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母親的忌日,整整三年了,過去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一直想寫點東西,留作記念,但心老是靜不下來,甚至是忐忑不安,小時候的往事常入夢中,有時候還突然閃現(xiàn)一些不連慣的情節(jié),這種只有懷念沒有相見的苦和痛,隨著年歲的增加愈發(fā)強烈。</h3><h3> 母親沒有文化,但她懂得做人的道理,吃苦耐勞,為人善良,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犧牲,甘于奉獻。在那個生活極其困苦的年代,靠勤勞的雙手和我父親養(yǎng)育了我們8個姊妹,身為長嫂,和睦家庭,使我們這個幾十人的大家庭幾十年來都關(guān)系融恰,互幫互助,互通有無。那時候窮,大家都窮;那時候苦,大家都苦。但有的窮到衣不蔽體,沒有衣穿;但有的苦到?jīng)]有飯吃,餓到眼冒金星。我家大小10口人,在我的印象中,雖然衣服舊點,但都冬有御寒衣;吃雖差點,但仍能吃飽肚子,盡管一半是南瓜、紅薯。那時候在集體勞動,白天要到生產(chǎn)隊勞動掙工分,沒有工分就分不到糧食,那時候也沒有電,沒有自來水,米要舂,水要挑,都是利用早晚時間,還要喂豬、養(yǎng)雞、做飯、洗衣、做鞋等等。要做的這一切,在今天可以想象嗎?現(xiàn)在養(yǎng)一個小孩,四個大人招呼還不夠,還要請保姆,有時為洗一個碗還要爭來爭去,還說如何如何累!養(yǎng)兒方知娘辛苦,也只有我們自己做父母了,才越來越體會到父母的不易,父母的辛苦,真正體會到了的時候,往往又是斯人已去,空留悲傷……少不更事,吃飯總想多盛點米飯,夾菜總想夾點好菜,而父母總是在最后面吃,現(xiàn)在想想,她(他)們吃了嗎?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一些湯湯水水和雜糧!我那時候上學(xué)的學(xué)費是初中每期三元,高中每期五元,可那三五元是怎么來的呢?是母親同父親一起起早摸黑到供銷社挑貨挑來的啊,來回80華里,中途還要翻越兩座大山,100斤一元錢,去挑山貨回挑鹽巴,父親100斤,母親50斤,來回一趟兩人共掙三元錢。想想這錢的份量!還好,我還算爭氣,這錢沒白花,我是本鄉(xiāng)第一個通過考學(xué)而走出農(nóng)村的。母親雖然是一字未識的村婦,但明事理,知道公與私,為了度過饑荒,母親上山挖葛、挖野菜,到溪邊搗蘆算(一種野生植物,長在溪水邊),自己想盡一切辦法,吃野菜也好,喝粥也好,從不打公家的主意,那時我父親當生產(chǎn)隊的保管員,保管大家的生命之物一一一糧食。從來沒想過要多弄一粒糧,也許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緣故,在我有權(quán)批錢批物時,也是從不敢亂花一分,留下了當官不致富的笑話。也依稀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大腿內(nèi)側(cè)長了一個瘤,農(nóng)村土話叫陽子,土辦法是找人殺陽,母親背著我到前面村子找一老婆婆給我殺陽,她吐一點口水用手揉著,念幾句咒語,過幾天我真的好了。還記得有年大年三十,我砍柴回來,正好趕到豬頭起鍋,遠遠就聞到豬頭肉的香味,我連說好機會好機會,放下柴就扯了一塊豬頭肉吃,母親也沒有責怪我……在如此艱辛的條件下,還節(jié)衣縮食,母親一輩子還修造了三棟房子,雖然是村里人互相幫工完成,但也要盡力搞好伙食,到山上送飯送茶,那時伍家灣沒有場,要買點肉需到修溪口去,來回80華里,空著肚子來回。</h3><h3> 改革了,包產(chǎn)到戶了,生活條件稍微好了一些,剛剛50歲,母親得了膽結(jié)石,那時沒有微創(chuàng),只有開刀取石,大傷元氣。等身體有所好轉(zhuǎn)和恢復(fù),60歲又得腦血栓,幾經(jīng)求醫(yī)也收效不大,但母親頑強與病魔進行斗爭。70歲不幸又查出了糖尿病,使生活質(zhì)量進一步下降。屋漏偏遭連夜雨,病魔沒有折服母親,因家庭變故,我們失去苦命的四妹,老年痛失愛女,對母親的打擊甚過疾病!等我們都結(jié)婚生子,生活條件略有改善,有能力出點力的時候,母親卻老了,疾病纏身了,吃不了也動不了了。嗚呼,人生的最大悲衰莫過于子欲孝而親不在!往事歷歷在目,兒無時不在思念。母親,你放心吧,我們一定善待好父親,陪好父親,讓父親安度好晚年,也是我們隱隱作痛的心略得些許安慰。</h3><h3><br></h3><h3><br></h3><h3><br></h3><h3> 2018年7月6日23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