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最近葫蘆絲學友大劉姐劉蘭鳳家在天津市薊州區(qū)下營鎮(zhèn)赤霞峪村開了一家清真農家院,2018年9月14-16日絲友一行17人外加家屬5人共計22人前往捧場,并準備利用這兩、三天的時間由劉鳳鳴老師教大家學習兩首葫蘆絲新曲目。圖為絲友集體照。</h1><h1> 第一排左起:1李慧榮 2陳慧娟 3岳秀琴 4楊國華 </h1><h1> 第二排左起:1張惠君 2丁彩霞 3劉榮芬 4時榮慧</h1><h1> 第三排左起:1張?zhí)m香 2杜學敏 3馬玉俊</h1><h1> 第四排左起:1大劉姐 2賀玉梅 3穆愛玲</h1><h1> 第五排左起:1石秉哲 2李振勇 3趙連香 4劉鳳鳴</h1><h1> 未參加集體合影的隨行家屬有:劉鳳鳴老師的夫人張艷榮、石秉哲的夫人鄧會云、岳秀琴的先生竇金榮、張惠君的侄孫女妞妞及穆愛玲的小學同學王洪敏。感謝諸位親朋好友對我們活動的支持。</h1> <h1> 大巴車14日上午7.30分到集合地點來接我們,經過大約三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圖為中途在薊州服務區(qū)休息時照的幾張照片。</h1><h1> 左上:時榮慧;左下:劉榮芬;右:劉鳳鳴老師及夫人張艷芳。</h1> <h1>左起1趙連香 2賀玉梅 3杜學敏 4李慧榮 5時榮慧</h1> <h1> 與老同學劉榮芬在我們下榻的農家院“清真東寨山莊”門前合影。</h1> <h1>與紅橋區(qū)老年大學葫蘆絲班同班學友李慧榮在山莊門前合影留念。</h1> <h1>寬敞整潔、環(huán)境優(yōu)雅的農家院。</h1> <h1> 大劉姐全家人出來迎接我們,右三穿黑底紅花上衣的人是大劉姐,臺階上戴拜帽的人是大劉姐的老伴兒王大哥,另一個人是大劉姐的兒子、小老板——大勇。</h1> <h1> 這是我們在東寨山莊吃的第一頓農家飯,菜品豐富、葷素搭配、清爽可口,深受我們這些城市人的歡迎。</h1> <h1>等待用餐。</h1> <h1> 我們22人圍坐了兩桌,大劉姐一直在忙前忙后地照料大家吃喝,很是辛苦。圖中站立者為大劉姐。</h1> <h1> 劉鳳鳴老師從家里帶來了好酒,親自為每位隊友斟酒,然后舉杯向大家敬酒。</h1> <h1>隊員們也向劉老師敬酒。</h1> <h1>都看鏡頭,照相啦!</h1> <h1> 農家院廳里供奉著吉祥物——貔貅,貔貅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招財神獸,我們祝大劉姐家財源茂盛、生意興隆。為圖個吉利,我們幾人也紛紛與其合影留念。</h1> <h1> 午休后,學友們準時來到了餐廳,按照預定計劃今天劉老師將輔導我們學習葫蘆絲獨奏曲“竹林晨曲”。</h1> <h1> 先介紹一下我們的老師劉鳳鳴先生。劉老師原是天津市紅橋區(qū)老年大學葫蘆絲班最早的學員,由于不懈的的努力,他的技藝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了驕人的成績。</h1><h1> 2012年8月他在“靜海子牙杯”天津市第五屆民族器樂大賽中榮獲管樂中老年組一等獎。</h1><h1> 2010年2月他參加了葫蘆絲專業(yè)的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取得了九級的等級證書。(注:最高等級為十級。)</h1><h1> 2013年10月他參加了天津市第三屆葫蘆絲、巴烏專業(yè)教師培訓班學習,經考核合格,取得葫蘆絲專業(yè)教師資格證書。</h1><h1> 2014年和2015年他兩次榮獲普東街宸宜花園社區(qū)“優(yōu)秀教師”的榮譽稱號。</h1><h1> 劉老師為人謙和,積極熱情,樂于奉獻,義務輔導學員學習,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是德藝雙馨的典范,他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贏得了隊友們的尊敬。</h1><h3><br></h3> <h1> 劉老師的部分獲獎榮譽證書、獎杯,葫蘆絲考試等級證書、葫蘆絲專業(yè)教師資格證書等。</h1> <h1> 劉老師分段進行教學,他總是先作示范,把其中的技法和注意事項講清楚,然后一句一句地教大家,非常耐心細致。</h1><h1> 這是劉老師示范的“竹林晨曲”慢板部分。</h1> <h1>大家在仔細聆聽劉老師講課,有人還把劉老師的示范及講課要點用手機記錄下來。</h1> <h1>中間休息時劉老師在為學員們答疑解惑。</h1> <h1>劉老師在給學員進行個別輔導。</h1> <h1>學員們在劉老師的帶領下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吹奏。</h1> <h1> 這是劉老師帶領學員們吹奏“竹林晨曲”快板部分的視頻,雖然吹奏存在瑕疵,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吹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h1> <h1> “太棒啦!”學員們短短半天就把“竹林晨曲”從頭到尾吹下來了,劉老師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為學員們喝彩。幾年來在劉老師的輔導下,學員們的水平已有了長足的進步,當老師的還有什么比看到學員的進步更高興呢?</h1> <h1>晚飯前抓緊時間去周邊轉轉,拍些照片。</h1><h1>這張是在附近農家院照的。</h1> <h1>這是在赤霞峪水庫邊拍的。</h1> <h1>上左:楊國華,上右:張?zhí)m香,</h1><h1>下左:楊國華、杜學敏、賀玉梅,下右:鄧會云、楊國華、張?zhí)m香。</h1> <h1>隊友們不約而同地在水庫邊聚會了,大家湊在一起拍了張集體照。</h1><h1>前排左起:石秉哲、賀玉梅、劉老師;</h1><h1>后排左起:鄧會云、杜學敏、劉榮芬、穆愛玲、王洪敏、時榮慧。</h1> <h1>好大一棵樹。</h1> <h1>與大劉姐在樓梯口合影,前排為時榮慧和劉榮芬;后排為大劉姐和賀玉梅。</h1> <h1>天黑了,彩燈亮起來了,隊友們興奮地舉起葫蘆絲歡呼拍照。</h1> <h1>晚上幾位唱歌愛好者在餐廳K歌。</h1><h1>圖中演唱者是楊國華。</h1> <h1>隊中男高音李振勇高唱前蘇聯(lián)歌曲“三套車”。</h1> <h1> 隊里藏龍臥虎、人才濟濟,這是楊國華在為葫蘆絲曲“梨花頌”伴唱,她唱得字正腔圓、韻味十足,頗有專業(yè)的水平呢!</h1> <h1> 新的一天開始了,上午的活動是參觀游覽,大劉姐的老伴兒王大哥自告奮勇地為我們當起了義務向導,還時不時地為我們拍照,他身手矯健,如果他不說,誰相信他已是七十二歲的老人了。</h1> <h1> 沿街的農家院一家挨一家,已成為薊州區(qū)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在附近其它的農家院拍照的,怎么樣,環(huán)境也不錯吧?</h1> <h1>葫蘆架上掛滿了碩大的葫蘆,太可愛啦,大家紛紛拍照。</h1> <h1>上:賀玉梅, 中:賀玉梅(旁邊站立者是張惠君祖孫倆),下:楊國華與賀玉梅合影。</h1> <h1>這是在仙境農家院門前拍攝的。</h1> <h1> 我們到了赤霞峪水庫庫區(qū),青山綠水,景色秀麗,雖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但未能影響我們游玩的興趣,這是大家在小橋上輪流拍照。</h1> <h1> 照片集錦。中間是劉老師夫婦;左上是賀玉梅;右上是杜學敏、李慧榮、賀玉梅;左下是妞妞和她的姑奶奶張惠君;右下是時榮慧和劉榮芬。</h1> <h1>雨中的花折傘。</h1> <h1>劉榮芬與時榮慧照片集錦。。</h1> <h1> 妞妞和她的姑奶奶張惠君。妞妞今年五歲了,是隨隊家屬中年齡最小的,她漂亮乖巧,大家都非常喜歡她。</h1> <h1> 劉榮芬和時榮慧已年屆古稀,但二位老大姐童心依舊,她們爬上了停泊在水庫岸邊的小船,手扶雙槳擺出了劃船的樣子,心底響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好不愜意!</h1> <h1>沿著石階上山啦。</h1> <h1> 在石階上拍張集體照,從前到后分別是賀秀琴、丁彩霞、陳慧娟、劉榮芬、時榮慧、王洪敏、穆愛玲。</h1> <h1>岳秀琴、丁彩霞、陳慧娟、穆愛玲。</h1> <h1> 終于走到到山上了,身后即是低洼的山谷。大家在圍墻邊合個影,從左至右依次為:丁彩霞、岳秀琴、陳慧娟、劉榮芬、時榮慧、穆愛玲、王洪敏。</h1> <h1> 擺個造型再拍一張,從左至右依次為:劉榮芬、時榮慧、陳慧娟、丁彩霞、岳秀琴、穆愛玲、王洪敏。</h1> <h1> 永遠的師生情。岳秀琴19歲從天津幼兒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就當小學教師,穆愛玲和王洪敏所在班是她任教的第一個班級,岳老師只比她倆大7歲。如今師生均已步入花甲之年,現(xiàn)師生同為葫蘆絲學友,共同學習、共同旅游,成為葫蘆絲隊的一段佳話。</h1> <h1>穆愛玲與她的小學同學、發(fā)小姐妹王洪敏。</h1> <h1> 同窗緣、半世情。時榮慧與劉榮芬是五十三年前天津二中高中的同班同學,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共同的興趣愛好使她們再續(xù)前緣,同為葫蘆絲隊的學友,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友誼多么珍貴,愿她們的友誼天長地久!</h1> <h1>走在山間的小路上。</h1><h1>上左:趙連香、賀玉梅、李慧榮,上右:楊國華、張?zhí)m香、鄧會云,</h1><h1>下左:馬玉俊、岳秀琴、陳慧娟、時榮慧、丁彩霞,下右:張艷芳、王洪敏。</h1> <h1>上左:李慧榮,上右:杜學敏,</h1><h1>下左:李慧榮、劉老師、賀玉梅合影,下右:杜學敏、劉老師、李慧榮合影。</h1> <h1>碩果累累、瓜果飄香。</h1> <h1>山楂樹下。</h1><h1>圖1:杜學敏、李慧榮與劉老師合影。圖2:杜學敏、賀玉梅與劉老師合影。</h1><h3>圖3:劉老師。圖4:賀玉梅。</h3> <h1>左上:楊國華, 左下:張?zhí)m香,右:鄧會云、楊國華、張?zhí)m香合影。</h1> <h1>柿子樹下。</h1><h1>左上:賀玉梅, 左下:王洪敏,右:張艷芳。</h1> <h1> 好大呀!隊友們看著諾大的南瓜,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個個喜笑顏開。</h1><h1>上左:張?zhí)m香與鄧會云,上右:楊國華與張?zhí)m香,</h1><h1>下左:鄧會云與楊國華,下右:鄧會云與石秉哲。</h1> <h1>上左:楊國華,上右:張?zhí)m香,</h1><h1>下左:賀玉梅,下右:鄧會云與石秉哲。</h1> <h1> 恩愛夫妻、多才伉儷——石秉哲與夫人鄧會云。</h1><h1> 石秉哲是隊里年齡最大的學友,已七十二歲了,性格內向;但夫人鄧女士性格外向,她雖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鑠、活力四射、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她雖不是葫蘆絲隊的隊員,但很快與學友們打成一片,她與隊友們一起出游、K歌等,還熱心地為大家拍照,表現(xiàn)十分活躍。</h1> <h1> 劉老師的賢內助——張艷芳女士。劉老師的社會活動很多,張大姐大力支持劉老師的工作,努力做好后勤服務,她承擔了家里大部分家務勞動,劉老師在家備課每天要吹幾個小時的葫蘆絲,張大姐是他第一個忠實的聽眾。正如那句老話說的:“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定有一個無私奉獻的女人,我們?yōu)閺埓蠼泓c贊!</h1> <h1><br></h1><h1>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快節(jié)奏的生活,到農村放松一下心情,劉老師張開雙臂歡呼雀躍,此刻他真正地成了“忘齡族”。</h1> <h1>繼續(xù)學習葫蘆絲新曲“木蘭頌”,今天學習的地點在室外樓道走廊上。</h1> <h1> 劉老師在講課?!澳咎m頌”是一首筒音作2的曲子,這種指法我們以前沒學過,是有一定難度的,劉老師突出重點難點,他先給我們介紹了筒音作2的指法,然后領著我們學習該曲的難點段落——快板部分。他一個小節(jié)一個小節(jié)、一句一句地教大家,大家也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吹奏,我們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基本上把“木蘭頌”的難點段落攻克了。</h1> <h1> 劉老師示范的視頻資料。這幾段視頻都是楊國華給錄制的,她發(fā)到學友的微信群里,方便了大家的學習,隊友們都非常感謝她。</h1><h1> 這一段是主板部分的示范視頻。</h1> <h1>這段是快板部分的示范視頻。</h1> <h1>劉老師領著大家在反復練習吹奏,學員們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習非常認真專注。</h1> <h1>楊國華、趙連香、賀玉梅、杜學敏、李慧榮、張惠君。</h1> <h1> 從左至右分別是馬玉俊、張?zhí)m香、楊國華、趙連香、賀玉梅、杜學敏、李慧榮、張惠君。</h1> <h1>岳秀琴與丁彩霞。</h1> <h1>前面四人是劉老師、石秉哲、劉榮芬、李振勇,后面兩人是馬玉俊和楊國華。</h1> <h1>吹葫蘆絲者為賀玉梅與杜學敏。</h1> <h1>劉榮芬與李振勇。</h1> <h1> 從左至右分別是劉榮芬、趙連香、馬玉俊、張?zhí)m香、李慧榮、杜學敏、張惠君、賀玉梅、劉老師、李振勇、石秉哲、時榮慧。</h1> <h1>全體學員把新學的兩支葫蘆絲新曲完整地吹下來了。</h1> <h1> 感恩的心。短短三天隊員們基本上把兩首有一定難度的葫蘆絲曲子吹下來了,圓滿地完成了既定的計劃,隊員們感覺收獲太大了,真是不虛此行。劉老師功不可沒,隊員們向劉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h1> <h1> 感謝活動的組織者——賀玉梅隊長。這次活動的組織工作是繁瑣的,從網上報名、聯(lián)系車輛、到活動的組織安排等,賀隊長不辭辛苦、周到細致,使這次活動圓滿成功,我們再一次向賀隊長道一聲:“賀隊,你辛苦啦!”</h1> <h1> 臨別留念。在東寨山莊我們幾個人的住房相鄰,臨行前,左鄰右舍們在外屋廳里合影留念。</h1><h1>上左:前排為劉老師及夫人;后排為劉榮芬、穆愛玲、時榮慧、岳秀琴。</h1><h1>上右:前排為岳秀琴、時榮慧;后排為劉榮芬、穆愛玲、王洪敏。</h1><h1>下左:前排為劉老師、時榮慧;后排為劉榮芬、穆愛玲、岳秀琴。</h1><h1>下右:時榮慧、劉榮芬。</h1><h3><br></h3> <h1>楊國華與張?zhí)m香在房間內留影。</h1> <h1> 短短的三天一晃就過去了,我們就要離開了,真有些戀戀不舍。幾天來大劉姐全家人起早貪黑地為我們服務,熱情周到,無微不至,臨行前與大劉姐家人依依惜別、合影留念。照片中間三人自左向右分別是大劉姐的妹妹、大劉姐的老伴兒王大哥、大劉姐,照片兩邊的人是穆愛玲和我,我倆是回族人,在清真農家院吃飯舒心、放心,真有到家的感覺。</h1> <h1>照片中五人自左向右分別是穆愛玲、劉榮芬、大劉姐的妹妹、大劉姐及時榮慧。</h1> <h1> 我們馬上就要乘車回家啦,今天的天氣格外晴朗,藍天白云,秋高氣爽,遠山清晰可見,令人心曠神怡,等車的當兒我們忍不住舉起手機又抓拍了幾張照片。</h1><h1> 上左:穆愛玲、陳慧娟、岳秀琴、丁彩霞、時榮慧;上右:賀玉梅;</h1><h1> 下左:劉榮芬,下右:時榮慧。</h1> <h1>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打起行囊,滿載著友誼、滿載著學習的成果,踏上了回家的路,再見啦赤霞峪,再見啦東寨山莊!</h1> <h1>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上照片數(shù)量繁多且搜集得不全,美篇又只能添加100張照片,因此大部分照片作了拼圖處理,即使這樣也很難囊括所有隊友的照片,而且觀看效果也不會太好,敬請大家海涵!</h1><h1> 謝謝大家觀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