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那年 是哪年,<br>那年 是一張褪色的照片<br>那年 是哪年<br>那年 總是魂繞夢牽<br>那年 是哪年<br>那年 是我們共同的從前<br>那年 是哪年<br>那年 我們說過再見</h3> <h3>這是2006年畢業(yè)二十八年的聚會,轉眼十二年過去…</h3> <h3>老班長,韓光俊同學,在百忙中親自起草了極具煽情誘惑的四十年同學聚會通知書,于2018年4月20日正式由我發(fā)布到同學群里…</h3> <h3>一石激起千層浪,看到聚會通知書,同學們說,期盼已久的聚會終于有人牽頭了,大家積極踴躍報名,特別是當?shù)弥X老師也要來參加聚會的消息,報名人數(shù)猛增到42人,我作為此次聚會組委會的主任(在韓班長的提攜下,總算在退休后混了個一官半職)甚感責任重大,想想四十幾號人馬的衣食住行安全問題,心里就像長草了,加之我人在南京帶外孫,具體工作又做不了,幾度失眠數(shù)日。在和老謝的電話溝通中,是老謝讓我吃了定心丸。接下來在籌備的二個月里是謝成同學(組委會副主任)擔當了所有籌備工作,親自上山采點,確保上山后同學們能有一個相對舒適衛(wèi)生的環(huán)境,為此下令讓歐處整改了庫房,打掃了房間,清洗了被褥。北屯作為此次聚會的起始點,老謝安排了經(jīng)濟實惠的吃住,聯(lián)系車輛,接送老師同學,做到了盡善盡美,功不可沒!</h3> <h3>年逾古稀的錢老師在女兒的陪同下,不遠萬里的從上海來了…闊別家鄉(xiāng)的游子,捧一捧家鄉(xiāng)的水,洗去一身的塵土與疲倦,感受家鄉(xiāng)山水的擁抱吧…</h3> <h3>在北京定居看外孫的唐玉芬,江西革命根據(jù)地的細妹子湯淑純都不顧一切的回來了…</h3> <h3>失聯(lián)很久的唐國榮,徐秀華同學也聞訊趕回來了…</h3> <h3>河南的張新華,山東的司雪玲同學帶著他們繳獲的戰(zhàn)利品回來了,王新民同學攜帶家人也回歸故里了…</h3> <h3>先到的同學,迫不及待先來張合影…</h3> <h3>你是張寶民?</h3> <h3>你,你是孫月娥?</h3> <h3>庫帕西、李志實二位同學,這勢不可擋的擁抱,無人可以阻擋!</h3> <h3>她是誰,他又是誰?庫帕西同學在猜測中目不暇接的擁抱著同學們…庫帕西是班里唯一的一名哈薩克族同學,四十年的分別,她已忘了同學們的容顏了,可是同學們都記住了她…</h3> <h3>完全忘記自己的年齡了,敢與花兒比美,自信滿滿啊…</h3> <h3>故鄉(xiāng)的美食,熟悉的味道,不管吃相了,你看李志實,小湖北的眼神,典型的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h3> <h3>煙熏火燎的廚房有詩和遠方,廚房里忙碌的身影,掛在臉上的笑容,每一串笑聲都傳遞者同學相聚的喜悅心情…</h3> <h3>讓我們記住廚房里忙碌的身影,是她們起早貪黑為大家做出了美味佳肴,讓大家記住了家鄉(xiāng)的味道…</h3> <h3>久違了,故鄉(xiāng)的山川河流,久違了,故鄉(xiāng)的田野牧歌…</h3> <h3>老謝同學的保留曲目《我的快樂就是想你》終于在四十年后,在對的時間,對的場合,為對的人而唱(開個玩笑)時光易老,初心未變,此刻,謝成同學用一本正經(jīng)的表情,掩飾著內心的激動…</h3> <h3>站在高處俯瞰故鄉(xiāng)的全貌,除了新建的水泥大橋以嶄新的姿態(tài)屹立在喀依爾特河上,別無其他。曾今五臟俱全的小社會,熟悉的校園,自家的房屋、泥濘的街道被一片片農作物覆蓋,昔日的輝煌,喧鬧,此刻變得寧靜、無聲。我坐在車斗里從水泥橋上駛過,看著靜靜流淌的河水,眼前浮現(xiàn)出小時候無數(shù)次走過木頭橋的情景。每年的暑假,早晨,小伙伴們三五成群帶著弟妹走過木橋,走向山里,傍晚時分每當我們背著柴禾、摘野果子歸來,總要在橋邊的護欄上靠一會,休息一會。哈熊溝、狼溝的青石板小路,二道橋、二號溝長滿酸果果、野草莓的山坡,留下了太多的童年足跡,此情此景多少次出現(xiàn)在夢里,故鄉(xiāng)的大橋承載了我們太多的美好回憶!</h3> <h3>易平和徐志江兩人是初中三年的同桌,當時因為個子小都坐在第一排,我清楚的記得每當上潘老師的數(shù)學課,徐志江總是欺負易平,不是劃分界限就是砸胳膊,搗亂課堂紀律,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學習,潘老師只好將他倆拉出教室,可是他倆一人抱一個課桌腿怎么也拉不動,好不容易拉出去了,下課時間也到了,所以我的數(shù)學沒學好,和徐志江有很大關系。如今四十年過去了,冤家對頭見面了,往事重提,易平揮拳報仇,安英同學也過來助陣,原因是徐志江也打過她。俗話說得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楊新安同學看了這張照片,寫了這樣一段話: 老頑童(徐志江)挨打淺析第一張無可奈何,即然逮住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吧。第二張心甘情愿讓你們打,你們愛打就打吧,挨打是一種幸福,來吧,溫柔的小拳頭,一生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呀!</h3> <h3>雖然歲月如梭,青春逝去。但是在我們心里,美麗依舊如初。讓我們扎起小辮,穿上海軍衫,走進田野,回到青蔥歲月,回憶青春,打開塵封的記憶…</h3> <h3>四十年的思念,四十年的回顧,給了我們足夠相約和相聚的理由。聽聽久違的聲音,看看久違的面孔…</h3> <h3>這張照片如同兒女們和父親的合影,溫馨溫暖。回首往事,感謝老師,像陽光一樣沐浴著我們不成熟的心靈。帶領我們走進知識的海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苗喜玲同學抒情的小詩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我拜讀的老師很多很多,唯有兒時的啟蒙老師,您那熟悉的聲音回旋著長長的波,您那帶著鄉(xiāng)土音的普通話,把知識和理想傳播…</h3> <h3>跳皮筋,那個年代女生的最愛,跳出了花樣,跳出了快樂…</h3> <h3>再現(xiàn)當年的拔河比賽,使出渾身力氣,必須人仰馬翻,那時的你,那時的我,那時的我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開懷大笑,在無憂無慮的時光里打打鬧鬧…</h3> <h3>苗喜玲同學說:我演過的節(jié)目很多很多,最難忘的是童年的游戲和絕活。沙包在清清的山風中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毽子像長了翅膀緊跟著你我,羊角小辮舞出了純真的友誼和原始的快樂。</h3> <h3>有一些年華,溫柔了歲月,那些感動了我們心靈的時光,將永遠停留在那個年代…</h3> <h3>幾經(jīng)輾轉,終于打聽到阿拉汗同學的電話,當電話接通我告訴他我們要同學聚會了,可以來參加嗎?阿拉汗同學的第一句話,一定要參加,當年沒有拉過的手,這次要完成心愿,不知當年那位是阿拉汗心儀的女同學,只有到聚會時見分曉了…</h3> <h3>王永明同學此時無比自豪,沒想到四十年后自己被女同學眾星捧月般呵護…</h3> <h3>藍天白云是背景,綠色草原當舞臺,當一曲激昂的《我和我的祖國》旋律響徹山谷時,當年的青春少女如今的奶奶外婆們個個身姿柔美,動作輕盈靈活,跟隨音樂節(jié)奏此起彼伏,舒緩、熱情、奔放的跳起來,把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最美的精彩舞蹈奉獻給了同學們。心若年輕,則歲月不老,只要擁有一顆年輕的心,熱愛生活,無論多大年齡,都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活出精彩的人生!</h3> <h3>我,庫帕西、李富良,阿拉汗是當年林業(yè)職工的子弟,是親密無間的發(fā)小加同學…</h3> <h3>青春是一場音樂盛宴,充滿著年少時無邪的歡歌笑語。青春是一段回憶,即使離我們遠去,卻依舊無法忘記。</h3> <h3><br>幸福的聚會,開心的舉杯。讓我們回到了從前,像這四十年的時光,曾經(jīng)把我們隔得那么遠,如今又把我們拉得這么近,近的仿佛能聽到彼此的心跳聲…</h3> <h3>這些年,同學們的身份在變,體型在變,年歲在長,但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嬉戲打鬧,無拘無束…</h3> <h3>遠方的游子你們累了,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歇歇吧!李志實、鄧忠勇、張寶民聞著面前淡淡的牛屎味,酣然入睡,進入夢鄉(xiāng)…</h3> <h3>小湖北同學指著空曠的地方說:“我的家原來就在那里”…</h3> <h3>李志實同學深情地望著曾今回家的路口,思緒萬千…</h3> <h3>曾經(jīng)的家,如今的殘垣斷壁,歲月帶走了往事留下了回憶…</h3> <h3>精彩瞬間,庫帕西同學用哈薩克族最高禮節(jié)為錢老師準備了哈薩克族禮服,當老師穿上印有哈薩克族吉祥圖案的民族禮服,內心是無比的激動,這也是庫帕西同學對老師的尊敬之心,感恩之心,此時,全體同學熱淚盈眶…</h3> <h3>每一次相約相聚,只是因為都想回憶那一小段時光,青春歲月,再現(xiàn)芳華。</h3> <h3>這個場景,讓我想起,那個時候,生活很慢,時間很長,小朋友每天放學最開心的事,莫過于在院子里和小伙伴跑跑跳跳,捉迷藏,鄰里之間也經(jīng)常會端著碗坐在門口,邊吃飯邊聊家常。</h3> <h3> 當一曲《難忘今宵》旋律響起,聚會接近尾聲,到了彼此互道珍重說再見的時候了,此時同學們緩緩走上舞臺,眼含淚水,相擁而泣,我在臺下含著淚水錄完了整段難舍難離的感人至深的場面,也算是為這次四十年同學聚會完整地畫上了句號,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表達了同學間恒久的情誼、彼此的祝愿以及對未來美好的向往與期待。今日一別,何年再聚!一</h3> <h3>還有沒來的同學們,楚澤輝,梁志超,劉國強,唐國蘭、沈秋萍、劉紅、楊新安等…深深理解你們的無奈與遺憾,我們已隔著屏幕看到你們渴望和羨慕的眼神了,誰讓我們這代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自己的工作要盡職盡責的去做好。</h3> <h3>場外互動,李志實同學的夫人譚偉輝一位有著新疆情懷四礦情節(jié)的性情中人,是才華橫溢的氣質女性,早已被韓班長批準為我們班的插班生,為了成全老公李志實赴同學會找尋青春記憶,她放棄了這次聚會,場外為同學會寫散文詩一首,《故鄉(xiāng) 我永遠眷戀的地方》詩中描繪了那個時代同學們的童年趣事,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深深眷戀…謝謝譚偉輝同學為同學會錦上添花!</h3> <h3>怱怱那些年,一去不復返,無情的歲月在我們的臉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頭白了,眼花了,背駝了,血壓血脂升高了,唯有同學相聚,才能又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h3> <h3>雖然同學聚會的激情會漸漸退去,但同學間的友情卻永生難忘。感謝這學生時代最深的緣分。再見,親愛的同學們!感謝所有參加聚會的同學們:正是因為有了你們的參與,此次同學會才能夢想成真,才能精彩圓滿!</h3> <h3><br><br> </h3> <h3>最后,讓我們在李志實同學演唱的“回到那年”的歌聲里落下帷幕,再會,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