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柿子樹上的柿花隨著小滿(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的到來,從柿樹上紛紛落在草叢中、石頭上。農(nóng)諺道:柿花落、二耬谷(guo)。適逢前日下了場連日透雨,小路上、田野中種地的身影也多了起來<br></h3> <h3> 山地一般沿坡而墾、因地成形,一條條、一層層,勤勞的先人們一天天、一代代在這里開墾土地,土地也養(yǎng)活了它們的主人。農(nóng)忙時節(jié),人們面朝黃土背朝天;閑暇時刻,人們老婆孩子熱炕頭的。</h3> <h3> 以前牲口拉耬的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輕便的農(nóng)具,同時人也取代了牲口的位置干起了牲口才干的重活。汗,沿著臉龐流下來,滴到黃土上滲入黃泥中。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場景,在農(nóng)村比比皆是。</h3> <h3>今年玉米種子價格從35元到55元不等,但每袋的單位都是以粒數(shù)計算而不是重量。種子決定了苗的質量和收成,由于種子成本太高,有的農(nóng)民還是選擇了刨坑點鐘,一坑一粒,這樣雖費勁但省錢。</h3> <h3> 地種好后噴上除草劑,除草劑的發(fā)明的確減輕了除草的繁瑣,但對于糧食安全是否有影響我不得而知。</h3> <h3> 在農(nóng)村,人們眷戀的是土地。即使老弱病殘對土地也是不離不棄。</h3> <h3> 這些靠天吃飯的山地,如果遇到雨水給力,一畝地玉米能賣上五六百元(沒有去除人力、化肥、種子、租旋耕機的成本),如果碰上連天旱災那將是顆粒無收。即使如此,人們也守著老宅、堅持著每年夏種季節(jié)的精耕細作。</h3> <h3><b>攝影、文字:王心鋼</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