩邊的排椅,老人們可以坐下休息聊天。</h3> <h3> 我隨著招待所的路往北走,拍了一張小區(qū)的秋色風景。</h3> <h3> 這是石圪節(jié)的電線電纜廠,因為是禮拜天,院子里很寂靜。</h3> <h3> 從電纜廠出來,走到招待所路口,我想拍一下中興小區(qū)的門牌,畫面這個人是我在宣傳部的同事,也是我的好友,他看到我就站住了,走到一起幾句親切的問候后我們一起往西北樓走。</h3> <h3> 這是石圪節(jié)的涂料廠,我為了突出秋天景象用豎畫幅把這棵樹框取進去。</h3> <h3> 石圪節(jié)的供應科,我想進去院子里拍一拍,結果大門緊鎖,只得放棄。</h3> <h3> 向東望去,秋色是那么誘人。我再次按下了快門。</h3> <h3> 來到西苑小區(qū)(西北樓)我把鏡頭對準休閑的老人,右邊的老工人叫李明德,看到我拍照就笑呵呵和我打招呼,問我拍照干什么。</h3> <h3> 路南的休閑長廊下坐著一群老人的聊天。</h3> <h3> 西北樓的休閑廣場空無一人。</h3> <h3> 石圪節(jié)中學的教學樓莊嚴聳立。</h3> <h3> 為了拍到中學的秋意我把鏡頭對準北邊的雕塑與秋樹。</h3> <h3> 從西北樓出來,再次路過涂料廠,我透過大門拍了一下院內的場景,院子里煥然一新,一看就是有生機的場景,這里曾是石圪節(jié)修造廠。</h3> <h3> 來到石圪節(jié)公安科(舊址)的路上看到澡堂上的“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12個紅色大字,這是針對下井工人的安全標語。這排黑板報是我在宣傳部負責牽頭更換的,每個月?lián)Q一次,她們就像見到主人一樣列隊歡迎,又像在向往訴說心語一樣的感覺,我也和見到親人一樣,親切的凝望著她們。左邊的這棵樹叫絲綿木,到秋天果實殼呈紅色崩裂,就像花朵一樣,很漂亮。</h3> <h3> 為了讓大家看清這棵罕見的絲綿木樹,我拍了一張局部近景,其實這棵樹的果實就和花椒樹的原理一樣。</h3> <h3> 機分廠院內的龍門吊靜止的聳立著,遠處的三天輪與她互望相伴。</h3> <h3> 記得我參加工作時機分廠院內總是堆積著滿滿的機電設備,如今已經是野草叢生。</h3> <h3> 在院內的角落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簇枯黃的野草,在黑暗的背景下很有畫意。</h3> <h3> 石圪節(jié)醫(yī)院已經換了門牌,改成“石圪節(jié)社區(qū)服務站”了,我在礦上的時候就很冷清了,人們有病都去集團總醫(yī)院看了。</h3> <h3> 石圪節(jié)車隊還正常運營著,一看門面就能想到。</h3> <h3> 生產區(qū)里長滿了荒草。</h3> <h3> 主斜井上的“牢記規(guī)程,安全提升”八個大字已經脫落。</h3> <h3> 污水站的龍門吊永遠定格著。</h3> <h3> 站在污水站的圍墻邊向南眺望,可以清晰的看到王莊礦與長鋼的全貌。</h3> <h3> 返回的路上我再一次拍了三天輪。</h3> <h3> 到了廣場我想拍拍文化宮,正好有兩個人路過,我趕忙抓拍,還有一輛綠色的中型客車停在廣場,這是802公交車,它承載著石圪節(jié)人下山的交通。</h3> <h3> 我站在路邊拍攝廣場,等了好大一會兒才等到國旗飄揚。</h3> <h3> 一只狗從廣場穿過。</h3> <h3> 石圪節(jié)調度樓已改成派出所了。</h3> <h3> 看到一顆美麗的秋樹,我就跑到樹下,用樹枝壓前景拍攝了辦公樓,這也是我今次拍石圪節(jié)比較滿意的一張片子。</h3> <h3> 這棵樹生長在變電所旁邊,并不大,是一顆國槐樹,沒有想到國槐樹的葉子到了深秋也很漂亮。</h3> <h3> 洗煤廠的大門緊閉著。</h3> <h3> 洗煤廠的車間大樓還是那樣巍峨聳立。</h3> <h3> 向南望去,石圪節(jié)大坡沒有了坡度。這個畫面吸引我的是路中間那只休閑的狗。</h3> <h3> 煤場的大門緊鎖著。</h3> <h3> 我把手機伸進門里拍了這張片子,我在石圪節(jié)工作了三十年了,從來沒有見過煤場這樣空蕩平坦。</h3> <h3> 石圪節(jié)南大門也就是永興門,盡管路過經常見,但是永安門與永興門常常分不清。</h3> <h3> 石圪節(jié)的南大門依然是那么莊嚴靚麗。</h3> <h3> 石圪節(jié)油庫,這張圖片讓我最親切的是油庫北墻上的“嚴禁煙火”四個大字,這是我用了兩天時間搭架書寫的。</h3> <h3> 返回的途中我再次拍攝了三天輪井架,藍天,圍墻,秋色擁簇著她蒼老的身軀,我的眼睛濕潤了。</h3> <h3> 南苑小區(qū)景象。</h3> <h3> 一九七八年建成的俱樂部如今已經四十年了,還是那么莊嚴宏偉。</h3> <h3> 石圪節(jié)籃球場。</h3> <h3> 石圪節(jié)廣場的中式古建魅力無限。</h3> <h3> 花園式礦山。</h3> <h3> 石圪節(jié)旗幟高高飄揚。</h3> <h3>程林超</h3><h3>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h3><h3>中國煤礦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h3><h3>山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h3><h3>長治市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h3><h3>長治市民俗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