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又端午節(jié),滿街飄粽香。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節(jié)日,帶著彌久不衰的特有氣息,其生命力深深植根于國人心中。尤其那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一種精神,深深感染并鼓舞著每一位中華兒女。</h3><div> 記得小時候,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老家的街坊鄰居都會不約而同地在自家門前斜插上艾葉。我和小伙伴們一大早都穿上新衣服,脖子上掛著家中大人為我們精心縫制的形色各異的香囊。我們相約大街上跳著蹦著,各自炫耀著自己,還不時地擠在一起,相互間比比誰的香囊好看,聞聞?wù)l的香囊更香。</div><div> 時至中午,我們不再貪玩,個個瘋跑到自己家中,蹭守在母親身邊,堅守著讓母親為我們制作端午粽子。</div><div> 母親用葦塘採來的新鮮葦葉,將棗兒、豌豆、糯米等原料小心包好成為粽子。那包裹好的粽子,一個個像襁褓中的嬰兒有序地擺放在一起,然后就用紅黃線再一個個纏扎好,放在鐵鍋蒸籠里,開始生火,蒸制。</div><div> 廚房里冒出濃濃的柴草煙霧。母親咳嗽著用粗布衣袖擦擦臉上的汗水,一把扯著我的衣領(lǐng)連拖帶拽跑到院子里。當柴草濃煙散盡,改成文火篜后,廚房里便飄出粽子的清香。</div><div> 蒸熟粽子需要時間。借此機會,母親搬來小凳子,讓我坐在她的身旁,向我講述楚國大夫詩人屈原愛國悲慘的故事。</div><div> 我就靠在母親的身邊,認真地聽著。母親沿著葦葉的脈絡(luò)講起屈原的《離騷》,從甜甜酸酸的沙棗講到了《懷沙》的悲愁心傷,從黃紅的縷縷絲線扯到了汨羅河上。。。。。。</div><div> 粽子終于蒸熟了。我的母親用麻線把粽子三五成串,讓我用手提著乘熱分給親人和鄰居們嘗嘗。我撒開腳丫跑著,五媽的,三姑的,二大爺?shù)?,四叔的,前鄰的,后舍的?lt;/div><div> 我撅著小嘴一趟趟來回小跑,每一次跑回家里總要看看鍋里是不是還有屬于我的。</div><div> 時至今日,粽子已經(jīng)商品化了,只要肯付錢,大街小巷及各大賣場都有出售。眼下粽子很好買到,不幾日它也許成為滯銷品堆積在哪兒。</div><div> 到賣場去,看到粽子的品種之多,花樣之繁,加之促銷手段的怪異,可謂商家煞費心機。如今商家售賣粽子與促銷的手段也似乎有點不倫不類了。有的商家買十斤粽子免費送顧客一提衛(wèi)生紙,有的商家在播放著貝多芬鋼琴協(xié)奏曲下,銷售人員手持喇叭筒扯直了沙啞嗓子狂喊亂叫。</div><div> 賣場買來粽子的味道,我心理上總感到不及母親制作的好吃,特別是來自于楚國硬骨之風伴著母親的講述,讓我吃完粽子后心中總有一番感慨和心靈觸動。</div><div> 時下 ,國門大開,中外交流日成時尚。這些年,一些印記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智慧的靈光,在有些人的大腦中漸存漸失,特別是一些類似“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鬼怪的舶來品掩蓋了國人世代流傳的真正節(jié)日中的文化蘊味。</div><div> 當我們品味端午的時候,只是嘗一串粽子的味道,說一聲平安,道一聲珍重是不夠的。</div><div> 我們是一個具有獨特民族文化的國度,是立于世界不敗之林的泱泱大國,應(yīng)當具有文化自信。 </div><div> 端午節(jié)時,我們應(yīng)該品味那幾千年來流淌不息的中國文化的真正內(nèi)涵,去品嘗那浩浩長江奔流不息的氣勢,去品嘗那巍巍長城堅硬不屈的華夏筋骨,品味我們?nèi)f里疆域幾千年來華夏兒女自強不息并一脈相傳的愛國主義情懷。<br></div><div> </div><div> 插圖由趙明軒老師為本文繪制提供,在此特別鳴謝!風生水起寫于濰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