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圖文/擇善而行(原創(chuàng))</h1><h1>編輯/擇善而行</h1> <h3>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家每戶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麥田。每年的清明前后,氣溫轉(zhuǎn)暖,草木萌動小麥開始播種,村里到處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麥子是村里第一個播種的農(nóng)作物,它代表一個好的開始,寄托著人們的希望。期望整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大豐收。</h3><div> 七月中旬,驕陽似火,大地火爐一般的烘烤著田野,麥子仿佛一夜間都成熟了,都低下了沉甸甸的頭,金黃的麥浪翻滾在田野里,陣陣微風(fēng)吹過,麥穗唰唰的聲音在耳邊回蕩。它們在向人們示意:豐收就要到來!</div> <h3> 90年代以前,人們由于經(jīng)濟(jì)等問題都使用鐮刀進(jìn)行收麥,慢慢的人工割麥被機(jī)械化取代,機(jī)械化的普及為人們帶來了便利,機(jī)械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從割麥到打麥、堆秸稈一系列工作。每年到了麥子快成熟的時候,村口早早的就停留著幾臺割麥機(jī),他們等待完成一年一度的“大工程”。</h3><div> 割麥機(jī)頂著烈陽在田野里工作,像一個英勇的戰(zhàn)士在與時間賽跑,割完一家又一家,割完一片又一片,看著一粒粒麥子披著金色的外衣被裝上車,顯得格外高貴。剛收割好的麥子粒粒飽滿,散發(fā)出陣陣麥香,麥子潮濕容易生芽無法儲存,就需要要拉到平整空曠的麥場上去晾曬,蒸發(fā)體內(nèi)的水分,從而長久的保存。</div> <h3> 曬麥子雖然不辛苦,也不會累,但是必須要細(xì)心且有耐心,把麥子攤平后要不間斷的用腳或耙子翻滾麥子,而且動作不能太大,麥子充分的接受陽光的暴曬,再加上地面的熱氣熏蒸,嚼在嘴里是咯嘣咯嘣的時候時,麥子就算晾曬完畢了。打我記事起,每年暑期都會參加收麥。每年的我也會低著頭背頂烈陽赤腳滑行在麥子間,無情的太陽烘烤著我的脊背。每翻滾一次都會使我汗流浹背,還會感覺頭昏沉沉的,歇在樹陰下喝著母親熬給我的綠豆湯,心里一下就舒暢了許多。如果遇上陰雨天那就麻煩了,天色變壞,我也會心驚膽戰(zhàn),要觀察天氣變化,在雨到來之前要把麥子扎堆用布遮好,不能讓麥子淋雨,一但淋雨,沾了雨的麥子就會發(fā)霉,一年的收成就會有損失,辛苦也就白費了。看似簡單的曬麥子卻是個艱巨的任務(wù),一點也不能馬虎。</h3> <h3> 麥子曬干,攢成堆,接下來就該揚場了,揚場的前提條件是得有風(fēng),麥子里摻雜著麥殼等雜物,乘有風(fēng)的時候?qū)⒃枚训柠溋S媚鞠茠佅蚩罩?,借助風(fēng)力吹走雜物。揚場是個手藝活,不是人人都會的,會揚的人揚完以后還是整齊的麥堆,不會揚的人揚完之后是一片一片七零八落的??粗鞠葡蚩罩杏泄?jié)奏的揮灑,麥殼以及其他雜物在風(fēng)的吹拂下飄向遠(yuǎn)處,脫了皮的麥粒一瀉而下,一點一點也扎成了麥堆。有時因為風(fēng)速的原因,有些麥皮沒有被吹走,就得用掃帚將落下的一層掃到一旁,最后用簸箕來簸去土和雜物,每年的揚場工序很多,每戶人家?guī)缀醵际侨页鰟?,他們分工明確,認(rèn)真地忙著手里的活。最后就是將干凈的麥粒裝到袋里入庫儲存。</h3> <h3> 麥田里堆著的不起眼的麥秸桿用處大的很,可以和稀泥一起攪拌抹房頂,也可以生火做飯。但有些人們也選擇焚燒后騰出地來耕種下一茬莊稼。隨著麥秸桿被拉回家里,今年的收麥工作也結(jié)束了。</h3> <h3> 一年的麥子足夠吃倆年,即使現(xiàn)在生活水平好了,但是人們堅信,自己種的麥子最甜,最精道,吃著自家種的的麥子,干活也最有力氣。吃著家麥長大的我覺得自己和那片麥田已經(jīng)有了深厚的感情,也深刻的體會到莊稼人的辛苦,知道那一粒粒麥子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割,對待麥子,他們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樣,無比的細(xì)心和體貼。想到也許在不久的以后自己可能會離開故土身在他鄉(xiāng),但不管走到哪里,不變的永遠(yuǎn)是家鄉(xiāng)的那片麥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