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當代名校,江蘇省揚州中學,始建于1902年的儀董學堂,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揚州中學素以辦學立意高峻、校風優(yōu)良、名師薈萃、人才輩出著稱于世。校友中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有著名理論家,外交家,也有著名作家、學者如朱自清、胡喬木,也有“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等40多位院士。揚中更是大批專家、學者、各級干部及各行各業(yè)高素質(zhì)勞動者的母校。我們?yōu)橛行页蔀檫@所名校的一名學子而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適逢金秋十月,重陽佳節(jié),我們180多位68屆高中畢業(yè)的同學又歡聚在母校,慶祝我們畢業(yè)五十周年,慶祝我們的人生跨入了古稀之年!樹人堂敞開了寬厚的胸膛,歡迎我們回來看望母校。憶往昔,五十年前我們還是懵懂少年,是母校教給我們知識,是母校教給我們怎樣做人!感謝母校,為我們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感謝樹人堂,你見證了我們50年前校園的學習和生活。你看著我們抱著求知的欲望走進校園,又默默地目送我們走出校門。
今天,我們回來了,我們要尋找50年前的夢;尋找我們那一段青春的足跡;來續(xù)那一份純真的同窗情誼。
道不盡的問侯,講不完的思念,敘不盡的別后情。
讓我們一起在樹人堂前留個影,在校園里敘敘師生情!讓我們跨越時空,一起回到那難忘的歲月。請樹人堂作證,我們曾經(jīng)擁有過青春夢想!我們雖然年近古稀,但我們還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同學們:夕陽無限好,讓我們且行且珍惜!<br></h3> <h3>鼎立于世界名校之林</h3> <h3>樹人堂前</h3> <h3>名揚四海的樹人堂</h3> <h3>六班的同學蔣明,談美娟,吳廣桂早早來到報道現(xiàn)場做準備</h3> <h3>報道開始,久違了的薛衛(wèi)華和吳曉東來了。</h3> <h3>才女曹宜</h3> <h3>曹宜,吳曉東,薛衛(wèi)華</h3> <h3>四班徐存山和董萍</h3> <h3>揚大武術(shù)教授仇志鋼</h3> <h3>仇志鋼,單立國,羅震</h3> <h3>曹宜和同學</h3> <h3>年級總聯(lián)絡員,總指揮夏新華和曹宜</h3> <h3>同學們又見面了,敘不盡的同窗之誼。</h3> <h3>五班高級教師祝壽培和著名詩人蘇大勇(筆名,蘇嵐煙)</h3> <h3>邗江詩協(xié)主席杜道遙和大詩人蘇大勇</h3> <h3>教授吳曉東和梅寬玲</h3> <h3>女同學在一起總有拉不完的家常話</h3> <h3>四班李皖蘇和董萍在忙于檢查報道人數(shù)</h3> <h3>說不完的別后話</h3> <h3>揚中原教導主任祝壽培和四班原班主任潘念東</h3> <h3>周海明和老高,我們不但是同學,而且下放還在一個連隊。</h3> <h3>總聯(lián)絡員之一張濟祥</h3> <h3>夏新華在檢查準備工作</h3> <h3>小學同學也是高中校友們喜相逢 【念奴嬌】高寶明 金秋十月</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金秋十月,樹人堂笑迎,同學心愿。五十年彈指瞬息,七十重溫思念。少年渴求,恩師教誨,索人文自然。志存高遠,大千世界律變。
翹首白發(fā)依稀,童音不見,過去青春戀。喜見茂林深樹,五湖四海綠遍。綠柳環(huán)繞,紅花綴點,默默春秋奉獻。夕陽紅在,晚霞滿天畢現(xiàn)。
寶明 2018.10.9
</span>
<h3>四班姚耀,張志超,徐存山</h3> <h3>奚鞏</h3> <h3>六班的學霸奚鞏,不是文革他不是北大,就是南大的高才生,好在到部隊升到了大校轉(zhuǎn)業(yè)回來了,他和他的一幫哥們。</h3> <h3>六班的老男子漢們</h3> <h3>當年女超人張文華</h3> <h3>奚鞏和吳廣桂</h3> <h3>久別重逢</h3> <h3>兩個大美女朱申如和謝渡南</h3> <h3>四大名旦丁古亞,柯敏,孫建民,姚耀</h3> <h3>七仙女下凡……董萍,丁古亞,柯敏,孫建民,姚耀,宋玲,李皖蘇</h3> <h3>翁同昌和陶樂隍</h3> <h3>王修愚和孫建民</h3> <h3>敬愛的物理老師毛同彬</h3> <h3>忙于攝影的許國華</h3> <h3>小活寶變成了老活寶范寶勤</h3> <h3>高級教師陳策</h3> <h3>董萍和張進南</h3> <h3>當年的學生,現(xiàn)在也當老師了,他們在交流教學經(jīng)驗。</h3> <h3>徐存山和王世澤</h3> <h3>神交已久的朋友</h3> <h3>揚派盆景傳人,國際盆景大師趙慶泉和王世澤</h3> <h3>陳策和朱興龍</h3> <h3>兩代世交朱才俊和老高</h3> <h3>陳天民 江城子 記畢業(yè)50周年揚州中學68屆高中同學會
喜訊約會聚同窗。秋風爽,丹桂香,健步登車,遙望樹人堂。心切但覺車行緩,思念情,溢車廂。
猶記校園書聲瑯,操場上,競逞強。歲月蹉跎,青春不散場。記念照片拍幾張,飲瓊漿,歡聲唱!</h3> <h3>陳長寬</h3> <h3>祁長忠和朱才俊</h3> <h3>董萍和謝國筠</h3> <h3>徐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昌集和奚鞏</h3> <h3>奚鞏和揚州著名學者,歷史學家李友仁</h3> <h3>當年的校花殷美華和誰擁抱?</h3> <h3>一個是美女,一個是才子,殷美華和蘇大勇</h3> <h3>紳士老K魏宏舜和王修愚</h3> <h3>劉再清和張進南</h3> <h3>許銘霞和孫建民</h3> <h3>夏新華喜逢小學同學于玲玲</h3> <h3>劉東美和魏宏舜</h3> <h3>三大文豪難得又坐在一起,張志超在忙于編撰揚州交通史,李友仁在忙于挖掘揚州城歷史的沉鉤,李昌集還在忙于培養(yǎng)他的博士生!</h3> <h3>六班梅寬玲,朱寅生和同學</h3> <h3>趣味運動會開始了,</h3> <h3>跳繩比賽</h3> <h3>吳曉東你真行,七十歲的人了,還能跳繩!</h3> <h3>聯(lián)誼會開始,進入會場</h3> <h3>主席臺上就坐有揚中現(xiàn)任嚴校長和我們以前的老師們</h3> <h3>歡聲笑語</h3> <h3>認真聆聽</h3> <h3>當年一起到農(nóng)場的三劍客老高,艾智源,許國華</h3> <h3>總指揮夏新華主持聯(lián)誼會</h3> <h3>資深美女們向老師們獻花</h3> <h3>學生代表四班郜鵬華發(fā)言</h3> <h3>學生代表五班蘇大勇發(fā)言</h3> <h3>李昌集向?qū)W校贈送墨寶書法</h3> <h3>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br></h3> <h3>午宴開始</h3> <h3>舉杯共祝</h3> <h3>師生同樂</h3> <h3>邊吃,邊演,邊看,自編自導,自娛自樂!</h3> <h3>當年紅衛(wèi)兵宣傳隊的老隊員們又跳起了水兵舞</h3> <h3>趙慶泉單反相機拍的照片就是清楚</h3> <h3>邗江區(qū)政協(xié)秘書長夏新華真是多才多藝,雖然開過一次大刀,但絲毫看不出他是一個病人!</h3> <h3>夏新華的夫人吳曉東教授也是多才多藝,她的女高音,聽了真是醉了!</h3> <h3>各班挑選了20位資深美女,簇擁著生日大蛋糕進入了宴會大廳,全場響起了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共祝我們大家步入了古稀之年!</h3> <h3>共享生日蛋糕</h3> <h3>下午乘大巴開始了逛新城</h3> <h3>揚州明月湖的夜景不可不看</h3> <h3>夜已深,意猶未盡。</h3> <h3>今日共合影,何時再相會?</h3> <h3>牢記校訓:正直向上,熱于求知!</h3> <h3>再見了,母校,再見了,我們心中的樹人堂!</h3> <h3> 68屆學生發(fā)的。
作者很了不起,把五十周年慶典,寫成了“祭奠我們的青春”,事件的親歷者,感慨萬千……
難忘的1968年,
那是我們學生身份的終點。
盡管我們并不情愿,
盡管中學的課程還沒有學完,
盡管未來目標是高等學府,
我們的人生道路卻發(fā)生了逆轉(zhuǎn)!
我們真的很留戀,
留戀那書聲瑯瑯的校園。
在那珍貴的豆蔻流年,
每人都像是貪婪吸允知識的海綿。
雖然憧憬著將來要當科學家,
我們卻不得不輟學離開了校園!
難忘的1968年,
我們有的下鄉(xiāng),有的上山,
告別父母親人,
去靠近貧窮、愚昧、落后和僻偏!
我們進入到最初級的產(chǎn)業(yè),
離科學和文明越來越遠。
我們操作最落后的耕作方式,
面朝黃土背朝天!
本來就缺少知識的青年,
去接受更沒知識人的教傳。
還沒接受完中等教育的我們,
個人才智的路徑遭突然截斷。
我們被錘煉了筋骨,
同時卻空虛了“腦干”!
六個年級的學生,
全部都廢學去種田,
社會的科學人才,
已然出現(xiàn)斷層和塌陷。
多了低層次的農(nóng)民,
少了高層次的科研人員!
我一直不能理解:
我們還沒來得及學習知識,
怎么成了“知識”青年?
難忘的1968年,
那是我們走向社會的起點。
難忘的1968年,
我們的青春剛開始揚帆!
沒有清潔的飲水,
沒有照明的燈電,
喝的是大水坑里的混水,
先挑到缸里,再用明礬“沉淀”。
沒有現(xiàn)成的熟地,
全靠開荒種田。
插秧時茌硬的土地和殘留的葦根,
磨禿了女孩子稚嫩的指尖。
難忘的1968年,
我們一生只有一次的豆蔻華年。
我們走得曲折,
我們走得蹣跚。
酸里拌著辣,
苦里拌著咸!
從1968,到2018年,
光陰似箭,
彈指一揮間。
一眨眼,
已經(jīng)過去了五十年!
當年是“羊尾小辮兒”
現(xiàn)在已兩鬢斑斑!
我們的青春去了哪里?
每個人最最珍貴的一段!
留戀啊,留戀,
我們真的留戀!
前些天,
去尋找飯店,
家家都是預定滿滿,
似乎“全社會”都在“吃飯”?
沒有規(guī)定,沒有文件,
沒有號召,沒有串連,
只有心靈在召喚:
我們需要追憶,
我們想要見面!
整個金秋九月,
知青聚會成為了“主旋”。
難道僅僅是一次見面?
難道僅僅是一次會餐?
為了這次聚首,
我們整整
醞釀了五十年,
準備了五十年,
等待了五十年,
積淀了五十年!
名義上是聯(lián)誼,
本質(zhì)上是祭奠!
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
而不是那個“事件”!
留戀的不是吃過的苦,
也不是遇到的難。
留戀的是自己的青春,
是那一去不再回的珍貴華年!
為了補回被耽誤的學業(yè),
回城后,
我們上班、補課、家庭、孩子四任一肩!
電大、夜大、成人高考,
下課后,還要到單位再去加班。
我們承受著家人的報怨,
也曾因上課請假被領(lǐng)導所不滿,
沒有時間把孩子陪伴,
犧牲了多少自己的睡眠?
早晨騎自行車上班,
嘴里背英語單詞反復叨念,
連車上馱負的孩子都記住了,
自己卻還是沒能記全。
只得再翻開小本兒-------
一遍又一遍,如此往返!
看到今天的大學生們,
能集中精力地學習在------
全日制的大學校園。
我們何曾有這樣的機會?
真的是羨慕,真的是眼饞!
五十年啊五十年,
大家都在紀念五十年!
五十年已是人生的大部,
一輩子會有幾個五十年?
不要光說無悔,
不要光說歷練,
不要光說承擔,
不要光說奉獻!
我們也有委屈,
我們也有遺憾!
我們并不怕苦,
稚嫩的雙手曾經(jīng)磨出老繭。
我們沒有沉淪,
路雖崎嶇,咬緊牙關(guān)。
我們回城后仍在做出犧牲,
被“下崗”時也沒給國家添亂!
有人說,
耽誤你們的,
不就只是那幾年?
君不見,
那是我們?nèi)松哪膫€階段?
我們尚未學會知識,
我們正在需要充電,
那是我們青春的起點,
那是我們關(guān)鍵的起跑線!
我們也曾拼搏,
我們也曾苦干,
但我們在社會中,
是屬于哪一個層面?
國家的科技屢屢被人封鎖,
包括被拤脖子的“芯片”。
但我們的這茬人里,
有幾個能參與到高端科研?
“一星兩彈”,
和我們這茬人又有多大關(guān)聯(lián)?
不是我們不想,
是心有余,卻技不從愿!
心不甘啊心不甘,
真的心有不甘!
昨天,今天和明天。
“五十年”,
幾乎是我們的全部“昨天”!,
聚會桌上,
大家都在祈禱健康,
都在祝福明天。
其實每人心里都有沒說出來的話:
我們今天是在“謝幕”,
這是我們對全社會的最后一次呼喊!
盡管,我們曾經(jīng)“斗地”,
盡管,我們曾經(jīng)“戰(zhàn)天”,
但,那全都是在昨天!
我們不再是家庭的支柱,
我們不再是社會的中堅。
我們即將退出“舞臺”,
不管我們情愿不情愿!
人生只有單程的路,
時光之河只能奔流向前。
青春如此“短暫”,
“芳華”已去不再復還。
我們經(jīng)歷的是怎樣的青春?
有人說,是蹉跎,
有人說,是歷練,
有人說,是彷徨,
有人說,是蹣跚,
有人說,是抗爭,
要我說,是酸甜苦辣咸!
大家都在嘗試寫詩,
人人都在努力留言。
我們不愿被忘卻,
希望史冊中記有我們的一篇。
我們不愿作曇花,
害怕被歷史的河流所湮!
真的值得回憶,
真的值得祭奠!
為了我們逝去的青春啊,
為了我們珍貴的五十年!
(轉(zhuǎn)發(fā))<br></h3> <h3>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