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連跑了幾個強線、險線,本來想歇一歇,可是經(jīng)不住杜文生的一再動員、一再忽悠,不得已便又跟著他跑了九蓮山、碾平梯、老龍口、八里溝。這條線屬于“去了還想去”的環(huán)線,不是那種穿越線。環(huán)線就是把車停下來開始徒步上山,到山上轉(zhuǎn)悠一圈后,還回到停車的地方;而穿越線則是從這里停車,需要在另外一個地方上車。</h3><h3> 查了一下過去的記錄,光是在2015年,我就去了抱犢三次,可見抱犢的確是很值得一去的。<br></h3><h3> 我們是從九蓮山景區(qū)大門旁邊免票進入九蓮山景區(qū)的,在山上繞來繞去好大一會兒,翻越了一條極深的峽谷,峽谷里面倒是流水淙淙的。跟我們一同走這條隱蔽線路的還有周口一群旅友。他們當(dāng)中有孩子和婦女,穿的花枝招展的,有位朋友手里還拎著大音響,他們是想到九蓮山去嗨呸的。</h3> <h3> 剛進入九連山景區(qū)大門,發(fā)現(xiàn)天空中有噴氣式客機正好飛成了一個十字架模樣。</h3> <h3> 以下就是碾平村旁邊的竹林子,郁郁蔥蔥的竹林旁邊,亂石鋪滿峽谷,溪流潺潺流過,清晨的鳥鳴清脆婉轉(zhuǎn),蜂蝶呢,不見其蹤影,因為露水太大,他們害怕嬌嫩的翅膀被打濕而飛不起來,便仍蟄伏在隱蔽的地方。新生的竹筍已經(jīng)很高很高變成竹子了,竹竿子上面還包裹著胞衣呢。</h3> <h3> 一種不知名的植物葉子上,綴滿了晶瑩的露珠。建議您放大看,看一看每一個葉片的鋸齒型邊沿上,他們是怎樣聚攏了一夜的水汽。</h3> <h3> 亂石灘中,有水流從旁邊的石渠中流淌出來,嘩嘩作響。</h3> <h3> 這張照片,用的是快門優(yōu)先的拍攝方法,選擇了六分之一秒的曝光時間,這樣呢,水流就如錦緞一樣有一種動感。那是因為每一個水珠子都是動態(tài)的,因為曝光時間較長,每個水珠都會劃出一道弧線,就能形成這樣的效果。六分之一秒的曝光時間是比較長的,一般的是五十分之一秒 到一千分之一秒。</h3> <h3> 我們沒有走大路,而是走了谷底早已廢棄的觀光瀏覽線路,原本的吊橋變成了鐵索橋,上面的竹板有些已經(jīng)腐爛了。</h3> <h3> 有些景觀倒還保存這原來的模樣。</h3> <h3> 這種鐵索橋需要走四個,倒是十分刺激,可能很久沒有人走過了,鐵索上面銹跡斑斑,拉索上面還有容易刺破手指的鋼絲,晃晃悠悠的叫人擔(dān)驚受怕。</h3> <h3> 看一看谷底的細(xì)流照片,您似乎可以聽得見嘩嘩的流水聲。河水清且漣兮,可以濯我足;河水清且潺潺兮,可以洗我心。</h3> <h3> 想要上太行二棧,必須上開鑿在萬丈絕壁上的梯路。九蓮山里面有東梯、西梯,西梯在碾平村附近,人們便稱之為碾平梯。上到太行二棧上,沿著絕壁的邊沿,向南走啊走啊,就會走到老龍口、抱犢溝。向北走啊走啊,就會走進九蓮山,那里有個后靜宮,穿過山洞,就可以經(jīng)過周家鋪,來到錫崖溝。</h3><h3> 下圖就是碾平梯的進山口,樹杈上拴著很多戶外組織的紅布條,只要看的仔細(xì),一般都不會走錯。沿著紅布條走,這是戶外活動的一個很給力的經(jīng)驗。過去這里是不見水流的,可是今天卻有小型的瀑布,可見今年的雨水是很勤的。</h3> <h3> 瀑布多了,就起個名字叫疊瀑,其實呢,充其量叫個“清泉石上流”。</h3> <h3> 剛進入小道,就是一個需要努力攀爬的梯路。登山杖就都用上了。登山鞋呢,一定要穿防滑的那種喲。但是福民卻始終穿著皮鞋戶外,好像成了他的標(biāo)志,后邊的路,有時候跟不上隊伍了,我們就喊他,穿皮鞋的,快一點喲。</h3><h3> 但是,福民自認(rèn)為:出來戶外,不應(yīng)該蹬蹬蹬飛一樣的小跑,應(yīng)該休閑似的漫步山野,體會大自然的神韻,光跑不看,還不如去壓馬路呢。</h3> <h3> 在半山腰俯瞰碾坪村,只有一戶人家。</h3> <h3> 路上的桑葚很多很多。</h3> <h3> 這一棵不是桑葚,而是一棵巨大的槲樹,很好看吧???</h3> <h3> 走著走著,就會來到一塊極其整齊的石壁下,這里也系著紅布條。很多時候,看著無路可走,可是,只要你不停的走下去,總會有路可走的。俗話說,人到山前自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h3> <h3> 這是一棵香樟樹,從石縫里面擠出來,讓我們感到大自然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生命現(xiàn)象。</h3> <h3> 有的桑樹長在路邊,伸手可得。</h3> <h3> 對面的絕壁上,就是我們攀登的太行天梯——碾平梯。</h3> <h3> 路邊有很多很多的山韭菜,這是我隨手采摘的其中一棵,粗吧?嫩吧?注意不要把目光定格在我的手上,我的手沒有什么值得可看的,您用小拇指跟韭菜的根部對比一下,就知道韭菜的粗細(xì)了。</h3><h3> 本來,我的左手是一只勞動的手,吃苦耐勞、歷經(jīng)風(fēng)霜,已經(jīng)被打磨得不能再看了??墒窍鄼C好,一進入鏡頭里,竟變得粉紅嬌嫩的……</h3> <h3> 快要上碾平梯了,我們在幾棵香檀樹下休息。</h3> <h3> 開始爬碾平梯了。</h3> <h3> 碾平梯就在前邊那個石鋒里面。</h3> <h3> 站在碾平梯的半腰往外看。</h3> <h3> 下圖就是碾平梯,據(jù)說是南太行十八梯中修建最為整齊、堅固的一道梯,但也是最為陡直的一道梯,它修建在一個極為狹窄的石縫里,是一座硬生生用石頭壘起來的萬丈石梯,一層層從絕壁底部開始,盤旋而上,因為十分陡峭,先民們用石灰沏漿,加固了石梯,這也是我見到過的唯一一個石灰勾縫的石階梯。</h3> <h3> 再一次站在碾平梯往外看,可以發(fā)現(xiàn)左邊的石臺階是多么陡峭,我們就是在這種陡峭的臺階上攀爬的。</h3> <h3> 穿皮鞋的戶外者。</h3> <h3> 碾平梯的頂端是一個只能容一人通過的狹小石峰。他們?nèi)吮緛砗芟氩⒘袛D在一塊,但是站不下,只好錯落開來。</h3> <h3> 之后有一段平切的路,跟雞冠梯那一段一樣。身上背著背包行走在那里,千萬要記住身后是有背包的,千萬不能扭轉(zhuǎn)身體,要是忘記了身后的背包,一扭轉(zhuǎn)身體,說不定會自己把自己給別下去的。</h3> <h3> 碾平梯其實是分為兩部分的,走過絕壁半腰的這段路之后,還需要再攀爬很高一段梯路。而這一段梯路,跟雞冠梯差不多,也是搭建在懸崖邊上的。 </h3> <h3> 這里沒有使用石灰勾縫,石階梯是依據(jù)絕壁的凸出部分修建的,同樣也十分驚險。石縫里竟然還有山韭菜長出來。我給他們拍照的時候,必須依著墻壁仰拍,否則,我會很擔(dān)心自己仰拍的角度,怕會一閃身從石階梯上閃落下來。建議這一張照片點擊放大看。</h3> <h3> 之后開始平切走大約兩個小時的路程,路邊有很多在別處不常見的野花。</h3> <h3> 有時候,是在花樹中穿梭的。</h3> <h3> 據(jù)說,這段平切線路,即將被景區(qū)開發(fā)了,您看路邊已經(jīng)安裝了保護欄。他們起了很好聽的名字叫“南太行徒步棧道”,從九蓮山一直延伸到八里溝。這是福秀透過崖邊的樹叢往絕壁下窺望。稍有恐高的福民站在身后,他不敢看。</h3> <h3> 上得碾平梯,看山下景區(qū)里面的水泥路,寬闊的可以容兩輛汽車并排通過的景區(qū)路,竟是一條細(xì)細(xì)的白線。這條白線纏繞在青山綠波之間,給大自然增添了無盡的魅力。</h3> <h3> 開始沿著絕壁的邊沿走啊走啊,大約需要走兩個小時的路。在此,我們碰上了湖南一隊驢友,他們大約有二三十個人,每人都是輜重背負(fù),跟他們打了招呼詢問了路線,他們說是要走九蓮山、錫崖溝、王莽嶺、萬仙山等,好長的線路,其中一位女驢在聽說我們都是當(dāng)?shù)厝酥?,十分抒情的感嘆說,你們輝縣人有福啊,這么好的戶外旅游資源。我心里想,拉倒吧,你當(dāng)然不知道我們進來的時候是如何像小偷一樣膽戰(zhàn)心驚的躲過門衛(wèi)的。</h3> <h3> 有的時候,左手邊是山坡,坡地上長滿了槲樹、山榆樹。</h3> <h3> 一直在這種浪漫詩意的樹叢下穿行。</h3> <h3> 當(dāng)然,更多時候是可以直起身子來行進的。</h3> <h3> 還可以站在突兀的巨石上,查看山下停放的車子。</h3> <h3> 轉(zhuǎn)過幾個彎,幾個山頭,抱犢溝赫然出現(xiàn)。</h3> <h3> 向南遙看八里溝景區(qū)。</h3> <h3> 遠(yuǎn)處可以看得見老龍口瀑布,不過水流量并不太大。</h3> <h3> 這張照片跟上面那一張完全是一張圖片,我把自己P進去,站在一邊。</h3> <p> 老龍口瀑布上下有兩層,飛瀑之下必有深潭。這是站在懸崖邊往外探出身體才可以拍到的整個瀑布的全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返回的時候,是要從絕壁半腰的石龕邊走過的,右邊是驚悚無比、隨時可能有落石的絕壁,左邊是飛濺的瀑布細(xì)流,美妙而刺激!</p> <h3> 向右側(cè)看過去,抱犢梯隱約可見,也是之字形的,盤旋在山脊上。跟女兒縫梯差不多一樣。</h3> <h3> 這就是抱犢梯的最上端,有一座小廟,有一顆巨大的槲樹。</h3> <h3> 之后仍然是一段平切小路,我們急速走向抱犢溝里面的 里莊、外莊。</h3> <h3> 抱犢溝不是一個村子名,而是一條峽谷的名稱,里面有兩個村子。我們站在一汪水潭前,看水里的游魚,想起了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等句子。</h3> <h3> 呆立了一會兒,開始趕往抱犢去吃午 飯。</h3> <h3> 鵝卵石中,有流水時而隱身,時而出現(xiàn)。</h3> <h3> 村口的三棵老柳樹是不是也很耐看呀。</h3> <h3> 看看這紅布條,就知道抱犢是一個多么熱鬧的地方了。</h3><h3> 我之前跟農(nóng)家打電話聯(lián)系午餐的時候,店主郭二紅一開口就說,沒有住的地方了,已經(jīng)住滿了。我說,我們只吃午餐,這才讓他稍稍寬心。而中午的時候,光是他家就餐的人就有山西運城、河南濮陽好幾撥人。</h3> <h3> 這個村子也搞起了各種拓展訓(xùn)練、研學(xué)旅行什么的。我們就著別人的背景,來了個合影,畫面中的我仍然是P上去的。</h3> <h3> 店主郭二紅家的東屋墻面上,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戶外組織留下的旗幟。</h3> <h3> 飯后我們到老龍口去,這是路邊的草地上盛開著金黃色的小花兒。</h3> <h3> 這就是老龍口,已經(jīng)快要干涸了。水流歷經(jīng)千百年的沖刷,把堅硬的花崗巖,硬是給磨礪成了如此形狀的模樣,歲月悠悠啦!滴水穿石啦!很容易讓人感慨萬千的!</h3> <h3>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過去。</h3> <h3> 老龍口旁邊有一座小廟,估計是龍王廟。上次經(jīng)過這里的時候,見到過一只落單的猴子在此處跟過往的游人討要吃物,今日前來,無影無蹤,是已經(jīng)覓得新的處所了,還是回歸舊的猴群了呢?叫人惦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悠悠歲月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滄桑老龍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層層紅石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細(xì)細(xì)清泉流! </h3> <h3> 水流還不是老大。</h3> <h3> 這邊是山西,谷底的流水變成瀑布之后,又變成一串串水珠,縱身躍下,就到了河南。</h3> <h3> 多來幾張老龍口。十分典型的南太行地質(zhì)地貌特點,在潭頭村、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十分壯觀的龍口地貌。</h3> <h3> 現(xiàn)在是初夏時節(jié),可以想象著要是爆發(fā)洪峰的時候,此處該是怎樣一種氣吞山河的洪流。</h3> <h3> 這是我站在護欄處,十分危險的向下俯拍瀑布之下的情景,畫面正中下方那一處白色,就是瀑布,絕壁跟綠色樹叢交回的地方有一條小道,那是我們將要下山的蹊徑。左邊長長的寬寬的河谷,就是八里溝景區(qū)里面馬武抱犢石雕像北側(cè)的那道河谷。</h3> <h3> 在老龍口的兩邊,分別安裝有兩個這樣的裝置,這是干什么用的呢?有太陽能電池板,有監(jiān)控攝像頭,有偽裝帷幕,里面還有隱隱作響的機器。</h3> <h3> 這是從樹叢縫隙中看抱犢梯。</h3> <h3> 站在抱犢梯上看前面的絕壁。</h3> <h3> 其實,抱犢梯寬寬的并不危險。</h3> <h3> 回望抱犢梯。</h3> <h3> 危險的是在絕壁下面凝固的泥石流上走出來的小路,非常光滑,稍不留神,小石子跟光滑的路面就會讓人打一個趔趄,激靈一下子就會全身冒出冷汗,立即就汗流浹背的! </h3> <h3> 從瀑布下面的石龕里走過去的時候,感覺十分恐怖。南太行很多瀑布下面都有石龕,有的還修建有寺廟,比如顯陽寺、水仙寺等。因為絕壁長時間被水分浸泡,很多絕壁的結(jié)構(gòu)十分松散,您可以看到照片里那些垂直下落的絕壁,是多么驚心動魄。我經(jīng)過的時候,下意識的捂住了我的頭,擔(dān)心有石塊掉落下來。這樣做絕不是杞人憂天。</h3> <h3> 在石龕里面往外拍攝老龍口瀑布,幾乎看不見。我們都準(zhǔn)備有雨具,原本想走過瀑布的時候,會有用途的,沒有想到,石龕往里面凹得太深,瀑布也很小,幾乎沒有水珠飛濺。</h3> <h3> 這一段要走三個巨大的石龕,每一個石龕都隱藏巨大的隱患。</h3> <h3> 看看這裂縫,似乎大聲說一句話,就會頃刻間坍倒一樣。</h3> <h3> 花崗巖石間,間或出現(xiàn)我們俗稱為吸水石的巖層,就有細(xì)細(xì)的流水從里面滲流出來。</h3><h3> 第三處石龕里,有令人驚悚的巨石,每一塊都岌岌可危的樣子。</h3> <h3> 終于走出了石龕,又是一段石臺階。</h3> <h3> 開始在山脊上轉(zhuǎn)圈盤旋。我們碰見一個68歲的放羊老鄉(xiāng),也是抱犢村的,跟他攀談了二十來分鐘。</h3> <h3> 終于走到了谷底,在一處水潭邊洗手擦汗、洗腳。天空中有一根鋼索從老龍口那邊一直拉扯到這里,這是抱犢人民通往外界的唯一線路。這是一條運輸線,是維系山民生活的生命線。別看抱犢屬于山西,但他們通往山西最近的一個地方就是馬武寨,而且必須經(jīng)過深潭密布、飛瀑萬道的一線天,那里是根本不能拖運東西的,所以,抱犢人買東西,就從老龍口南邊的一個突出的崖壁上,往河南這邊修建了一道鐵索,用卷揚機吊上吊下,把生活用品送到山里。所以,我們的午餐是雞蛋撈面條隨便吃15元,也沒啥太貴的感覺。</h3> <h3> 山色空靈,一片翠綠。</h3> <h3> 這就是前邊所說的,河水清且漣兮,可以濯我足。</h3> <h3> 路邊一棵巨大的香樟樹,蔭蔽著樹下的小路。遠(yuǎn)處有一處鹿苑,鹿兒們把整個圈地里的植物啃噬得光禿禿的,從谷歌衛(wèi)星地圖上看得清清楚楚的。</h3> <h3> 這是八里溝景區(qū)里面著名的駱駝峰。走過此處時,右邊是潺潺溪流,左邊是呦呦鹿鳴,好一個悅耳動人的大自然交響曲!</h3> <h3> 八里溝景區(qū)里面的一個綠潭。旁邊有馬武抱犢的石雕像。</h3> <h3> 最后復(fù)制粘貼幾句我在2015年時,QQ空間里面寫抱犢游記的幾句話:</h3><h3> 朋友們,當(dāng)我們走出拘束的斗室,走出喧鬧的城市,走出令人窒息的鋼筋水泥,來到美麗的南太行的時候,我們的心胸總會一下子開闊起來,我們的心情總會一下子明朗起來的。</h3><h3> 我們是一群熱愛戶外的自然主義者,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感覺著有種精神上的壓抑,有人生中的羈絆,我們疲憊不堪,我們萎靡不振,我們總是在每一個周末來臨的時候,夢想著帶著心靈飛翔的那一刻。</h3><h3> 于是,在每一個翹首期待的集合點,我們聚集在戶外的旗幟下,身背著簡單的行裝,在大自然的感召聲中,我們上路了。</h3><h3> 真實的生命總是在徒步中得以體現(xiàn),心靈總是在大自然中得以放松,我們行走在家鄉(xiāng)的山水間,我們攀爬在美麗的南太行,讓我們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h3><h3> 我們熱愛藍(lán)天,渴望在高山之巔翱翔;我們喜歡碧水,總想把山谷間的每一汪甘泉品嘗;我們俯瞰著山澗的溪流,忘卻塵世間的經(jīng)綸世務(wù);我們仰望著巍峨的高山,收斂著浮華輕狂的內(nèi)心。我們都夢想著:就這樣,在生命的原生態(tài)綠色中,保持著一份我們原有的恬靜。</h3><h3> 走進大自然,你會從高山的威儀中感到自己的渺小,你會從空中草原的開闊里明知自己的狹隘。藍(lán)天的深邃讓你頓感生命的博大,白云的潔凈讓你的心靈像洗禮過一般。還有蓬勃的樹木、還有絢麗的花草,他們都讓你感悟著人生的哲理,領(lǐng)略到人生的真諦。歷經(jīng)重重艱難險阻之后,你更會覺得,自己在單位里、在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那些種種不如意,都會像過往云煙一樣,頃刻間消散……</h3><h3> 走進大自然,你的體魄會越來越強健,你的性格會越來越剛強,你的意志會如堅石般剛強,你的精神會似柔水般清爽!</h3><h3> 來吧!跟隨我們一塊兒走進大自然中吧,讓我們做研學(xué)旅行的探路者,做戶外拓展的先行者吧!</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