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從雅典飛到伊茲密爾。從西方文明的搖籃、浪漫希臘穿越到神奇國度土耳其。夜宿伊茲密爾機場酒店。一早驅(qū)車探訪以弗所古城。千年古城以弗所位于土耳其西部的愛琴海東岸。以弗所古城公元前11世紀(jì)由愛奧尼亞人所 建,后經(jīng)羅馬帝國時期擴建發(fā)展成為聲名顯赫的都市。在漫長的歲月里,以弗所屢遭戰(zhàn)火蹂躪,又屢次重建。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將以弗所納入希臘帝國版圖,這時的以弗所興盛繁華達到高峰,人口達四五十萬。以弗所最終毀于地震和港口淤塞。昔日美麗的古城早已消逝,但它留下的斷壁殘垣、石柱、拱門就像美女 遠(yuǎn)去的背影,依然迷人。<br></h3> <h3>一進門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座倚山建造的公共浴室。兩層樓的拱門建筑。里面有更衣室、熱水池、冷水池,地板下還有供暖。</h3><h3>羅馬人是個酷愛洗澡的民族。但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能做到這樣!</h3><h3>浴室不僅僅是用來洗澡,還有社交功能。</h3> <h3>浴室對面的空場上堆放著很多陶瓷管,這座古羅馬城的供水系統(tǒng)就是由這些水管鋪成。</h3> <h3>接著映入眼簾的是能容納1300聽眾的音樂廳,也是古羅馬時代高級官員開會的會議廳。<br></h3> <h3>我身后的大片區(qū)域還有考古人員正在小心挖掘。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以弗所,是考古發(fā)掘出來的一部分。雖不足古羅馬帝國時期以弗所面積的十分之一,但對后人來說,也是無比震撼了!</h3><h3>以弗所常常被西方人稱之為土耳其的龐貝,但以土耳其的龐貝來形容以弗所是有失公允的。以弗所是地中海東岸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典城市,也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在城市規(guī)模、歷史、經(jīng)濟、宗教影響力等諸多方面,龐貝都難及其項背。龐貝的瞬間毀滅定格了當(dāng)時的城市和生活形態(tài),后來的挖掘保護修復(fù)非常完整,因而更廣為人們所知。</h3><h3>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以弗所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以弗所于公元前10世紀(jì)建城,早期是古希臘城市。在古羅馬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它都是羅馬帝國中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公元一世紀(jì)的時候這里的人口已達二十五萬,而此時,龐貝已泯滅在維蘇威火山的灰燼中。該城幾經(jīng)沉浮,最終在15世紀(jì)衰落,再也回不到昔日的輝煌了。還好,留下的遺跡已足夠讓我們一瞥舊日榮光。<br></h3> <h3>市公會堂遺址。這里曾經(jīng)是圣火燈長明的地方,據(jù)說圣火從來沒有熄滅過?,F(xiàn)在只剩下幾根柱子。 圣經(jīng)上使徒圣保羅在第2次小亞細(xì)亞傳道之旅時曾在這里待了兩年的以弗所就是這里,它真實地存在在我們眼前。</h3> <h3> 往前走一點是圖拉真之泉,是以費所最美麗的古跡之一,修建于公元二世紀(jì),為供奉古代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圖拉真修建的噴泉。</h3> <h3>下面是梅謬斯紀(jì)念碑。是羅馬皇帝蘇拉的孫子、當(dāng)時羅馬執(zhí)政官梅謬斯為紀(jì)念祖父打敗希臘入侵而立的紀(jì)念碑。</h3> <h3>轉(zhuǎn)角處是一塊特別的浮雕,這就是傳說中的勝利女神——耐基,據(jù)說Nike品牌Logo的創(chuàng)意來源就是女神裙裾飄飄的皺折。</h3> <h3>“耐克"圖案浮雕的對面是一對姊妹碑,我們來看看上面雕的是什么。</h3> <h3>上面圖案中間是神杖,蛇纏繞周圍,據(jù)說是象征醫(yī)學(xué)。這個石碑所在地就是以弗所城當(dāng)時的醫(yī)院?,F(xiàn)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biāo)志創(chuàng)意就源自此。</h3> <h3>而下面這個浮雕圖案就象征藥學(xué)</h3> <h3>圖密善神廟遺址?,F(xiàn)在只看到2層建筑的石柱。據(jù)說以前是一座長50米寬100米的大型建筑,在圖密善皇帝被家臣刺殺后,神廟就被毀了。里面高達7米的圖密善雕像,現(xiàn)在收藏于以費所考古博物館。<br></h3> <h3>大理石鋪就的街道,這是庫瑞忒斯大街,以弗所古城的主街。街道兩邊是往日的集市和商店。</h3> <h3>上圖是庫瑞忒斯大街修復(fù)最漂亮的建筑哈德良神殿。神殿正面的柱子支撐著拱圈。拱圈的拱心石上是城市的巧事女神堤刻(Tykhe).后面的拱圈是蛇發(fā)女妖美杜莎女神的半身像。<br></h3> <h3><br></h3><h3>盡管這里也是廢墟遍野,但林立的斷壁殘垣,高聳的大理石羅馬柱,無處不彰顯出古羅馬帝國當(dāng)年的繁榮與輝煌。</h3> <h3>多么華貴漂亮的拱門!</h3> <h3>以弗所遺址中最奪目的當(dāng)屬塞爾瑟斯圖書館,位于庫瑞忒斯大道末端,它原本是羅馬亞細(xì)亞行省著名省長尤利烏斯·塞爾蘇斯的陵墓。省長的兒子安奎拉·塞爾蘇斯繼任后,為紀(jì)念父親,在陵墓上修建了這座華美的圖書館。公元270年,圖書館在大地震中被摧毀,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圖書館立面是仿照原樣重建的,原本有8座塑像分上下兩層排列,如今上層塑像已不復(fù)存在,下層4座女神像分別代表善良、思想、知識與智慧。</h3> <h3>穿過圖書館兩層樓的建筑往右拐進院落,一間鐵柵欄緊鎖的殿堂內(nèi),是《以弗所的狄安娜》塑象</h3> <h3>《以弗所的狄安娜》刻畫的庫柏勒大神母是豐收女神,羅馬人在雕刻時用許多乳房來表現(xiàn)大神母驚人的繁衍能力,即把抽象的力量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數(shù)量,來表現(xiàn)形象所具有的超常力量和能力。透過《以弗所的狄安娜》雕像 有意味的形式 ,我們能感知其背后蘊含的特殊內(nèi)涵并獲得美的享受。</h3> <h3>從塞爾薩斯圖書館直行約200米便來到古城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可以容納2.5萬人的圓形露天大劇場。大劇場坐落在山坡上,面朝大海,氣勢磅礴,依山而建的梯田式觀眾席錯落有致,可以俯瞰整個以弗所山谷,高高的石墻環(huán)繞著劇場,使整個劇場在任何一個角度都有同樣好的音響。</h3> <h3>下面幾張照片是我站在劇場最上面俯拍以弗所古城廢墟,于蒼涼空曠中感受古城昔日的規(guī)模和輝煌。后來聽說這一片是奴隸市場。</h3> <h3>走到臨近出口的路上,回望劇場全景,再次被這建在半山腰的宏偉建筑所震撼。這里每年夏天仍有露天音樂會舉辦。我們現(xiàn)在站的地方會擺滿餐桌,游客們一邊用晚餐一邊欣賞天籟之音,那是多么美妙的體驗!</h3> <h3>走過這條古松挺立濃蔭蔽日的小道,左轉(zhuǎn)一段路,就到了圣母瑪利亞的故居。</h3> <h3>傳說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后,圣母瑪麗亞由圣約翰陪同離開巴勒斯坦,遷居到此安度晚年。屋外有三口天然泉井,分別代表財富、健康及幸福,當(dāng)?shù)厝松钚棚嬘萌竽苁乖竿_成。天主教教宗保羅六世曾于1967年來訪,確認(rèn)此地是圣母瑪利亞的故居,現(xiàn)已成為天主教朝拜圣地。<br></h3> <h3>下午來到以弗所古城內(nèi)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阿爾忒斯神廟遺址參觀。,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筑,阿爾忒彌斯神廟里供奉著被希臘人稱作阿耳忒彌斯的“以弗所女神”。阿爾忒彌斯神廟現(xiàn)在只能找到很少的遺跡。</h3> <h3>原來幾百根石柱支撐的宏偉殿堂,現(xiàn)在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根,見證著千年滄海桑田。</h3> <h3>這個荒蕪的地方,卻曾是世代繁盛之處。除了阿爾忒彌斯神廟,還能看到幾處不同宗教的建筑遺址。感謝同行團友羅校長把它們一一標(biāo)注在這張照片上。除了豐收女神(也是主管狩獵、生育……的女神)阿爾忒彌斯的神廟,這里還有圣約翰教堂、塞爾柱帝國城堡、十四世紀(jì)清真寺等古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