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編輯:鴿子<div>拍攝地: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div><div>拍攝時間:2018年3月下旬</div> <h3> 青藏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流的發(fā)源地,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無數(shù)個險峰阻斷了人類的腳步,然而在這及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卻生存著一種神鳥——高山兀鷲。</h3> 喜馬拉雅高山兀鷲是一種只食死尸而不殺活物,很溫和的大型猛禽類的一種,它成鳥的翅膀張開超過兩米,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之一,它們可以直上九千米的高空,也能飛過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當(dāng)?shù)夭刈鍌髡f,這種兀鷲可以把人的靈魂帶到神靈身邊,它們被稱作雪域神鳥。 <div> </div> <h3> 高山兀鷲分布于中亞至喜馬拉雅山脈。國外見于阿富汗、印度西北部、土耳其、帕米爾東部。我國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部分地區(qū)、青藏高原、中國西部及中部高海拔地區(qū)。</h3> <h3> 高山兀鷲是屬留鳥,由于取食尸體的需要,它的頭部和頸部的羽毛變成了短短的絨羽,或者干脆裸露無羽,這樣可以很方便地將頭部伸進動物死尸的腹腔之內(nèi),而不會污染羽毛和造成阻礙。視覺和嗅覺都很敏銳,常在高空翱翔盤旋尋找地面上的尸體,或通過嗅覺聞到腐肉的氣味從空而降。</h3> <h3> 喜馬拉雅高山兀鷲被稱作天葬鳥,它們是溝通生死的橋梁,它們是把人的靈魂送往天堂。所以,喜馬拉雅高山兀鷲種群的興衰對于這片高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這里是中國最大的河、長江的源頭,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這里還生活著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藏族。</h3> <h3> 藏族這個民族很敬畏自然,幾乎從不殺生,他們有著自己的語音和文字,大多保持著古老的生活習(xí)慣,以放牧為生。然而這片世外桃源還是在慢慢地改變,隨著大自然氣候變暖,草木茂盛,冰河開凍,雪域高原的春天越來越早。這對人和動物們就是上天的恩賜,這個改變對高山兀鷲來說就是毀滅性的。因為被寒冷饑餓奪走性命的動物就越來越少,還有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下,死去牛馬牲口變?yōu)樯唐罚呱截z惖娜兆泳透悠D難。它們生活在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中,繁殖期為2-5月份,每窩通常產(chǎn)卵一枚,所有外界的環(huán)境因素導(dǎo)致高山兀鷲逐漸走向滅亡。</h3> <h3> 藏傳佛教信仰的是靈魂不滅和生命的輪回,死亡只是靈魂與軀體的分離,用軀體皮囊來喂食神鳥兀鷲,是最尊貴的布施,也是最干凈和圣神的一種葬禮。兀鷲所承載著天葬儀式的執(zhí)行者,被稱為——靈魂信使。</h3> <h3>?</h3><div> 據(jù)說,它們還有一個其它動物無法比擬的長處,即對糞便的處理。不管吞食了什么食物,兀鷲它都不會留一星半跡殘渣在地面上。排泄都在高高的天空,在數(shù)千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在翱翔之中。高原強勁的氣流把它排泄的雜物風(fēng)化得無影無蹤,干干凈凈,不讓一星渣子撒落地面。</div><div>它們是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清潔工。</div> <h3> 人們從來沒有看見過兀鷲的尸體,在它們預(yù)感到自己即將死亡之時,會一直拼命往高空飛去,一直朝著太陽上方,騰空萬里,直到太陽和氣流把它的軀體消融一盡。它們隨風(fēng)而來,乘風(fēng)而去,在世間,不留一點痕跡??????</h3><h3> 在這神圣的雪域高原中,高山兀鷲用生命將面對大自然的壯美與殘酷,展現(xiàn)它們的脆弱和最極致的頑強。</h3><h3> </h3><h3><br></h3> <h3> 它是人們心中的雪域神鳥,人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將是藏傳佛教文化的延續(xù),也是青藏高原地區(qū)環(huán)境保護不可缺少的使者。藏民們分分行動起來,盡量把死去的牲口放在兀鷲能看得見的地方,方便兀鷲尋找覓食,有的自愿出錢去買死去的牲口來喂食兀鷲,這種保護自然,敬畏生命的境界值得我們敬仰。</h3> <h3>高山兀鷲:</h3><h3>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生效年代:1997。</h3><div>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div><div> 2017年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div><div>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div><h3>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生效年代:1996</h3> <h3> 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生命,我們應(yīng)該愛惜大自然的一切生靈,和諧共處,快樂人生!我們是愛鳥,護鳥的使者,把快樂留下,垃圾帶走,給我們生靈們一個美麗、恬靜、溫馨的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