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沿著納國典型的土路,我們在車上稱為簸萁街,向東南方向開行近400公里,已經(jīng)接近于到納國與博茨瓦納交界的地方,就到了哈納斯野生動物保護基地。</p> <h3>哈納斯動物組織保護區(qū),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尼克夫婦(Nick van der Merwe 和 Maritta)
創(chuàng)立,原是納米比亞的一對富翁。他們繼承了家族的八片廣褒農(nóng)場,有著自己舒適的莊園、機場和私人飛機,過著悠閑的富裕生活。而這一切因一只受傷的小狒狒而改變了。1978年的一天,夫婦倆用5元納幣和一條面包,從一個牧民手里換下了這只受傷的小狒狒,并精心照料。此后,越來越多受傷的、失去父母的乃至侵擾了人們的小動物被人送來。他們來者不拒,農(nóng)場漸漸變成了動物的避難所和孤兒院。隨著動物種類與數(shù)量的飛速增長,照顧動物的開銷越來越大。夫婦倆先是出售農(nóng)場的牛羊,然后開始變賣自己的農(nóng)場。1個、2個......直至賣掉了7個農(nóng)場近1萬英畝的土地。唯一保留的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哈納斯(Harnas),這個私人動物保護基地。
富翁變成了平民,但經(jīng)費問題仍然困擾著他們。幾個慕名而來的志愿者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出路。他們開始廣為宣傳,在全球范圍內(nèi)招募志愿者。Harnas原意是中世紀騎士的盔甲,他們的理想,就是有更多的人一起給野生動物以盔甲般的衛(wèi)護。為此,他們沒有接受政府的資助。1997年,哈納斯野生動物基金會正式成立,這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到野生動物的保護中來。
2001年1月19日,正在忙于照料動物的而創(chuàng)始人尼克先生在農(nóng)場發(fā)生飛行意外死亡(農(nóng)場至今還保留著墜機遺址,并在邊上建起了一個小教堂做紀念)。悲傷過后的尼克太太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野生動物的保護之中。
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從世界的各個角落來到哈納斯。他們在這里工作,不僅沒有報酬,還需要為自己在農(nóng)莊的食宿支付一定的費用。他們說,哈納斯讓他們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大,動物們教會了他們生命的意義。他們所得到的,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
在哈納斯(Harnas),我們沒有見到過尼克太太,但是,我們見到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志愿者,聽說有一百來人,其中還有來自中國的五個女大學生,兩個來自北京農(nóng)校大一的、三位來自四川成都,愛心讓她們更美麗<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