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認識這個嗎?這東西叫“寶”。這是我小時候的主要玩具。</h3><div> </div><div>先給演示一下如何做,找兩張紙,分別長著對折了,然后在中間垂直交叉,分別把四個角折一下后折向中間,一個壓著一個,最后折好后塞進去,然后用手壓實或用腳踩踩,成了。</div><div> </div><div>簡單吧,很簡單,但要疊出一個漂亮的,也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div> <h3>玩這個東西就是“打寶”,別小看這個玩具,鍛煉的是靈活和敏銳,考驗的是思維和耐力,培養(yǎng)的是效率和協調,玩好了,手眼身法步都會得以提高。<br></h3><h3> <br><h3>打寶需要兩個人玩。玩的時候,先看看對方的寶,要與自己的差不多大小才行,兩人都同意了,剪子包袱錘,誰輸了誰就掏出一個,平著甩向地面,這叫“發(fā)竅”。寶落地后,另一個人用自己的寶去打,只能打一下,如果能打翻過來,對方的寶就是你的了,人家再拿出一個來打你的。如此輪流,直到一家完全輸光。<br> <br>打寶雖然簡單,但為了多贏別人的,也是費盡心思。寶的質量得好,紙?zhí)√浟?,拿起來瞎輕,沒手感,不行,太厚了又缺乏韌性,也不好,就那種硬點又比較韌的最好,牛皮紙或者信封那樣的。疊的時候要疊實了,要形成一個整體才好用。<br> <br>打寶要會“看竅”,如果一個寶落在地上,趕上地不平,有一個角翹起來,很容易被打翻,這就是有竅。有時候竅還不止一個,有兩個,你就得對比一下,看看從哪個竅下手能更容易打翻。<br> <br>另外,打寶還得會用勁。甩開膀子,轉動上身,帶動胳膊,力量經前臂最終到達手掌中的紙寶,狠狠地落向地面。但這不是干農活,要的是巧勁,不是蠻勁。好的動作看起來貌似輕盈,實則有力。鄰居高留起打寶,總是轉身的時候抬起左腿,被我們認為是姿勢難看,給他糾正,他不改,有一次就趁他抬腿的時候,自己用腳給他勾了一下,結果他來了個狗啃屎,我因為惡作劇被他訛去了兩個寶。<br> <br>打寶的方法也很多,有“投,扇,震”之分。投,就是讓自己的寶貼著地面,從對方寶的下面穿過,借助力量把對方的寶帶翻,用這種方法的技巧是速度要快,要保證一下穿過去。這個方法適合竅不好的情況。如果竅很好,可以用扇的方法,把自己的寶垂直平著打向地面,落在對方寶的幫派,借助寶落地產生的氣流,把別人的寶吹翻,用這種方法的技巧就是力量要大,位置要準,千萬不能壓住對方。震的方法用的比較少,一般是比較厚的寶(比如用油氈紙、牛皮紙做的)才用,把自己的寶狠狠地直著砸在對方的寶上面,借助彈性,讓對方的寶翻過來。<br> <br>除了這些基本技巧之外,打包還有一些秘籍,就是作弊。比如,打的時候,穿個厚點的褂子,解開扣子,動作故意夸張,大開大合那樣,這樣褂子就能起到扇風的輔助作用。效果最直接的作弊方法就是打的時候,趁機偷著用手指頭扒拉一下,但這個需要很大的技巧,用勁大了別人能看出來,還有可能手指頭被地上的小石子什么的劃傷。就是真的劃傷了也不能說,不然會被別人稱為“賴皮”,影響自己的聲譽。還有一種作弊方法,就是在寶里塞個硬紙片,增加重量。<br> <br>小時候,給張修田搭班打寶,相當于我倆是一伙的,都把自己的寶拿出來放到一起,然后每天上學的時候分別揣上二十個,到學校與同學玩,贏的再交回來。有一天我又去他家拿去了,剛進他家,就聽的他爹,我那個玉倉大哥在罵他,“天天就他媽的一個玩的心眼,弄這些破玩意有啥用,我給攮鍋底下燒了”,看我去了,也沒好氣,對我說,“還有你,再不好好上學,我告訴俺大叔揍你頓”,我冷不防挨了頓說,感覺很委屈,正好這時候正好修田家娘回來了,我就告訴他大哥罵我了,這老娘們惡狠狠地對玉倉大哥說,“你這個熊玩意,說人家干啥,真是吃飽撐的”。</h3><h3><br></h3><h3>這就是我兒時游戲,簡單,快樂,有趣。</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