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來的主題墻,是大人喜歡看的,大人看的懂的,而并不是孩子的審美,也不一定符合孩子的思維。</h3> <h3>我們傳統(tǒng)的主題墻只知純粹的教學邏輯,是一個完全的知識體系,孩子的權利意識淡薄,版塊是分割的,只呈現(xiàn)了部分孩子的作品,兒童的參與度很低,不夠信任兒童。</h3> <h3>主題墻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記錄,是要有一個整體的構圖,要有一個框架結構。</h3> <h3>主題海報內容的選擇不是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講述一些精彩的瞬間。</h3> <h3>佛洛依德的意識結構圖</h3><h3>王海英教授講解了我們每個人能說出來的問題都是意識層面的問題,只占了問題的一小部分,而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潛意識層面和無意識的問題需要通過教師的支持讓孩子運用一百種語言把它說出來,而孩子在和同伴的交流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探索,所以孩子的是需要同伴學習的。</h3> <h3>主題海報是老師的一張海報加上N多張孩子的海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