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攝影/文字:墨梅</h3><h3>拍攝時間:2018.4 </h3><h3>(部分照片攝于2013年)</h3><h3>(原創(chuàng)作品)</h3> <h3>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古城,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它可以與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相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h3><h3> </h3> <h3>《風雨邊城》多么詩情畫意的名字,</h3><h3>青山抱古城,沱水繞城過,紅紅石板街,小巧吊腳樓,風雨古城墻,滄桑老城堡,雄偉古石橋,還有一群聞名世界的人......</h3><h3>一切,都美到極致,</h3><h3>更有沈從文一曲《邊城》,將他魂夢牽系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蕩氣回腸。</h3> <h3>鳳凰古城的美,在我看來,是那一條貫穿始終的沱江。一條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串起了兩岸的無限風情,勾住了無數(shù)游子的心。沱江,清麗、委婉、樸素,是鳳凰的靈魂。慢游沱江,成為游鳳凰古城一個美好的心愿。</h3><h3><br></h3> <h3>沱江的美在水,桃紅柳綠的春天,沿岸翠綠的枝芽伴著粉紅的迎春花妝點著一條碧綠的江水,兩岸高低錯落的黑瓦黃板的吊腳樓倒映在水面上,疏影斜橫,波光搖曳,色彩繽紛卻又不失清新淡雅。</h3> <h3><br></h3><div>沱江的美,莫過于古樸的吊腳樓,飛檐相勾,黑瓦粉墻。沱江兩岸,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沿江兩岸排開,高高的木柱扎根水中,烏黑的瓦片和熏黑的木樓相依相偎,雕花的木窗,挑出各式各樣的紅燈籠,青山綠水、黑瓦老墻倒映著清澈的波光,垂懸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展現(xiàn)出的是淡雅的水墨畫意境。</div> <h3>沱江的美在橋,一道道造型各異的老橋新橋、大橋小橋架起了沱江上的道道風景線:有亙古的石塊汀步橋,清澈的江水從石塊中傾瀉而出,一江春水向東流,吸引游人紛紛踮起腳步體驗一把城中難覓的野趣;也有吱啞作響古老的木板橋,彎彎曲曲地延續(xù)著鳳凰的古風;還有新近建造的高高拱起的仿古亭橋,2011年4月,鳳凰籍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捐資1100萬元,在家鄉(xiāng)鳳凰古城沱江親自設計并建了“風”、“雨”、“雪”、“霧”四座景觀橋。2012年11月,四座景觀橋全部建成通行。它們宏偉壯觀般地傲立江面,向世人展示鳳凰的新貌,豐富了沱江橋的景觀線,成為游人居高俯瞰的觀景點;只可惜2014年的一場大水,沖垮了雨橋,給后來去古城的人們留下了不小的遺憾。<br></h3><h3><br></h3><h3><br></h3> <h3>橋,是江河上的路。</h3><div>橋,是此岸與彼岸的一種凝固著的溝通。<br></div><div>而沱江上的橋,又是造型各異的。除了歷史的滄桑,還涂抹著許多文化的色彩。橋與古城、橋與沱江,構(gòu)成了一道道獨特的人文景觀。<br></div> <h3>沱江十三座橋,除了雨橋在2014年被大水沖垮之外,就還有十二座橋了。這些橋中,最古老,最有名那應該就是虹橋了。</h3> <h3>這就是著名的虹橋,又名“虹橋風雨樓”。位于風光旖旎的沱江沙灣回龍?zhí)杜希o傍吊腳樓風情區(qū),泛舟沱江時,遠遠就可望見它巍峨的身姿。它是一座橋,也是一座樓。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六百多歲的高齡了。相傳回龍?zhí)断虏赜幸粭l惡龍,不時興風作浪,禍害百姓。當時建橋的人們?yōu)榱藨椭螑糊?,在虹橋三孔之下各懸斬龍刀一柄,從此相安無事,風調(diào)雨順。</h3> <h3>虹橋的兩個橋墩成船形,恰似一條雨后彩虹橫臥在沱江上,故亦稱“臥虹橋”。當年橋上兩側(cè)各建有12間懸出橋外的吊腳樓廊房,開設有酒家煙鋪和各種商店。</h3> <h3>如今的虹橋仍是鳳凰古城跨越沱江最大的一座橋,共有兩層,第一層是各種工藝品店鋪,第二層是茶樓,可以坐下來慢慢的品茶,悠閑的飽覽沱江秀色,<br></h3><div>走在虹橋上,抑或坐在茶樓里,都仿佛一下子抵達了歷史深處。豈不愜意!<br></div> <h3>每當夜幕降臨,虹橋就被五顏六色彩燈打扮的像個漂亮的待嫁新娘,成為沱江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h3> <h3>沱江上另外一處比較著名的“橋”便是被人們稱之的“跳巖”了。這也是一條沱江上的路。因為是由一塊一塊的巖石隔開一定的距離砌成的,人行走在上面,就仿佛如跳躍一般,顧名思義就是“跳”了,很多人都以為這座橋是跳巖,其實,真正的跳巖是緊挨著它的那個有著十五個跳墩,上面鋪著木板的橋。假跳巖設計成并行的兩條線,一高一低,方便來往行人相讓,即使“狹路相逢”也可以從容不迫。</h3><div> “跳巖”的一側(cè)留開了兩個大跨度的“口子”,上面鋪上了橋板,一看便知道是為了方便行船的。<br></div> <h3>從虹橋向上游望去,看見的就是“雪橋了”?!把颉弊湓阢遍T景點附近,設計風格獨特,從橋墩、橋柱到橋頂全是仿古修建,與沿江兩岸古建筑相吻合。<br></h3><div> </div> <h3>此照片來自網(wǎng)絡</h3> <h3>“雪橋”還是縱覽沱江風光美景的好地方,登上雪橋,古樸的吊腳樓、臨河兩岸的客棧、酒吧,以及虹橋等美景一一盡收眼底。</h3> <h3>雪橋夜景</h3> <h3>從這里望去,四架橋一覽無余,最上游的那座高高橋,就是南華橋了。</h3> <h3>南華大橋。此前我們看到的沱江上那許多的橋都是渡人的,唯有南華大橋是渡車的了,一座公路橋,連接著南華門與江北的交通要道,與下游的虹橋遙遙相望。</h3> <h3>晚上,從同一角度拍下的南華大橋,進入鏡頭的又是別樣的一道風景了。你瞧,那橋、那燈、那水、那人、都一起走進了空靈間,恍惚在歲月里。</h3> <h3>站在高高的南華橋上,面向下游,可以清晰地看見雪橋、跳巖、虹橋。面向上游,就可以看見奔流直下的沱江水,因落差的關(guān)系,江面上形成了幾處跌水,跌宕起伏形同小小的幾道瀑布,弧形的跌水改變了水面的單調(diào),增添了沱江的韻律,美化了景色,裝飾了沱江。</h3> <h3>這座瀑布下面的跳巖橋,也是沱江上的一景,由于旁邊的水車和飛瀑,游人們似乎更喜歡在這里拍照留念。</h3> <h3>沱江上游,還有一座造型如“九曲回廊”般別致的橋,靜臥于江面之上。橋面兩側(cè)低矮的橋欄可以供游人坐下來休息。入夜,華燈初上時分,坐在橋上默默地發(fā)呆,沐浴著清涼的晚風,看一江朦朧的燈影,任江水在橋下低吟淺唱地緩緩流淌,也是一件挺愜意的事兒呢。</h3><div><br></div> <h3>(此照片來自網(wǎng)絡)</h3> <h3>九曲橋的下游就是黃老先生捐建的“雨橋”,可惜2014年的特大洪水,將其沖毀殆盡,我們無緣再見它的模樣,為了讓大家一睹它的芳容,我查資料,從網(wǎng)絡上找到了有關(guān)它的照片。</h3> <h3>(此照片來自網(wǎng)絡)</h3> <h3> “雨橋”、位于沱江上河段堤溪、“風橋”“霧橋”位于下河段豹子灣及沈從文墓地附近,全部采用仿古設計風格。</h3> <h3>虹橋周邊的萬名塔,是沱江上的精華所在,自然,這一帶也就成為了沱江的中心地帶,我把它當做分界線,去介紹上游、下游的橋。站在虹橋邊,面向下游,看見的就是風橋了。</h3> <h3>“風橋”的形狀看,和“雪橋”的區(qū)別還有挺大的,但風格是一樣的。風橋的特點是兩側(cè)有兩個小牌樓。? </h3> <h3>風橋附近有一個水車,還有一個小碼頭,也修了一座便橋,從這里上船,就可以到達前面的“霧橋”。</h3><div>? 站在小碼頭上可以隱約看到下游不遠處的“霧橋”。 回頭還可以看見風橋。</div> <h3>“霧橋”,形狀跟“風橋”有些相似,中間的亭子比“風橋”中間的亭子矮一些,特點是兩邊各有一個四角方形的小亭子 。有種古香古色的感覺。</h3> <h3>正面看霧橋,莊重大氣,威嚴大方,很是氣派。</h3> <h3>回頭看霧橋全景,橋下潺潺流水,岸上綠樹成蔭,在兩邊古香古色的民房的襯托下,依然是一副美麗的山水畫。</h3> <h3>順水而下,就到了這座小橋,此橋很特別,它有三個拱橋,中間是一個有十幾級臺階高一點兒的拱橋,兩邊是跳巖,將兩邊的小拱橋連接起來,這些拱橋看著是用來過小舟的,很有一些小橋流水的江南味道。遠遠望去,很美很好看。</h3> <h3>我很想知道這座橋的名字,問當?shù)乩相l(xiāng),可惜,他們也不知道這座橋尊姓大名,只告訴我是政府為方便群眾和游人而建的。真的,很有特色。</h3> <h3>走過這座橋回頭看,還可以隱約看見霧橋。</h3> <h3>沱江下游的聽濤山下,白天,靜謐如詩,這里有一座型似月牙兒的橋,人們稱之為月橋。它看上去獨特,你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非常的美,視覺沖擊力極強。兩邊是很有當?shù)靥厣奶鴰r,中間是一座彎彎的拱橋,煞是好看,走過跳巖,踏上拱橋,就可清晰地看見云橋。</h3><h3> <br></h3> <h3> 試想一下,夕陽西下,微風習習,走在彎彎的橋面上,你那心曠神怡的感覺,好美啊!白天聽潺潺流水,夜晚聽蟬叫蛙鳴,遠可望上游的“霧橋”、“風橋”,近可看“云橋”風姿,啊,好美的一副詩情畫意的寫意圖!</h3> <h3> 云橋,是鳳凰古城建成不久橫跨沱江兩岸的又一座新橋,它看上去顯得古樸而寧靜、大氣又美麗。據(jù)了解,云橋位于沱江鎮(zhèn)杜田村,橋上共有兩層仿古建筑,總面積1665平方米,由左右兩部分橋體及橋上仿古廊亭組成。今年10月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不僅拓展了沱江十里風光帶,為鳳凰古城又增加了一道靚麗風景</h3> <h3>宏偉壯觀的云橋,在月橋的襯托下,越發(fā)的漂亮脫俗,渾然大氣。</h3> <h3>這里有一個大大的水車,水車的旁邊就是鄭國鴻先生的紀念碑。</h3> <h3>當夜幕降臨,花燈初上,聽濤山下,靜謐中多了一份華麗,遠看近看云橋,都會感覺它華麗無比,漂亮至極。沈從文先生的墓地就在這里,寂靜的沱江邊上,翠翠是否看見了今天的沱江……</h3> <h3>(照片來自網(wǎng)絡)</h3> <h3>(照片來自網(wǎng)絡)</h3> <h3>鳳凰風光中,橋是一道大手筆。浸透了歷史的風雨,與水、與岸,一起構(gòu)筑著流動中的平衡畫面,承載著多少匆匆的腳步,見證了多少人生的旅程。沱江上的橋,就是一首歌,一首難以忘的歌,它是一首詩,一首永遠回蕩在人們心中的詩,久遠,久遠……</h3> <h3>(少部分資料來自網(wǎng)絡,謝網(wǎng)絡平臺的編輯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