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布達拉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又譯為“普陀羅”或“普陀珞珈”。吾是今年3月22日中午到達的拉薩,稍作休息后,于傍晚18點來到布達拉宮廣場。由于拉薩的時差晚于內(nèi)地約2個來小時,此時還是晴空朗朗呢。置身于布達拉宮廣場,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布達拉宮,這座雄偉的宮殿都不失壯麗巍峨的氣勢,給吾的感覺似乎是觸手可及天堂一般。這一刻,真的激動滴呆了神、濕了眼。吾就這樣呆立在原地,凝望著布達拉宮陷入了感動之中!</h3><h3> 布達拉宮(普陀羅)就是一個永恒的經(jīng)典,即使是一千三百年之前的建筑,在吾看來依然是如此滴雄偉且極富藝術(shù)感??上攵谠?jīng)那個科技落后的年代,這樣的建筑在人們心中的偉大是吾等現(xiàn)代人無法想象的。即便到了今天,布達拉宮依然是藏民心中最神圣的建筑,也是吾心中夢想之地的標志。今天吾終于來了,圓夢來了!帶著感動,吾立馬動手拍攝了一組360全景照片,制作了這幅“星球”全景照片,以紀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照片的上部是布達拉宮,下部是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左右兩側(cè)是大型LED宣傳屏,“星球”的周圍環(huán)繞著旋轉(zhuǎn)的藍天白云,寓意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lǐng)導下的西藏和諧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吾為其起名為《雪域風云》。(見圖1)</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1</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星球”全景照片的制作分2個過程:前期和后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前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拍攝環(huán)繞360°一周的接片素材。當然,最好上三腳架用手動M擋、手動對焦拍攝。吾共拍攝了11張豎幅照片。</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素材要求:</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準備一張全景照片。但是,不是所有全景照片都符合“星球”全景制作標準的。它必須符合以下幾點: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一,長寬比至少為2:1,也就是說,長度是高度的2倍以上,此比例越大越好,但是不能小于2。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二,照片的下方約四分之一范圍內(nèi)的細節(jié)應(yīng)該盡量少,最好選擇沙漠,水泥公路,海洋之類的場景。這是因為照片下方將成為“星球”的中心,出現(xiàn)強烈的扭曲失真。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三,照片上半部分的背景應(yīng)該簡單,最好為純色的藍天或者夜景。</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四,全景照的左右兩側(cè)應(yīng)該完全吻合,至少是相當吻合。</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五,努力保證水平面的真正水平。很多粗心的攝影愛好者意識不到這一點,即使使用三角架,出來的效果也是斜斜一張。這在“星球”的制作中可是大忌。</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后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①PS合并接片(也可用LR等軟件合并照片),接成如圖2的長幅照片。</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2</h3><h3><br></h3><h3>②PS中,先將圖像調(diào)整成正方形,旋轉(zhuǎn)180°后,再選“濾鏡”中的“扭曲”,點選“極坐標”,選“平面坐標到極坐標”,確定。然后調(diào)整角度、裁剪,即可生成如圖1的“星球”全景照片了。</h3><h3></h3><h3>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后期的詳細步驟:</h3><h3>①接片</h3><h3>⒈在PS中,單擊文件-->自動-->Photomerge…。(見圖3)</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3</h3><h3><br></h3><h3>⒉單擊,彈出對話框。版面選擇“自動”,若選擇“圓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見圖4)</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4</h3><h3><br></h3><h3>⒊單擊“瀏覽”,選擇素材文件,勾選“混合圖像”,也可適當勾選其它選項。(見圖5)</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5</h3><h3><br></h3><h3>⒋單擊“確定”,得到如圖2效果。(見圖6)</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6 </h3><h3><br></h3><h3> ② 接下來,吾以圖2為例講解制作“星球”全景的操作過程:</h3><h3>第一步:設(shè)置圖像尺寸和旋轉(zhuǎn)</h3><h3>⒈ 首先改變圖像的尺寸,將其轉(zhuǎn)換為標準的正方形。單擊圖像-->圖像大小,(見圖7)</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7</h3><h3><br></h3><h3>⒉ 取消“約束比例”的復選框,并將長度和寬度設(shè)為相同的數(shù)值。(見圖8)</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8</h3><h3><br></h3><h3>⒊ 單擊“確定”,得到如下效果。(見圖9)</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9</h3><h3><br></h3><h3>⒋ 將圖像旋轉(zhuǎn)180度。單擊圖像-->旋轉(zhuǎn)畫布-->180度(1)。(見圖10)</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10</h3><h3><br></h3><h3>⒌單擊,得到如下效果。(見圖11)</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11 </h3><h3><br></h3><h3>第二步:使用極坐標濾鏡</h3><h3> 接下來,就該使用濾鏡處理了。</h3><h3>⒈ 單擊濾鏡-->扭曲-->極坐標(見圖12)</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12</h3><h3><br></h3><h3>⒉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平面坐標到極坐標”。(見圖13)</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13</h3><h3><br></h3><h3>⒊ 單擊“確定”,得到如下效果。(見圖14)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14</h3><h3><br></h3><h3>一個“星球”的雛形誕生了!但是,它似乎還有一些不足,還需進行一些調(diào)整。</h3><h3>第三步:旋轉(zhuǎn)與調(diào)整</h3><h3>接下來,將這個“星球”旋轉(zhuǎn)到合適的角度,調(diào)整對比度和顏色,調(diào)整天空和全景照片接合處的圖象,此處可適當使用仿制圖章和歷史畫筆。得到如圖1的最后效果。</h3><h3>到這里就大功告成啦,很炫有木有?!</h3> <h3>【附】</h3><h3> 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圣地,坐落于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拉薩市區(qū)西北郊區(qū)約兩千米處的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布達拉宮的主體是由紅宮和白宮組成,光看顏色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紅宮在中間,墻上都刷紅土。白宮橫貫兩翼,從東西南三面與紅宮銜接,墻上刷白漿。宮體主樓外觀13層,內(nèi)為9層,高約117米,東西長360多米,南北寬270米,建筑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1000間組成,紅宮平頂上建有7個金瓦屋頂,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h3><h3>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宮墻紅白相間,宮頂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它是拉薩城的標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藝術(shù)的珍貴財富,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藏語稱為“贊姆林堅吉”,意思是價值抵得上半個世界。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是雪域高原的標志性建筑,同時也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h3><h3> 矗立在布達拉宮廣場南面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建成于2001年,南以遠山綠樹為背景,北與巍峨壯麗的布達拉宮相距三百五十米,主體呈灰白色,總高37米,碑體南面銘文上端設(shè)五條金帶,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碑身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表現(xiàn)出紀念碑高聳入云的氣勢和與天地同在的永恒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