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 亞 莉</h3><h3>朗誦: 麗 雯</h3> <h3> 這是承載了整個童年的小礦山。</h3><h3> 13歲離開那里,30多年間,發(fā)生了人生中很多重要的事:求學、就業(yè)、結(jié)婚、生子。也經(jīng)歷了生死離別:奶奶的離世,一同逃課去看六一表演的同學的突然夭折。中途,也曾回過幾次采訪,卻總?cè)邕^客,來去匆匆。</h3><h3> 最后一次回礦山,也有8年了。40周年礦慶,拍了幾張照片,寫了一組文字,便不曾回去。</h3><h3> 可夢里,那竹林,那蟬鳴,那上學的小路,那路邊的水井,那后山上含著蜜的白茶花……隨著年歲的增長,總是撲騰著閃進腦際。</h3><h3> 永遠記得,午覺醒來菜園里西紅柿的甜、李子的脆;</h3><h3> 永遠記得,小河里水草的豐茂、魚蝦的悠閑。還有5歲時為撈一朵紫葫蘆花掉進河里,被奶奶倒拖雙腳上岸的情形;</h3><h3> 永遠記得,住在燈光球場對面,7歲那年生麻疹,看著家中姐妹興高采烈去看露天電影,不讓出門的我急哭了,老媽靈機一動搬張竹椅,再疊張小板凳,讓我坐在自家灶臺上看“包廂”電影的得意情形。</h3><h3> 那純真懵懂的童年時光呀!</h3><h3> 一晃30多年過去,曾經(jīng)的物、曾經(jīng)的景還在,只是更為老舊。而曾經(jīng)的人,有些再也看不到了。那個有著脆脆童音的小女孩,那個喜歡打著赤腳奔跑的小女孩,早已淹沒在時光隧道里。</h3><h3> 可為什么還會思念?為什么鄰居大媽一句“小慶回來了”的鄉(xiāng)音呼喚,會讓我突然間淚不自禁?</h3><h3> 或許,我的根曾經(jīng)留下,童年的記憶里滿是礦山人純樸的鄉(xiāng)情。那片見證了我從幼年長成少年的土地,有太多的血脈聯(lián)系,永遠也無法輕輕放下。就像風箏,飛得再高再遠,總有根線連著。</h3><h3> 礦山,就是我今生今世的那根線,刻在三生石上,陰陽流轉(zhuǎn),不可更改!又或許,不是留念礦山的景,而是留念一段成長的歲月?</h3><h3> 何時再回?并無答案。好在,明天,300余名礦山人將從天南地北趕至新余,敘離緒、話友誼,重溫礦山溫暖記憶。</h3><h3> 他們中,多為人到中年的第二代礦山人,但更多的是耄耋之年的礦山第一代先輩。他們,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而今已經(jīng)步履蹣跚,在小輩的攙扶下從全國各地趕來。也許此次聚后,許多老者將永不再見,但這份“趕在離世前再見一面”的濃濃礦山情,彌足珍貴。</h3><h3> 人們甚至成立了“烏石山愛心基金會”,短短幾天已募集善款9萬余元。只為礦山人有個災,有個難救急濟困。</h3><h3> 明天,2018年6月9日,皇廚見!</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