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九六八年九月下鄉(xiāng)插隊到內(nèi)蒙古武川縣上禿亥公社卡子生產(chǎn)隊的知青們,一夜之間由“京娃娃”變成了莊戶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志禮,后排右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志禮(后排中)</span></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引 言</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五十年前,成千上萬來自大城市的知青們,懷著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響應偉大號召,奔赴“祖國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播撒熱血與青春,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書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感謝上帝的慈懷安排,讓他們與我們在生命中有幸遇見。</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上初中的時侯,學校前后分來了十幾位知青老師,他們經(jīng)過幾年“廣闊天地”里的鍛煉,個個顯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fā),印象中有:平易近人的語文老師周志禮;端莊大氣的語文老師吳鴻月;儒雅風趣的理化老師林培廉;不茍言笑的物理老師季魯奇;溫文爾雅的英語老師孟召為;玲巧秀氣的政治老師許玉茹;多才多藝的音樂老師李京林;“幺三喝四”的體育老師錢欣……。他們的到來,如一場喜人的春雨,給樸舊風塵的校園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他們以扎實深厚的文化功底;前衛(wèi)新鮮的教學理念;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讓我們這群貧窮落后小縣城的孩子們,接受了當時最好的教育,成為那個時代的幸運兒。而在這群優(yōu)秀的知青老師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也最為懷念的,就是我的班主任老師——周志禮。</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令人扼腕痛惜的是,這樣一位讓學生們交口稱贊的好老師,竟在返城之后因積勞成疾,已于二O0六年三月三日猝然長逝了!值此紀念知青上山下鄉(xiāng)五十周年之際,對周老師的深切懷念之情,猶如一股暖流再次涌上我的心頭…….</span></h1> <h1> </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一)記的那年初相識</b></h1><h1><br></h1><h1> 一九七五年九月一日,秋高氣爽,武川縣可鎮(zhèn)西梁小學開學啦!我和同學們高興地迎來了初中一年級的新學期。</h1><h1> </h1><h1><br></h1><h1>一陣清脆的上課鈴聲,同學們陸續(xù)走進教室。開學第一天大家顯得有些興奮,雖都各就各位了,但依然還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新來的班主任是個啥樣的?嚴厲的?溫和的……?不時教室門推開了,一個年紀廿六,七樣子的年輕人健步登上了講臺。他,高挑的個頭 ,略顯駝背;烏黑的頭發(fā),劉海斜飄;清瘦的臉龐,棱角分明;高挺的鼻梁,尖尖的鼻端顯出他特有的氣質(zhì);一身褪色的藍中山裝,領口敞開,露出白襯衣;一雙平底布鞋幾乎讓大家看到他的自然身高;整個人看上去,樸實中透著洋氣,隨和里顯出高雅。待同學們安靜下來,他將挾著的課本放在講桌上,用帶有京韻的普通話說道:“同學們好!我叫周志禮,是位北京知青,學校安排我當你們六二班的班主任并兼語文老師……”,簡短的自介后便開始正式上課。新學期,新老師,當然要聚精會神地聽了…………</h1><h1><br></h1><h1><b> (二)三尺講臺顯才情</b></h1><h1><br></h1><h1>周老師講課,不用教案,只憑一冊語文書當堂發(fā)揮,但卻講得文釆飛揚,言之有物,讓人覺得豐富而又溫暖。</h1><h1> </h1><h1>他在朗讀課文時,手捧課本,聲情并茂,在走廊間來回踱步,有時還隨著聲韻抑揚頓挫,搖頭晃腦,顯得那么動情,投入,總能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講解課文時,站在講臺上,從字詞解釋到段落分析,從主題闡述到寫作鑒賞,總是那么仔細認真,深入淺出,有時生動的表情輔以形象的動作,總能把學生們帶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另外還不時選擇重點詞句在黑板上寫劃,那秀雋流利的粉筆字漂亮極了,好讓人羨慕……。一堂課,周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們聽得聲聲入耳,似飲甘露,如沐春風,往日昏昏欲睡的“四十五分鐘”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h1><h1> </h1><h1><br></h1><h1>直覺告訴我:他,就是我入學以來遇到的又一位好老師!</h1><h1> </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剛初中畢業(yè)的周志禮,風華正茂,對前途充滿了希望,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周志禮,前排右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后來,我們才知道,周老師剛初中畢業(yè)就下鄉(xiāng)插隊了,任教前也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師范培訓,但他一登講臺似乎便是與生俱來的好老師。不僅如此,他還像個功底厚實的戲劇演員,不但“本工戲唱得好”,而且對劇內(nèi)的其它行當也能“客串”。每當早晚自習的時候,教室里,總能看到他俯身輔導學生的身影;總能聽到他耐心解答難題的聲音,除音,體,美外的其它功課,他幾乎都能教得來,每次通過他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的講解,學生們大多數(shù)都能心領神會。</h1><h1> </h1><h1><br></h1><h1>難怪,后來學生們都稱道他:真正的知識青年,難得的多才老師!</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三)師愛師情動人心</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說周老師是個好老師,并不僅僅在于他知識全面,能教會教,更在于他有正直高尚的人格和善良高貴的師德。而且,在他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打鐵自身硬的老師風范,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恨鐵不成鋼的長輩情懷。</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他的年齡比學生們大十一,二歲,也算是氣血方剛的性情中人,有時面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氣急之下,不但怒氣責罵,甚至還拳腳相加,但周老師當班主任,又視學生如子弟,嬉笑 打罵都是關愛 ,且向來一視同仁,從不嫌貧愛富,更無通過學生拉關系謀私利之習。相反他對家庭困難的,學習</span>成績較差的,膽怯弱勢的,淘氣的學生更是關愛有加。</h1><h1> </h1><h1><br></h1><h1>趙宏亮在班里是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學習成績常跟不上,有時還頑皮搗亂。記的有一天上早自習時,后排座位的他竟然將全身爬在課桌上,腦袋和雙腿分別搭拉在桌子的兩頭,裝作睡覺,搞得同桌同學無法學習。課間,周老師進來發(fā)現(xiàn)后,憤然走到跟前,一聲不吭,將他的兩腿別在一起用勁兒按,沒看到周老師的趙宏亮覺痛喊叫:“你媽嫁給胡漢山啦!抬爺了?”周圍的同學們轟堂大笑,趙宏亮回頭一看,頓時大驚失色……。隨即,氣不打一處來的周老師拎著趙宏亮的衣領將其拽到教室門口,一腳揣出:“給我滾,六二班不稀罕你!”…………。后來,知道他假期要去找遠在錫盟工作的爸爸,為了鼓勵他假期完成作業(yè),開學努力學習,周老師依然拿出僅余的工資和糧票資助他千里探親;另外他還動員全班同學每人給趙宏亮寫一封慰問信,以表示對這位缺乏親情的同學的慰籍和關懷;后來,聽趙宏亮說,有幾個假期回京探親前,周老師常把自己的宿舍鑰匙留給趙宏亮并備下足夠的所用,讓他安心生活、學習。這親人般的愛心曾讓趙宏亮多少次感動得淚流滿面,之后,他竟然和周老師成了“好朋友”。</h1><h1> </h1><h1><br></h1><h1>范煥成是個農(nóng)村同學,因?qū)W習成績差,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中途輟學。周老師利用學校安排我們?nèi)シ稛ǔ伤诖謇镏мr(nóng)鋤地的午休時機,伴同蘇玉珍老師去他家:“你年紀還小就不上學,沒有知識到將來干什么都不成,跟我們回學校,你多努力我們多輔導,成績會好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耐心說服后,范煥成終又歸校復學。幾十年后他提起這件事還十分感激地說:我后來在學業(yè)上雖然一事無成,但周老師對我這個農(nóng)村學生的熱心和關懷讓我至今難忘,他是我上學時遇到的最好的老師!</h1><h1> </h1><h1><br></h1><h1>有一次鄰班級的兩個學生打架,六一班的學生找來他社會上“小有名氣”的大哥為他出氣“報仇”。周老師聞訊趕到,好言相勸,誰知這位大哥不但不聽勸阻,反而氣勢兇兇要大打出手。周老師頓生怒氣,掄胳膊,挽袖子厲聲喝道:“這是教書育人的學校,不是你撒野耍橫的地方,你敢動我的學生一指頭,我敢讓你爬下起不來!…………”是非關頭,周老師挺身而出,同學們也隨之群情激憤,那位大哥見勢不妙,溜之大吉。周老師見義勇為的舉動給學生們留了深刻的印象,危急時刻,他就是我們一道擋風的墻,一把遮雨的傘!</h1><h1> </h1><h1><br></h1><h1>凡此種種愛心義舉,讓周老師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更加親切了,師生情感也更加濃厚了,學生們對這位品學兼優(yōu)的老師也更加敬重了。<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 時代青年甘當先 </b></h1><h1><br></h1><h1>周老師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新中國第一代青年,時代的感召與醺陶,加之八年知青生活的勵練和洗禮,培養(yǎng)了他崇高的思想品德也陶冶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他對我們的教誨和要求,總是以自己為人師表的實際行動,讓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而他又通過一件件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跡,讓他的青春歲月迸發(fā)出了耀眼的火花。</h1><h1> </h1><h1><br></h1><h1>記的剛上初二時,毛主席逝世,周老師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組織兩班師生開追悼會,他聲淚俱下,發(fā)自肺腑的一篇悼詞,表達了對偉大領袖深厚的革命感情和深切的懷念之情,讓在場的師生為之感染,為之動容;那時學校走與工農(nóng)相結(jié)合的辦學道路,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周老師帶領我們?nèi)ゴ笈d昌村支農(nóng)鋤地,他頂著炎炎烈曰,不怕苦,不怕累,脫鞋光腳,揮鋤在前,直干得滿臉通紅,汗流浹背,還不時回頭調(diào)教我們的鋤法,并屢屢叮嚀:“要小心,不能鋤,踩了莊稼!”那架式可真像個地道的莊稼漢;校園內(nèi)西城墻下脫土坯,周老師每天和學生們土窩里滾,泥水里泡,起早摸黑,揮汗大干;特別是去改河大壩建設工地搬運草坯那次勞動,學生們每次搬兩塊,而他卻每次背四,五塊,且常跑在我們之前。收工后,只見他滿身泥漬,白襯衣的后背幾乎看不出顏色了。當時我在想,干這類活兒,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小后生們都覺得苦累,對于一個大城市來的年輕人就更難為了,而他卻樂呵地說:“這比起我下鄉(xiāng)拔麥子好多了,你們要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活動,這既能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習慣,又能堅強吃苦耐勞的意志,對于你們的將來會大有好處!”如此,每次勞動在周老師的模范帶動下,同學們都干得爭先恐后,熱火朝氣。</h1><h1> </h1><h1><br></h1><h1>讓我記憶猶新而又感動至今的是,周老師在兩年多的教學生涯中,曾先后參與了烏蘭忽洞場面和城關供銷社門市部兩次大火搶險行動。尤其是后一次。</h1><h1> </h1><h1><br></h1><h1>那天傍晚周老師正給我和幾個同學輔導功課,突然聽到了街上大喇叭的“緊急通知”,周老師像接到“緊急命令”似的,慌忙帶領我們直奔大街。到了現(xiàn)場,只見城關供銷社門市部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房頂?shù)囊欢喟胍驯粺?,煙塵四起,烈焰熾人,氣味刺鼻,場面混亂,令人心驚膽寒。周老師囑咐我們:“現(xiàn)在火勢太大,暫時不要上前!”話音剛落,他卻只身擠過圍觀的人群,奮不顧身加入了救火隊伍。只見他面對從坍塌斷墻處竄出來的火苗,時而提桶潑水,時而掄鍬揚土,顯得十分忙急。猛的聽到有人喊:“不能離得太近,小心里面的煤油桶爆炸!”我們在人群中也跟著喊:“周老師往后退,小心……!”而周老師卻沒有后退一步,依然是那么奮勇,那么忘我……。深夜,大火終于被撲滅了,而周老師的衣服多處被燒,頭發(fā),眉毛幾處被燎,鞋子也丟了一只,渾身煙塵污漬。一個參與救火的城關供銷社職工拉著他感激地問:“你叫什么名字?”聽的周老師氣喘噓噓地答道:“知-青-老-師!”一個現(xiàn)場指揮救火的革委會領導在旁擲地有聲地補充道:“模范的知青老師!”隨后便是一片贊嘆聲……</h1><h1> </h1><h1><br></h1><h1>說實話,那時我們的年紀還小,對周老師崇高的思想境界還缺乏理解,現(xiàn)在想起來,他做為一個時代青年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就是當今鮮活的正能量和形象的價值觀嗎?</h1><p class="ql-block"> </p> <h1><b> ?。ㄎ澹╂倚εR亦師情</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活中的周老師是個粗枝大葉的人,衣著不講究,吃飯也隨意,住的宿舍很零亂。蹋拉著鞋子進教室,頭發(fā)半偏上課堂是常有的事?;厮奚嵊虚e時,懶得打理,以看書為主,窗戶用報紙貼著,顯得很幽靜,大概是有利于讀書學習吧。只記得他那里床頭,桌上堆著好多書,有《毛澤東選集》及高爾基,魯迅等名人著作,還有《紅巖》《歐陽海之歌》《青春之歌》等小說類書籍。想象得出,周老師的思想,文化水平只所以那么高,一定跟他常讀這些書有關;除了讀書也愛聽收音機,他對候?qū)毩值南嗦曁貏e有興趣,常給我們繪聲繪聲地分享“夜行記”“關公戰(zhàn)秦瓊”之類的段子,讓大家聽得捧腹大笑;偶爾有興找學生下會兒圍棋,當然是高手了,學生們很難贏他;周老師唯一喜歡的體育項目就是“競走”。有一年學校“六一”運動會上,他參加比賽還得了個第一名呢,那“競走”起來雙拳緊握胸前,后腳跟一顛一顛地像個小跑的老太太似的,把學生們笑得前仰后合。</span></p><p class="ql-block"><br></p><h1>那時學校的知青老師們大都沒成家,住單身宿舍,生火爐、或用煤油爐自己做飯。我和李振華,陳俊生等幾個同學是周老師宿舍的??停共皇抢先プ屳o導學習,而是周老師叫去幫干家務的。記的有一天,他叫我們?nèi)巳ズ?,明確了分工,他中午的伙食是烙油餅,炒土豆絲。我負責擦桌,掃地,收拾家。李振華管升爐子,洗鍋,爐子剛生著,他便半笑著說:“你們先忙著,我上趟廁所,一會兒就回來!”周老師好像理會了他的“企圖”,責備道:“你小子,甭來這套,一讓你干活兒你就拉屎撒尿!快去快回!”李振華做了個鬼臉兒走了。說實話,收拾家這活兒我不外行,不大工夫,小屋子便整潔干凈了許多?!班耍″佭€沒洗呢?。ㄖ芾蠋熋款D飯后的鍋,碗,筷常推到下次飯前洗)李振華掉茅坑里去啦?”我剛說過,周老師無奈一笑說“這么大半天沒回來,還等他?早溜了,嘚!那洗鍋就是你的差事啦!”待周老師和好面又削好了土豆皮,我把鍋也洗完了。我心里因李振華“耍尖”正窩著火呢,周老師卻興致勃勃地邊搟烙餅邊給我出了道謎語題:“哎!你猜猜‘烙餅不熟’打一個名人?”我那能知道!待會兒他哼笑一聲:“是郭沬若(諧音:鍋不熱)”??粗褵臓t火我叫道“周老師,鍋熱了!”他指揮我:“趕緊往鍋里倒素油!”正在這時,上街跑腿打醋,倒酒,買煙的陳俊生回來了,我一時起興,想和周老師逗個趣兒,不由分說把陳俊生手中的醋瓶接過來,朝著爐子上熾熱的鍋里咕嘟咕嘟便是一大股,聽得鍋里“哧啦”一聲,傾刻間,一股氣浪升騰而起,刺鼻的醋酸味彌滿整個小屋,陳俊生跟著起哄:“好!趕緊往鍋里放點兒白糖,來個糖醋烙餅!”周老師似乎知道了我是故意的,捂著鼻子朝陳俊生:“你放屁!”隨即狠揣我一腳:“你個王八蛋,瞎了你的狗眼,你家就用醋烙餅?”嘿嘿!周老師的聲音一下子變得跟藍球賽解說員宋世雄似的,好聽!我跟狡辯道:“是鍋太熱,別怨醋太酸!”周老師橫眉怒目朝我嚷道:“你甭給我扯雞剝蛋耍貧嘴,趕緊把鍋給洗嘍!下午放學后把門外的炭給打碎了撮回來,算你沒事……”瞧,這玩笑開的,費力不討好,還又給開了個“罰單”!</h1><h1> </h1><h1><br></h1><h1>讓我至今想起來還難為情的一件事是:那天星期六放學回家,路過周老師宿舍時,鄰居許玉茹老師喊我:“哎!周老師正找你呢!”我想,又是洗鍋,生爐子,打炭、收拾家的事吧!邊想邊推開了周老師的宿舍門,啊!眼前的情景頓時讓我手足無措,不知該進該退,好難堪!好難堪!原來周老師正和女朋友“情意綿綿”的呢!我這不是犯了“闖宮”大忌了嗎?見我突然間破門而入,他(她)倆先是一怔,隨即周老師起身,滿臉通紅地責問我:“你咋不敲門就闖進來啦?干啥?”極度尷尬中,我急忙解釋:“剛聽許老師說你……”沒等我說完,周老師便轉(zhuǎn)羞為怒喝道:“趕緊給我滾!”我二話沒說,心中憋屈:“寃———吶!”撥腿便跑。</h1><h1><br></h1><h1>出來時,卻看見許老師站在宿舍門口,臉上顯出了興災樂禍的笑意。面對捉弄我的老師,我有口難言,無奈大聲哼唱了一句樣板戲唱段:這...個...女...人...吶...啊...不尋...常!算是婉轉(zhuǎn)泄憤。第二天,我碰見周老師,故意湊近悄聲問他:“哎!昨天那個女同志是誰???”那知周老師看見我便來氣:“我對象!怎么啦?你管得著嗎?”我立馬來了個立正敬禮獻媚道:“不敢!不敢!王德彪(那時的電影《偵察兵》里一句搞笑臺詞)!周老師忍不住“噗嗤”一笑,隨后一腳:“滾!”</h1><h1> </h1><h1><br></h1><h1>記的我們初中畢業(yè)考高中后,周老師成家后搬到愛人(武中霍貝玲老師)的宿舍住。他又把我和李振華,孔祥棟找去,四處揀磚頭,樹枝,舊杊,抬土,提水,和泥,忙碌了一天,在宿舍前搭蓋了個儲放雜物的小涼房。完工后,周老師給我們炒雞蛋,烙油餅,整了幾樣小菜,師生幾人還小飲了幾杯。自然主題還是強調(diào)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那頓飯,現(xiàn)在想起來依然覺得香噴噴的,難忘?。?lt;/h1><h1> </h1><h1> </h1><h1><br></h1><h1>此后,我們與周老師便是近廿年的分別。</h1> <h1><b> ?。櫻隳蠚w再飛回</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八年九月,周老師懷著一顆彌補缺失,奮發(fā)進取的熱心,以一個初中考生的身份,一躍考取了呼市教育學院,實現(xiàn)了他曾經(jīng)的大學夢想。八0年九月,終于結(jié)束了為期十二年的“邊彊”生活,返城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娘家”。同年十一月分配到北京市總工會工作。憑著他的滿腹才情,一腔熱忱和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周老師在單位屢創(chuàng)佳跡,多次受到組織的嘉獎和提撥,后官至總工會工作部部長(處級)。但周老師不管工作多忙,職位多高,曾經(jīng)“戰(zhàn)天斗地”和教書育人的第二故鄉(xiāng)始終讓他念念不忘!</span></p><h1> </h1><h1><br></h1><h1>一九九六年,春光明睸的一天,我和同學高永紅正在我的店前聊天,突然,遠處看到街上一位身材高瘦、挎著包的人朝我們走來。不時,一幅“似曾相識”的面目躍入我的眼簾,待近時“?。恐芾蠋?!”我和高永紅幾乎同時興奮地喊了出來,周老師也用手指著我倆:“簡雙元!高永紅!”??!久別的師生竟在這樣的不經(jīng)意間重逢了,好不叫人喜出望外。激動、欣喜之后,自是一番相互熱切的問候。原來,周老師是利用來呼市開會的機會,抽空才回到了他魂牽夢繞、闊別了近廿年的武川的。仔細打量,周老師的體態(tài)相貌居然和當年相差無幾,依然是那么年輕活力、樸實可敬。我們見到他的第一面感覺就是:“周老師和原來一樣,沒變!”</h1><h1> </h1><h1><br></h1><h1>中午、晚上,一些知息的男生分別在舊區(qū)的郭全龍同學和新區(qū)的高建國同學開得飯館與周老師歡聚一堂。久別再聚,無論哪一席,話頭話尾里,都是悠悠當年事,推杯換盞間,盡顯濃濃師生情。令我們感動的是,當天晚宴后,同學們?yōu)橹芾蠋煱才帕烁浇鼦l件較好的招待所住宿,但他說:“今兒哪也不去,乘著酒興,咱們就在這兒聊它個今夜無眠!”確實,近廿年的離情別緒,我們師生有千言萬語要說。隨后他和我們七八個同學就在舉宴的高建國小飯館,并桌當床,和衣共敘。語重心長的再教育,風趣幽默的老話題,讓久別的師生度過了一個難得的不眠之夜。</h1><h1> </h1><h1><br></h1><h1>次日,周老師回到他曾經(jīng)下鄉(xiāng)插隊的知青點,回望當年灑過青春汗水的山坡田野,看望當年朝夕相處的鄉(xiāng)親們</h1><p class="ql-block">。</p><h1>周老師回來的消息不翼而飛,同學們奔走相告。第三天中午,大家興高彩烈地相約在當時的七品酒樓,為周老師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久別歡聚的師生宴上,周老師關切地詢問了同學們的家庭,子女,工作,收入等情況。同學們頻頻舉杯,表達對周老師的感恩之情和良好祝愿,宴席自始至終充滿了濃郁的師生情趣。其間,周老師還發(fā)表了一番語重心長而又與時俱進的演講,師生圍坐在一起,他情真意切地講,我們仔細認真地聽,仿佛間又回到了當年那書聲朗朗、生動活潑的課堂。令人倍感親切、溫馨!</h1><h1> </h1><h1><br></h1><h1>宴后,同學們依依不舍地擁簇著周老師邊走邊聊到了車站。幾個女同還帶了些當?shù)氐奶禺a(chǎn)禮品。面對情意綿綿的一群送行的學生,周老師顯得有些激動和感慨??蛙囆煨扉_動,車上車下,師生相互深情地揮手作別,同學們高喊:“周老師,一路平安”“周老師,保重身體”“周老師,明年一定再回來!”……,周老師也哽咽著連連說:“你們?nèi)ケ本┚秃臀衣?lián)系!”“有機會一定回來!”“謝謝同學們啦!”…………</h1><h1> </h1><h1><br></h1><h1>揮手道別間,隔著車窗,我們看到了周老師眼里閃著激動的淚花。而車下的一些同學幾乎也同時淚目了。是?。〗ツ旰蟮膸熒胤?,相見時難別也難!</h1> <h1>二OO五年七月十七日,周老師攜同夫人霍貝玲老師一同故地重游。包頭,呼市幾位同學不辭辛勞、兼程趕回武川,三地同學與老師夫婦在武川賓館歡聚一堂。宴間,周老師雖然還是那么親切,慈祥、健談,但同學們發(fā)現(xiàn)他的臉色有些憔悴,蒼白,且常發(fā)虛汗。溫馨,懷舊,難得的師生歡聚,本來還有好多話要說,但因周老師的體力不支提前散宴了。后來聽霍老師講,周老師患糖尿病多年,已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身體很虛弱。同學們戀戀不舍地送老師夫婦回客房休息,并依依作別。</h1> <h1>次日清晨,呼市、包頭的幾位同學因工作之故先行返回。六點許,我去賓館找周老師夫婦吃早點,卻見他倆已徒步由武一中往返回來了。望著有些疲累的老師夫婦,我欣慰地說:“您倆的體力蠻可以的么!來回走了五六公里呢!”老師倆隨我邊走邊聊:“多走點兒路,累點兒,可就是想去當年在過的地方看看?!薄敖裉煳覀z還要去下過鄉(xiāng)的村里看看,再見一見鄉(xiāng)親們,再嘮一嘮知青時的那些事兒,上梁頭再望一望那些山坡,田野。唉!在北京老想著這兒,也許這就叫鄉(xiāng)情和鄉(xiāng)愁吧!”</h1><h1> </h1><h1><br></h1><h1>回我面館吃早點的時候,周老師見我忙,端著飯碗到我壓面的廚灶旁邊吃邊與我聊:“你這面味道不錯,也很精道,如能把粉條做得這么精道,挾著饸饹機上北京找我,就在我們單位附近開個粉條店,保你賺錢!”飯后給我寫下了聯(lián)系電話,地址。雖然,后來我因故未能成行,但恩師的深情厚意卻讓我終身難忘!臨別時,我緊緊握著周老師有些浮腫的手說: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明年咱們師生再歡聚!周志師拍著我的肩膀說;“同學們誰上北京,讓去找我。你琢磨開粉條店的事兒!”</h1><h1> </h1><h1><br></h1><h1>誰知這難舍的一別,竟成了我們師生最后的絕別。</h1><h1> </h1><h1><br></h1><h1>幾個月后,蒼天不公,奪我恩師。噩耗傳來,我悲傷,痛惜,茫然,無奈……</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 <b>尾 聲 </b></h1><h1><br></h1><h1> 周老師是一個永遠不因世界而變的人,不論社會潮流如何發(fā)展變化,他克己奉公,勤勉敬業(yè)的工作作風和真誠善良、嚴于律己的做人原則始終沒變。</h1><h1><br></h1><h1>返城后,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常常處在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tài)中,用夫人霍老師的話說就是:一字“忙”兩個字“特忙!”對家里的事幾乎全然不顧。成年累月的繁忙和生活的不規(guī)律,讓他患上了糖尿病。本來這樣一個很普通的疾病,北京又有那么好的醫(yī)療條件,只要注重保健完全可以得到控制。但周老師卻未聽從人們的勸告,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著他的“工作狂”,以致后來并發(fā)癥惡化,眼底病變,臟器受損,年僅五十七歲,滄然謝世。</h1><h1> </h1><h1><br></h1><h1>周老師啊,真不知道您最后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五十七歲,尚還年輕,美麗的夕陽紅即將向您招手,撫今追昔的同學聚會還等著您那熱情洋溢的演講,過上了幸福生活的鄉(xiāng)親們還等著您去拉家常,而您卻……</h1><h1> </h1><h1><br></h1><h1>生命的意義不于在長度,而在于寬度和厚度。周老師短暫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生,奮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公而忘私的一生,令人敬仰的一生。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和受用。周老師,我想,在天堂毛主席一定會接見您的!因為您是個純綷的人,高尚的人!</h1><h1> </h1><h1> </h1><h1><br></h1><h1>敬愛的周老師,您的音容笑貌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您的品行人格將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您的學生永遠懷念您!</h1><h1> </h1><h1><br></h1><h1>在此,我也向所有為武川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的知青老師們表示深深的敬意!并把一位六八年老知青宋輝的一段詩獻給您們:</h1><h1> ……</h1><h1> 知青貢獻,</h1><h1> 是推不倒的樹!</h1><h1> 知青精神,</h1><h1> 是折不斷的麻!</h1><h1> 我們曾負重前行,</h1><h1> 我們曾輝煌華夏,</h1><h1> 知青,</h1><h1> 這個名字,</h1><h1> 永遠是龍圖騰中,</h1><h1> 熠熠閃光的那片鱗甲;</h1><h1> 知青,</h1><h1> 這個名字,</h1><h1> 永遠是歷史天空上,</h1><h1> 璀璨奪目的五彩云霞。</h1><h1><br></h1><h1> 簡雙元</h1><h1><br></h1><h1> 二O一八年七月二日</h1><h1> </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全篇完</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注: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周老師的遺孀霍貝玲老師以及學長蘇愛枝,同學呂嫦娥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span></p> <h1><b>后 記</b></h1><h1><br></h1><h1> 寫一篇回憶周老師的文章,是我?guī)资甑馁碓?。盡管腹稿多年,但到真正下筆時,如何布局謀篇,選材行文,怎樣讓四十年前的周老師鮮活起來,對我低劣的文筆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也讓我煞費苦心。但對恩師的深切懷念之情和同學們的鼓勵與支持,促使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稿。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寫年代較遠的回憶性文章,文中多有不盡如意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其實,關于周老師的故事和師生不了情還有許多,望有情懷的同學們能拿起筆來,一傾對恩師的懷念之情,讓周老師的形象在我們心目中更加清晰,更加親切,同時也算為紀念知青上山下鄉(xiāng)五十周年和同學聚會加溫預熱。</h1><h1> </h1> <h1>二O一八年八月十九日,西梁小學七八屆畢業(yè)四十周年同學聚會,本人有感而發(fā),寫下小詩兩首,聊表對已故恩師的感懷之情:</h1><h1> 聚會懷師 </h1><h1> (一)</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克己奉公不惜身,</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未及華甲謝紅塵。</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本是聚會座上賓,</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卻成弟子夢里人!</h1><h1> (二) </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 當年育我煞費心,</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嬉笑怒罵皆真情。</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十年聚謝師恩,</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只見舊影不見人。</h1> <h1>近十幾年來,趙宏亮同學因多年在外謀生,與西梁同學幾近失聯(lián),相關情況所知甚少。八月廿三日午,他突然給我來電話說:他剛在網(wǎng)上看到《懷念我的知青老師周志禮》文章的引言部份,驚知恩師已逝,問我這是真的嗎?我告訴他:是真的,周老師離開我們已十二年了。聽我證實后,趙宏亮頓時失聲痛哭,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哀哭深深感染,也不由地泣不成聲。此時的電話兩頭,兩個十幾年沒有見面的老同學,只有悲傷的哭聲,沒有熱切的語音。不時,老婆看著淚流滿面的我說:至于這么傷心嗎?我邊擦眼淚邊對她說:這份情你不懂,只有我和他懂!良久,趙同學的情緒稍有平復,聲淚俱下地對我講:上初中時,周老師幾次假期回京前,為了照顧他這個寄養(yǎng)在親戚家生活的苦孩子,常把自己的宿舍鑰匙留給他,并備好足夠的假期所用,供他吃住、完成假期作業(yè)……,說到這兒,趙同學又哽咽地難以為敘,眼淚未干的我無言以對,無奈滄然掛機。</h1><h1> </h1><h1><br></h1><h1>兩個飽經(jīng)風霜堅強的大男人為了一個心中的男人,情感竟能脆弱的如此這般,我想,這該是我有生以來感受到最痛徹心扉的一段師生不了情吧!</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