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北方。初秋。
夜,清涼。
夜晚,終于來臨。
這是一個屬于北方的初秋之夜,涼爽怡人。
今天是周二。
雨下了一上午,
早上七點多天空的炸雷震得樓都在晃。
新房一直在漏雨,聯(lián)系地產(chǎn)催修。
一天沒去工地,今天沒有昨天忙。
昨天在工地,被兩個女人一頓猛夸,
比50歲同齡的女人年輕十歲這個自信我一直是有的。但是被猛夸年輕二十歲,我有點困惑了。真有那么年輕么?真有那么美好么?天天都被這樣夸,我不是更自戀了么?
此時,
臨窗而坐,
一盞燈一杯茶,
長煙一空,輕塵不飛。
我愛秋季,愛得癡迷。
這樣的季節(jié),恬淡自然,
神清氣爽,濃淡相宜,
層次鮮明。
感受這樣的夜晚,
安謐祥和,浩渺無垠,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的靜寂平和,沒有一絲的喧囂蕪雜,恰似一汪波瀾不興的溪水。
品茗三杯,恰到好處。
思緒開始向遙遠的地方慢慢飄散,信馬由韁,不能停留。
此時此景,
你可以翻一頁書;
也可以寫一首詩;
還可以想起一個人;
你也可以想念一個人;
或者什么都不做,
獨自消受這安靜的時光。
也許你不信,
我們生命中的一些時間就是應(yīng)該用來這樣度過的。
世界上本沒有快樂與痛苦的區(qū)別,有的只是一種狀態(tài)和另一種狀態(tài)的比較。
我所說的狀態(tài),其實就是一種心態(tài)。
世界上也沒有所謂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是考驗懲罰或者補償。
初秋的夜晚。
在游子,是思鄉(xiāng)的時刻,
剪不斷,理還亂;
在詩人,是一種情懷,充滿了愛恨情仇;
而在我,則是上天的恩賜,是五柳先生筆下的桃源。
星月之下,茅屋籬舍,
花影迷離,菊香四溢。
沒有心浮氣躁,
不見名利纏身,
偶爾還會欣賞到粉絲們寫的:
“羅紈綺績盛文章,
極服妙采照萬方。
振繡衣,被袿裳,
秾不短,纖不長,
步裔裔兮曜殿堂,
婉若游龍乘云翔?!?
“漁家傲·冬
風舞雪飄冬又冷,
草枯葉落心添痛。
喜有梅花相與共。
芳蕊凈,
竹搖清影頻相映。
菊戀深寒枝頂夢,
容顏慢減馨香送。
寂寞紅楓霞里醒,
期許定,
青山常在春風弄?!?
沁園春·醉紅顏
夜靜風搖,千里思嬌,幾度淚飄。
亂緒侵病酒,千杯寂寞,難傾困擾,卻誤良宵。
緣滅緣生,花開花落,月下癡心伴寂寥。
輪回道,夢碎誰知曉?
任雨蕭蕭。
幾聲長嘆魂銷。
情未老,滄??萄凵?。
世間情渺渺,塵煙霧繞。
纖詞吐慧,瘦筆風騷。
醉美紅顏,宛如清照,
墨潤詩篇律韻驕。
蒼天笑,雪浸梅骨,
更勝妖嬈?!?……,
很為他們的才情才華所折服。
跑題了,還要說秋,
說到秋,人們總想到與“悲”有關(guān)的詞語。
仿佛秋是他們心頭的一縷冷風,把心坎吹悲涼了。
人們目睹著樹葉的下旋和飛舞,總會感嘆,唉,秋天又來了!
一個“又”字,可見人們對秋的記憶之深。
也透出人們對秋的無奈。
大多數(shù)人都會悲秋吧,是的。
而人們悲秋,或是因為秋是屬于文人墨客的季節(jié)吧。
文人們總喜歡在秋天里抒情畫意。
“無邊落木蕭蕭下”是杜老對秋的心靈感知,登高長嘯“萬里悲秋長做客”,是他把秋悲傷化了。
柳三變與情人分離而悲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錯了,他把他的心靈當作了秋的心靈,反說秋冷落了他的情。
在冷清里尋覓,易安居士尋到了“凄凄慘慘戚戚”。
兩盞淡酒,怎奈敵不過“晚來風急”,抬頭卻見雁南飛,正傷心!是“一個愁了得”!
他們的秋,心靈是悲涼的。
郁達夫說過“秋天,無論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秋于郁達夫,是有情趣,有韻味的,所以他不遠千里也要回故都飽嘗秋的韻味。
而秋之于我,是我最愛的季節(jié),沒有之一。
更可貴的是,
現(xiàn)在我終于擁有了跟這秋色一樣的,
柔和而平靜的內(nèi)心。
讀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會覺得,中國的文人與這秋的關(guān)系特別深。
懷才而不得賞識,
社會的墮落只能叫他們把心中的苦悶傾之于秋,聊以慰心。
恍惚間,我想起了燕園荷花池邊的背影,
朱老先生背著手踱著步,
在月色朦朧中,
獨享那片荷塘的寧靜。
在讀他的《荷塘月色》的時候,我不曾感悟到他所說的“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自己的人了?!?
現(xiàn)在,我終于領(lǐng)悟到了他那種那心靈釋然的快樂與安謐。
夜,
越來越深了。
正是溶溶月色淡淡清風的時刻……</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