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故鄉(xiāng):小鎮(zhèn)重慶“南溫泉”,那條不太長的“南泉路”,承載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滄桑歲月又留下了多少往事和回憶?</h3> <h3>南溫泉——曾經(jīng)名揚中外的小鎮(zhèn),留在街坊鄰里心中“鄉(xiāng)情”之故里??途油獾氐哪先獋兗耐小班l(xiāng)愁”的“家”。走進我們曾經(jīng)居住的“南泉路”,每一步都是一個思念和一件往事的回放。</h3> <h3>南泉路頭“頂”復興路上(弓橋泛月),前面懷抱南泉中心公園,后背拱衛(wèi)(建文遺跡),尾掃(峭壁飛泉)。呈心字形鑲嵌在南溫泉中心位置。不太長的路段擁有“南泉工人療養(yǎng)院”、“公園浴室”和游泳池、“南泉公園管理局”(街道辦事處)、“公園職工宿舍”、“工療院俱樂部禮堂”、“南泉派出所”、“基督教南泉福音堂”、“南泉小學教工宿舍”(八一)“南泉銀行”、“工療院四療室”、文物保護單位:“李遠蓉墓”、還有充滿傳說的“白樓”。繼續(xù)后行有前往桃子溝“涼亭”的石梯坎,去“仙女幽巖”和“重慶十中”那個坡坎,也可以到“峭壁飛泉”和“高巖老祖”及小泉與堤坎。</h3><h3><br></h3> <h3>南泉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泉外泉旅社。(殘留部分)</h3> <h3>“泉外泉”的正面也是面目全非啊。</h3> <h3>“泉外泉”旅社在南泉民眾心里是那么“清晰”,誰也不可能忘記。因為它是大家踏進南泉中心公園景區(qū)和南泉浴室、游泳池必然的“第一步”。</h3> <h3>南泉路1號前,(下圖那個圓門)有一路長長的石梯坎通往曾子唯先生的“沂風別墅”(工療院幼兒園),我的同學 季家和聶家曾先后住在上面的民居,無數(shù)次用自已的腳步丈量石梯坎的長度。</h3> <h3> 南泉路的起奌當然是“南泉路1號”,這里是“南泉工療院門診部”,我的母親和同事們曾經(jīng)在這里辛勞工作幾十年,全心全意為療養(yǎng)員的康復熱情工作。也為“重慶十中”(簽約單位)師生體檢與生病治療出過力,南泉街坊急診或夜晚為產(chǎn)婦接生,我母親沒少流汗。現(xiàn)在,南泉路1號除了“工療院”牌子,看到的是會所嗎?(已經(jīng)去掉了“工人”兩字),原先那高高的墻體上,一九五二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字的:【西南第二工人療養(yǎng)院】院名已蕩然無存。小平同志的“題字”曾經(jīng)是南泉路甚至是南溫泉的輝煌與榮耀。</h3> <h3> 緊鄰工療院的是“軍區(qū)”的房舍,如今,圖片中僅剩下這石頭踏步,(這樣的踏步在南泉銀行、“幼兒園”、和這幢四層小樓如出一轍的風格,彰顯了南泉路上民國建筑的風格)“軍區(qū)”曾經(jīng)是冬季外地專業(yè)游泳集訓隊的宿營地,夏季城里學校舉辦“夏令營”的辦公室……對門則是南泉公園浴室和游泳池,南泉子弟們和“業(yè)余體?!钡哪切┕适戮桶l(fā)生在這里。有多少優(yōu)秀游泳教練員、運動員,業(yè)余游泳愛好者從這里“出發(fā)”,也是游客來溫泉旅游主要的目的地之一。</h3> <h3>南泉路上的“公園浴室”歷史悠久,游泳池里裝滿了游泳運動員努力拼搏的汗水。十中的游泳隊曾經(jīng)在水球競技中戰(zhàn)勝了冬訓的專業(yè)隊,帶給大家多少歡樂!</h3> <h3>還記得嗎?這里是南泉公園管理局(南泉街道辦事處)所在之處,那棵老黃桷樹我小時候就爬上去摘過“黃桷苞”,</h3> <h3>與公園管理局相鄰的是鐘仁俊老師筆下描述的那幢經(jīng)典的法式建筑(清華)——南泉公園職工宿舍。</h3><h3> (前面的房舍——南泉路七號是我的家,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建筑)</h3> <h3> 關(guān)于這幢法式建筑(公園職工宿舍),鐘仁俊老師和他的法國友人法比恩小姐有過精彩的評論。我的同學住在里面,我常去串門。</h3> <h3>“公園職工宿舍”內(nèi)住了好幾位同學,住在里面的街坊鄰里進出都會從這個大門通過,(靠近大黃桷樹還有一個側(cè)門)。曾經(jīng)的主人們再看這個圖片,是不是會有“時空穿越”的感覺?</h3> <h3>“工療院俱樂部”曾經(jīng)是南泉地區(qū)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大家看電影、文藝演出,周未舞會……都在這里,右側(cè)是我的家——南泉路七號(工療院職工宿舍)。解放前,我家這幢房子是“幼兒園”。</h3> <h3>和我家隔街守望的是“南泉派出所”,也是“南泉中心小學”舊地址,南泉小學首位校董是國民黨元老陳果夫,因此,這幢民國老建筑也算得上南泉路有“名份”的房屋,我家那幢房被街坊稱為“幼兒園”也算和“舊南泉小學”一脈相承吧。</h3><h3> (馬路一側(cè)紅墻后面是“南泉派出所”)</h3> <h3>往前移步就是“基督教南泉福音堂”。</h3> <h3>其實福音堂也是三變其外貌,雖說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加“現(xiàn)代化的風格”,的確失去了當初樸實無華的外觀,禮拜堂內(nèi)的裝典也跟上了今天的潮流。(原先沒有吊扇和音響設(shè)備)</h3> <h3>馬牧師主持福音堂的年代,和南泉街坊民眾關(guān)系和睦,無聲無影把“基督福音”撒播到了民間。</h3> <h3>“南泉福音堂”大門前的“活泉”銘文,只有我們南溫泉的福音堂獨有,銘文寓意深長。福音堂是我和南泉民眾心中神圣之地。</h3> <h3>“教堂小賣部”過去是小人書攤,放學后我們最愛的地方,小人書里裝滿了“世界”。</h3> <h3>福音堂前青石板鋪墊的經(jīng)典路面到哪里去了???南泉路原先本是“民國一條街”。</h3> <h3>走過去又回望南泉福音堂,孤獨的守望著南泉路,相鄰相伴的建筑和院落都不見了。</h3> <h3>緊鄰福音堂是“南泉小學教工宿舍”(八一)和“南泉銀行”。</h3><h3> 工療院四療室在南泉路31號(工療院職工飯?zhí)煤吐毠に奚幔?。緊鄰的幾幢民國建筑群都有它們的歷史和背景,也是舊南泉路上最有故事的地方。</h3> <h3>相互為鄰的南泉銀行和工療院四療室(南泉路31號)</h3><h3> (此照片由十中校友提供)</h3> <h3>與工療院31號為鄰的是文物保護單位:“李遠蓉墓”。十中校友楊天健(南鄉(xiāng)子)先生,曾經(jīng)對重慶三三一慘案和李遠蓉的歷史與背景進行了最詳實的研究,文章里也有李遠蓉墓碑上生澀銘文引經(jīng)據(jù)典的淺釋。楊先生的文章是最權(quán)威的研究結(jié)果。</h3> <h3>我們大概是最后一批專程前來“李遠蓉墓”舊址探訪的民眾了。</h3> <h3>如今“李遠蓉墓”已經(jīng)移遷“南泉革命烈士陵園”,永遠十四歲芳齡的李遠蓉與解放重慶在“南泉戰(zhàn)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們相聚相伴長眠在革命烈士陵園,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為新中國流血犧牲的先烈們。</h3> <h3>李遠蓉墓右側(cè)面是“白樓”,“白樓”有好多傳說和故事,也是南泉路上引人關(guān)注的地方。</h3> <h3>再見,“李遠蓉墓”、永別了,南泉街坊們十分留念的“白樓”。</h3> <h3>從這里往上是南泉的“涼亭”,民國時期這上頭也叫“南泉新村,多少民國時代的名人和社會賢達在上面渡過了抗日時期艱苦歲月。他們也算南泉路上的過往客。</h3> <h3>遠眺桃子溝“頤壽亭”——南泉民眾習慣稱“涼亭”。</h3><h3> 1931年由川軍首領(lǐng)劉湘、劉文輝、王贊緒……為南泉“溫塘公園”董事長、“溫塘公園事務(wù)事所”首任所長 趙資生七十大壽時所建。</h3><h3> (文史資料由友人提供)</h3> <h3>“章回體小說作家”第一人,民國著名作家張恨水先生抗戰(zhàn)時期在桃子溝“南泉新村”的舊居:“待漏齋”。</h3><h3>(圖片由十中校友提供)</h3> <h3>我和同學們天天上學都會經(jīng)過這南泉路最后一段,再前往是桃子溝和重慶十中,還有仙女洞和飛泉了。</h3> <h3>關(guān)于南溫泉的“開發(fā)”眾說紛紜,我們曾經(jīng)居住和熟悉的“南泉路”,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福音堂正門前方的那些一幢幢民國時期的建筑、道路和山體正在被“開發(fā)”掉)。</h3> <h3>南泉路上的“沂風別墅”(工療院托兒所)人走樓空,消失前殘破的一角,留給我們最后的記憶。</h3> <h3>福音堂后側(cè)面的 “八一”、“南泉銀行”、“白樓”、“涼亭”,還有我們的“十中”……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曾經(jīng)的“民國一條街”——“南泉路” 就這樣留在了南泉民眾的記憶里。</h3> <h3>破碎的山體和“南溫泉”很不協(xié)調(diào)的交幟在一起。</h3><h3> 從南泉路1號(南泉工人療院)開始,到南泉路的終點——南泉路59號(重慶十中),曾經(jīng)的“南泉路”渡過了五十九個冬去春來的時光,最終從大地上消失(“福音堂”大概有上帝的護佑得以生存下來)。在南溫泉有記載的430年歷史軌跡中,舊“南泉路”的存在只是彈指一揮間。</h3><h3> (左上角的“方塊”是沂風別墅的大門)</h3> <h3>感謝十中馬昭凱老師用手機留下了母?!爸貞c十中”大校門珍貴的照片,當然是絕無僅有的一張。</h3> <h3>再看此張照片對比,十中大校門有標牌的門柱沒有了。</h3><h3> 重慶十中校友楊天建先生倡議修復已消失的百年老?!爸貞c十中”的標志物,讓無數(shù)十中校友找回當年學生時代美好的回憶和同學們對恩師們的懷念。這個倡議得到十中師生們一致的贊同與支持。</h3><h3> (為什么愿望和現(xiàn)實總有差距?)</h3> <h3>往上走,就到了仙女洞景區(qū),還有我的母校:“重慶十中”。</h3> <h3>關(guān)于“仙女洞”的由來?美麗的傳說有好多:“村姑、仙桃和建文帝的故事”流傳廣泛,你知道嗎?“仙女洞”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h3> <h3>走進“古仙女洞”山門后的廊道,好像走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故事當中:“狐仙們出沒的地方”。</h3> <h3>陰森又空虛仙女洞前廊道。</h3> <h3>“仙女洞”是前來南泉旅游的游人必到的景點。也是南泉民眾和工療院療養(yǎng)員夏季避暑、休閑的好去處。</h3><h3> 我在中學讀書的時候,課間操剛結(jié)朿,立刻和同學跑進洞前的玉泉寺小廚房購買和尚們精心制作的“發(fā)糕”,又白又厚又香甜。以前沒有聽說過“空調(diào)”,那些炎熱的夏天,老師也會到與辦公室一墻之隔的仙女洞,找一靜謐處備課。當然,這都是過去的事了。 </h3> <h3>抗戰(zhàn)時期的仙女洞是“中央政治學?!毙^(qū)的一部份。</h3> <h3>現(xiàn)在,玉泉寺大殿和千手觀音不在了,和尚和游客不見了,療養(yǎng)員和十中學生看不到了,連那尊村姑打扮的仙女塑像也不見了。</h3> <h3>那個年代,仙女洞景區(qū)曾經(jīng)也舉辦過“收租院”的展覽,觀眾如云,你還記得嗎?</h3> <h3>與學校總務(wù)處辦公樓一墻之隔的仙女洞,也難得“輝煌”了。</h3> <h3>我們踏進仙女洞,有一種步入“林海雪原”“威虎山”匪巢的緊張感……</h3> <h3>美麗的仙女終于又回歸仙女洞了。當然不是先前明清時代的村姑打扮,天天為建文皇帝送仙桃的那一位仙女啰,她可能下崗了。</h3> <h3>又走在去學校正門的路上,每次晚自習下課回家的時候,這條路上總是住讀同學那些此起彼伏笛子之聲繚繞。</h3><h3> (從前沒有紅墻,學生宿舍就在里面)</h3> <h3>學校(重慶十中)不在了,曾經(jīng)的學校正門留在了我心中。“重慶十中”是南泉路最末一家,門牌:“南泉路59號”,與舊南泉路共存了五十九個春秋,是巧合嗎?</h3><h3> </h3> <h3>從“巴縣女中”到六十年代的“重慶十中”,這扇校門迎送了多少屆“重慶十中”的師生?</h3> <h3>十中正門的變遷是老校友返校留影的首選。</h3> <h3>流經(jīng)校區(qū)的小渠,水流依舊潺潺流不盡。</h3> <h3>教學樓,實驗室,圖書舘,蘭球場,還有茅草蓋成的大禮堂……都沒有了! 哎。</h3> <h3>學??倓?wù)處,還有王校長的辦公室應(yīng)該在前面這個位置。</h3> <h3>巴縣女中(重慶十中)1947年遷到南泉仙女洞旁的原“中央政治學?!毙V?,轉(zhuǎn)瞬六十年過了,最后一次校慶令人難忘。從此再無第二甲子。浸潤了“文化元素”的這片校區(qū)除了草木,巳無“文化”可尋。令人痛心。</h3> <h3>河邊通往我們教室附近的這個石梯坎還在,以前住讀同學從這里去“五湖占雨”洗衣服。</h3> <h3>學校殘存的唯一建筑物(抽水房、理發(fā)室……)是我們初六零級同學們當年用汗水筑成,百看不厭。</h3> <h3>一直生長在河邊的麻柳樹,怎么“變”到路中間了?我們十中那條小木船每天都系在這些樹上。</h3> <h3>南泉路后段的最佳風景點——飛泉。</h3> <h3>其實可以復制一塊石碑(保存原件),“涂脂抹粉”也抵檔不住飛泉飄逸氣霧的侵蝕。</h3> <h3>道路是寬闊了,飛泉的瀉湖也就沒有了,“五湖占雨”也消失了。</h3> <h3> 習近平同志反復告誡大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h3><h3>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自然環(huán)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都是國家嚴格制定的國策。再看看南泉路上的“峭壁飛泉”景區(qū):擠占河道的公路、消失的“五湖占雨”景點,回響著摩托與汽車發(fā)動機噪音的“三峽奔雷”……早前的“開發(fā)規(guī)劃”正在悄悄地改變某些風景名勝景區(qū)的“屬性”,最終擠壓到南溫泉自已的“錢袋子”。</h3><h3> </h3><h3> 殷切希望故鄉(xiāng)南溫泉能緊跟國家發(fā)展的宏偉藍圖,重塑著名“風景名勝景區(qū)”的名牌,讓游人流連忘返,讓故人永遠思念。讓青山綠水永恒,讓南泉口碑盛傳。</h3><h3> ————個人觀點</h3><h3> 感謝校友楊天健、呂本華的幫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