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語文課堂中,學生的批判思維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流暢表達該如何鍛煉,這是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今天,媒體評論員、知名辯壇評委張佳鵬老師走進北科大附中語文組,通過一次精彩的講座,讓我們對這些問題有了新的思考。<br></h3> <h3>辯論,為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批判思維和流暢表達,張佳鵬老師通過多樣的實例向我們展現(xiàn)這種可能。<br></h3> <h3>孔融讓梨,這個在我們眼中有著固定意義的故事,在外國人眼中卻可以出現(xiàn)多種的解讀方式,這固然有文化背景的影響,更存在著思考角度的差異。<br></h3> <h3>范跑跑事件,這個輿論幾乎一邊倒的笑話,卻也有著完全不同的判斷。<br></h3> <h3>在這一個個的實例分析中,每位老師都發(fā)現(xiàn),有太多我們秉承著固定看法的事物都存在著其他的可能,而促使我們看到這些可能的就是批判思維。<br></h3> <h3>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在分享了辯論對批判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促進作用之后,張佳鵬老師也向大家講解了如何組織一次辯論,如何準備一次辯論。辯題的選取要符合比賽的主題,要貼合孩子們的生活,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世界;作為評委時一定要公允,不要因為自己對于某一問題的固有看法影響了自己的評判;點評時既要對辯手們在場上的表現(xiàn)做出公允的評價,更要在辯題本身的價值意義上對辯手們進行必要的點播,讓他們通過比賽,拓寬思考,有所收獲。<br></h3> <h3>在張老師的講解過程中,語文組的老師們也積極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如何將辯論運用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從零開始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小辯手等等,這些問題也都得到了張老師的認真解答,每位老師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獲。<br></h3> <h3>在講座的最后,王世東校長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br></h3> <h3>他說,辯論作為一項活動,它鍛煉的是學生們綜合能力,剛開始可能看不出來,時間長了真的會讓學生有一個本質上的改變。<br></h3> <h3>他記得高三年級的廖艾羽簫在剛剛接觸辯論時還做不到在場上流暢的表達,但經過幾次大賽的鍛煉,最后在做山海杯的參賽總結時已經可以娓娓道來,聲情并茂。這就是辯論給她帶來的改變。<br></h3> <h3>辯論除了需要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還需要學生們有知識的積累。因此,我們在開展辯論的過程中,也在促進著學生們進行廣泛的閱讀。<br></h3> <h3>當然,這樣的活動不止辯論一項,希望所有的老師們都能參與到這些活動中,豐富學生們的生活,讓他們有更多的可能。而在此過程中,老師們也可以通過這些實踐,探索出更加豐富的課堂教學方式,讓活動幸福學生的同時,也讓我們教學多一些靈動的色彩!<br></h3> <h3>聽過這次講座,語文組的老師們也做了很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分享了自己的收獲與想法。<br></h3> <h3>“從來沒有這么正規(guī)的接觸過論辯的知識和技巧,只是看過節(jié)目,羨慕論辯者的淵博與精彩,原來論辯的策劃還有這么多玄機,領教了。希望活動多多開展,拓寬眼界?!?“今天老師說那個奇葩說那個節(jié)目我特別喜歡,我也一直看。我發(fā)現(xiàn)里面很多道理都是用這種娛樂的方式,或者說很輕松的方式也能表達出來,這對我們語文老師是一個很好的借鑒。”</h3><h3>“我覺得辯論賽是很好的實踐活動。通過辯論,可以促使學生查閱資料,深入思考,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實際上很好地彌補了我們日常語文學習中的短板?!?
“感覺今天的講座的確是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打開了一扇新窗口,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形式、新選擇。如果我們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引進辯論這一形式,可能有利于我們將學生由傳統(tǒng)課堂被動聽講的地位推至主動地位,從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能動性;另外,辯論這種形式在促進學生讀書、提高學生思維、語言水平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帶動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總之,辯論這種形式的活動值得我們積極嘗試!”<br></h3> <h3>雖然,我們還不是那么的專業(yè),但這無疑又一次讓智慧碰撞出了火花!做“師者”首先要做“學者”,學習嘗試如何去“辯入課堂,論出思維”。<br></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 ">文字:袁鑫</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編輯:汪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