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中秋望月,想起婆婆的“鞋樣子″

舟帆

<h3>又是一個中秋節(jié),又是一輪明月掛天邊。風輕輕吹散一地月光。</h3> <h3>仰望夜空,月影纏綿,我沉沉地墜入中秋月夜,思緒飄向遠方,想念起親人,想起了婆婆(祖母)與她的“鞋樣子”。<br></h3> <h3>小時候,父母工作忙,我跟著婆婆生活在一起,直到高中畢業(yè)下鄉(xiāng)農(nóng)村,才離開她老人家視線。 在老家天門龍?zhí)稙常迨畾q以上的人們,提起周家“幺嬸娘″(注: 我祖父三兄弟,他排行最后,是老幺。婆婆從縣城街上的周家巷嫁給祖父,順理成章地成了“幺嬸娘″。)沒有一個不豎大拇指的,因為婆婆平凡善良儉樸賢惠,一生樂于助人。僅幫鄰居們剪鞋樣子這一件事,就獲得了眾鄉(xiāng)鄰們的高度贊譽。</h3> <h3>的確,婆婆很平凡,像千千萬萬個家庭婦女;婆婆很偉大,像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母親。勤勞、儉樸、堅強、忍耐、賢惠、善良,樂于助人,人世間所有母親的優(yōu)良品質,我婆婆全都具備。因為從小纏腳,她受的苦比別人多幾層。然而,家里繁重的家務,諸如漿洗縫補、做飯洗涮、人情客往等,總是她一人承擔。<br></h3><h3><br></h3> <h3>更為難得的是,婆婆精通女紅,不僅做得一手好針線活,還會剪鞋樣,做鞋子。全家所有人的布鞋都出自婆婆之手。 婆婆的這個女紅手藝據(jù)說是從小在家學成。舊社會,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和家中生活的貧困,婆婆沒有念書的機會,生活的艱辛卻讓她練就了一手好女紅的手藝。 </h3> <h3>(天門縣河龍?zhí)稙骋欢?。</h3> <h3>龍?zhí)稙车靥幙h城城郊結合部。婆婆會剪鞋樣子的事是怎么傳開的,已無從考證,也無需考證。街頭上開了幾十年鞋鋪的鞋匠炳伯,在見證了婆婆剪鞋樣,做鞋子的手藝后,都吱吱稱奇。這個平時滿臉嚴肅,不茍言笑,從不夸人的炳伯,居然對常來做鞋子的顧客們講,你們要剪鞋樣子,最好去找對面“幺嬸娘”,她郎剪的鞋樣子好,肥瘦有型,圓潤適度,鞋面鞋底上起來利索,合拍。<br></h3><h3><br></h3><h3>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龍?zhí)稙扯紩缘昧恕扮蹕鹉铩逍瑯幼蛹舻煤?。那個年代,人們的鞋子全憑手工做,誰家有了好的鞋樣子,就象有了寶貝一樣,上門求索的人會絡繹不絕。加上婆婆與人和善,每每有求必應。于是,我們家經(jīng)常是“賓客滿屋,笑語不斷",熱鬧的像現(xiàn)在的“麻將館″。</h3> <h3>有人說,布鞋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鞋。也是中國人的看家鞋。十四億中國人得有十二億,是從穿布鞋開始長大的。 平時,人的境遇但凡有所改善,首先就要表現(xiàn)在鞋上。所謂“人配衣裳馬配鞍”,“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腳上沒鞋窮半截”三大穿戴民諺中,唯獨對腳上的鞋看得最重。 穿雙布鞋,小孩顯得有人疼愛,老頭顯得深沉講究,小伙子顯得厚重陽剛,姑娘透著端莊清純。就是在這西服革履、時尚浮華的今天,忽見一雙嶄新的布鞋步入凡塵,絕對給人落后才是時髦的感覺。<br></h3> <h3>我從出生到讀高中,腳上穿的幾乎都是婆婆親手做的布鞋。自然對做鞋的過程了如指掌。 </h3><h3><br></h3> <h3>做鞋,就需要鞋樣子。鞋樣子即手工做鞋時采用的模板。婆婆用的鞋樣子,材質上看,一般為紙質,也可以是布質。鞋樣子決定一雙鞋的大小和款式。<br></h3> <h3>剪鞋樣子是很有技巧的,需合腳,需有型,需美觀,大小、肥瘦、腳前腳后的弧度,腳掌部位的曲度,都有講究。此外,還要考慮上鞋時合拍周全,否則鞋上好后會偏肥或偏瘦,不合腳也不好看。<br></h3> <h3>我清晰的記得,婆婆是把她做鞋用的鞋樣子放在一本本牛皮紙釘成的本子里。那時候的紙張比較緊張,婆婆收藏的鞋樣子大都是用舊報紙剪的。婆婆自制的牛皮紙本子里夾著的許多各式各樣的鞋樣子,有大人的,小孩的,不同年歲的,男式的,女式的,老頭的,老太的等,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這些保留著的鞋樣子,如果來年再做鞋,只要拿出鞋樣子做適當?shù)母木涂梢粤?。如果鄰居們要鞋樣子,只要量好穿鞋人腳底長短尺寸,根據(jù)大小裁剪即可。<br></h3> <h3>由于婆婆剪的鞋樣子規(guī)范,符合尺寸,龍?zhí)稙持車泥l(xiāng)鄰們隨時都會找婆婆幫忙。而婆婆即使在忙,也會放下手里的活,幫人把鞋樣子剪好。她常說:做人講的是實誠,做了好事會有好事在的。</h3><h3><br></h3><h3>經(jīng)常,鄰居阿姨伯媽們幾句“幺嬸娘″一喊,就會來我家坐下。一邊同婆婆聊天,一邊商量著自家孩子的腳到過年應該會長到多大,老公的布鞋該選什么面料,而過年的新鞋,應該做一雙燈芯絨面料的棉鞋呢,還是做一雙松緊口的棉布春鞋。婆婆總是不厭其煩給予阿姨們合適妥善的建議。就這樣,在家常的閑聊中,婆婆手下并不空閑,按照給出的尺寸,把鞋樣子找出來,極其小心的適當放大或縮小,剪好后,讓阿姨伯媽們滿意離去,她也開心的再去干活。而做這一切,婆婆從來都是無償?shù)臑榇蠡锓?,所以“幺嬸娘”真是個好人的名聲,至今流傳著。<br></h3> <h3>(天門竟陵陸羽公園茶經(jīng)樓夜景)。</h3><h3><br></h3><h3>月依舊很明,思念情緒依舊很濃。鞋樣子的事,是那樣的清晰透徹在我腦海里涌現(xiàn)著。</h3><h3><br></h3><h3>選擇款式,剪好鞋樣,其實只是做鞋子這個工程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面的工序還有:糊鞋襯,做鞋面,包鞋口,鋪布頭制鞋底,納鞋底,鞋底鞋面上線合成,訂扣子,縫松緊帶……這些工序中,最考驗人的,耗時最久的,便是納鞋底。<br></h3><h3><br></h3> <h3>空隙時,婆婆會在房門口或光線稍微明亮一些的過道里,坐在小矮凳上納鞋底。她右手食指上套一枚老式頂針,用穿了白索子線的針在厚厚的鞋底上用力一戳,使勁一頂,鞋底上就多了一個米粒兒大小的白色針跡。隨著婆婆的一次次用力,“米粒兒”一圈一圈由外向內(nèi)逐漸縮小成一個不甚規(guī)則的同心圓,隨著“呲——呲——呲——”“呲——呲——呲——”的聲音,一雙布鞋的鞋底慢慢納好。 有時在夜晚,婆婆在煤油燈昏暗的光線下坐在床沿邊上納鞋底,這種納鞋底的聲音,加上對面溫家姆媽屋里紡棉線木制紡織機的嘰嘰聲,使鄉(xiāng)鎮(zhèn)的夜,格外靜謐、安寧。 伴著婆婆納鞋底的聲音,童年的我早在床上睡著了,不知道婆婆還要忙碌到什么時候。<br></h3> <h3>(用索子線納鞋底)。</h3> <h3>(剪鞋襯,縫鞋底)。</h3><h3><br></h3><h3>那時,全家十多口人,穿鞋全是婆婆手工做。一年到頭忙忙碌碌的婆婆,除了料理家務照顧我們?nèi)齻€孫子外,還要親手給全家人做鞋子,即使到了晚上,也得不到休息,昏黃搖曳的煤油燈下,婆婆永無休止的忙碌著。 為了配(糊)鞋襯,婆婆先把破爛的不能再穿的衣服,拆開洗凈晾干,再用手鋪平,卷成一卷卷整齊的蒲襯。第二天一大早,讓爹爹(祖父)用米粉面粉煮出稀稀的一大臉盆漿糊。然后,搬出房間木頭門(那時房門是兩扇,可折卸),在上面用漿糊貼上布片,要貼十多層后,放在太陽下曝曬兩至三天,布片與漿糊水分干透,就成了褙好的鞋襯。 有多少個夜晚,祖父和我們都躺下進入夢鄉(xiāng)了,婆婆就找出鞋樣,拿出備用的鞋襯,對著鞋樣,刻底子、剪鞋幫、捻索子、納鞋底。周而復始,無限循環(huán),一家十多口人一年四季不斷的變換著布鞋、棉鞋。<br></h3> <h3>(依據(jù)鞋樣子剪出粘好的鞋面)。</h3> <h3>全家老老少少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程,也不知道穿壞了多少雙鞋子,更不知道婆婆究竟做了多少雙鞋,拓下了多少雙鞋樣子。 每當婆婆拿起剪刀,找出鞋襯,按照鞋樣,嘎吱嘎吱的為家里的每個人刻鞋底,剪鞋幫的時候,每當婆婆捻索子,納鞋底,晝夜忙個不停的時候,我從內(nèi)心都感覺到了婆婆的勞累與艱辛。是婆婆用勤勞與艱辛,維系著一個家庭的延續(xù)與興旺。從婆婆積攢下來的鞋樣子就能看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為一個家庭付出的心血和艱辛。 然而,在當時的中國,哪一個家庭又不是如此這般的生存與延續(xù)著呢!<br></h3> <h3>而現(xiàn)在,無論青年老年,還是孩子大人,無論亮麗美女,還是帥哥猛男,沒有誰再穿家做的布鞋了。走進超市,放眼鞋店,都有鞋的專賣場所。那是鞋的海洋,鞋的世界,而且款式新穎多樣,穿著舒適,美觀大方,更能顯示出人們的個性與風采。誰還愿意去穿老式家做的布鞋呢?(即使有人穿布鞋,也是機器制品。除了偶爾為之外就是把古董和落后當回時髦玩耍)。當然,更不會有誰費勁巴力一針一線的做布鞋了。</h3><h3><br></h3><h3>那些曾經(jīng)家家戶戶都擁有并凝聚過女人們心血的鞋樣子,那些被女人們視為珍貴技術資料的鞋樣子,如今除了有心人收藏,再也看不到一張了,時代讓它們自覺默默地退出了歷史舞臺。<br></h3><h3><br></h3><h3>但這個曾經(jīng)與人們生活有過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鞋樣子我們不會遺忘!鞋樣子不僅是中國民間婦女的一大發(fā)明,也是華夏民族不可磨滅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br></h3> <h3>夜深沉。人無言,月無聲,長長思念無盡頭,山水迢迢唯有思念之情寄給我的故鄉(xiāng)與親人。 </h3><h3><br></h3> <h3>繁星點綴著中秋之夜的思緒,這個夜晚又是一個無眠夜。在這思念幽幽的中秋佳節(jié)夜里,不知道我在天上的婆婆在忙什么?會不會也在靜靜地凝望著這輪月亮?會不會感知到了子孫后人們對她老人家的思念綿長。<br></h3> <h3>( 撰稿 攝影 圖片制作: 舟帆 個別圖片選自網(wǎng)絡 2018.9.24于武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