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歷時十四天,行經(jīng)天津、德州、聊城、濟寧、徐州、淮安、揚州、無錫、蘇州,行程1800余公里,今天終于到達了京杭大運河的終點城市杭州。我走完了京杭大運河全程!</h3> <h3>碑文是:京杭大運河南端</h3> <h3>
拱宸橋東西橫跨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志。始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間幾經(jīng)興廢。該橋全長92米,橋身用條石錯縫砌筑,上貫穿長鎖石,橋面呈柔和弧形,為三孔薄墩石拱橋,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筑。橋形巍峨高大,氣魄雄偉,是杭州城區(qū)最大的一座石拱橋,同時也是拱宸橋地區(qū)的標志性建筑物。(百度)<br></h3> <h3>站在拱宸橋高高的弧頂上,豪氣頓生。向北望去,大運河看不見盡頭,洋洋灑灑,似從遙遠的天際鋪展到這里;向南望,大運河征戰(zhàn)了1700多公里,英氣不減,依然生機勃勃,浩浩蕩蕩地匯入更加寬廣的錢塘江。</h3> <h3>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從一條小溪開始,匯涓流,納百川,逐漸發(fā)展壯大,直到形成不可遏止的巨流,雖百般磨難,卻阻擋不住它去尋找自己的歸宿。</h3> <h3>浩瀚的錢塘江寬容大氣,熱情地把大運河攬進懷抱。</h3> <h3>早晨,在余杭塘棲古鎮(zhèn)再次飽覽運河風情。<br></h3> <h3>這位陳守清先生被譽為“廣濟橋之父”,1498年,他牽頭出面廣泛募集資金,才建起了這座傳世的橋梁,給大運河兩岸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福祉。</h3> <h3>村民們把大運河畫在了墻上</h3> <h3>古巷里店鋪林立,商品琳瑯滿目。</h3> <h3>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西湖美景果然是天下無雙。</h3> <h3>花港觀魚是西湖最受人歡迎的景點</h3> <h3>西子湖畔,民族英雄岳飛,受到眾多游客的尊敬和愛戴。</h3> <h3>龍井茶葉虎跑水,據(jù)說這才是品茶喝茶的最佳絕配。</h3> <h3>六和塔雄踞于錢塘江邊,千百年來,任憑風云變幻,一直默默地注視著山腳下的城市、大河和來來往往的人們?</h3> <h3>秀江亭內石碑上刻有“六和聽濤”四字,濤聲無所聞,充斥于耳的是往來車輛疾馳的噪音。</h3> <h3>運河歷史文化街區(qū)力圖重現(xiàn)昔日大運河歷史的輝煌風釆。</h3> <h3>小河直街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只是小巷不長,一兩百米而已。</h3> <h3>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杭州市北部,地處京杭大運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匯處。街區(qū)以小河直街為中心,沿運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運設施整體風貌和空間特征仍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在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qū)中應屬于整體傳統(tǒng)風貌較為完整的街區(qū)之一。街區(qū)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保留著一定數(shù)量的歷史建筑,其建筑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跡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如果你想欣賞比較原汁原味的運河文化,可以來這兒看看。<br></h3> <h3>走完了京杭大運河全程,我的系列游記也到此結束了。謝謝朋友們的持續(xù)關注和支持,下次旅行我們再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