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臨清市,那里有一條河它就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京杭大運河,它穿城而過一年四季都很美麗。
<br></h3> <h3>臨清這段京杭大運河,是一條古老的河,它的古老讓我無法忘懷……</h3> <h3>臨清段的運河屬會通河,全長250余里,是大運河的關(guān)鍵性河段,它的開通實現(xiàn)了杭州直達北京的內(nèi)河航運歷史性變革,這些見證歷史的河道因年代久遠大部分消逝在歷史煙云中。<br></h3><h3><br></h3> <h3>會通河最北端的臨清段,共有兩部分水道,北道稱為元運河,南道稱為小運河,兩部分遺產(chǎn)河道總長8公里,散落著鈔關(guān)、鰲頭磯、隘船閘、會通閘、臨清閘、月徑橋等元明時期的珍貴遺存,特別是元運河作為大運河上現(xiàn)存最完整的元代河道,保留著原始的運河風貌和元明清及民國各個時期歷史文化信息。<br></h3> <h3>大運河清波蕩漾,這許多船兒是南去杭州,還是北去揚州?遙想1000多年前,當隋煬帝開發(fā)這條南北大運河的時候,龍船鳳舟倒映流水,何等絢麗、何等豪華!歷史的長河有如大運河,光陰消逝,時間推移,現(xiàn)在在大運河兩岸,連一棵隋柳也沒有了.到了今天 ,在兩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楊柳在迎著春風吐翠,顯示著中華民族進入了新興時期.<br></h3> <h3>臨清,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源遠流長的大運河哺育了臨清這座城市,積淀了深厚的運河文化。<br></h3> <h3>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委派的國際專家莉瑪·胡賈女士(Mrs.Rima.Hooja)對大運河臨清段申遺項目進行現(xiàn)場考察評估。同樣是站在運河大堤上,微風徐徐、河水汩汩,兩岸開滿了繽紛的花朵,莉瑪·胡賈女士被大運河的壯觀及燦爛的運河文化所吸引,她感嘆說:“這就是我夢中的大運河!”<br></h3> <h3>
大運河申遺成功后,會通河臨清段8公里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洲古城整體被劃入世界遺產(chǎn)緩沖區(qū)。古城區(qū)現(xiàn)在的城市格局和風貌大約形成于明清,城區(qū)內(nèi)有鈔關(guān)、縣治遺址,有清真寺、大寧寺,有原汁原味的元代河道、閘橋,還有曲徑通幽、傳說豐富的古老街巷等。這些古建筑、古河道、古橋閘是活著的臨清歷史。<br></h3> <h3>
城市的面孔是城市精神的象征,可以蒼老,卻不可再生。申遺成功,在臨清市副市長周志雯看來,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她說,“運河文化博大精深,它養(yǎng)育了臨清的一方水土,我們應該很好地珍惜它、利用它、發(fā)揚它,讓它成為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源泉、成為臨清永不凋謝的名片。<br></h3> <h3>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 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br></h3> <h3>本美篇部分文字摘錄于【運河情】臨清周志雯副市長談大運河申遺——敢于破釜沉舟,只因愛得深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