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血小板血漿(PRP)八大疑問解答
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 PRP)在骨與關節(jié)疾病的應用
1.什么是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 PRP)?
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 PRP),簡稱PRP,是自體全血經(jīng)離心后自體血小板的濃集物,其血小板數(shù)目比全血中數(shù)目高3倍以上。
2. PRP的生物學特性與修復功能?
PRP中含高濃度血小板,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的生長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TGF-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表皮生長因子(EGF),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等,能精確的自我定位到損傷部位,控制炎癥,可以從不同方面對細胞和組織再生起到促進作用,從而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
3.PRP研究與應用的歷史是怎樣的?
Kingsley CS于1954年在《自然》雜志登出了富血小板血漿的概念,Childs CB等(1982)發(fā)現(xiàn)血漿中含有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具有促進細胞生長的作用,Gibble JW等(1990)回顧分析了血小板止血及黏附的特性及其在外科領域的應用。此后PRP開始廣泛應用于骨科、運動醫(yī)學等多個學科,目前哈佛大學、幾家大醫(yī)藥公司已經(jīng)陸續(xù)推出商品化的PRP工具,PRP的應用前景廣闊。
4. PRP作用的機理是什么?
人體血小板內(nèi)包含多種與組織再生有關的細胞因子,當血小板被激活時可釋放大量生長因子,如 PDGF(細胞增殖、膠原蛋白生成)、TGF-β(促進傷口愈合、成骨細胞和軟骨細胞增殖)、IGF(誘導細胞分裂、造骨細胞增殖及分化)、EGF(促進上皮細胞生成、新生血管、促進傷口愈合)、VEGF(促進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殖、新生血管)、FGF (膠原蛋白生成、透明質(zhì)酸生成、促進傷口愈合)等。分泌后的生長因子黏附至靶細胞膜表面,激活細胞膜受體,激發(fā)細胞正常的基因序列表達,加快修復和愈合的過程。另外,激活的PLT同時釋放大量蛋白質(zhì),對組織再生中均有重要意義。
5.與傳統(tǒng)治療方法相比,應用PRP治療疾病的優(yōu)點是什么?
傳統(tǒng)治療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治療不當將對預后產(chǎn)生不良影響。PRP中的血小板和各類生長因子通過自我的生理調(diào)控和修復,加速組織的恢復進程,減輕疼痛和控制炎癥,達到修復損傷組織的功能。對某些病癥,PRP治療效果明顯、安全,作用持久;來源充足;治療范圍廣闊,理論上能治療大部分疾病;在尚未完全了解疾病發(fā)病的確切機理前也能應用。
PRP是根本性治療方法,激活人體自然治愈過程,參與損傷組織的再生過程。
6. PRP應用過程中有什么副作用?
迄今,PRP治療尚未導致重大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7.可應用PRP治療的骨與關節(jié)疾病有什么?
骨性關節(jié)炎,在玻璃酸鈉、封閉等傳統(tǒng)治療手段無效的情況下仍可以發(fā)揮效果,有效的減輕天氣變化時的關節(jié)不適;應用于創(chuàng)傷性或退變性的關節(jié)腫脹和滑膜炎,可以輔助消腫和止痛;肩、肘、腕、髖、膝、踝關節(jié)的注射治療(也可用于改善各關節(jié)術后的不適感);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促進重建韌帶的“韌帶再血管化、骨腱愈合和改善術后不適感”過程;半月板損傷或修復術后;關節(jié)骨軟骨損傷、修復或移植術后;足底筋膜炎“跟痛癥”的治療,與“局部封閉治療”比較效果良好;肩袖損傷、肩峰下撞擊綜合癥、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的治療;肩鎖關節(jié)損傷或炎癥;肩后軟組織損傷;肌腱炎或腱鞘炎的治療;肌肉、韌帶急/慢性損傷;滑囊炎;網(wǎng)球肘、反網(wǎng)球肘;手術后痛癥;慢性痛癥。
8.接受治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般約需外周血50ml,若治療范圍要求大,可能需要80ml;治療時間約30分鐘;無痛苦,疼痛輕微;一個療程需要4-6次注射治療,間隔時間(1-3周)具體依據(jù)疾病的情況而定;可以選擇門診治療或者住院治療(可以享受相應的住院醫(yī)保政策),若住院的話只需1-2天;治療后可以恢復正常活動,無須特別處理,基本不影響生活或工作;須提前預約治療的時間;定期復診;嚴密科學、個體化的功能康復訓練。 <br></h3><h3><br></h3><h3>聯(lián)系人:劉主任15932689596(同微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