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8年4月2日,結(jié)束了西澳游之后,我們一行13人從艾爾斯斯普林飛阿德萊德,飛約2小時,中午時分便到了阿德萊德。</h1> <h1>阿德萊德(Adelaide)是澳大利亞第五大城市,也是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連續(xù)多年和墨爾本同時評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br>阿德萊德位于洛夫蒂山地與圣文森特灣間的濱海平原上,瀕臨托倫河。<br>阿德萊德由歐洲移民建于1837年。是南澳的工商業(yè)中心,有機械、化學(xué)、紡織、煉油和電子裝備等工業(yè)。阿德萊德附近為小麥、大麥和葡萄種植區(qū),并有發(fā)達的奶牛養(yǎng)殖業(yè)。<br>下了飛機,當然還是去取預(yù)先租好的車。</h1> <h1>租車以后,我們直奔機場不遠處的一個商業(yè)區(qū),準備買些生活用品。但商業(yè)區(qū)超市全部關(guān)門,原來今天澳大利亞人還在過復(fù)活節(jié)。復(fù)活節(jié)是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澳大利亞是英聯(lián)邦成員,其風(fēng)俗習(xí)慣也流傳到了澳洲,所以澳大利亞也過復(fù)活節(jié),并且把復(fù)活節(jié)作為法定節(jié)假日。澳大利亞復(fù)活節(jié)假期從周五就開始放假,一直放到周一,假期一共是4天,即2018年3月23日至4月3日。只有一些咖啡店、飲食店沒關(guān)門,其他差不多都關(guān)了。這些澳大利亞人也是,過節(jié)錢也不賺了。</h1> <h1>沒辦法,我們只好搜索唐人街,驅(qū)車去那里的超市,中國人是越過節(jié)越要賺錢的。不過這是一家小超市,面積不大,貨品不多,選擇余地不大,我們只好買一些當天急需的物品應(yīng)急。</h1> <h1>阿德萊德市唐人街就在長途客運站的對面,周圍是商業(yè)區(qū)。唐人街的成立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是澳洲最年輕的唐人街。<br>聯(lián)系鄉(xiāng)情、購物、美食,或許就是唐人街在阿德萊德市民心中的印象。唐人街建筑分南門北門,北門牌樓寫著“唐人街”三個字,南門牌樓寫著“中華門”,兩旁還有一幅對聯(lián)。<br>阿德萊德的唐人街規(guī)模較小,店鋪亦不多,只有幾家雜貨店、金鋪、布店,但有為數(shù)不少的飯館,估計有20多家,有中、馬、日、印式食物,據(jù)說價錢比西餐便宜,菜式亦有多款可供選擇,附近的白領(lǐng)人士都愛在此享膳。</h1> <h1>看看天色尚早,大家便來到阿德萊德著名的五彩灘,一睹其風(fēng)彩。</h1> <h1>大海平靜的時候,海浪拍打岸邊擊起一陣細雪,斑斑點點灑落,煞是悅目。</h1> <h1>草地上一些小孩在蕩秋千、滑滑梯,一些在踢足球。這些踢足球的小子都不像本地的西方人,倒像是亞裔血統(tǒng)的后代。</h1> <h1>海邊仍有一些人以野餐方式過復(fù)合節(jié),一大家子人還不少,至少十多個,其樂融融。從頭飾看像穆斯林,也許是移民的穆斯林后裔。</h1> <h1>今天是4月3號,主要是從阿德萊德驅(qū)車至瓦南布爾,全程約600公里,預(yù)計8小時后到達。我們住宿旁邊不遠處有一個澳大利亞大型連鎖超市,物品豐富,價格合理,我們便買了夠兩三天的物品。</h1> <h1>一路風(fēng)弛電掣,公路仍然看不見盡頭。臨近中午,來到一個比較大一點的鎮(zhèn),大家休息的休息,“唱歌”的唱歌,遛達的遛達,活動活動快要固化了的筋骨。這個鎮(zhèn)居然還是二戰(zhàn)時的一個名鎮(zhèn),公路邊就是一個紀念展示區(qū),既有當時的小火炮,又有揭去部分殼體的飛機發(fā)動機,還有急救標志和小型飛行員雕像。對面墻上大幅照片顯示這是一個二戰(zhàn)的飛行基地。</h1> <h1>公路邊不遠處是一個湖,湖邊是一排排蘆葦。湖的景色并不出眾,尤其在太陽高照的時候更是感覺如此,因為如火的驕陽已經(jīng)把欣賞的熱情打壓下去了。</h1> <h1>盡管無心欣賞湖光山色,但海鷗展翅飛翔的麗影還是讓我心動,自然的美在于發(fā)現(xiàn)。</h1> <h1>公路邊立有一個高大的木雕,上面是一只很大的鵜鶘,下面是兩個土著人高舉著一條大魚。這似乎是表示了一種生存關(guān)系:土著人養(yǎng)的鵜鶘為土著人捉來了魚,養(yǎng)活了土著人,土著人也保護鵜鶘,把它奉為至尊,以至土著人都在它的巨嘴之下。</h1> <h1>從阿德萊德出發(fā)約一個小時,順道有一個景區(qū),即墨累橋。墨累橋(Murray Bridge)位于南澳大利亞州東南部墨累布里奇地區(qū),距離南澳大利亞州首府城市阿德萊德(Adelaide)約75公里車程,是澳大利亞最長的河流墨累河(Murray River)流域最大的城鎮(zhèn),也是南澳大利亞州第五大城市。所以,墨累橋并不單單指墨累河上的那座通火車的鐵橋,也是一個城市的名字。雖說是南澳的五大城市,但人口只有1.8萬,還不及我們一個鎮(zhèn)的人口多。</h1> <h1>墨累橋地區(qū)很早就有土著人定居,近代開始形成城鎮(zhèn)起始于1830年,歐洲殖民者開始在這里定居。跨越墨累河的第一座橋梁于 1879 年建造,1925 年與鐵路橋接通,1979 年與天鵝港橋(Swanport Bridge)接通。 當?shù)氐募{格羅塔原住民(Ngaralta Aboriginal)將該地區(qū)稱作莫伯塔翁(Mooppolthawong),意為“鳥的天堂”。</h1> <h1>這里的鳥雖然都是野生的,但都不怕人。相反,一見我們走近,都陸續(xù)從遠處聚集到了我們的周圍,似乎知道我們要給它們喂食一樣。</h1> <h1>我們當然也不會吝嗇,拿出面包之類的食物,犒勞這些熱情的鳥兒。那邊鳥兒吃得正歡,這邊資深美女們樂得合不攏嘴,人與自然相生相融,也不過如此吧。</h1> <h1>這些鳥尤其是海鷗,搶奪食物那真是一等一的高手,面包屑還在空中,海鷗就騰空而起,張開它那并不寬大的尖嘴,把面包屑咬住并快速吞咽。</h1> <h1>這些鳥除了海鷗是我們熟知的外,其他的我還叫不出名字。比如這體型比較大的,我們開始以為是家養(yǎng)的白鵝,當它們成群的飛起來以后(可惜沒照下來),我們才明白這不是白鵝,但也不是我們見過的白天鵝,白天鵝頸子要細長些,而這些“白鵝”頸子要粗壯短小一些,應(yīng)該是大雁一類的吧?</h1> <h1>資深美女們忙著給鳥兒分發(fā)食物,鳥兒們則爭先恐后相互搶奪。大白鵝(姑且這樣叫)們憑借型體優(yōu)勢,一直占據(jù)有利地形,直接站在資深美女們的面前,分發(fā)的食物剛出手就落入它們的嘴里,就差直接從包里搶了。其他鳥兒只好緊隨其后,希望吃點殘羹剩飯,也不枉歡迎這些遠道客人一趟。</h1> <h1>墨累橋旅游資源比較豐富,是享受水上運動、劃船和垂釣的基地,另外小鎮(zhèn)還有幾個航游運營商,其中包括定期提供早茶航游之旅的墨累河探險公司(River Murray Expedition)。徒步者可以沿著綿延五公里的鐵路和河畔步行道(Rail and River Walk)欣賞小鎮(zhèn)的主要歷史遺跡,也可沿著蜿蜒抵達湯克羅(Tungkillo)的 79 公里聯(lián)邦小徑(Federation Trail)悠然前行。我們時間有限,沒有機會步行甚至乘船逆流而上,與野鳥嬉戲了一個多小時后又驅(qū)車上路。</h1> <h1>路上還有一個小景,叫藍湖。湖水碧藍,藍過藍天。在西下的夕陽中湖水藍得有點深邃,讓人捉摸不透。湖邊有一座房子,黃色石墻紅色屋瓦,與湖藍對比鮮明,十分搶眼,也不知是民居還是度假村。</h1> <h1>藍湖藍得碧翠,像一顆巨大的藍寶石??上е車鷽]有奇峰異石之類的為鄰,又缺少蒼松翠柏裝扮,使其美麗容顏大打折扣。連找一個拍全景的地方都不好找,這不,為照好一張好照片,都把我們的袁先生逼上欄桿上去了!</h1> <h1>到達瓦南布爾天已黑近,入住預(yù)定的民宿后資深美女們趕緊做飯,因為今天要早點休息,明天早上還要趕到十二門徒景區(qū)看日出,只是辛苦以生活主管李女士為首的資深美女們了。這民宿雖在公路邊上,但車少還算安靜。獨棟兩層,房間有六七間,床位也有十來個,我們這組七人住綽綽有余。</h1> <h1>這是大洋路地圖,我們行進的方向是從西到東,從瓦南布爾到墨爾本,約300來公里。</h1> <h1>大洋路位于墨爾本西部,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士兵修建的,為了紀念他們而取名大洋路,上世紀80年代初被正式定為國家自然公園對游客開放。經(jīng)過20多年的開發(fā)和推廣,現(xiàn)在已成為澳洲境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世界著名觀光景點之一。</h1> <h1>大洋路位于墨爾本西南,它介于大海和大陸之間,海水的沖擊造成了一層層斷崖,全長有300多公里,路是在山崖上開出來的,彎彎繞繞,轉(zhuǎn)一個彎就是一個不同的景觀,個個驚艷得叫你倒吸冷氣。抑制住內(nèi)心的激動,我們漫行在這條被歐洲旅游協(xié)會評為世上最漂亮的十大旅游公路首位的公路上。雖然路面仍然不寬,但柏油路面質(zhì)量很好,開起輕松愉快。</h1> <h1>第二天五點過,大家就起床上路了,因為還有幾十公里路程。今天主要到坎貝爾港國家公園,見證十二門徒、洛克阿德大峽谷的鬼斧神工!看看天色,雖未亮但仍感覺云層很厚,能否看到日出心里直打鼓。</h1> <h1>將近六點趕到十二門徒景區(qū),停車場已停了不少車輛,有小車,大客車,還有房車。跟我們一樣,來碰運氣的還不少。天空已經(jīng)發(fā)白,但云層依然密布,太陽要沖破云層的封鎖怕是沒戲了。當然,這里是世界都有名的景觀,再厚的云還是要拍幾張的。</h1> <h1>好不容易逮到一個太陽鉆過云縫的機會,趕緊拍拍拍抓了幾張。機會稍縱即逝,一會又是烏云的天下。</h1> <h1>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清晨的十二門徒景區(qū)依然很漂亮。褚紅色的巖石、沙灘與深藍色的海水形成鮮明對比,一個熱情奔放,似乎在無聲地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一個低調(diào)深沉,似乎在安撫我們沒看到日出而煩躁的心。</h1> <h1>沿途奇景迭出,可以說世界上沒有第二條路可以媲美。駕車奔馳在大海洋路上,似乎是一次又一次的驚奇之旅的大組合,沿途幾乎不到一公里就是個美景,那些聳立在海上的巖柱沒有一塊是相同的。尤其是夕陽斜照、巨浪濤天、風(fēng)卷殘云,其他地方見不到的美景這里都見到了。</h1> <h1>大洋路沿岸的壯闊波瀾和筆直絕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大洋路美景的特點。</h1> <h1>我們到達拱門島已是晌午時分。太陽已經(jīng)出來,光照雖然充足,但也許是南太平洋的海洋氣候,沒有西澳的那種燥熱。陽光下的海水一片蔚藍,像晶瑩剔透的藍寶石,藍得令人陶醉。拱門石像一座橋,金黃色的巖石在藍色大海襯托下格外耀眼。</h1> <h1>照了些好照片,同伴們迫不及待的欣賞起來。</h1> <h1>景區(qū)碰到爺孫倆,爺爺滿臉絡(luò)腮胡,精神矍鑠;小女孩金發(fā)卷曲,雙目亮大,很逗人喜愛。尤其是她害羞的神情,讓人更覺可愛。</h1> <h1>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以其絕佳的海岸線風(fēng)景馳名全球。在這里最為著名的景點當然要數(shù)屹立海中的天然石柱“十二門徒巖”,更不用提遍布岸邊那些寧靜的海灣、沖浪海灘、熱帶雨林、山洞和風(fēng)口。</h1> <h1>這里無論是巖石還是沙灘,隨到一處都是風(fēng)景。這里也好,那里也不錯,大家手里的相機、手機幾乎沒有停過,似乎要把這些美景一網(wǎng)打盡。</h1> <h1>迤邐的海岸線由50米高的懸崖峭壁組成,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地殼沉積層,從頂?shù)降椎暮邳S環(huán)線,東部叢生的發(fā)黃的灌木雜草,12門徒這些巖石裹的這些天然飾品就像穿著黑黃相間服飾的信徒,也許這就是它名稱的由來。</h1> <h1>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內(nèi)的海岸線坐落著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fēng)化和海水侵蝕形成的12個斷壁巖石。這些矗立在湛藍海洋中的獨立礁石,形態(tài)各異,猶如人的面孔,這就是著名的“十二門徒巖”。壯闊雄偉的海岸奇觀,不得不嘆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期有三座已經(jīng)倒塌,只有退潮時才能看到,2013年中一陣狂風(fēng)暴雨后又有一座倒塌,目前只有八座屹立不倒。</h1> <h1>大洋路的景點一個接著一個,如阿德湖峽谷、剃刀背、拱門島、雷公洞、烤爐石、哨兵石、哥洛多巖穴等,都值得一看,只是看過后記不起叫什么名字了。</h1> <h1>海水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已經(jīng)把一些意志薄弱的巖石洞穿。這些巖石在退潮時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景觀,近處看巖石,遠處看大海,真是別有洞天。</h1> <h1>在離倫敦斷橋不遠的一處景點,是欣賞海浪的絕佳去處。大海似乎有一只無形的手,把海水一陣又一陣推將過來。巨大的海浪拍打在堅硬的巖石上,形成的浪花足有四五層樓高,響聲聲震屋瓦,甚是壯觀。</h1> <h1>這是著名的倫敦斷橋景點。以前這個巖石是突出海面與陸地連接的岬,由于海浪的侵蝕沖刷形成2個圓洞,正好成雙拱形,所以起名為“倫敦橋”。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時分,與陸地連接的圓洞突然塌落,與大陸脫離形成現(xiàn)在看到的斷橋。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日積月累之中將堅硬的巖石粉碎。站在倫敦橋邊,我感覺到大自然塑造的世界有一種我們無法言語的神奇。</h1> <h1>因海潮侵蝕天然而成的倫敦橋,只可惜因橋身倒塌,原本可由陸地到達的無名小島已成絕境。</h1> <h1>大洋路從上面看比較普通,只是起伏不大的平壩。而一到海邊才發(fā)現(xiàn),巨浪早已把這些巖石切成像蛋糕一樣的筆直的懸崖,還把一些巖石根底掏空,使兩邊的海水直接相連,形成一座暗橋。</h1> <h1>這是洛克阿德大峽谷。在十九世紀,巴斯海峽是為補給船只和運送罪犯或移民到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殖民地的一個主要的航運通道。但在這崎嶇荒涼的海岸,海上經(jīng)常濃霧彌漫,風(fēng)大浪高,缺少燈塔,使得航行極為困難,處處充滿危險,很多船只在此沉沒。最有名的是洛克阿德號(LochArd)在此沉沒,洛克阿德大峽谷由此命名。</h1> <h1>洛克阿德峽谷有陡峭的懸崖,美麗的沙灘,溫柔的海風(fēng),晶瑩的海水,神秘的石灰?guī)r,自然的神秘與壯美一覽無遺,讓人百看不厭。</h1> <h1>洛克阿德大峽谷也有的把它稱作沉船谷,它離12門徒巖只有約2公里,在這里可以近距離觀賞峽谷的巖石景觀,并可以順著峽谷懸梯下到海邊,漫步賞景。</h1> <h3>(這張航拍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h1>大洋路沿海全是這種被海水沖刷得筆直的懸崖峭壁,只不過一些地方巖石意志堅強,不懼風(fēng)浪,依然前挺;一些地方巖石意志薄弱,在洶涌的大海面前府首稱臣,已經(jīng)退避三舍。正是自然界千百年來的這種相互爭斗,才有我們今天欣賞的美景。</h1> <h1>海邊有不少海浪沖過來的海產(chǎn)品,像這么厚大的海帶我們還是第一次見。本想拿點回去煮了嘗嘗鮮,但聽說太厚煮不??,只好作罷。</h1> <h1>我們另一個組去看了吉朗東部海灘充滿童趣的彩繪人形木偶。吉朗東方海灘(Geelong Eastern Beach),是澳大利亞主要港口之一,在eastern beach上面有形形色色的104尊大型彩色木頭人。</h1> <h1>探訪大洋路的不同路段,都會有新景致和新的發(fā)現(xiàn),無論是罕有人跡的小海灣,空谷中的瀑布,或是從未見過的花草,都讓人欣喜不已。大洋路多彩多姿的風(fēng)景,瑰麗的海岸景致和澎湃的浪潮,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h1> <h1>路過一個小鎮(zhèn),稍作停留。這是一個小港灣,沙灘金黃,大海湛藍。一些居民在海邊休閑散步,孩子們則壘起了沙灘城堡,打起了沙灘戰(zhàn)。還有的則在戲浪,與海浪玩起了追與逃的游戲。</h1> <h1>美景讓我們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已夕陽西下,我們趕緊向今晚的住宿地墨爾本進發(fā)。路過水產(chǎn)業(yè)發(fā)達的海邊小鎮(zhèn)阿波羅灣,這里不僅風(fēng)景秀麗,而且海味新鮮味美,廣受歡迎,只可惜時間不多,我們在加油站加了油便繼續(xù)趕路。穿過歐式海邊渡假小鎮(zhèn) 羅恩,如畫般的風(fēng)景,充滿異域風(fēng)情的咖啡文化,商店,精品店和畫廊在夜幕里已看不見原來的真面目,只有零星的燈光表示它們的存在。我們還要趕200來公里到墨爾本住宿,只能留下一些遺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