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細數(shù)歲月,平淡而瑣碎,回望過往,思緒萬千,這次出行,從五六月份開始規(guī)劃到現(xiàn)在,因為種種原因,一拖再拖,終于走了一次真正的遠行。一路向西,全程下來單線有4600公里左右。有人說旅行是在自己呆膩的地方跑到別人呆膩的地方。文藝點說有時候我們旅行是為了緩解我們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也是為了看更美好的風景,沉淀自己放空一下自己。然而每個人對旅行的態(tài)度都是不一樣的,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覺得旅行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能讓我看見更美的前方,更能讓我拓寬視野,容納和學(xué)習感觀不同區(qū)域的人文環(huán)境,“親吻”我們祖國大河江山的美麗和強大!</h3> <h3> 應(yīng)該說感恩有小伍同學(xué)的認真細心攻略,目標只要確定好,全程搞定,也感謝一路同行,一起飛躍幾千公里之外,一起吃一起鬧一起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轉(zhuǎn)機兩次,才順利到達青海省的西寧市,下機的感覺是直接進入深冬,感受到了西北的冷。街上人們陸續(xù)穿上羽絨服,而我們單簿的衣裳和這座城市格格不入的感覺,簡單入住后,放下行囊,我們上街尋食,街上是琳瑯滿目的各種面食和肉食,這邊美食是羊肉和牛肉、青稞酒、酸奶、枸杞、特別新鮮,因為是盛產(chǎn)地。</h3> <h3> 這次負責我們?nèi)探煌üぞ咭约熬€路的是87年回族的小馬哥,跟著我們做的攻略要求,時間安排的特別精細,人也特別熱情,剛剛見面,就感受到了他的耐心和對這份職業(yè)的專注,小馬哥說,人沒有貧窮富貴之分,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之說,只有人與人交往的真誠和信任。早晨八點從賓館出發(fā)接上我們這次隨機拼的兩個來自廣西女孩,去往塔爾寺,塔爾寺是中國藏族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整個建造非常有特色,也非常雄偉壯觀,寺廟是民族信仰,也是心靈寄托,特別是西北這邊,環(huán)境比較惡劣,常年干旱,多是荒漠,人們對自然災(zāi)害,生老病死,更為有自己內(nèi)心的信仰,才能支撐自己在艱苦和惡劣的環(huán)境中勇敢的求生,塔爾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爾寺。塔爾寺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區(qū)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由于歷史的積累,該寺文物極為豐富,建筑、法器、佛像和文獻藏書,我們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也要學(xué)會尊重不同民族的信仰和虔誠的心去感受,我們一路二小時認真了解了這座600多年歷史的塔爾寺,從寺廟出來我們立馬一路直奔往海拔高度3886拉脊山走,其實最早的說法是“拉雞山”,它是祁連山系的一個支脈,它的隆起,就像被拉起的脊梁,所以正確的說法是“拉脊山” 。拉脊山橫亙于西寧南,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山名是藏語的音譯,翻譯成漢語是“鷹飛不過去的地方”。但是,這個山上有很多尕拉雞棲息,所以民間就把它稱做“拉雞山”了,我看到交通部門在此立下的地標名也是“拉雞山”。拉雞山是青海省貴德縣與湟中縣的界山,由西向東蜿蜒,最高峰海拔4524米。海拔3886米的拉雞山山口地理位置重要,西寧至果洛的公路穿越而過,山口南側(cè)還有通往湟源的公路,是環(huán)夏都西寧200公里旅游圈上海拔最高、風景最為獨特的山脈。一路上的風景,可以形容一望無際,牛羊成群,冰天雪地,越往海拔高處,景色越美,白茫茫一片,到達山頂上的公路,下起了大雪,白雪皚皚,雖然凍的不行,可心理還是特別的喜悅和開心。小馬哥說:如果是七八月份的拉脊山會非常的美,因為是草原最好看的季節(jié),是草原最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最讓人心曠神怡的季節(jié),它不像冬天的風那么刺骨,更不像秋天的風那么干燥,草原茫茫,遼闊無垠,有句詩句表達應(yīng)該很是恰當,“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此次看到雪景也別有一番風味。</h3> <h3> 玩夠了雪景,經(jīng)歷了大雪紛飛,五個人的小團體意猶未盡夢幻般趕往青海湖,我們這次行程不走回頭路,一路向西,青海湖是青海大名鼎鼎的代表作,被稱為青海的藍寶石,小馬哥說能見到湖水深6米,同時青海湖是我們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咸水湖,一路狂奔興奮感受它的壯闊之美,青海湖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遠山雪景,四周環(huán)抱,碧澄的湖水,波光瀲滟,遼闊的草灘,羊群似云,一望無際的湖面上,碧波連天,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翱翔,湖的藍,藍的純凈,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湖邊是無邊無際的草原,秋天的草原是白草黃云,草原上蘆葦那層層的枯黃的蘆葦葉子,經(jīng)受了風吹霜打、雨雪冰凍,它們化作了泥土,為地下的蘆筍根提供養(yǎng)料,來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蘆葦將破土而出。遠處是未被融化的冰山,透過微弱的太陽,伴著牧歌跳出的地平線,那萬道霞光透過云隙照在湖面和為這片寬廣的原野鋪上了一層金輝,冷風掠過,找找大草原的遼闊和奔放,釋放內(nèi)心堆積如山的情緒和壓力,回到車上已是傍晚,冷風颼颼,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湖水、雪山、草原、油菜花、如夢鏡、如詩、如畫。</span></h3> <h3> 青海湖的黑馬河鎮(zhèn)住宿一晚,氣溫偏冷,需要暖氣和電熱毯,小馬哥提示,不能洗澡不能洗頭,只能洗腳,因為天氣太冷,高原海撥南方人適應(yīng)不了容易感冒,我偏就洗了,試下自己的體質(zhì)和平時鍛煉情況能否快速適應(yīng)大西北的高原反映,結(jié)果證明,小馬哥說你可以走川藏線了,一早醒來,白茫茫一片,簡單早餐,立馬出發(fā)趕往今天要去的茶卡鹽湖和翡翠湖,行程需要460公里,我也充當了司機角色,分擔車程的同時也感受下一望無際開車的痛快,一路經(jīng)過了草原,橡皮山(海拔高度3860米)、雪山,戈壁荒漠,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經(jīng)過了占青海省三分之一面積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它屬于海西蒙古族自治洲,盛產(chǎn)鐵礦、銅礦、錫礦、鹽礦、煤礦、等多種礦物,還有油田,故被稱作“聚寶盆”?!安襁_”是蒙古語,翻譯成漢字是“遼闊”的意思,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是3300米,行程的過程開心而漫長,一路看見什么都有故事的感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習慣用小本子記錄每一個地方的特點和特色,到達時間,海撥高度,編輯文章時才有素材。</h3> <h3> 一路歡聲笑語,一路狂奔,馬不停蹄趕到茶卡鹽湖是中午11點30分,進入茶卡鹽湖中心走路需要半小時左右,也有小小火車拉往湖中心,可我們選擇步行,以便一路感觀下茶卡鹽湖的夢幻美,茶卡鹽湖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zhèn)的天然結(jié)晶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安杩ā笔遣卣Z,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一睹真容,唯美文藝,清新自然,茶卡鹽湖被旅行者們稱為中國“天空之鏡”,來到茶卡鹽湖,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湖面就像是專門為天空梳洗打扮而準備的鏡子,藍天、白云映照在湖面上,好一面“天空之鏡”,天空很低,湖平若鏡,云朵觸手可及,湖面在白色鹽晶體之上,漫步其間,仿佛置身于“天空之鏡”亦夢亦幻。我們四個沉浸在“天空之鏡”中都忘記了饑餓,仰望天空的美收攬腦海,藏在心中,戀戀不舍的離開。簡單面食后,下一個目的地翡翠湖,因為時間比較趕,要在太陽下山前趕到,車程需要3小時左右,小馬哥說:“來大西北旅行不是享受,是體驗”,幾天感受下來的確如此,因為每天車程都在幾百公里以上,每天一個地,不同城市,不斷奔波,但為了看到和體驗下一個美,我們都樂此不疲,一路追趕著太陽尾巴,到達柴達木盆地中的偏遠小鎮(zhèn)大柴旦美侖美奐的翡翠湖,沒被政府開發(fā),不需要門票,湖水呈現(xiàn)出深綠、墨綠、翠綠、宛若鑲嵌在大地上的一塊塊翡翠,因此有了“翡翠湖”的美稱。 據(jù)小馬哥說是原大柴旦化工廠鹽湖采礦隊采礦區(qū),由于所含的礦物質(zhì)濃度的不同,形成了顏色多彩和晶瑩剔透的景象,天氣晴好時,宛若鏡面般的湖面倒影著藍天白云和皚皚雪峰,宛如置身于仙境中,太陽慢慢落山,抬頭一望,夕陽已藏起半個臉,我生怕在我一轉(zhuǎn)眼間就完全落下,夕陽已漸漸走遠,要下山的那一邊,我伸開雙臂,想要擁抱夕陽,我向著太陽下山的方向奔跑,想要留住它的光亮,可夕陽還是離我越來越遠,是我的眼睛所看不到它的地方,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h3> <h3> 大柴旦鎮(zhèn)養(yǎng)精蓄銳一晚,一早趕往無人區(qū)魔鬼雅丹,聽名字就有吸引人的趕腳,雅丹是土丘的意思。魔鬼城為漢代西陲兩關(guān)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jīng)關(guān)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外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zhuǎn)而不出,人們俗稱魔鬼城。它是一列列斷斷續(xù)續(xù)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的地貌組合,被稱為雅丹地貌,走進魔鬼城,那奇形怪狀的斷垣殘壁、危樓斜宮,立即把你帶入一個神秘的幻境,高高低低的小山丘,翩翩起舞,像駿馬、駱駝、大象、獅子、虎,好似群鯨戲沙,百萬海獅向太陽,近看酷似百萬座古城堡,遠看猶如星河艦隊,像蒙古包林立,像蘑菇、圓柱、碉堡、奇形怪狀,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仿佛閉眼之間把我們穿越到古代或者去了埃及的感覺。我們爬到了一座最高的土丘上,晴空萬里,白云朵朵,我們手舞足蹈,變換不同角色在土丘上肆意揮灑自如的享受此刻內(nèi)心的喜悅和狂野,此時此刻的我無法用語言再去形容它的壯觀和地理風貌的獨特帶給我內(nèi)心的震撼。</h3> 魔鬼雅丹城出來是中午時分,午餐是隨身攜帶的干糧和水果,還有純正的牛肉干,趕往下一個必經(jīng)之路,也是我們今天的一個點,最美公路拍大片,同時感受大西北一馬平川,連接藍天和白云的暢快感,經(jīng)過了無人區(qū)冷湖鎮(zhèn),一路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人煙稀少,走了大概20多公里,我們到達了海西最美公路,我們約定四人要拍個走路帶風的視頻,趁還能瘋的年紀好好瘋吧!此時的我們換掉上班工作制服的莊嚴感,找找牛仔破洞小白鞋的灑脫感,小馬哥拍照技術(shù)應(yīng)該說很專業(yè),也很有耐心,為了拍到不同角度效果,道具(我的行旅箱)充當了一次四人的背景構(gòu)圖,他整個人是趴在馬路上拍,這條公路車流量特別少,或許是淡季原因。瘋完后我們趁著熱情似火的太陽奔往下一個目的地,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石油小鎮(zhèn)——《西風烈》、《九層妖塔》電影拍攝地,屬于打卡點,剛好路過,到達現(xiàn)場感覺就是荒涼,原來本是村莊,現(xiàn)在空無一人,因為他的殘磚破瓦,所以才能拍出妖魔鬼怪陰森森的外景,道具很多是廢舊的汽車,破爛的建筑,這是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qū))交匯處,是甘肅省惟一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哈薩克族自治縣之一,在這里站久了,不免心里發(fā)慌,因為確確實實是有人居住過,阿克塞石油小鎮(zhèn)里面該有的基礎(chǔ)建設(shè)都有,幼兒園、政府機構(gòu)、學(xué)校、醫(yī)院等一應(yīng)俱全。這就是沉睡二十年的老城——阿克塞,據(jù)了解因為老城區(qū)海撥高度平均2800米,周圍幾乎是高山戈壁,一年中有半年是冬天,居民生活困難,資源匱乏,條件惡劣,整個小鎮(zhèn)都搬遷。簡單了解后,我們又是急忙忙趕往甘肅省敦煌市,到達市區(qū)差不多傍晚18點左右,入住酒店后,周邊瞧瞧有什么特色小吃,敦煌屬于旅游城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敦煌也由此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屬于酒泉市的代管市,人口不到20萬,簡單小米粥和包子打包后小馬哥把我們送去另外一個今晚行程安排,沙漠戶外宿營篝火晚會,離市區(qū)不到5公里左右,市內(nèi)邊全是沙漠地帶,聽說經(jīng)常會發(fā)生沙塵暴之類的自然災(zāi)害,冬天時間特別長也是特別冷,女人頭上很多扎了頭巾,到達目的地,已是夕陽時分,因為這里離太陽比較近,晚上19點30左右才會天黑,她們?nèi)齻€去沙漠上玩滑沙,我留下看著包包衣物,然后等待晚會開始,這晚會就是吃吃當?shù)鼗疱?,再就是沙漠里來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民族的大家圍著火柴轉(zhuǎn)圈,唱歌、跳舞,說心理話我不太喜歡,因為弄的一身沙塵,鞋子里全部進的細沙,我或許有潔癖,但我不會去排斥,會全程參與,活動結(jié)束后可以留下宿營,看日出??,而我們出于安全考慮還是回酒店,畢竟四個都是女生,感受沙漠的同時也該為安全和日后行程做好考慮和安排,滿血復(fù)活的為下一個點做好充分準備。<h3><br></h3> <h3> 第四天的行程是敦煌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地。在莫高窟就花了四個小時,安排了兩場觀影,第一場是描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崇山峻嶺,跋山涉水的艱險歷程以及對<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后來絲綢之路的影響,</span>畫面感好像把我們帶入到飛沙走石,讓外來游客對敦煌以及敦煌與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印記,多點認知,敦煌古稱沙州,莫高窟內(nèi)有大量精美的壁畫與雕塑,以及聞名于世的飛天。這也是我當天游覽和了解到。參觀完莫高窟,我們往下一個鳴沙山的月牙泉,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有一種神奇的動物,它叫駱駝。沙漠中的駱駝,它以能抗饑、耐渴的各種特殊之處,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而它,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運輸工具之一。今天,我們來到了絲綢之路之一敦煌月牙泉,見識到了傳說中的沙漠和駱駝。<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我們興致勃勃的騎上了駱駝,紫外線特別強,火辣辣的太陽,我或許涂了平時三倍以上的防曬霜,每人臨時買了個艷麗的絲巾包裹假裝成沙漠人,這也算是應(yīng)景的一種方式吧,五個駱駝為一個小組,一路體驗了駝鈴聲,說心理話駱駝比馬好坐多了,一路慢慢搖,慢慢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有句話說天空有天空的遼闊,大海有大海的胸懷,沙漠有沙漠的的寂寞,</span>放眼望去,一座座金黃色的沙漠連綿起伏,望不見盡頭,只有眼前的一片,看不到一點生機勃勃的樣子,連一根雜草都沒有,只是金黃連著金黃,沙子連著沙子,對沙漠來說,就連唯一帶有生機的駱駝和攀登人都像小螞蟻,被它所覆蓋。騎在駝背上感覺像自己穿越去了西域,騎了大概一小時左右,我們趁著日落??之前要去山頂好好感受大漠的美,同時觀賞心心念念的月牙泉,月牙泉俗稱‘藥泉”,它的外形彎曲如新月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對月牙泉我是在今年中國好聲音李健老師戰(zhàn)隊的一個大學(xué)教師旦增尼瑪翻唱的月牙泉讓我深入人心,那獨特的藏族文化和高亢遼闊的音色,正好可以用心感受著那首音樂和現(xiàn)實中的月牙泉形成心靈的碰撞,對月牙泉便有了詩一般的向往。為了奔向沙漠頂端,我們一鼓作氣往上爬,爬到山頂已是夕陽夕下,為了滿足自己內(nèi)心期盼已久的沙漠親膚之感,我赤著腳在沙漠中行走,沙特別細膩,表面的沙子被陽光照射得很溫暖,而底層的沙子卻很冰涼,形成了兩種不一樣的感受。累了就坐在沙地上,就像坐在海綿上,非常的舒服。爬上去的時候很辛苦,可下山就不一樣了,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下走,很輕松,就像在太空漫步。走過的沙子就會像流水似的向下流,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感受了一天,饑餓難耐,依依不舍的離開沙漠,下山已是暮色,小馬哥把我們四個接上,今晚也有活動安排——敦煌夜市,驅(qū)車幾分鐘到達夜市,那里有不同的燒烤,飾品,石頭,等等,款式多多,琳瑯滿目,轉(zhuǎn)了一圈下來,都有些許收獲,然后吃些東西,入住賓館,修整狀態(tài),小馬哥提示,明天行程路途遙遠,七點準時必須出發(fā)張掖方向。我們五個小團體經(jīng)過幾天磨合已經(jīng)算是配合特別默契,也建立了友誼,消除了剛剛開始的拘束感!</h3> <h3> 早晨7點對于我們南方來講太陽早已冉冉升起,這里天剛朦朦亮,早晨起來也是寒風刺骨,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嵌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此時的天際,已微露出蛋白,云彩都趕集似的聚集在天邊,顯出淡淡的紅色。7點30分太陽公公還沉睡在薄薄的云霧中,路邊的汽車響起“嘀嘀達達”的聲音將早晨的寧靜打破。一路駛向高速,到達瓜州時我們在路邊買了些許哈密瓜,很甜很新鮮,立馬往甘肅省嘉峪關(guān)了解西北長城,我們是坐游覽車去的,現(xiàn)在季節(jié)因為寒冷,游客稀少,幾乎是退休的夕陽游客,嘉峪關(guān)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jié)合部是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屬于明朝時代建筑的,遼闊的大西北,或許是因為地理因素和歷史緣由,總給人一種悲愴蒼涼之意。茫茫大漠漫漫黃沙,無窮無盡,風過而黃塵起,蕭蕭作響,那是一種孤寂的蒼涼,是歲月無聲的吶喊,更是歷史年輪軋過后奏出的絕響。大漠深處那與黃沙為伴,見證了古今中外多少歷史的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更是讓人肅然起敬,感嘆不已。在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中興建起一座孤城實屬不易,換到如今來說都屬于一個壯舉大工程。參觀后我們又是馬不停蹄往下一個行程,一路開了三個小時車程到達張掖市七彩丹霞,<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游玩七彩丹霞地貌后廣西兩個妹子就要返程了</span>,她們很善良,由剛開始的素不相識,到五天時間相處,拼四人桌一起吃,一起游玩,都在彼此問,這輩子還能再見嗎?她們?yōu)榱粟s時間,只去了一個觀賞臺,因為就此別過,我和小伍從1號觀賞臺一直到4號,剛剛到達1號觀賞臺映入眼簾的是七彩炫麗的山峰讓人眼前一亮,該丹霞地貌群以其面積大、集中,層理交錯、巖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有紅色、黃色、白色、綠藍色,色調(diào)有順山勢起伏的波浪狀,七彩丹霞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層紅色的輕紗,熠熠泛光,色彩異常艷麗,應(yīng)該是丹霞地貌名氣比較大,人流量特別多,4號臺屬于最好看的位置和山峰,根本沒辦法擠,我和小伍同學(xué)簡單欣賞就折回下山,排隊等待大班車帶回起點,回的車上,腦海浮現(xiàn)的還是那色彩斑斕的山巒。</h3> <h3> 今天的行程和路線全在路上,因為要回西寧了,等于東南西北轉(zhuǎn)了一個圈,到達祈連山大草原是中午1點30分,祈連山大草原海撥高度平均3400米,寒風一陣陣吹過,風特別大,藍色的天空,荒涼的山丘,草原的秋天,是金黃的顏色。我們在草原一邊停車休息一邊感觀了這邊牧民的放羊生活。抓拍了些秋天的草原,繼續(xù)往前走,路過崗什卡雪峰時我們就在路邊遙望,旁邊都是些攝影愛好者,遠遠在捕捉雪峰的壯觀,崗什卡雪峰屬于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nèi),海拔5254.5米,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峰,峰頂常年白雪皚皚,銀光熠熠,宛如一條玉龍 ,也是門源境內(nèi)群山之首。平時遠眺,一片潔白,每當夕陽西下,晚霞輝映,山頂五彩繽紛,暮靄升騰,被稱為“龍峰夕照”。簡單了解后我們繼續(xù)一路往市內(nèi)趕,到達了一個叫黑泉河水庫的地方,小馬哥都會一一簡介,這水庫供西寧300多萬人口飲用水,這一路上風景如畫,車程辛勞而有收獲,這旅行才是真正的體驗,而非享受。自然之神對大地有著奇妙的主宰力,它在不同的地域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物產(chǎn)和景致,以此為筆黑色彩,描畫出神奇壯美的大地之卷。自然地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居住其上的人們的生活,替人們勾勒出他們的文化可抵達和能夠守候的疆域。</h3> <h3> 旅行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過程的記憶和景色。人生有苦,每一次的旅行我們都希望帶著風塵而來,卸負輕身而歸。大西北之行,我們經(jīng)歷了跋涉沙漠戈壁,翻越高山雪原,游歷河流湖泊,讓我感受到了它有著深?而豐富的的內(nèi)涵,它的自足和強韌的生命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