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走進西塘,穿行在千年古鎮(zhèn)的小巷,走在青苔絨絨的石板路上,仿佛置身于歲月的長河,如同穿越了明明滅滅的時光,恍惚在夢境中一般。
素有“春秋水、唐宋鎮(zhèn)、明清建筑”的古鎮(zhèn)西塘,石孔橋、烏篷船、粉墻黛瓦、古深巷,一座“煙雨長廊”、小橋流水連接起來的古鎮(zhèn),在綿綿細(xì)雨的漂洗下,更顯的明凈、素雅、古樸、清亮。
迤邐不絕的潺潺河水,從春秋流淌到唐宋,自唐宋流淌到明清,又從明清一路流淌而來,蜿蜒穿行在古鎮(zhèn)的小橋、小街、小巷,賦予了古鎮(zhèn)靈動的生命。
清晨,綿綿細(xì)雨將古鎮(zhèn)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雨霧如煙如紗,古鎮(zhèn)若隱若現(xiàn) 。隱隱中,古樸典雅的黛瓦,錯落有致的粉墻,沉浸在歷史的幽靜中,浸泡在歲月的沉浮里。 沿著曲曲折折的煙雨長廊,腳下是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廊檐下,河岸邊的木椅、扶欄,在歲月的撫摸下,日漸光滑,紋理漸晰,記錄著千百年來的崢嶸與滄桑,映刻著悠遠(yuǎn)歷史的漫長時光。 西塘,給我的第一印象,宛若一位溫文爾雅、端莊秀麗的江南女子,安靜地固守著這方幽靜的一隅,無論歲月怎樣的流淌,她始終是千百年來不變的模樣。如果把周莊、烏鎮(zhèn)比作江南古鎮(zhèn)的大家閨秀,那么西塘就是江南古鎮(zhèn)的小家碧玉。 水鄉(xiāng)西塘,一個因水而建的小鎮(zhèn),水與街、巷、屋、橋連為一體,長廊與流水相接,宅弄與街巷相連,街衢依河而建,家家臨水,戶戶通舟。這里的房舍沒有花哨的裝飾,只有古老的木雕、磚刻鑲嵌其中,再施以黑、褐、墨綠等顏色,色調(diào)素淡、明凈,文雅倜儻,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形成了江南特有的水鄉(xiāng)風(fēng)貌。 西塘以橋多、弄多、廊多、船多而聞名遐邇。自宋朝以來,先后建有安仁橋、五福橋、永寧橋等,清代又建有臥龍橋、渡禪橋、來鳳橋等,約一百多座小橋,每一座小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春水鴨頭綠,夕陽牛背紅,瓜皮魚艇子,搖出小橋東”。迷霧中一座座彩虹一樣的小橋橫跨在街與街,巷與巷之間,放眼望去,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幅水下有人家,水上有小橋,人在橋上行,船從橋下過,橋頭立商鋪,人在畫中游的水鄉(xiāng)風(fēng)情畫。 “屋下小巷為弄,廟中之路為唐”。江南古鎮(zhèn)大戶人家,大多建有街弄、陪弄、水弄等不同用途的弄堂。走過這一條條弄堂,如同走進了一條條穿越時光的隧道。西塘擁有這樣大大小小的弄堂達(dá)122條之多。
最有名的要數(shù)石皮弄了。石皮弄全長68米,最寬處不足1米,最窄處僅60厘米,由216塊厚度僅3厘米的石板鋪砌而成,石板路是一條保證全弄下雨天不積水的排水水道,因其石薄如皮,故稱石皮弄。 煙雨朦朧縈繞在身旁,許多的故事在廊檐下流淌。長廊下的“美人靠”講述著吳王夫差與美人西施的故事,清清河水講述著小橋與古鎮(zhèn)的故事,這淅淅瀝瀝的小雨講述的又是誰的故事呢?
蒙蒙細(xì)雨中,小橋上,手執(zhí)一柄油紙花傘的女子,撐開了一個怎樣的夢?你和誰結(jié)下了一世情緣?那些纏綿的過往,隨著雨滴淹沒在歲月的長河里,誰知道你們的故事將流淌到哪里?誰會醉倒在你的懷抱,你又會落入誰的夢鄉(xiāng)? 走著走著,累了。輕輕坐在河邊的木椅上,靜聽流水潺潺、閑賞小船蕩漾?;蛟陂L廊下的“美人靠”上靠一靠,體會一下吳王夫差與美人西施的愛情故事,和那個被悠悠歲月洗濯了千年的傳說。 一葉小舟悄然劃入視線,船夫手中搖曳的櫓漿,撩開一串動人的漣漪,在小河的波心里漾出一圈又一圈的溫柔畫卷。流水脈脈,淌過世事浮塵,長廊下流轉(zhuǎn)的回風(fēng),仿佛也穿越了歲月的時光。 走著走著,餓了。尋著那吳儂軟語的叫賣聲,嘗一嘗西塘人親手打制的雪花糕、芡實糕、桂花糕、五香豆,還有那風(fēng)味悠長的臭豆腐;品一品中國酒文化博物館里,西塘人自家釀制的梅花酒、桃花酒、桂花酒、櫻花酒、玫瑰酒等各色花釀。這里茶湯清亮、糕點酥脆、花釀甘甜醇香,口感千回百轉(zhuǎn),味道與歲月悠長。 云煙浸染河堤垂柳的清麗,春風(fēng)吹開庭院桃花的艷影。我穿行在石板路上,抖落一身的纖塵,將恍惚的舊時光寄存在煙雨的江南,寄存在著這幽靜迷離的西塘。 看不完的風(fēng)景,收不回的目光,品不完的詩情畫意。西塘,她就像靜靜綻放在江南田畦里的一枝茉莉花,端莊、秀麗、淡雅、清香。
良辰春色里,將花釀?wù)鍧M,與你交杯換盞,在晚酌中醉賞西塘,今夜,我醉了,醉夢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