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87年1月7日,在老山前沿某高地發(fā)生的戰(zhàn)斗,震撼了老山,也驚動了世界……</h3><h3> 1987年1月9日,“美國之音”報道稱:“1月7日,在中越邊境爆發(fā)了自一九七九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戰(zhàn)斗?!?lt;/h3><h3> 1987年1月8日晚,河內廣播電臺稱:“1月7日,中國軍隊向我邊境地區(qū)發(fā)動了兩個團規(guī)模的進攻?!?lt;/h3><h3> 1987年1月10日晨,這家電臺又聲稱:“1月7日,中國軍隊向我邊境地區(qū)發(fā)動了師規(guī)模的進攻,被我擊退”等等。越南外交部還就此向我外交部提出了所謂的“嚴重抗議”。</h3><h3> 1987年1月7日,我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最近越南軍隊在中越邊境上進行挑釁,遭到了中國軍隊的有力還擊。一針見血地指出:“越南方面宣布的戰(zhàn)果完全是吹牛,其目的是為了欺騙越南人民和國際輿論。”</h3> <h3> 出征誓師大會</h3> <h3> 戰(zhàn)斗瞬間</h3> <h3> “一七戰(zhàn)斗,”是老山戰(zhàn)場戰(zhàn)斗時間最長的一次拔點戰(zhàn)斗,是在國際上影響最強烈的一次拔點戰(zhàn)斗,也是取得戰(zhàn)果最大的一次拔點戰(zhàn)斗。這次戰(zhàn)斗,沉重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打出了417團“夜老虎”、“西北狼”的威風。<h3> 這次戰(zhàn)斗,共擊傷、擊斃敵人995人,俘虜2人(一重傷死亡,一后送途中遭炮擊死亡),繳獲60迫擊炮兩門、重機槍一挺、40火箭筒兩具、沖鋒槍5支、子彈一批。在這場激烈殘酷的戰(zhàn)斗中,21位戰(zhàn)友永遠長眠在南疆的鴻土地。</h3><h3> 他們是:</h3></h3> <h3> “鋼鐵戰(zhàn)士”董永安</h3> <h3> 董永安烈士(后左二)、郗文華烈士(后右二)、嚴樹軍烈士(前右一)、李秋平烈士(前右二)出征前和戰(zhàn)友合影</h3> <h3> 董永安烈士(鋼鐵戰(zhàn)士榮譽稱號)</h3><h3><br></h3><h3> 董永安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zhàn)士,甘肅省文縣人,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7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一.七”戰(zhàn)斗打響前,在距離敵人只有十幾米的位置潛伏時,被敵冷炮彈炸成重傷,為不暴露我隱蔽企圖,用“光榮彈”塞入口中,直至心臟停止跳動。骨灰安葬原籍。</h3><h3> 董永安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來自他平時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自覺養(yǎng)成。臨戰(zhàn)訓練期間,他到離駐地五里遠的文山縣給家里寄錢,由于人多,等了好久還沒有辦好,眼看還有20分鐘就到假了,就轉身往連隊跑,按時趕回連隊。在防御作戰(zhàn)中,他長期蹲守貓耳洞,生活單調,全身多處潰爛,但他嚴格遵守連隊規(guī)定,從不擅自出洞或者到別的稍哨位,他擔任六0炮手,堅守拉那口908陣地一百零四天,多次以準確的火力,配合戰(zhàn)友打退敵人的偷襲和襲擾。</h3><h3> “一.七”戰(zhàn)斗打響前,董永安隨所在的第一突擊隊,利用夜暗秘密前進,按時到達了指定位置,潛伏在距離五號哨位約20米遠的一塊大石頭旁,稍有不慎就會發(fā)出聲響,暴露企圖,對整個戰(zhàn)斗帶來損失。距預訂的發(fā)起沖擊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就在他嚴密監(jiān)視敵人動靜時,突然越軍打來的三發(fā)冷炮,落在董永安身邊,炸傷了他的頭部、胸部、背部和雙腿,血流如注。在他右后側的四零火箭筒手龐龍貴見此情景,慢慢向他靠近,準備為他包扎,他急忙擺手,阻止接近他。劇烈的傷痛使董永安渾身肌肉顫抖,為了不叫出聲,她艱難的掏出“光榮彈”,用手絹包住塞進嘴里,用一只手緊緊頂住,另一只手深深摳進石縫中,忍痛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終沒有發(fā)出一聲呻吟,沒有暴露潛伏企圖,為戰(zhàn)斗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塑造了“老山邱少云”的光輝形象。成都軍區(qū)授予他“鋼鐵戰(zhàn)士”的榮譽稱號。</h3> <h3> 馬占福烈士</h3> <h3> 馬占福(后右一)出征前和戰(zhàn)友合影</h3> <h3> 馬占福犧牲后,手指上還套著手榴彈的拉火環(huán)</h3> <h3> 馬占福在陣地</h3> <h3> 馬占福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馬占福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zhàn)士,青海省大通縣人,回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5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用身體頂住敵人外推的爆破筒,與敵同歸于盡。遺體安葬在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園。</h3><h3> 第一階段防御作戰(zhàn)中,馬占福堅守在111陣地四號到位,距敵只有幾米遠。由于哨位前出,生活保障相當困難。上陣地以來,每天只能吃些干糧和罐頭。身為回民,但他從未向連隊提出過任何要求,戰(zhàn)斗中他非常勇敢。一天在執(zhí)行觀察任務時,敵人的一發(fā)炮彈在距他不遠處爆炸,氣浪把它拋出很遠,他爬起來發(fā)現有五名越軍像哨位偷偷摸來,便強忍疼痛,將手榴彈向敵人投去,當場炸死一名,傷一名,其余狼狽逃竄。</h3><h3> 1987年1月7日,拔點戰(zhàn)斗打響后,馬占福猛虎般的向預訂的四號目標撲去,首先將炸藥包導火索拉燃丟進敵洞,隨后就地一滾,敵機槍工事頓時成了一片廢墟。正當他準備繼續(xù)向前沖擊時,右前敵火力點突然向他和突擊隊員掃射,他腹部連中數彈,跌倒在地,他側過身子,用手一摸,感到血一個勁的往外涌,有一節(jié)腸子也流了出來,他咬緊牙關,一把將腸子塞進肚子,同時取出急救包簡單的包扎了一下。剛包扎好,敵人又打來一梭子彈,他的頭部又中彈負傷,他強忍著傷痛,向敵人火力點爬去,在距火力點兩米的一瞬間,使足全身力氣,迅速取出爆破筒,拉燃后塞進了敵射孔,洞里的亡命之徒,又將爆破筒推了出來,馬占福又再次塞了進去,并用身體緊緊頂住,一聲“班長”的呼喊,一聲巨響,五名越軍全部斃命,他當場壯烈犧牲,塑造了“老山黃繼光”的光輝形象。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鄭武軍在陣地寫詩歌</h3> <h3> 鄭武軍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鄭武軍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zhàn)士,陜西省西安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7年6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黨。在“1.7”戰(zhàn)斗中,遭敵炮彈襲擊,壯烈犧牲。骨灰安放在西安烈士陵園。</h3><h3> 鄭武軍多才多藝,尤為愛好文學、體育和英語。上學時曾獲得過西安市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獎。入伍近兩年來,他邊戰(zhàn)斗邊采寫的18篇新聞稿分別被軍地位報紙采用,獲得蘭州軍區(qū)評為1986年度新聞獎。防御戰(zhàn)斗中他配屬在四連陣地,在完成通信保障的同時,先后用六零炮催毀敵火箭筒一具,斃敵五人。</h3><h3> 四連受領拔點任務后,他向黨支部遞交了四份請戰(zhàn)書、決心書,強烈要求到第一突擊隊,擔任無線通訊保障。模擬訓練中,他腿被扭傷了,領導讓他休息治療幾天,不知說了多少遍,可他卻一直堅持帶傷訓練。由于他各方面表現突出,被黨組織吸收為黨員。</h3><h3> “一.七”戰(zhàn)斗打響后,他緊隨隊長向敵167高地沖去,及時向上級報告情況,準確傳達上級戰(zhàn)斗命令,并主動呼喚炮火。在沖向頂峰時一發(fā)炮彈將隊長炸傷昏迷過去。他的腿部、頭部也負傷,血流不止,電臺也被炸壞。衛(wèi)生員和救護隊趕來,他讓先救隊長,自己卻以頑強的毅力向頂峰爬去。到了頂峰,他向一班長報告了隊長負傷的情況,通知一班長代理指揮。說罷,又昏了過去。被炮聲震醒來后,知道自己的任務還沒完成,迅速從腰間拔出指揮旗,忍痛站在制高點上,向連指揮所用旗語報告情況。就在這時,一發(fā)炮彈飛來,奪去了他寶貴的生命。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h3><br></h3><h3><br></h3> <h3> 付志宏烈士</h3> <h3> 付志宏(左)鄭武軍(右二)出征前和戰(zhàn)友合影</h3> <h3> 付志宏烈士(一等功)<br></h3><h3><br></h3><h3> 付志宏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衛(wèi)生員,四川省古藺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8年3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黨。在“1.7”戰(zhàn)斗中,為掩護隊長指揮,英勇獻身。骨灰安葬原籍。</h3><h3> 付志宏在臨戰(zhàn)訓練期間,訓練很刻苦,加之他本人接受能力強,反應快,各項訓練都走在連隊前面。他吃苦性很強,在體能訓練中,由于每天要背12塊磚,爬十幾座山,使得背上磨破了皮,腳上打起了血泡,可他從未叫一聲苦,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著。由于他作風過硬,加之連隊需要,被調到連部當衛(wèi)生員。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他起早貪黑看衛(wèi)生書籍,在自己腿上、手腕上練扎針,學會了一般病情的處理和治療。防御第一階段,他在146陣地排指揮所擔任救護工作,由于貓耳洞狹小潮濕,加之蚊蟲叮咬,戰(zhàn)友中患皮膚病的很多,陣地上30多人分散在十多個哨位,白天因危險不能前去,他就利用晚上巡診,使有病的占有得到及時治療。他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多次主動向較前出的哨位送食品彈藥,架設電話線,并用手中武器消滅來犯之敵。一次戰(zhàn)斗中,她利用我方炮彈炮擊敵前沿時機,鉆出貓耳洞體,向敵發(fā)射兩發(fā)四零火箭筒彈,摧毀了敵一個工事,斃敵5人名。</h3><h3> “1.7”戰(zhàn)斗中,他是第一突擊隊指揮組成員。戰(zhàn)斗打響后,他跟隨隊長向敵主峰沖去,看到有幾名戰(zhàn)友相繼負傷,他奔跑于敵人炮火之中,不顧一切搶救傷員,并把傷員一一轉送到比較隱蔽的地方。為了掩護隊長指揮,他緊緊地跟著隊長,突然一發(fā)炮彈在他們身邊爆炸,她迅速躍起撲倒了隊長,隊長安然無恙,他去身負重傷,壯烈犧牲。集團軍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劉志強烈士</h3> <h3> 劉志強(右一)出征前和戰(zhàn)友合影</h3> <h3> 劉志強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劉志強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副班長,陜西省延安市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10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在押送俘虜撤回中,遭敵炮火攔阻,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劉志強出生在革命老根據地,英雄的形象在他腦海里從小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部隊奉命執(zhí)行防御作戰(zhàn)任務,他積極向連黨支部遞交了請戰(zhàn)書和血書,決心參戰(zhàn)當英雄。臨戰(zhàn)訓練中,他積極配合班長工作,主動承擔班里新戰(zhàn)士的訓練,使新戰(zhàn)士進步很快。防御第一階段,劉志強在最前沿的“李海欣高地”堅守了三個多月,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他能帶頭吃苦,哨位多次被炸塌,他都冒著炮火及時搶修好,并打退越軍十多次偷襲和襲擾,他一人斃敵兩人,傷八人,牢牢守住了陣地。</h3><h3> 連隊受領拔點任務后,他先后三次向黨支部遞交、請戰(zhàn)書,五次找領導口頭申請,堅決要求到第一突擊隊,被分配擔任預備組組長。模擬訓練期間,他能嚴格從難從嚴要求自己和本組人員。攻擊發(fā)起后,他迅速帶領預備組沖上了敵主峰,與其余幾個組密切配合進行收繳打洞。進至13號洞時,在其他戰(zhàn)友配合下,抓獲了越軍輕傷俘虜一名,他麻利的將俘虜捆綁好,后在押運途中遭敵炮火攔阻射擊,俘虜被炸死,劉志強也被罪惡的彈片奪去了年輕的生命。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徐明烈士</h3> <h3> 徐明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徐明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zhàn)士,甘肅省臨潭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4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黨。在“1.7”戰(zhàn)斗中,為搶救并掩護傷員脫離危險,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徐明在臨戰(zhàn)訓練中,身患肺炎,住進了醫(yī)院,當得知連隊要上陣地的消息后,并未痊愈,就要求提前出院?;氐竭B隊又放棄病休,積極參加緊張的訓練。上陣地后,他堅守在最艱苦最危險的耳洞100多天,勇敢戰(zhàn)斗,和戰(zhàn)友們打退了敵人20多次偷襲。連隊下陣地休整期間,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新戰(zhàn)士中進步最快的一個。</h3><h3> 連隊奉命執(zhí)行八點任務時,他又是寫血書又是找領導,要求擔負最艱巨的任務。連隊把他分到了戰(zhàn)勤隊,主要擔負搶運傷員類似的任務。為了使自己有一個較好的體力,他每天背著十幾塊磚頭練爬山,訓練十分刻苦?!?.7”戰(zhàn)斗打響后,167高地上的五名戰(zhàn)勤人員,其中兩名已受重傷,突擊隊中也出現了傷員烈士,他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奮力的向傷員奔去,往返七次,搶運重傷員三名,烈士四名。連續(xù)奔跑了三個小時,他的身上也多處負傷,他累的精疲力盡,正在準備歇一會時,聽到副教導員在喊:“三號區(qū)還有一名重傷員,誰去?”他大聲回答:“我去”!說罷又和同組隊員向三號區(qū)沖去,突然一發(fā)炮彈在她身旁爆炸,他的雙腿被彈片擊中,想站起來,腿卻不聽使喚,看到身負重傷的姜忠明倒在了血泊中,便爬了過去,將姜忠明馱在背上往回爬了100多米,終于將戰(zhàn)友背到了安全地帶,便昏迷過去,被戰(zhàn)友們抬進了洞里。過了一會兒,猛烈的炮聲,把他從昏迷中震醒,他看到洞外搶運傷員的戰(zhàn)友王林生負傷倒在洞外,便爬出洞外搶救,敵人三發(fā)炮彈呼嘯而來,他奮力撲在王林生身上,王林生脫險了,他卻再次倒在了血泊里,英勇犧牲。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王新華烈士</h3> <h3> 王新華(前右一)出征前和戰(zhàn)友合影</h3> <h3> 王新華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王新華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六連副班長,江蘇省南通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9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1.7”戰(zhàn)斗中,為搶救傷員流盡了最后一滴血。骨灰安放在南通烈士陵園。</h3><h3> 臨戰(zhàn)訓練期間,他積極配合班長工作,和戰(zhàn)友們一起摸爬滾打,并主動教班里的新戰(zhàn)士學習軍事技術,出色的完成了臨戰(zhàn)訓練任務。臨上陣地之前,在連隊衛(wèi)生骨干缺少的情況下,主動報名當上了衛(wèi)生骨干。衛(wèi)生員集訓期間,他虛心求學,刻苦鉆研,在短短的時間里,學會了一個衛(wèi)生員所具備的本領,集訓結束考試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全團第一名。根據他的技術情況和突出表現,團衛(wèi)生隊準備讓他留隊工作,可他堅決要求回連隊,到條件艱苦的一線陣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在第一階段防御作戰(zhàn)中,王新華配屬在與敵只有30米遠的左六陣地。堅守陣地一百一十天的日日夜夜里,他穿梭各個哨位之間,為戰(zhàn)友們防病治病,并及時搶救了13名戰(zhàn)友。</h3><h3> 在四連拔點作戰(zhàn)前三天,得知第一突擊隊衛(wèi)生員王云龍患肝炎住院,無法參加拔點戰(zhàn)斗,他再三找領導要求,從六連到第一突擊隊,接替王云龍的任務,成了第一突擊隊的一名隊員。戰(zhàn)斗打響后,王新華和戰(zhàn)友們一起接連炸毀了越軍兩個哨位,突然間敵一發(fā)炮彈在他們附近爆炸,馬玉革左手被炸傷,他的左腿也負了傷。他顧不上自己,沖上去一把將馬玉革推倒進行包扎,剛包扎完又看到工兵班長嚴樹軍也負了傷,又跑過去給嚴樹軍包扎。就這樣,他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在陣地上尋找傷員,包扎搶救了17名戰(zhàn)友。就在他為第18名傷員侯爭鎖包扎時,不幸再度遭敵炮彈襲擊,壯烈犧牲。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 。</h3> <h3> 師永軍烈士</h3> <h3> 師永軍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師永軍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炮兵連班長,陜西省榆林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5年1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黨,在“1.7”戰(zhàn)斗中,遭敵炮火襲擊,英勇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師永軍入伍以來,懷著對部隊的無比熱愛,刻苦訓練,工作突出。在師炮兵分隊有依托操炮射擊和肩炮射擊等軍事考核中取得好成績。擔任班長期間,帶出了三個神炮班,13名神炮手。雨季防御作戰(zhàn)階段,她帶領全班摧毀敵火力點兩個,工事兩個,多次以及時準確的火力支援了前沿步兵戰(zhàn)斗。</h3><h3> 四連擔負拔點作戰(zhàn)任務后,他所在的班被配屬參戰(zhàn)。1987年1月7日,拔點戰(zhàn)斗打響后,他指揮全班僅用五分鐘時間就摧毀了三個敵機槍火力點,為突擊隊沖擊掃除了障礙。突然敵人猛烈的炮火向他們撲來,他頭部、肩部多處負傷,當發(fā)現敵人一個機槍火力點向我通路瘋狂掃射,企圖封鎖突擊隊沖擊時,他不顧傷痛一把推開正給自己包扎的戰(zhàn)友,大聲命令:“裝填”,一聲巨響,敵人的機槍被打啞了。師永軍準確的射擊,使敵人驚恐異常,更加密集的炮火向他們傾瀉而來,他指揮全班迅速向預備射擊位置轉移,轉移中敵人的兩發(fā)大口徑炮彈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彈片擊中了他的左小臂和頭部,劇烈的疼痛使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流,身邊的戰(zhàn)友看到班長第二次負傷要拉他進入貓耳洞隱蔽,他卻堅定的說:我還能挺得住,快裝填!說著左手一揮,用鮮血淋漓的右手將炮往肩上一扛,準備進行肩炮射擊,就在他站立的一瞬間,數發(fā)炮彈在他附近爆炸,師永軍當場犧牲。集團軍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h3><br></h3> <h3> 張文年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張文年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八連戰(zhàn)士,甘肅省古浪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2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1.7”戰(zhàn)斗中,為搶救傷員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部隊接到執(zhí)行防御作戰(zhàn)任務命令后,張文年接連寫了五份請戰(zhàn)書和決心書,堅決要求參戰(zhàn)。臨戰(zhàn)訓練中,他刻苦訓練,兩次感冒發(fā)高燒都沒請假休息過一天。1986年3月6日,他到五里遠的文山郵局給家里寄包裹,由于人多,一直沒有辦好,眼看離歸隊時間只有半小時,就拿起包裹趕回了連隊。雨季作戰(zhàn),他堅守在149陣地,旱季作戰(zhàn),他又要求到更靠前的156陣地。兩次堅守期間,他英勇頑強,和戰(zhàn)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50余次班組規(guī)模的偷襲和襲擾,他一人斃第六名。</h3><h3> 1987年1月7日,四連出擊作戰(zhàn),從他所在的陣地出發(fā),上級已決定,他所在的連擔任防御任務。后因出擊分隊傷亡較大,團臨時決定他們排擔負搶運傷員烈士任務。12時許,他和全排戰(zhàn)友冒著密集的炮火向167高地沖去,那里的戰(zhàn)斗正激烈。突擊隊員不時有人倒下,他上去不多會兒就背著一名傷員,從三號區(qū)域向一號區(qū)域轉移,敵機槍火力點追著他們瘋狂掃射,他抱著傷員迅速跳進旁邊的一個彈坑里,與此同時,越軍幾發(fā)炮彈落在附近爆炸,借著煙霧,他跳出彈坑,抱著傷員繼續(xù)奔跑,就這樣,他搶運用了六名傷員。當他再次返回167陣地途中,不幸被敵人的一發(fā)炮彈擊中,身中數十塊彈片,倒在了血泊里。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連開耀烈士</h3> <h3> 連開耀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連開耀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工兵連排長,陜西省澄城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0年6月生,1978年12月入伍,1984年4月入黨。在“1.7”戰(zhàn)斗中,他奮不顧身搶救傷員,被敵炮彈炸傷,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連開耀原是新疆軍區(qū)工兵第九團軍需助理員。當得知上級要抽調部分干部參加老山防御作戰(zhàn)的消息后,積極報名調入了參戰(zhàn)部隊。臨戰(zhàn)訓練中,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帶領全排苦練過硬的工兵技術。他不辭勞苦,親自示范,講要領,傳經驗,經過三個月的苦練,全排戰(zhàn)士個個成了排雷尖子、爆破能手。雨季作戰(zhàn)中,他先后36次冒著敵人的炮火,上陣地前沿,為步兵排雷和開辟通路。六月中旬,老山地區(qū)連降大雨,一線工事哨位垮塌嚴重,上級讓工兵連上陣的幫助修理工事,當時連開耀正感冒發(fā)燒睡在床上。一聽說要上陣地,他急忙穿上衣服帶領全排出發(fā),與戰(zhàn)士們一道冒雨奮戰(zhàn)11個小時,完成任務后才讓戰(zhàn)士們扶著走進了衛(wèi)生隊</h3><h3> 四連擔負拔點點出任務后,他奉命帶領工兵擔任開劈通路任務。1987年1月4日凌晨他帶領戰(zhàn)友,在雷群中秘密搜排地雷,經過20多個小時苦戰(zhàn),排除各式各類地雷三十二顆,終于在我156陣地至敵167之間,開辟出了一條長110米,寬兩米的通路,為突擊隊沖擊提供了保障。1月7日晨,他親自引導突擊隊秘密通過通路,突擊隊無一人觸雷,隱蔽了我軍的行動企圖。戰(zhàn)斗打響后不多會兒,兩名戰(zhàn)士被炸傷,他不顧一切去搶救,正在他為戰(zhàn)友包扎時,幾塊彈片打中了她的胸部、背部,鮮血直流,他忍痛背著傷員向石洞爬去,眼看就要進洞了,一發(fā)炮彈呼嘯而來,他急忙撲在戰(zhàn)士身上,傷員得救了,他卻中彈倒在血泊里。集團軍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嚴樹軍烈士</h3> <h3> 嚴樹軍(穿迷彩)出征前和戰(zhàn)友合影</h3> <h3> 嚴樹軍在貓耳洞</h3> <h3> 嚴樹軍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嚴樹軍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工兵連班長,江蘇省南通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3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5年5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三次負重傷,仍堅持戰(zhàn)斗,直至壯烈犧牲。骨灰放置在南通烈士陵園。</h3><h3> 四連擔負拔點任務后,嚴樹軍從工兵連配屬到四連第一突擊隊。1987年1月4日凌晨,嚴樹軍帶領兩名工兵戰(zhàn)友去開辟我156陣地到敵人167陣地之間的一號通路,他在前排雷,戰(zhàn)友跟在身后,每向前爬一米,他總是先用光著的手臂從地面向上觸碰,看有無地雷絆線,后再用自己特制的小型探雷針一寸寸的搜排,手被荊棘刺破了,膝蓋也被石塊磨破了,他忍痛堅持著,用兩個半小時,排除了二十八顆地雷,秘密開辟了一條長九十五米,寬1.4米的通路。1月6日凌晨,他引導第一突擊隊三班12名戰(zhàn)友,秘密向167陣地運動,當時他以患了感冒,為防止咳嗽暴露我軍企圖,他用手帕塞住嘴。到達潛伏地域后,他和這12名隊員在距離敵人只有十幾米的地方,秘密潛伏了二十五個小時。七日晨七時,拔點戰(zhàn)斗打響后,在戰(zhàn)友掩護下,嚴樹軍一躍而起,將兩節(jié)爆破筒塞進敵洞內,拉響導火索,將敵人工事炸毀,然后又向十號洞沖擊,距十號洞約八米處時,他看到同一組組長都延成在實施爆破,便占領射擊位置進行掩護,使十號洞又被我炸毀,洞里14名越軍當場炸死,一名被俘。就在這時,山腳下越軍的兩門六零炮,依據12號洞口有利地形,不斷向我已占領的陣地頂部發(fā)射炮彈,嚴嚴數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對都延成說:班長,我去干掉他!說罷冒著密集的炮火同另一名戰(zhàn)友一起向山下沖去,他時而躍進,時而臥倒,很快接近六零炮陣地。他取下爆破筒,拉燃后頭向敵炮位,兩門炮被炸飛了,四名敵人當場斃命。當他在向另一個敵洞沖擊時,一發(fā)罪惡的炮彈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袁熙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袁熙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政治處戰(zhàn)士攝影員,甘肅省西峰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3年7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5年9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為拍下英雄英姿,被炮彈奪去了年輕的生命。骨灰安葬原籍。</h3><h3> 袁熙是靠著刻苦頑強的拼搏精神和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自學成才的。在入伍的第二年,他就買了一架照相機,白天他練習拍照,晚上摸索洗印技術。調政治處當攝影員后,他經常冒著炮火通過一道道百米生死線,跑遍了全團所有陣地,拍攝了幾千幅照片和陣地資料,40余幅被中央級報刊采用,十余幅在全國及四省攝影比賽中入選獲獎,他個人被蘭州軍區(qū)評委1986年度新聞特等獎和先進個人。</h3><h3> 上級決定拔點敵人167陣地后,為了拍攝167陣地地形,他先后八次前出到該陣地周圍附近陣地,拍攝了80多張該陣地清晰、翔實的照片,為指揮員制定作戰(zhàn)計劃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四連受領拔點167陣地的任務后,他三番五次找團首長要求跟隨突擊隊拍攝。1987年1月7日,拔點戰(zhàn)斗打響后,他和錄像員李斌隨第二突擊隊沖擊,他邊沖邊跑邊按快門,拍下了30多幅我突擊隊員友們沖擊和戰(zhàn)友們相互掩護、奮不顧身的英雄英姿。突然,一發(fā)炮彈在他附近爆炸,她雙腿被炸傷,站不起來,他就一邊匍匐前進,一邊拍攝,不幸又一次被炮彈炸傷,奪去了年輕的生命,實現了他要求參加突擊隊時的誓言:“勇士把美好的青春、熱血乃至生命獻給了南疆熱土,我有責任把他們的英雄英姿,展示給后方人民,讓歷史留下永恒的紀念”。集團軍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 <h3> 李斌烈士(一等功)</h3><h3><br></h3><h3> 李斌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政治處戰(zhàn)士錄像員,陜西省西安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7年10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為用錄像機記錄戰(zhàn)斗場景,被炮彈奪去了年輕的生命。骨灰放置在西安烈士陵園。</h3><h3> 李斌在雨季防御作戰(zhàn)時,為九連二班戰(zhàn)士堅守156陣地104天,他發(fā)揚兩不怕的革命精神,和戰(zhàn)友們一起打退敵十六次偷襲、襲擾,并三次參加連隊組織的陣前出擊,他一人斃一名、傷兩名。防御第二階段,因工作需要他被調到政治處任錄員。到集團軍宣傳處學習業(yè)務技術三個月,學習的各項業(yè)務技術提高很快,軍宣傳處根據他的表現,打算留他在軍機關工作。但當他得知團里要執(zhí)行拔點作戰(zhàn)任務的消息后,便堅決要求回團里,跟隨突擊隊執(zhí)行任務。</h3><h3> 回到團后,他找團首長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征得了同意。1987年1月7日凌晨,李斌跟隨第二突擊隊第三組前出到待機地域,此時戰(zhàn)斗已打響,陣地上彈片橫飛、硝煙彌漫,第一突擊隊沖擊不多會兒,第二突擊隊接到沖擊的命令。李斌豪不畏懼他肩負錄像機邊拍攝邊通過通路。在接近167陣地一號區(qū)時,一發(fā)炮彈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他左腿負重傷,仍以頑強的毅力,邊跑著邊拍攝,堅持拍攝了戰(zhàn)友們一個個英雄壯舉,戰(zhàn)斗七分鐘后又有三發(fā)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身中30多塊彈片,不幸壯烈犧牲。集團軍給他追記了一等功。</h3><h3><br></h3> <h3> 李秋平烈士</h3> <h3> 袁熙、李秋平在貓耳洞</h3> <h3> 李秋平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李秋平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副班長,甘肅省文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6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負重傷后仍堅持戰(zhàn)斗,直至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李秋平在雨季防御作戰(zhàn)期間,堅守在拉那方向前沿陣地,并擔任哨長。在陣地前出,三面受敵,地形對我不利,貓耳洞狹小潮濕的情況下,模范帶頭,吃苦在前,處處把方便和安全讓給戰(zhàn)友,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負傷住院后,他身在醫(yī)院,心在前線,傷未痊愈,就成天纏著醫(yī)生,請求提前出院重返陣地,堅守防御幾個月中,她帶領本哨位人員,英勇戰(zhàn)斗主動出擊,打退了越軍20多次偷襲和襲擾,牢牢守住了陣地。</h3><h3> 連隊受領拔點任務后,他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先后五次向黨支部遞交了請戰(zhàn)書和決心書,堅決要求到第一突擊隊擔任突擊隊員。戰(zhàn)斗發(fā)起前,在敵陣地潛伏過程中,遭敵冷炮射擊受重傷,腿被炸斷。他頑強的堅持著,沒有暴露潛伏企圖。戰(zhàn)斗打響后,當戰(zhàn)友為他包扎時,他一把推開戰(zhàn)友,以頑強的毅力向主峰爬行了60多米,獻血染紅了身下的土地,直至壯烈犧牲。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h3> <h3> 張榜群烈士</h3> <h3> 張榜群烈士(二等功) </h3><h3><br></h3><h3> 張榜群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zhàn)士,陜西洛南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5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生命不息,沖鋒不止,直至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h3><h3> 張榜群剛一入伍,部隊就奉命執(zhí)行老山防御作戰(zhàn)任務,雖然還沒經過正規(guī)訓練,但他不甘落后,接連向連黨支部遞交了請戰(zhàn)書決心書。他說:我雖然是一個新兵,但我已是一名軍人,保衛(wèi)祖國是每個軍人應盡的責職,當祖國需要的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站在戰(zhàn)斗的行列。臨戰(zhàn)訓練中,他刻苦訓練,克服重重困難,起早貪黑磨練自己。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體能和各項軍事考核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在第一階段防御作戰(zhàn)中,他堅守在111陣地,該陣地地勢低洼前出,有的哨位距敵人只有幾米遠,經常遭到敵人炮火襲擊和襲擾。尤其是貓耳洞潮濕陰暗,他身上多處潰爛,他堅持不下陣地。一開始他在五號哨位,4.28戰(zhàn)斗后,他被調到了二號哨位,這個哨位只能容納兩個人,還不能躺下,只能半臥著。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他堅守了100多天,和戰(zhàn)友們一起打退敵人偷襲二十五次,他一人斃敵四名,牢牢守住了陣地。</h3><h3> 連隊受領拔點任務后,他多次找領導堅決要求到第一突擊隊,后被決定到第二突擊隊,主要任務是炸掉預訂目標后,掩護和護衛(wèi)攝影攝像人員安全。短短的一個月緊張訓練,他就掌握了戰(zhàn)斗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的處理方法。一.七戰(zhàn)斗打響后,他一躍而起,奮勇向167高地沖去,剛進167陣地,敵幾發(fā)炮彈在附近爆炸,他全身多處負傷,他一手按住傷口,一手提著槍繼續(xù)沖鋒,不幸被又一發(fā)炮彈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h3> <h3>包雙全烈士(左二)、徐開軍烈士(右二)、張榜群烈士(右一)</h3> <h3> </h3> <h3> 包雙全烈士</h3> <h3> 包雙全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包雙全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zhàn)士,甘肅省迭部縣人,藏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12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黨。在“一.七”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仍堅持戰(zhàn)斗,直至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包雙全是個新戰(zhàn)士,因此在臨戰(zhàn)訓練中,他特別認真刻苦,連隊要求每個戰(zhàn)士背12塊磚頭爬山,他由于生長在草原,爬山不習慣,腳多次扭傷,但一天也沒休息,以頑強的毅力帶傷堅持訓練,受到連隊干部戰(zhàn)士好評。雨季防御作戰(zhàn),他堅守在111陣地一號哨位,該哨位地勢較低,三面受敵人火力威脅,白天不能往外露頭,晚上敵人不時向洞里打槍打炮,還經常有小股敵人偷襲、襲擾,戰(zhàn)斗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一日三餐都是干糧和罐頭,一天每人只有一斤水,加之長期駐守在狹窄潮濕陰暗的貓耳洞里,他全身多處潰爛。在這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和戰(zhàn)友們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深知責任的重大,始終高度的警惕,堅守在自己的哨位上,和本哨位占有共打退敵人20多次,偷襲,他一人斃敵四名。</h3><h3> 當得知連隊執(zhí)行拔點任務后,他多次找領導要求到第一突擊隊打頭陣,因戰(zhàn)斗需要,被安排到第二突擊隊,主要任務是炸掉預訂目標后,掩護和護衛(wèi)攝影攝像人員安全。“一.七”戰(zhàn)斗打響后,他和同組隊員隊員奮勇沖擊,在沖擊至167高低一號哨位時,敵數發(fā)炮彈在他附近爆炸,他腿部頭部多處受傷。戰(zhàn)斗正激烈,進行,他顧不上包扎,又繼續(xù)向敵人陣地沖去,不幸又是數發(fā)炮彈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他再次負重傷倒下了,壯烈犧牲。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h3> <h3> 徐開軍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徐開軍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zhàn)士,甘肅省古浪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10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0月入黨。在么,7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仍堅持戰(zhàn)斗,直至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部隊參戰(zhàn)前夕,徐開軍積極向黨支部遞交請戰(zhàn)書和入黨申請書,要求在戰(zhàn)火中鍛煉和考驗自己。臨戰(zhàn)訓練期間,連隊規(guī)定每天早晚每個戰(zhàn)士背12塊磚頭爬山,他在腳扭傷的情況下,從未間斷訓練,以頑強的毅力度過了訓練難關。雨季防御作戰(zhàn),他堅守在111陣地五號哨位,這里地勢低洼,三面受敵人火力威脅,白天不敢露頭,晚上敵直不時向我打冷槍冷炮。每逢下雨,貓耳洞里四處漏水,有時洞里積水過膝。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他始終保持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戰(zhàn)友們一起打退敵人偷襲、襲擾25次,抗住敵人數百發(fā)炮彈的攻擊。1986年6月5日22時許,他和另一名戰(zhàn)友擔任觀察室,發(fā)現六名越軍向哨位偷偷摸來,他倆迅速占領有利地形,一邊向排長報告,一邊向敵人投去手榴彈,當場炸死第一名,傷一名。越軍狼狽逃跑時,向他們投來了四枚手榴彈,徐開軍左小腿、左手多處負傷,連隊讓他下陣地治療,但他堅持不肯下陣地,要求在陣地上邊戰(zhàn)斗邊治療,一直堅持到換防。</h3><h3> 連隊執(zhí)行拔點任務后,他擔任第二突擊隊隊員,主要任務是炸掉預訂目標后,掩護和護衛(wèi)攝影攝像人員安全。戰(zhàn)斗打響后,他和戰(zhàn)友們奮勇沖擊,接近主要167陣地,敵人炮火覆蓋而來,她肩部頭部多處負傷,他沒來得及包扎,又繼續(xù)沖擊,剛沖上陣地,又數發(fā)炮彈,在身邊爆炸,徐開軍倒在了血泊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h3> <h3> 郗文華烈士</h3> <h3> 郗文華烈士(二等功)</h3><h3><br></h3><h3> 郗文華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特務連戰(zhàn)士,甘肅省蘭州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7年6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認為紅中共黨員。在“一.七”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骨灰盒放置在蘭州烈士陵園。</h3><h3> 郗文華原在五連當戰(zhàn)士,因表現好,部隊執(zhí)行防御作戰(zhàn)任務后選調入特務連。臨戰(zhàn)訓練中,他每天早晨背磚頭堅持爬山,長跑訓練,從六塊磚逐漸增加到12塊。有一次,他感冒發(fā)燒三十九度,為不耽誤訓練,他只吃了幾片藥,就走上了訓練場,排長幾次讓他回去休息,他硬是不肯,咬著牙堅持下來了。上陣地后,他在前沿陣地擔任觀察員,經過幾天的觀察,他提出了“對敵低近觀察和各營連防化骨干合作觀察”的建議,被連隊采納,為及時了解敵情,提高觀察效果起到了促進作用。</h3><h3> 四連受領了拔點作戰(zhàn)任務后,要從特務連要抽調幾名防化兵,配屬四連參加拔點作戰(zhàn),郗文華華知道后,接連向黨支部寫了三份,請戰(zhàn)書,堅決要求參加拔點戰(zhàn)斗。領導考慮他是獨子,沒有同意。他就軟纏硬磨,一直逼得領導同意為止。到了四連后,他被分配到第一突擊隊擔任噴火兵。</h3><h3> 戰(zhàn)斗打響前,他給班長提了出了三個愿望:一是爭取火線入黨;二是如果自己犧牲了,希望部隊凱旋到陜西后再告訴母親;三是犧牲后,要轉告母親不要太悲傷,他的兒子是為了國家安寧而犧牲,是光榮的。1987年1月7日凌晨6時30分許,郗文華和戰(zhàn)友們秘密的潛伏在敵人眼皮底下,等待發(fā)起沖擊的時候,突然敵人的三發(fā)零星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郗文華生身負重傷,腸子被炸了出來,壯烈犧牲。組織上根據它的要求和表現,追認他為中共黨員,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h3> <h3> 晁周平烈士(三等功)</h3><h3><br></h3><h3> 晁周平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八連戰(zhàn)士,陜西省寶雞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7年1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一.七”戰(zhàn)斗中,為搶救傷員英勇獻身。骨灰安葬原籍。</h3><h3> 1987年1月7日,四連攻打越軍167高地的戰(zhàn)斗中,在156陣地擔任防御任務的晁周平,通過觀察所看到這場血與火的殘酷戰(zhàn)斗全貌,他多么渴望像突擊隊員一樣,和敵人痛痛快快的干一場啊。當看到突擊隊員們不斷倒下,他心里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好幾次都想沖出去,被戰(zhàn)友們攔住了。</h3><h3> 12時許,他們排接到了在炮火紛飛的陣地搶運傷員的命令,他和戰(zhàn)友們像離弦之箭沖上了越軍167高地,在炮火硝煙里尋找著傷員和烈士,彈雨中艱難地向傷員靠近,背起一名傷員從三號區(qū)向一號區(qū)轉移。敵人發(fā)現了他,子彈追著他打,他把戰(zhàn)友從背上放下來,抱著用身體護住匍匐前進。就這樣,他連續(xù)搶救了兩名傷員,在第三次沖上高地途中,一發(fā)炮彈落在他身邊爆炸,沖擊波將他拋出一米多遠,他負了重傷,然而當他一看到前面受傷的戰(zhàn)友,急需搶運,又奮力想站起來時,四肢好像不屬于了自己了。受傷的部位鮮血直流,沁透了軍衣?!安荒艿瓜拢瑧?zhàn)友在等著我去搶救?!彼Ьo牙關,慢慢向傷員接近。30米、20米、10米……就在他即將靠近傷員時,又一發(fā)炮彈,在他附近爆炸,頑強的晁周平,完成了20歲青春的一次性曝光。組織上根據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現,追認他為中共黨員,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h3> <h3> 張新學烈士</h3> <h3> 張新學烈士(三等功)</h3><h3><br></h3><h3> 張新學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八連戰(zhàn)士,寧夏隆德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9月生,1985年1月15,1987年1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一.七”戰(zhàn)斗,為搶救傷員而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張新學入伍兩年來,工作積極,遵守紀律,訓練刻苦,作戰(zhàn)勇敢,先后受嘉獎六次。上陣地前,他四次寫決心書和請戰(zhàn)書要求到最艱苦最危險的前沿陣地執(zhí)行任務。上陣地后,他冒著炮火查線一百五十次共計一百七十公里,圓滿的完成了通訊保障任務。</h3><h3> 1987年1月7日,四連拔點敵人167高地的戰(zhàn)斗時,他在156陣地擔任觀察員。他熱血沸騰,渴望向突擊隊員那樣勇猛沖擊,渴望與敵痛痛快快的干一場。12時許,張新學所在的二排,接到前去越軍陣地,搶運傷員的命令,他沒顧上穿鞋,就和戰(zhàn)友們一起飛快的沖上了167高地。硝煙里他尋找著傷員的身影,彈雨中他艱難地向傷員接近。被炮彈翻起的泥土中,不時有彈片碎石,他光著腳被扎的很疼,他頑強的忍受著。無情的炮彈不停的在周圍爆炸,他全然不顧。搶救傷員要緊!他背著一名傷員從三號區(qū)域向一號區(qū)域移動,雖然只有幾十米的距離,但這確是生死攸關的幾十米。為了不讓傷員再度負傷,他把戰(zhàn)友抱在懷里前進,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戰(zhàn)友的生命安全。就這樣,她接連背回兩名傷員。當他再次沖上高地途中,不幸被敵炮彈擊中,因傷勢過重,當即倒在血泊中,壯烈犧牲。組織上根據他生前表現和要求,追認他為中共黨員,并追記三等功。</h3> <h3> 陶重慶烈士(三等功)<br></h3><h3><br></h3><h3> 陶重慶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122榴炮二連偵查班戰(zhàn)士,重慶市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12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認為共產黨員。在“一.七”戰(zhàn)斗中,舍生忘死救戰(zhàn)友,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h3><h3> 陶重慶原在140師服役,當得知參戰(zhàn)部隊要在本部抽調一批技術骨干的消息后,再三找領導要求上前線,愿望得以實現。臨戰(zhàn)訓練期間,他刻苦訓練,并和班里戰(zhàn)友經常在一起交流經驗,每天反復操作瞄準鏡和方向盤,經過三個多月苦練,他的技術在全連偵察兵中,處于拔尖水平,受到連隊嘉獎。1986年七月,戰(zhàn)區(qū)一場百年未遇的洪災,使全連貓耳洞大多被沖壞,他主動幫助戰(zhàn)友搶修好后才干自己的。十月份,連隊擔負為前沿軍工鋪路的任務,她個子小,體質弱,領導讓他休息,他堅決不肯,大家背多少扛多少?他就背多少扛多少,不甘示弱。他的肩被磨出了一道道血痕,從不叫一聲苦和累,一直堅持到任務完成。</h3><h3> 1987年1月7日,四連擔負拔點任務后,他們連的任務是用猛烈的炮火壓制敵人,支援突擊隊戰(zhàn)斗。戰(zhàn)斗打響后,他和戰(zhàn)友們準確猛烈敵炮火,在越軍陣地炸開了花。陶重慶一邊在觀察,給炮火指示目標,一邊向連報告情況。戰(zhàn)斗越大越激烈,越打越殘酷。敵人向我陣地實施猛烈炮擊中,連隊有兩名戰(zhàn)友負傷,他聽到這一消息后,不顧個人安危,沖出防炮洞去搶救,當他跑到戰(zhàn)友身邊,剛背起戰(zhàn)友,一發(fā)炮彈,呼叫而來,他知不妙,便用身體護住戰(zhàn)友,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胸部和腿部,負傷的戰(zhàn)友沒有在負傷,他確因傷勢過重,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組織上根據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現,追認他為中共黨員,并追記了三等功。</h3> <h3> 以上為這次戰(zhàn)斗的部分照片資料。</h3> <h3> 特別說明:本文音樂選用“潺泉二胡”網友根據一等功烈士鄭武軍生前創(chuàng)作的歌詞:“等到凱旋的那一天”配寫的音樂和演唱。</h3><h3> 真誠感謝她變賣了自己幾十年收藏的郵票,為英雄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并傳到網絡。</h3><h3> 永遠緬懷英雄的戰(zhàn)友!</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1cd58sz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師415團老山英烈事跡</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clpe22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師416團老山英烈事跡之“藍劍——B行動”</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czu8rr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師416團老山英烈之二——防御作戰(zhàn)</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dpsc8w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師417團老山英烈之二——防御戰(zhàn)斗</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enzbt5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師地(高)炮團老山英烈事跡</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f0lojr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39師師直屬隊老山英烈事跡(11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fdehbk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41師421團老山英烈事跡之一————1.5拔點戰(zhàn)斗(11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fnyllr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141師421團老山英烈之二————防御戰(zhàn)斗</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fvy0mh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61師181團老山英烈事跡</a><a href="http://www.zit.org.cn/1g4ptdv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61師182團老山英烈事跡(18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g95y58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61師183團及師直屬老山英烈事跡(6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gsevyp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第八偵察大隊兩山作戰(zhàn)英烈事跡</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gidu0l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第九偵察大隊兩山偵察作戰(zhàn)英烈事跡(11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gh07bi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蘭州軍區(qū)第十偵查大隊老山英烈事跡(23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ias9wr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47軍炮兵旅、工兵團、偵察營、西安陸軍學院老山英烈事跡(15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id5nli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工兵第14團老山英烈事跡(6位)</a><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1id37qr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蘭州軍區(qū)炮兵第一旅老山英烈事跡(11)</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