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公元前8世紀,依托地中海建立起來的天然良港,一座叫作“龐貝”的小漁村,逐步發(fā)展為一座城市。它西接西西里島,南通希臘與北非,交通便利,商賈云集,很快發(fā)展成為僅次于羅馬的當時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公元前89年,龐貝城被羅馬人占領(lǐng),成為羅馬人的屬地。在公元79年之前,這里已經(jīng)成為富人的樂園,貴族富商紛紛到此營建豪華別墅,盡情尋歡作樂,龐貝成為當時聞名遐邇的酒色之都。</h1><h1> 公元79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突然噴發(fā),在其后的幾個小時內(nèi),龐貝和附近的古城埃爾科拉諾和斯塔比亞均被掩埋。從此,此地生命再無延續(xù),所有記憶隨之消失??脊虐l(fā)現(xiàn)證明,它是意大利古典時期絕無僅有的、頃刻間被拋棄的城市。直至1748年考古挖掘開始,這里成為了人類再也沒有踏上的土地。</h1> <h1> 我們曾有幸于2017年拜訪過龐貝古城,此次得知“龐貝出土文物特展”(有120件出土文物)有來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伽利略博物館、羅馬文明博物館和龐貝考古公園的出土文物精品來到天津博物館,特趕去目睹意大利古典文化的“結(jié)晶”。</h1> <h1> 展覽分為“地中海的龐貝”、“龐貝的城市景觀”、“龐貝的日常生活”、“龐貝的最后一天”和“龐貝的重見天日”等五個部分展出。</h1> <h1> 坐進展廳,第一部分展覽大廳中迎面是一件尼普頓的大理石雕塑,它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對應(yīng)著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它的左手高高舉起,原本應(yīng)該握著一件三叉戟(這件三叉戟的材質(zhì)肯定不會是大理石的,要不然挖掘出來時怎么不見了實物),象征著海神對海洋、海上居民和大海風(fēng)暴的掌控。龐貝因海而生,人們?nèi)绱诵欧詈I褚稽c不足為怪。</h1> <h1> 展覽大廳中央擺放著三尊大理石雕像。</h1> <h1> “穿托加袍的男孩”雕塑居于中央,它高133厘米,右側(cè)有一個圓柱形容器,用來保存“佛魯門”(即文稿、書籍或卷宗)。孩童身著典型的古羅馬裝束,內(nèi)搭一件能看到胸肩的內(nèi)長衣“丘尼卡”(古羅馬時的服飾),外面蓋著長度及踝的托加袍。右手下垂,左手執(zhí)佛魯門,朝前的左手張開,展現(xiàn)出雄辯的氣勢。</h1> <h1> 展廳中央左側(cè)是一尊“穿托加袍的男性”雕塑。雕像以左腿支撐身體,身著典型的古羅馬托加長袍。向前伸出的右臂表明這位姓名已不可考的人物將要進行演講。從他左手握著的一卷紙的文本來看這位應(yīng)該是一位在古羅馬法院或元老院任職的演說家。</h1> <h1> 展廳中央右側(cè)是一尊“歷史女神克利俄”的雕像。她身著及足長衣,外披斗篷,右手把下垂的斗篷打成結(jié)。雕像的頭部和下垂的左手都被修復(fù)過,左手中持有一卷打開的紙書,通過這一點可以得知,雕像刻畫的是掌管歷史的女神克利俄。</h1> <h1> 龐貝城是一座經(jīng)過了科學(xué)規(guī)劃的城市,這里不僅有神奇的太陽神廟、巨大的斗獸場、恢宏的大劇院、靈驗的巫師堂,還有新奇的蒸汽浴室、眾多的商鋪和娛樂場所,以及維蘇威火山帶來的奇異巖漿土、火山石和地?zé)釡厝?。這些古城痕跡在龐貝古城遺址上仍都可以看到。</h1> <h1> 第二部分展覽中,有不少出土的壁畫。</h1><h1> “雕帶裝飾風(fēng)景畫”雖然是一幅虛構(gòu)的全景畫,但畫中有偉岸的建筑和壯闊的自然景色。</h1> <h1> “單色風(fēng)景畫”描繪了龐貝花園的建筑結(jié)構(gòu)。壁畫采用單色手法,用白色或灰色來構(gòu)圖。黃色(赭石色)的背景下是一個帶廊柱的圓形亭子,亭子的前面是一個位于臺階上的“三石陣”,近景是一座立于六面體底座上的雕像。</h1> <h1> “海景別墅圓形壁畫”,呈現(xiàn)的是海景或湖景別墅。別墅兩側(cè)有筆直的側(cè)翼,中間部分為弧形建筑。這座建筑的列柱是愛奧尼式,后方延伸出一個花園,以高大的樹木和廊柱為背景。畫面中的人物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勢,有的還用魚竿在釣魚。</h1> <h1> “別墅景觀壁畫”描繪了兩座海邊的別墅,畫中還有一個建有三層拱廊的圓形亭子。畫中景觀由與環(huán)境相映成趣的元素構(gòu)成。比如有基座的大型器皿,有支柱的雕像,有柱廊的小亭等。此外,還有單獨或成對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散布于畫面不同的部位。</h1> <h1> 這塊出土的住宅外墻皮上有一塊“涂鴉”,其實這是一塊競選的宣傳標語。文字的大體意思是邀請人們?yōu)樗_梅利烏斯投票,選舉他為“財政官”。可見那時的政治生活也很活躍。</h1> <h1> “手執(zhí)長矛的戰(zhàn)士”壁畫,在紅色背景上描繪了一個赤身的男性人物,他將一件短斗篷掛在左臂上,下垂的右臂斜舉著一支長矛。這幅畫展示了一段歷史或神話故事中的戰(zhàn)士形象。</h1> <h1> “三神肖像壁畫”是畫在灰泥墻上的壁畫,天藍色背景下三枚徽章內(nèi)襯白色背景,分別繪制有法翁、酒神女祭司邁納德和西勒努斯三神的肖像。</h1> <h1> 出土的這件 “花園壁畫”是一個微縮的花園景致:花園由交叉的欄桿隔開,欄桿上部收以邊線。畫面的主體是一棵果樹,被書叢及一些開花的植物環(huán)繞。在欄桿上停著一只側(cè)身而立的鳥,它的頭扭向后方。還有一只鳥停在果樹的枝葉上。</h1> <h1> 展廳第三部分用各種出土文物來反映龐貝的日常生活。</h1> <h1> 在展廳的玻璃柜里,擺放著大量的鐵器和青銅器,它們以農(nóng)具和文具為主,包括鐮刀、耙子、鋤頭、魚鉤、圓規(guī)、三角板等。它們都是龐貝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反映了這里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和文化。</h1> <h1> 龐貝時使用的稱和玄武巖秤砣。</h1> <h1> 這是一件出土的“熔巖石磨”,由上下兩扇磨盤組成。高140厘米,直徑75厘米。那時的龐貝人就使用它把谷物加工成面粉。</h1> <h1> “音樂家丘比特壁畫”,從左至右共四幅畫作,每幅畫作都繪有一對小愛神丘比特,他們面對面,以不同的姿勢演奏著樂器。</h1> <h1> 展廳展板上竟然出現(xiàn)了當時的菜譜。</h1> <h1> 出土的壁畫“面包和無花果靜物畫”。</h1> <h1> “魚和貝類靜物畫”的壁畫。</h1> <h1> 鳥與葡萄靜物畫。</h1> <h1> 魚靜物畫。</h1> <h1> 展板上繪有當時龐貝人使用的炊具等器皿。</h1> <h1> 出土的炊具器皿。右側(cè)的“梭形小水壺”在相關(guān)記載中,一般是盛裝水或“加魯姆”?!凹郁斈贰笔且环N產(chǎn)自龐貝的魚醬,在古羅馬菜肴中被廣泛應(yīng)用。</h1> <h1> “赤土陶雙耳罐”用于運輸和保存葡萄酒。罐體逐漸變窄,底部為尖頭,便于插進土中保持瓶體垂直。該雙耳罐的形狀在坎帕尼亞地區(qū)非常普遍,葡萄酒就是從這個地區(qū)出口的。</h1> <h1> 球形陶瓷水壺。</h1> <h1> 赭色粘土陶杯。</h1> <h1> 這件“赤土陶雙耳罐”罐體呈蛋狀,頸部很短,罐口向外張開,罐口到罐肩的部位有圓形帶狀的粗耳柄。</h1> <h1> “巴克斯與女祭司”壁畫,紅色背景下呈現(xiàn)出一枚徽章的輪廓,徽章的背景為絳紅色,畫面上的兩個人物,前者是酒神巴克斯,他經(jīng)常頭戴常綠藤葉冠。后者是女酒神祭祀邁納德,她左手持有女祭司的酒神杖,頭戴花冠。</h1> <h1> 出土的“三腳圓桌”。</h1> <h1> 這是一幅描繪當時一個宴會的場景的壁畫。畫面中央的男性赴宴者頭戴花環(huán),是為了紀念酒神巴克斯。他半倚在用餐長椅上,右邊的女子披著紅色外套,向他舉起酒杯。男子的臉轉(zhuǎn)向左側(cè),看著另一位女子,她身后的女仆右手下垂,拿著寫字板。</h1> <h1> 展廳中展出了大量的青銅炊具,雖歷經(jīng)兩千多年前火山灰的侵蝕和掩埋,依然十分光鮮,好像剛剛使用過似的。</h1> <h1> 青銅鍋。</h1> <h1> 青銅長柄勺。</h1> <h1> 青銅深底鍋。</h1> <h1> 青銅細頸水壺。</h1> <h1> 青銅容器。</h1> <h1> 青銅長柄平底鍋。</h1> <h1> 青銅平底鍋。</h1><h3></h3> <h1> 青銅雙耳罐。</h1> <h1> 展廳中展出的其他青銅器物和玻璃器皿同樣精美。</h1> <h1> 做成貝殼狀的青銅板器物。</h1> <h1> 青銅油燈。</h1> <h1> 分別使用玻璃和青銅做成的酒壺、油瓶和油膏瓶。</h1> <h1> 玻璃盤和玻璃杯。</h1> <h1> 這個出土的大理石浴缸是私人別墅里溫泉設(shè)施的一部分,浴缸上冷熱水由鉛質(zhì)管道供應(yīng),由分水閥進行冷熱水控制。</h1> <h1> 當時浴場中使用的青銅水閥和青銅掛板(洗浴時清潔皮膚所用)。</h1> <h1> 出土文物中還有一幅“歡愛場面”的壁畫。畫面描繪的是一對男女在一道帷幔前前后位交歡的場景。年輕的男子頭戴葉冠,暗指他參加了一場宴席。女子身下是一件紅色斗篷,攤在床上,衣角拖到了地上。</h1> <h1> 展覽第四部分講述了“龐貝的最后一天”。</h1><h1> 海拔1277米的維蘇威火山,數(shù)千年來一直不斷的噴發(fā)。當?shù)厝藗冊缫蚜?xí)以為常,他們沒有意識到火山的潛在危險。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fā),短短二十四小時之內(nèi),噴發(fā)出四十億噸的浮石、巖塊和火山灰,吞滅了龐貝和它附近的赫庫蘭尼姆這兩座城市,將它們覆蓋于二十五公尺的火山碎屑之下,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自然災(zāi)難。</h1> <h1> “穿白棉衣的年輕女人”石膏像,是一件現(xiàn)代澆鑄的石膏模型。它取自因火山致死并被掩埋的一位龐貝女性的尸體殘腔。龐貝人因火山噴發(fā)散出的有毒氣體喪生,火山灰沉積下來形成了尸體的外殼。隨著時間的推移,尸體已經(jīng)消解,火山灰固化則使得尸體輪廓得以保存??脊艑W(xué)家將石膏注入空腔內(nèi),從而還原了那些已經(jīng)消逝的龐貝居民的形態(tài)。</h1> <h1> 展廳中展出了幾件出土的被維蘇威火山熔巖吞嚙的食品,經(jīng)過火山熔巖的燒灼和火山灰的掩埋,雖然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仔細觀察仍能看出它們的質(zhì)地。</h1> <h1> (兩千年前)被燒焦了的核桃。</h1> <h1> (兩千多年前)被燒焦的面包。</h1> <h1> (兩千多年前)被燒焦的洋蔥。</h1> <h1> (兩千多年前)被燒焦的豆子。</h1> <h1> “龐貝的重見天日”是展覽的第五部分。</h1><h1> 1594年人們在薩爾諾河畔修建水渠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石頭;1707年人們在維蘇威火山腳下的一座花園里打井時,意外地挖掘出三尊衣飾華麗的女性塑像。人們一直沒有意識到:一座古城被完整地埋葬在他們的腳下。直至1748年4月19日,人們挖掘出一具被火山灰包裹的人體遺骸,才終于認識到由于維蘇威火山的爆發(fā),這里曾經(jīng)掩埋了一座繁華的城市。從此人們才開始進行考古挖掘工作。經(jīng)過幾百年的考古挖掘清理,規(guī)整繁華的廣場、街道、住宅,以及娛樂消遣場所紛紛重見天日,為我們展示了一座公元79年完整的城市面貌。在挖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神像、珠寶首飾、公共用品等文物,它們反映了龐貝人熱愛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態(tài)度。</h1> <h1> “男性詩人半胸像”是一位虛構(gòu)詩人的青銅雕像,為一座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世紀希臘雕像的復(fù)制品。詩人的面部微微側(cè)向右邊,下頜和臉頰較為豐滿。嘴小而微翕,仿佛要開口說話:眼睛嵌入了象牙和青銅薄片:頭發(fā)卷曲濃密,額前戴著的月桂葉和漿果冠,正是史詩詩人的裝束。</h1> <h1> “四只小狗形狀的大理石裝飾”是一件圓形大理石頂端的裝飾品。雕塑以高浮雕的手法刻繪了四只趴在一起的小狗,仿佛是狗窩中四只小狗剛剛出生的場景。</h1> <h1> “戲劇人物面具浮雕”,反映出龐貝人的劇院文化。從觀賞者的角度來看,左右兩側(cè)以高浮雕手法刻畫了兩個面具,第三個刻在下層,第四個運用淺浮雕手法刻畫于左側(cè)面具的后方。右邊為一個男性喜劇人物面具,左側(cè)是一個年輕的婦女。下部是一個悲劇人物的形象。</h1> <h1> “阿波羅與奇特拉琴”青銅雕像。阿波羅的左臂靠在一根短柱上,短柱上方立著流線型琴身的七弦琴。他左腿彎曲,身體支撐在右腿上。右臂下垂,臂肘微彎。音樂之神阿波羅那高高盤起的卷發(fā)正是這座雕像人物的顯著特點。</h1> <h1> 大理石“捧水果的農(nóng)牧神法翁”雕像。</h1> <h1> 大理石雕像“年輕的法翁”。法翁右手高舉著一串葡萄,左手持的牧羊棍只保留了局部。他身披一件小山羊皮,左腿向前,腳尖踮起,仿佛正在跳舞。</h1> <h1> 大理石雕塑“法翁和寧芙仙女”。法翁坐在一塊石頭上,右臂環(huán)抱寧芙仙女將她摟到身前,寧芙仙女的衣衫滑落。盡管這組雕像遭風(fēng)化侵蝕,缺失的部分讓人難以完整的欣賞,但并不影響人們從人物的姿態(tài)中感受欲說還休的嫵媚風(fēng)情。</h1> <h1> 生殖之神盧提努斯青銅小雕像。</h1> <h1> 舞動的法翁青銅小雕像。</h1> <h1> 在龐貝古城出土的金首飾。</h1> <h1> “悲劇面具”壁畫。這幅壁畫繪有兩根支撐門楣的柱子,柱子中間是一個放在階梯上的悲劇人物面具。面具側(cè)向左邊,是一個戲劇女主角的面龐。柱子和門楣之間繪有三個蘋果被扎成一組的垂飾圖案。</h1> <h1> “面具圖案”壁畫。與上一幅作品相似,柱子中間是一個被放置于階梯上的戲劇人物面具。面具表現(xiàn)的是一個在正劇和喜劇中都很常見的年邁人物形象。環(huán)繞整個畫面的垂飾上繪有一系列以三只蘋果為一組的裝飾圖案(除右下角的那一串是兩只蘋果)。蘋果垂飾之間間隔著角狀玻璃酒器、蘆葦排簫、鼓,以及一個帶提手的玻璃盤。</h1> <h1> 精美的大理石水盆。</h1> <h1> 家庭守護神青銅小雕像。</h1> <h1> “飛舞的女祭司”濕壁畫。黑色背景下呈現(xiàn)的是女祭司邁納德的形象,她是酒神隊的一員,朝著觀賞者右邊的方向飛翔,她伸出的左手執(zhí)酒神杖,垂下背向身后的右手拿著一只鼓,讓人聯(lián)想起“酒色之都”的盛況。</h1> <h1> “酒神巴斯克”壁畫,背景顏色就是有名的“龐貝紅”。</h1> <h1> 彩噴壁畫“薩?!薄谋诋嬛锌梢钥闯霎敃r的女性的審美觀,從發(fā)飾、首飾及衣著都有所表現(xiàn)。龐貝時期女性擁有與男性同等的地位。</h1> <h1> “幸運女神伊西斯青銅小雕像”。伊西斯源自古埃及宗教,后傳入古羅馬。</h1> <h1> 赫拉克勒斯青銅小雕像。</h1> <h1> “拉爾青銅小雕像”。拉爾神是一個被后人神化為家庭祖先的男性形象。</h1> <h1> 大理石水盆。</h1> <h1> 圓柱形大理石井欄。</h1> <h1> “飛舞的天使”壁畫。</h1> <h1> “農(nóng)業(yè)女神席瑞斯壁畫”,畫中農(nóng)業(yè)女神席瑞斯端坐在寶座上,右手高舉點燃的火炬,象征著她在黑夜仍在尋找被冥王普路托掠走的女兒普洛塞庇娜,她的右側(cè)是一個裝有麥穗的圓柱形柳條籃,左臂攬著一束麥穗。</h1> <h1> “長方形青銅戒指印章”,印章后面配有一枚寬帶戒指。長方形平板上以浮雕的手法反向刻有某個人的名字“Mar......”</h1> <h1> “龐貝:瞬間與永恒--龐貝出土文物特展”,今年來已經(jīng)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過,最近又來到天津博物館展出。</h1><h1> 在展覽上看到這些龐貝古城的出土文物,這些歷史最生動的見證者。它們不僅從龐貝人的生活習(xí)慣、社會風(fēng)俗、建筑樣式等多方面重現(xiàn)這座城市往昔的繁榮。還以刻畫風(fēng)景、神話故事、生活場景的壁畫、雕刻精致的大理石和青銅雕像、青銅和鐵制工具、婦女的首飾等展示了龐貝人的生活狀態(tài)。展覽以災(zāi)難降臨瞬間的定格,向人們展示了火山噴發(fā)時的殘酷景象。看到展覽上一件件被火山熔巖燒焦的食物、掙扎的人體石膏模型;展廳中長約2.6米,高近2米的壁畫;重達700公斤的大理石水盆和小到僅2、3厘米的玄武巖秤砣。它們不僅在靜默,更像是在述說。</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