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深秋烏蘭布統(tǒng)如詩如畫,風(fēng)光琦麗,景觀多樣,是大自然奉送的美麗,是那種濃得化不開的艷美,是那種厚得有點沉重的滋味,是一個讓眼晴喝飽的地方。它在攝影界是神一樣的存在,每年的9月底,成千上萬的攝影愛好者蜂擁至此,被譽為攝影人的天堂。烏蘭布統(tǒng)蒙語叫做"紅色的山峰"</p><p> 我不是攝影愛好者,只是旅行的記錄者,真正的攝影愛好者會專門去追逐日出日落的最美時分,并不辭勞苦以此為樂,這是我第一次跟隨他們的腳步走進了烏蘭布統(tǒng)。看日出原本想像是很美很浪漫的,但實際是一件很虐很煎熬的事情,因為需要凌晨四點起床,要在1℃的凜冽寒風(fēng)中守候,這才知道每一張佳作都是這樣產(chǎn)生的。</p><p> </p> <p> 霜葉醉秋,紛繁交織,這個時節(jié)各種植物被渲染,雍容華貴,讓人們陶醉在五彩斑斕的畫卷里。</p> <p> 烏蘭布統(tǒng)草原是草原和森林結(jié)合的草原,不象呼倫貝爾草原那樣一望無際的平坦。我喜歡這種類型,雖然一望無際的廣袤遼闊讓人心生"世界這么大人類這么小"的感慨,但看多了極易審美疲勞</p> <p> 越野車在草原上奔馳。坐在車上的感覺是撒丫子撒著歡亂跑,其實還是遵循著車轍碾出的路跡。向遠望去,彎彎曲曲的車轍在眼前的畫面上劃出黃金分割線,那些樹木、那些散落的牛、羊和馬兒都點綴在最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地方。</p> <p> 每次日出前的等待,都是漫長的煎熬。從天際泛紅到朝陽普照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紅色越來越明亮,每個人都緊緊盯著其中最明亮的地方,然后太陽不負眾望地從那里露出頭,紅光四射,原本黑魆魆暗淡淡的山坡上的每株樹每棵草每個人,都染上紅彤彤的喜悅。</p> <p> 其實烏蘭布統(tǒng)最美的畫面,應(yīng)該是日出時分晨霧中的秋色,我看過別人拍的很多照片,那種牛奶質(zhì)感的淡藍色晨霧低低在草原上流動,點綴著或紅或黃的樹木和屋舍,簡直是如夢如幻。美麗的霧景是可遇不可求的。霧沒拍到,拍了一大堆紅光滿坡。</p> <p> 旭日東升后,一片金色灑滿大地,染紅了整個草原。紅得燦爛,亮得耀眼。就在當(dāng)你眨眼的時候,四周的美麗漫山遍野地綻放開來。</p> <p> 烏云壓境晨霧難散,陽光時有時無,在每個點上,都要耐心等待陽光破云而出的剎那。光彩驟然閃耀眼前,不斷地制造驚喜,而半夢半醒、樹朦朧草朦朧的感覺也還不錯。這種天氣,需要耐心靜候,慢慢捕捉,感受云、霧、光帶來的各種變幻。</p> <p> 今天,如同置身于一個巨大的劇場,陽光就是舞臺追光,照在哪里,哪里就是主角。清晨的陽光本身所帶的暖色調(diào),再加上云層影響帶來的明暗對比,讓單調(diào)的色彩變得豐富、立體、通透、感性。每次陽光照耀下來時,哪怕是同一片山坡、同一片草地、同一片樹林,也會忍不住反復(fù)拍攝。因為每次的陽光都不可能從同一個方位發(fā)出,且不可能照耀到同一片地方,所以每次的畫面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沒法分辨哪一次最美,所以全部都要記錄下來。嗯,沒有最美,只有更美!</p> <p> 無需刻意構(gòu)圖,每個畫面都是渾然天成的美麗。</p> <p> 白樺樹下的牛羊,在夕陽的映照下,如同撒落在草原的珍珠。</p> <p> 這里的秋天色彩斑斕、層林盡染的草原之秋讓人沉醉,讓人流連忘返。</p> <p> 白樺林傳說成吉思汗的千軍萬馬途經(jīng)此地時,認為這是吉祥的化身,并在這里駐足休憩,安營扎寨;而來這里采伐的俄國人在贊嘆她美麗的同時亦放下屠刀,于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的俄羅斯歌曲《白樺林》應(yīng)運而生并傳唱多年。</p> <p> 藍天下有飛過的雁陣,夕陽從山丘后面落下去,天染上金色的邊線,慢慢變得幽深而神秘。</p> <p> 在烏蘭布統(tǒng)的四天中陰雨天占了一大半,照片效果大打折扣,但也不能要求太高。遇到美麗,可以歡喜自己的幸運;遇到遺憾,只能盡情發(fā)揮聯(lián)想來愉悅自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