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也許是翻山越嶺長途奔襲、沿途美景、夜晚冒雪翻越大雪山的驚險刺激加上白酒的作用,竟毫無倦意。夜深了,萬籟俱寂。酒店窗外不知哪里隱隱約約傳來喇嘛誦經的聲音,時斷時續(xù),時遠時近。一直持續(xù)到拂曉天明。那單調的聲音并未打擾到我的睡眠,反而有種意料之外的安詳寧靜,像催眠曲般伴我入眠。早早的就醒了,突然想起去年母親病危,在醫(yī)院徹夜不眠守護,隔壁千年古剎寶光寺臨晨5點的鐘聲,也是那樣時斷時續(xù)……</h3> <h3>一年前,媽媽走的那天,遠處樓頂上即將沒入云中消失的太陽,隱約可見……那天早上本是烏云密布的陰天,驚訝于鉛色的天空怎么會在那短短的幾分鐘里出現一輪紅彤彤的太陽 。當看到一輪紅日跳出云層是那樣的明亮溫暖,又剎那間消失……仿佛是母親在向我道別,預感到摯愛的親人即將離去,令人窒息的傷心痛苦,瞬間淚如泉涌……相似的情景,不一樣的心境……色達之旅,但求心安!??</h3> <h3>推開窗戶,色達的清晨銀裝素裹……</h3> <h3> 色達縣是《格沙爾王傳》的發(fā)祥地,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為高原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1度,長冬無夏,最高溫度23.7℃,最低溫度-36.6℃,有著草原、湖泊、河流……以及絢麗多姿的藏族風情。 距色達縣城20余公里處,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也稱色達佛學院。色達佛學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之一,與亞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廟。(Google Earth)<br></h3> <h3>我們下榻的酒店位于色達縣金馬大道54號。色達藏語意為“金馬”,傳說因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草原上曾發(fā)現過“馬頭”形金子而得名。</h3> <h3>在酒店吃過自助早餐 早上九點駕車出發(fā),順金馬大道東行20余公里,來到喇榮溝口,在附近的停車場停好車,然后搭乘進溝大巴(每人3元車費)順溝上行數里,心向往之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馬上就到……</h3> <h3>抬頭望去,山谷四周修行者自建的紅色小木屋自溝底層層疊疊向山頂漫延,如同漫山遍野盛開的高山杜鵑!東西南北共分四院39個區(qū),中間有棧道或小路相隔……雖早有心理準備,但身臨其境,如此奇幻的景象,剎那間驚愕了"全體人民"!<br></h3> <h3>拾級而上……不時有身披絳紅色僧袍的扎巴(男僧人)和覺姆(女僧人)從身邊走過,面貌安詳從容,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喜樂……有信仰的人,能得心安!</h3><h3><b><br></b></h3> <h3>調皮的翔娃兒模仿東北人的抖音!??</h3> <h3>有人說,在窗口和門前栽種綠植和鮮花的,一定是覺姆的小屋!修行者,也不乏對美好事物的喜愛,流露出內心的祥和與溫柔……</h3> <h3>太陽還沒出來,上到高處回望,房頂仍被白雪覆蓋,看不出色達那令人驚艷的本色……</h3> <p class="ql-block">但從側面看去,仍然呈現出一片鮮艷的紅色……藏傳佛教有四大派別:寧瑪派(紅教),格魯派(黃教),噶舉派(白教), 薩迦派(花教)。相較其他三派,寧瑪派是舊派。寧瑪一詞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因為僧人皆戴紅帽著紅色僧袍,故稱紅教;該宗派的教法儀軌等均傳承于藏傳佛教“前弘期”的蓮花生大師,注重修習心部的大圓滿法(大圓滿心髓),主張人心本自清凈,三身圓滿,不假造作,本自現成;其最大成就是修得"虹化法身"……色達就是寧瑪派紅教圣地,所以紅色是色達的本色。</p> <h3>所謂"虹化法身"(又稱紅光身),是指寧瑪派高僧涅槃后,肉身會化作天上的彩虹??,從而得永生,這是無上大成就……多年前讀過一個真實的故事《張國華傳記》:50年代中后期,時任西藏大軍區(qū)司令員、自治區(qū)工委書記、中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總指揮、老紅軍張國華,出于民族團結政策,曾受邀參加寧瑪派高僧貢嘎上師索郎南杰的涅槃儀式。上師圓寂之前,三日不吃不喝,在草原上端坐,來自藏地各派數百名高僧大德圍上師繞行誦經不絕,三日之后,上師肉身逐漸縮小,頭頂有五色祥云繚繞,最后只剩頭發(fā)和牙齒,肉身化作天上一道七色彩虹,橫跨天際,經日不絕……才知道有"虹化法身"一說!驚掉俺大牙!??……你信不信?反正俺是信了!??</h3> <h3>有視頻為證,只是跟俺當年看書的記憶有細節(jié)上的差別……??</h3> <h3>二百多年前,大成就者多珠根桑銀彭在《未來預言》中寫道:“色阿當天喇溝處,烏金化身名晉美,賜給四眾菩薩徒,顯密正法如明日,利生事業(yè)高如山,清凈徒眾遍十方,結緣其者生極樂”。這里的“色”指色達,“阿”指學院左邊的阿拉神山,“當”指學院右邊的當金神山,“天”指學院前邊的樹天女神山,“喇溝”指樹天女神居住的喇榮溝。此預言受記了法王的名號眷屬地址、事業(yè)。</h3> <h3>1980年法王晉美彭措仁波切來到色達喇榮溝,創(chuàng)建喇榮五明佛學院,當時僅有30余人。38年后的今天,喇榮溝里的修行者已達1.8萬人之眾……有滿山片遍野的紅房子為證!應證了200多年前高僧的預言!藏傳佛教實在神奇!尤以寧瑪派為甚!……<br></h3> <h3>遠處的雪山,襯托出喇榮溝的莊嚴神圣,一片肅然……</h3> <h3>中午時分,逐漸放晴……</h3> <h3>來到山頂,太陽出來了,冰雪逐漸消融,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無數間褐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捧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色達終于現出了本色!震撼!……<br></h3> <h3>紅得更加絢爛了……</h3> <h3>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號稱藏地的五臺山)上,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筑,叫做“壇城”。壇城的梵文名稱為“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guī)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平時是人們轉經的場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轉經的地方,據說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這里轉上一百圈就能夠好。</h3> <h3>谷歌衛(wèi)星地圖視角下的壇城</h3> <h3>默念如來法名,增十萬功德……</h3> <h3>虔誠禮拜!??</h3> <h3>默念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哄(OM MANI PADME HUM)是諸佛的智悲在聲音上的顯現,它包含了佛法中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五體投地!??</h3> <h3>轉經,心誠則靈!??切記: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h3> <h3>磕長頭頂禮!</h3> <h3>走三圈,消一切孽障苦厄……</h3> <h3>一花一世界!</h3> <h3>一葉一菩提!</h3> <h3>五臺山頂的觀景點</h3> <h3>此刻心鏡澄明,五蘊皆空……??????</h3> <h3>漂泊的心充滿極致的安詳和喜樂……腦海深處飄來安祥禪歌:</h3><h3> 安詳是三昧耶!</h3><h3> 安詳是真如!<br></h3><h3><b></b></h3><h3> 安詳是本心的現量!</h3><h3> 安詳就是摩訶般若的發(fā)露!??????<br></h3> <h3>不舍得刪一幀圖……看來俺還沒過舍得關,太執(zhí)著,悟道還遠!??</h3> <h3>佛學院后山的景色……中間隱約可見的公路通往馬爾康方向,G317國道。</h3> <h3>陽光如水……</h3> <h3>佛學院高僧誦經……</h3> <h3>在這塊圣潔的土地上,生活著善良淳樸的人們,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信仰……這是短短數天的川西高原之旅帶給我的切身感受,尤以色達為甚。<br></h3> <h3>再見!色達!一生必來一次的地方……??</h3> <h3>下午兩點下山 ,在溝口的商業(yè)區(qū)吃完午飯,開啟返程之旅,目標馬爾康,全程257公里……<br></h3> <h3>沿色曲河一路向東南方向行進,過色爾壩,經翁達到馬爾康。色曲河蜿蜒流淌,祥和寧靜;過色爾壩藏寨后道路兩邊山勢逐漸陡峭,杜柯河湍急奔流,一改色曲河的蜿蜒寧靜,兩岸植被隨海拔高度的逐漸降低呈現出不同的景觀變化。途經梭磨河大峽谷,遺憾未到深秋時節(jié),看不到紅葉、彩林的絕美景色。但沿途偶有橫跨河流的五彩經幡迎風招展,為我們祈禱一路平安……<br></h3> <h3>路況雖好,但相對狹窄,掛川、渝字打頭牌照的車輛多了起來 。大假接近尾聲,返程高峰快到了……經過景點因不便停車,沒拍幾張照片,遺憾!</h3> <h3>晚上8點安全到達馬爾康,入住東藏絨巴大酒店 。下雨,酒店服務周到,指揮停車,幫拿行李,打傘??……??</h3> <h3>精致的藏式浮雕文化……</h3> <h3>見我們在酒店大堂拍照,服務員體貼的打開大堂的燈光!……????</h3> <h3>10月6號:在酒店用完早餐,9點出發(fā),經理縣,汶川返回……</h3> <h3>從馬爾康到成都,天氣晴好!</h3> <h3>出城不久,途經有300多年歷史的嘉絨藏族卓克基土司官寨。</h3> <p>多年前就拜讀過馬爾康藏族作家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至今還躺在俺家書柜的一角。但知道阿來是以卓克基土司官寨的興衰史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這部小說,還是頭一回!阿來當年就靠這本書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后來他又陸續(xù)出了其他作品,但都沒這部書耐讀。人這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寫好一本書,也屬功德圓滿!不禁想起了老作家丁玲曾經挨批的"一本書主義" ,至今不明白錯在哪里?</p> <h3>門票60元/人,加30元請了個藏族導游!胖娃藏族名字叫土登彭措,漢名姓顏 ,我們叫他小顏。??</h3> <h3>從小顏的解說中得知: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馬爾康縣城7公里的卓克基鎮(zhèn)西索村。寨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間,為四層碉房,1936年毀于大火,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觀贏組織人力進行重建。1935年7月,毛澤東及中央機關長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鑒證了長達300年的土司制度的封建歷史,還有紅色故事……</h3> <h3>特別向小顏討教了關于嘉絨藏族的概念,結合查資料終于弄了個大概:藏族按藏語分類,有三個主要支系,分別是衛(wèi)藏藏族,安多藏族和康巴藏族。除此之外還有四個特殊支系:嘉絨藏族,工布藏族,華銳藏族和白馬藏族。嘉絨藏族主要指生活在青藏高原東部地區(qū),包括青海、四川西部一線的藏族人,他們說著最古老的藏族語言?!拇ň硟鹊募谓q藏族是居住在甘孜州丹巴、康定部分地區(qū),阿壩州金川、小金、馬爾康、理縣、黑水、紅原和汶川部分地區(qū),以及雅安市、涼山州等地。講嘉絨語,并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嘉絨藏族,藏區(qū)稱這地區(qū)的藏民為“絨巴”(農區(qū)人。終于明白昨晚住馬爾康東藏絨巴大酒店店名的意思了!)。嘉絨藏族是吐蕃人東侵時期吐蕃駐軍及移民和象雄土著長期融合形成的一個民族。在衛(wèi)藏地區(qū)的藏族人眼里他們是藏族原始四大姓氏之一扎氏的后代……這次川西高原行,基本上都是在嘉絨藏族世代生活的地盤旅行,感受到藏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h3> <h3>關于土司生活的日?!?lt;/h3> <h3>上世紀30年代土司官寨就用西門子發(fā)電機了!不可思議!……</h3> <h3>末代土司索觀贏!</h3> <h3>"旋風越旋越高,最后,在很高的地方炸開了。里面,看不見的東西上到了天界,看得見的是塵埃,又從半空里跌落下來,罩住了那些累累的亂石。但塵埃畢竟是塵埃,最后還是重新落進了石頭縫里,只剩寂靜的陽光在廢墟上閃爍了。……"</h3><h3> ——阿來《塵埃落定》</h3> <h3>官寨對面就是西索民居,因時間不夠了,只在門口看了看……</h3> <h3>參觀官寨時給一路"辛苦勞頓"的馬兒找了個安全舒適的小窩!??</h3> <h3>翻過鷓鴣山,離米亞羅不遠了……</h3> <h3>返回途中聽翔娃說看見女兒作品獲獎的信息!心情大好!這娃也不提前打個招呼,總是報憂不報喜……??</h3> <h3><b>??????</b></h3> <h3>乖娃!祝你在異國他鄉(xiāng)平安快樂!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h3> <h3>中午在米亞羅景區(qū)門口午餐。那盆野菌土雞湯味道巴適!??</h3> <h3>10月6號晚上8:00順利回到新都,五天四夜單車自駕近2000公里的川西高原自駕旅行結束。終身難忘的2018國慶大假!……又回到起點,洗去旅途的塵埃,生活仍將繼續(xù)。除了工作和生活的日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我們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領略和體驗人世間的美好和那些令人感動的事物,增加生命的寬度。懷著一顆善于學習,勤于思考,豁達、真誠、善良、勇敢、感恩的心,一路前行。期待下一次旅行……</h3><h3><b><br></b></h3><h3> 2018.10.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