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05.26日 ~06.04日,我有幸來到上海外國語大學培訓。這幾天的培訓學習,使我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增長了見識!</h3> <h3>夢想中的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映入眼簾時,竟是那么的熟悉而親切。</h3> <h3>我們用的磁帶是從這里誕生?!</h3> <h3>優(yōu)美整潔的校園!</h3> <h3>破冰之旅!</h3> <h3>5月28日下午,李維屏教授的《英美經(jīng)典文學導讀—小說》,超級喜歡他娓娓道來的教學方式,沉醉于他一句一句對文本的講解,仿佛真正回到了大學精讀課的美好時光!</h3> <h3> 在一眾高知、高能、高位的教授中,有一位特別引人注目。他以深入淺出的授課方式,地道而純正的美式英語征服了一大票粉絲。他就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文化研究教授Steve J Kulich,中文名字顧力行。“力行既和Kulich讀音相近,又含`身體力行`之意”。顧教授就以如此這般的自我介紹為切入點,自然地引到跨文化交流。從對跨文化交流的不同觀點到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顧教授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讓我們理解其中的含義。“不簡單地判斷對錯;摒棄刻板印象;理解而不是爭辯;開放而不是防御;尊重而不是歧視;隨時準備學習而不是拒絕”,這不正是“世界眼”的寫照嗎?<br><br> 顧力行教授—互動式的課堂模式,中英文雙語講述跨文化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作為老師,我們只有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chǔ)上,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們學習,帶著興趣快樂學習。</h3> <h3>不過此行中最為震撼的要屬5月29日下午在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舉行的觀摩研討了,這也就是我來之前最為期待的行程安排。“不虛此行”絕不能完全評價這次的活動,“瞠目結(jié)舌”或許還能勉強描述我當時的狀態(tài)。震撼,震撼,除了震撼還是震撼——語音怎么可以這么標準?語調(diào)怎么可以如此流暢?用英語交流怎么能這樣得心應(yīng)手?學生一段有一段的精彩回答如瀑布般一瀉千里,聽者都覺得酣暢淋漓!難道一切都僅因“地域差別”? </h3> <h3> 當天授課的教師朱婷,復旦大學高材生;負責組織串場的年輕女教師Amy為上海交大研究生……這樣一個優(yōu)質(zhì)教師團隊從事初中英語教學自然游刃有余。但這一切并非那么“自然”。中午午餐后在小教室給學生一個個糾音,直到都達到要求;為了攻克初中生英語寫作的難關(guān),他們以特級教師朱萍為首遍讀名書,反復實踐……不怕別人比我們優(yōu)秀,就怕比我們優(yōu)秀的人還更努力!總之,上海世外的觀摩研討活動令我久久不能平靜!</h3> <h3>在朱萍老師隨后的講座中,我心中的謎團逐漸清晰。朱萍,上海市特級教師,世界外國語中學的英語教研組長,著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shè)計》等叢書;</h3> <h3>上海西南位育中學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其說這兩所學校的共同點是“名?!?,不如說是兩所學校都充分體現(xiàn)了動腦筋,想辦法,由上而下,齊抓共管,齊心協(xié)力的團隊作戰(zhàn)精神!西南位育黃曉芳老師在講《初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時提到了她的“四個嘗試”</h3> <h3>曾珍老師的講座題目就是《學英語的一千零一種方法》,這本身就是團隊作戰(zhàn)直面挑戰(zhàn)的體現(xiàn)。向這種精神致敬!</h3> <h3> 短暫的培訓即將結(jié)束!不知在今后的日子里會有多懷念這次上海之行,寫在本子上的大多是具體的表象的知識,而反芻之后可能會留下更多潛移默化的東西?!拔嵘灿醒?,而知也無涯”,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到外語教學先進的地區(qū)學習,使自己先成為有情懷,有視野,有能力的老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