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戊戌年國慶第二日,秋色漸濃,暖陽如春。遂與巴山國畫研究院的譚浩先生等友相約,前往陜南安康漢濱區(qū)譚壩鎮(zhèn)寫生、采風。 </h3> <h3> 途中聽朋友講,譚壩鎮(zhèn)近年來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成效明顯。特別是在‘’兩房‘’等基礎設施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方面變化很大。不僅打造建成了好幾處農(nóng)村新型社區(qū),還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非常注重對老宅院民居的文物保護。</h3> <h3> 出安康城北,上西康高速,自譚壩鎮(zhèn)出口,由鎮(zhèn)文化站李佰穩(wěn)向導,首站前河村百年老宅“喻家院子”。</h3> <h3> 前河村之前曰“錢河”,曾因河中有一巨石若銅錢狀而得名。后因該石被毀,逐漸叫訛,也許是當?shù)卮迕裼X得名字太俗之緣故,遂成了今天的前河村。</h3> <h3> 步入前河村,但見此地屬于陜南鄉(xiāng)村典型的溪流潺潺,清澈透底,山清水秀,小橋流水人家,隨處可見的兩層小洋樓房舍整齊,真不愧為一處村民安居樂業(yè)的好地方! 近年來,通過鎮(zhèn)村干部和群眾們同心協(xié)力的奮斗,該村已列入今年的脫貧村。</h3> <h3> 快步跨過一道小溪,輕盈踏上幾步石階,踱步來到百年老宅門前。</h3> <h3> 目前,這里秋收已經(jīng)臨近尾聲,田疇整齊,土地空曠,視野開闊,是個寫生的好地方!</h3> <h3> 當?shù)孛耧L淳樸,接人待物厚道。聽說今天有藝術家們前來村里采風和寫生,連忙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出來讓座。</h3> <h3> 地處譚壩鎮(zhèn)前河村66號的‘’喻家院子‘’,據(jù)當?shù)啬杲q笾昀先酥v,該古院落已有百余年歷史,傳為一寡婦所修建,古有將軍出自此宅邸,今有北大學子鯉魚跳龍門之喜。</h3> <h3> 保存較為完好的幾處前院,當年輝煌,可見一斑!</h3> <h3> 雕梁畫棟中的繪畫作品栩栩如生!</h3> <h3> 宅院新舊對比,舊宅壯觀,新宅靚麗。</h3> <h3> 遠遠望去,氣派非凡。</h3> <h3> 棄置一旁的石碾,默默的訴說著往日的榮耀。</h3> <h3> 原石雕鑿的飲馬槽,讓人驚嘆!</h3> <h3> 這個石餅是干什么用的,誰知道?</h3> <h3> 石磨、石臼如過眼云煙,退出歷史。</h3> <h3> 加工藥材的碾槽</h3> <h3> 藝術家們聚精會神的寫生,吸引路過的村民駐足止步……</h3> <h3> 辛勤勞動釀甜蜜</h3> <h3> 猜猜看,這是油畫還是實景?</h3> <h3> 生長茂盛的烤酒用品‘’甜高粱‘’,成為當?shù)卮迕竦拿牢丁?lt;/h3> <h3>對面風景不錯喔!</h3> <h3>萬壽果‘拐棗’</h3> <h3> 忙著發(fā)采風、寫生朋友圈的宋曉明先生。</h3> <h3> 與最美金秋融為一體的徐進先生</h3> <h3> 走,孩子,媽媽帶你們一起去現(xiàn)場零距離感受一下藝術家們的采風……</h3> <h3> 形影不離潛心教授的譚浩先生和認真學習的徒弟李菲女士師徒倆。</h3> <h3> 紅彤彤的油桐果,像成熟的小蘋果??還是小孩的臉龐?</h3> <h3>好別致的調(diào)色盤喲!</h3> <h3> 辣椒成了火紅秋天的代言人!</h3> <h3> 帥氣十足的李新康先生</h3> <h3> 這里好好玩哦!</h3> <h3> 甜蜜的南瓜??</h3> <h3> 像不像回家的村姑?</h3> <h3> 歡迎?;丶铱纯?!</h3> <h3> 另類的藝術家,難道不是嗎?</h3> <h3> 天然畫卷</h3> <h3> 第二站:馬河村的陳家垸子。據(jù)說此地居民百年前自江西遷移至此。目前,該院已無一戶陳姓人家居住。聽鎮(zhèn)村干部說,該院落今年已經(jīng)被住建部列入傳統(tǒng)院落保護名錄,當?shù)卣诘群蛸Y金兌付,準備進行修復。</h3> <h3> 滄桑古樸卻不失典雅的建筑風格</h3> <h3> ‘’ 曬秋‘’的大媽</h3> <h3> 瞧,把我們這位村官樂的。今年嘗試在當?shù)貛ьI貧困戶發(fā)展蔬菜大棚,效益非常不錯!前不久,又下了好幾畝菜苗,能移栽幾十畝地呢!</h3> <h3> 由當?shù)卮骞俳M織發(fā)展,長勢良好的農(nóng)業(yè)合作社大棚蔬菜苗床</h3> <h3> 沉甸甸的金秋,豐收在望的果實!</h3> <h3> 遠方的朋友們,再過一個月,歡迎你邀朋攜友,前來譚壩鎮(zhèn)馬河村品嘗香甜可口的桿桿酒!</h3> <h3> 好大的冬瓜好頓湯呀!</h3> <h3> 第三站:正在建設中的松壩社區(qū)村安溝片的千畝有機茶葉基地。目前,基地已經(jīng)投資上千萬元,預計明年可以投產(chǎn)采茶,建成后可帶動當?shù)?7戶貧困戶一起走上致富路。</h3> <h3> 看到一路美景,聽到美麗鄉(xiāng)村發(fā)展前景,欣喜之下,各位藝術家們現(xiàn)場揮毫潑墨……</h3> <h3>譚浩先生和李新康先生精誠合作</h3> <h3> 譚浩,陜西安康人。生于1962年,字坎上人,號翰緣堂,現(xiàn)為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當代國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長安畫派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陜西省美協(xié)驪山創(chuàng)作中心第十九、二十五、三十五期學員,西安終南印社會員。師從著名山水畫家趙振川先生,以國畫山水為主、兼花鳥、篆刻、主要表現(xiàn)陜南秦巴山水及民俗、多以瀛湖、巴山深處為題材寫生創(chuàng)作。作品多被法國,馬來西亞,韓國及港奧臺等收藏。
</h3><h3><br></h3> <h3> 適逢鎮(zhèn)長成超和他年逾古稀的母親,藝術家們現(xiàn)場‘’富貴吉祥,平安健康‘’‘’荷塘樂趣‘’的精美作品,讓老人笑逐顏開。</h3> <h3> 同時,還得到省美協(xié)主席王西京先生的指導。</h3> <h3> 幽香</h3> <h3> 近年來,其作品《巴山深處》《瀛湖人家》《南宮秋色》《硒谷茗清》等獲省內(nèi)外大獎?!肚匕统跹返茸髌穮⒓玉R來西亞、韓國展出并得其收藏。2013年出版《譚浩山水畫集》。</h3> <h3> 國色天香</h3> <h3> 如風吹晚晴,斜照入疏竹。</h3> <h3> 百事順利</h3> <h3>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退休后的譚先生不僅每天堅持辛勤耕耘,還經(jīng)常深入鄉(xiāng)野山村采風寫生。</h3> <h3>先生近作</h3> <h3> 漢水處處有清流</h3> <h3> 譚浩先生的畫室《翰緣堂》,地處安康城西金川張坎子的小堤上,鬧中取靜。先生待人厚道大氣豪爽,喜歡的朋友可以前往拜訪交流。電話??1310929769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