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 東平湖,位于山東泰安東平縣。北宋《水滸傳》108將故事就發(fā)生在這片水面。一千年過去了,當(dāng)年八百里水泊梁山,如今只剩東平湖這片水面。就是在這片湖面上孕育須浮鷗鳥、每年六月中旬開始繁育后代。一荷花版須浮鷗、主要在野生荷花下面筑巢繁衍后代、所以產(chǎn)生了須浮鷗落入荷花之美景:還有一種須浮鷗漂浮在野生小黃花上面筑巢繁衍后代……產(chǎn)生了大須浮鷗喂小鳥的感人的畫面……6月中旬的周末,來到了美麗的東平湖,記錄這些小精靈的美麗身影。</h3> <h3>4點(diǎn)半,天還沒亮我們從碼頭出發(fā),去指定的湖面。</h3> <h3>大概5點(diǎn)半太陽升起來了</h3> <h3>到了指定湖面,長(zhǎng)槍大炮準(zhǔn)備拍攝。</h3> <h3>老伯是我三天拍攝的司機(jī),看他的認(rèn)真勁兒!</h3> <h3>這是黃花版的拍攝現(xiàn)場(chǎng)。</h3> <h3>須浮鷗(學(xué)名:Chlidonias hybrida)體長(zhǎng)25厘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淺色燕鷗。腹部深色(夏季),尾淺開叉。繁殖期:額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額白,頭頂具細(xì)紋,頂后及頸背黑色,下體白,翼、頸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鳥似成鳥但具褐色雜斑,與非繁殖期白翅浮鷗區(qū)別在頭頂黑,腰灰色,無黑色頰紋。棲息于開闊平原湖泊、水庫、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澤地帶。有時(shí)也出現(xiàn)于大湖泊與河流附近的小水渠、水塘和農(nóng)田地上空。繁殖于歐洲南部、北非、中亞、西西伯利亞南部,往東一直到俄羅斯遠(yuǎn)東。越冬于非洲南部,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h3> <h3>須浮鷗在野荷花上的千姿百態(tài)。</h3> <h3>瞧這三兄弟</h3> <h3>一家人多幸福!</h3> <h3>媽媽!給我吃。</h3> <h3>好大一條??,給我吃!</h3> <h3>爸爸,媽媽一起來了!</h3> <h3>對(duì)不起,沒有帶來吃的。</h3> <h3>這條太大,只能媽媽自己吃了。</h3> <h3>一家子,又相聚了。</h3> <h3>這次又沒有抓到??</h3> <h3>勤勞的爸爸,媽媽。</h3> <h3> 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的一種中小型鳥類,分布于中國(guó)南方、南亞次大陸及東南亞等地區(qū)。水雉的體態(tài)相當(dāng)清秀,苗條高挑,窈窕妖嬈,人稱"水鳳凰"美譽(yù)的凌波仙子。水雉但小,不能靠近拍,600焦距不夠長(zhǎng)。片子不夠清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