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什么物件,你猜的出嗎?我如果沒看到標牌,一下子還猜不出它是"小豬槽",這當然是"古早" 的家畜用具了。</h3><h3> 母豬產仔,按閩南的習俗,規(guī)矩多多。母豬生崽時,肖虎者必須回避,以免虎咬豬不吉。豬舍不得亂動,掃帚輕掃地板,才能保證這窩豬崽平安等等。看到這些介紹,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下鄉(xiāng)的情景。</h3><h3> 當年我們剛到畜牧場的晚上,場領導就開始分配工作。因為我和魏淑寬,潘愉真從外形上看,五大三粗,威武有力,所以場領導一下子就把我們劃到養(yǎng)豬小組,其他看似單薄身材的女知青,自然就到養(yǎng)雞喂兔組了。<br></h3><div> 也許有人會說,養(yǎng)豬也不怎樣呀,小孩都能做的事,還要多大的力氣呢?不然,不然,您聽我道來。</div><h3> 我們場的大豬小豬有近百只,豬房也有幾十間。豬圈離水井有一段距離。每天單單挑水用在煮料洗圈,就要幾十擔水了。而且不是你現(xiàn)在看到的塑料桶,是真真確確下圖的大木桶,可想而知,我們的肩膀要有多硬實啊。除此之外,下到池塘拖水浮蓮,也是要有一定的體力和身板的。</h3> <h3> 當時,我和淑寬,愉真是養(yǎng)豬組的核心,其他又進進出出的人員,都是臨時補充,駐腳的。淑寬一到場就被領導提拔為場領導小組成員,所以她經常要去公社學習開會,各種公干等等,因此有時就需要人員的補充; 知青林云露,陳琦,劉玉珍等,都有到此勞動過一段時間。</h3> <h3> 魏淑寬是畜牧場小領導和民兵隊長,她的性格專橫干脆,不計較小事,不過做為領導干部,也需要專橫,否則啥事也決定不了,怎能讓那些調皮作怪的男知青,聽從口令,認真軍訓操練呢。</h3> <h3> 潘愉真是養(yǎng)豬組小組長,父母都是醫(yī)學院老師,所以她似乎比我們更懂得生活常識。講起話來不緊不慢,各種生活知識一套一套的,連學習政治理論和養(yǎng)豬方法也一套接一套。我和淑寬都嫌她啰嗦,背后叫她馬列主義老太太。當然也有好處啰,像她這樣的生活愽士,我們在平時生活上也獲益匪淺,大大的漲知識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嗎,在兩座大山壓迫下,啥事都不需要操心,該吃的吃,該喝的喝。我有時唯唯從命,有時耍耍小脾氣,做決定指導的事自有她們二位。難怪在農村艱苦的生活中,我還吃得心寬體胖,礙人眼球。所以在這里,就不上本人大頭照了,以免破壞大家賞美的心情。</font></h3><h3> 養(yǎng)豬小組里,淑寬是大咖,愉真是小咖,就管我一小兵。我們仨雖然性格各異,有時也會有小矛盾,但基本無大礙。挑水,煮料,撈水浮蓮,沖洗豬圈,接生小豬等等。共同的勞動與生活,我們還是和睦相處滴。<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其實我們下鄉(xiāng)的地方離市區(qū)不遠,所以常有家屬來探望。最吸睛的家屬是淑寬的大妹妹,她身材均稱,穿衣得體,面如桃花,一來就引起不小的轟動。女知青感嘆,為什么普通衣服穿在別人身上,就那么漂亮; 男知青嘛,嘿嘿,就不加評論了。那時我們都不太注重自身的形象,好衣服穿在身上也不見得好看,所以她的到來,讓我們耳目一新。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所有探親者都不會空手而來,雖是一家探訪,而食物是大家分享,小日子棒棒噠。</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有時節(jié)假日,知青一塊回家,我們每天還成群結隊,這家串完走那家。我都不可理解,在場里整天在一起,回來不老實呆在家里,還每天膩在一塊說天談地,到處亂逛。漳州是座小城,半天就能走透透。但是每次大家結伴回來,這些節(jié)目照樣重復,一點新意也沒有,可人人還樂此不疲,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好笑。</font></h3> <h3> 跑題了哈。來說說前面講到的母豬產崽的規(guī)矩,我們養(yǎng)豬小組肯定不會遵守。因為當情況發(fā)生時,我們早已手忙腳亂,那還顧得了什么風俗習慣。能讓一窩豬崽都存活下來,而且活到可以閹割,那真是萬幸。一般來說很難,從豬崽出生后一個月,總會有兩三只夭折。唉,不知是普遍現(xiàn)象,還是我們不遵守習俗的結果。</h3><h3> 出生的豬崽,除了留種外,公豬崽十幾天,母豬崽一個月后都要閹割。按閩南習俗,閹豬有閹豬師傅。一般是男性,穿草鞋,背雨傘和包袱,腰佩小刀,用小簫吹著固定的曲調走村串巷,需要閹豬的人家聞聲便可招呼他過來。當然,我們場閹豬不會去請師傅的。我們是誰呀,是有覺悟有文化的知識青年,什么都可以干,什么也不怕,什么也難不倒。</h3><div> 不過說實在的,我很怕抓軟軟的東西。閹割小豬崽,就要一人把小豬抱在身上,另一人拿手術刀閹割。不知是否源于父母為醫(yī)者,愉真很快就學會了,干的得心應手。反正我最差,克服了很大的心理障礙,才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揮刀將幾只小豬崽閹割成了太監(jiān)豬。</div><h3> 下鄉(xiāng)這幾年,倒真學會了一些養(yǎng)豬常識。養(yǎng)豬小組的友誼也讓人留戀,我們有幸有緣,有那么一段一起生活的經歷。知青歲月不堪回首,又不得不回首,畢竟那是我們青春的印記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