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澳大利亞聯(lián)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lǐng)土面積769萬平方公里,比中國少近200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四面環(huán)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br>澳大利亞作為南半球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jīng)濟體、全球第四大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chǎn)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yǎng)綿羊數(shù)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墨爾本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h1> <h1>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也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我們熟知的袋鼠、考拉,都是澳大利亞的特產(chǎn)和標(biāo)志。經(jīng)過近半年的策劃,我們一行十三人于2018年3月26日開啟了澳大利亞的自駕之旅。26號晚上從重慶飛廣州,宿南航提供的免費轉(zhuǎn)機賓館。27號晚上10:20起飛,28號早上6點到達澳大利亞西部城市帕斯。</h1> <h1>珀斯時間與我們相同,沒有時差。到珀斯機場后我們?nèi)ト∥覀兙W(wǎng)上租的車,直接到波浪巖。我們?nèi)匀皇峭ㄟ^租租車網(wǎng)租的赫芝公司的兩輛8人座商務(wù)車,一輛坐7人,一輛坐6人。由于事先大家都約定不帶特大的箱子,因此,7個人的行李箱都能夠放下。</h1> <h1>波浪巖在珀斯北邊,從珀斯到波浪巖有330多公里,很長一段是高速公路。澳大利亞西部所謂的高速公路不如我們的高等級公路,路窄且路況一般般,又沒有護欄什么的。行車大約4個鐘頭就到了波浪巖。公園沒有圍欄,也無人售票,只有一臺自助購票機,上面有購票標(biāo)準(zhǔn)和金額,買票全憑自覺。通過刷信用卡,我們一輛車買了13.5澳元的門票。</h1> <h1>澳大利亞西部巨型的花崗巖點綴著中部和南部的荒原,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其頂部突出的彩色波浪巖,這也是我們第一天直奔這里的原因。</h1> <h1>波浪巖是澳大利亞的一種巨大巖層,位于西部谷物生長區(qū)邊緣的海登城附近。說是海登城,其實就是一個小鎮(zhèn),一路上有人煙的村莊都很少。這個向外懸伸的巖體之所以被稱為波浪巖,是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排即將破碎的巨大且凍結(jié)了的波浪。波浪巖高出平地15米,長度約100米,站在波浪巖下,感覺大浪襲來,馬上要把你吞沒一般。</h1> <h1>據(jù)說波浪巖形成于6000萬年前,經(jīng)過風(fēng)化和流水侵蝕后開始變得多姿多彩,其顏色來自流經(jīng)此地的富含礦物質(zhì)的當(dāng)?shù)厝?。?jīng)過千萬年大自然力量的洗禮﹐將波浪巖表面刻畫成凹陷的形狀﹐加上日積月累風(fēng)雨的沖刷和早晚劇烈的溫差﹐漸漸的侵蝕成像波浪一樣的形狀。整個侵蝕進化過程雖然十分緩慢﹐但是今天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景觀卻如此的壯觀﹐叫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威力與神奇。<br>波浪巖是一塊巨大的整塊石頭或者說是一座石山,從上面看沒有一點特別之處,但在側(cè)面你會發(fā)現(xiàn)側(cè)面的巖石是波浪形的,而且表面是光滑的,就像巨浪排山倒海而來,非常奇特。</h1> <h1>到澳大利亞第一天,印象最不好的并不是秋季仍然熾熱的天氣,而是時時來襲的蒼蠅。不知是不是缺水的緣故,這里的蒼蠅并不是那種很大的綠頭蒼蠅,而是比較小的麻黑蒼蠅。這些蒼蠅直接撲面而來,有時在你臉上,有時在你耳間,甚至你張口時飛進嘴里,真是可惡之極。澳大利亞是一個盛產(chǎn)蒼蠅的國度,當(dāng)?shù)厝怂坪踉缬袦?zhǔn)備,都像這小伙一樣,戴上一個防蠅罩,雖然看風(fēng)景少些樂趣,但也免了蒼蠅的騷擾之苦。</h1> <h1>波浪巖頂上覆蓋著厚厚的圓石和有棱角的石頭,有的表面被風(fēng)吹蝕得 已經(jīng)十分光滑。這些石頭大小各異,既有巨大的礫石,也有小卵石,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礫石荒漠。這些石頭的顏色有些與眾不同,不是我們經(jīng)??吹降暮诨疑?,而是多為金黃色。更為奇特的是有些石頭能夠反射太陽光。石頭上也有一些松樹之類的植物,但石頭保水能力弱,加之澳大利亞西部比較干旱,有的樹已經(jīng)枯萎死亡,留下錚錚鐵骨造型優(yōu)美的干枝,倒也別有風(fēng)味。</h1> <h1>澳洲波浪巖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如今在西澳洲已成為地標(biāo)。波浪巖名副其實就像一片席卷而來的波濤巨浪,令無數(shù)的旅客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片仿佛滔天巨浪高高掀起并在瞬間凝固在半空中一樣的怪石,每年都吸引著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遠萬里前來一睹為快,親身體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h1> <h1>波浪巖景點不遠處,有幾個小湖,由于干旱少雨,有的已經(jīng)干涸。大批的樹木已經(jīng)死亡,只有比較耐旱的桉樹仍然在與天抗?fàn)?。桉樹原產(chǎn)地絕大多數(shù)生長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于鄰近的新幾內(nèi)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jì)引種至世界各地,目前有96個國家或地區(qū)有栽培。<br>桉樹的快速生長同時伴隨著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其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大面積的桉樹會導(dǎo)致當(dāng)?shù)氐紫滤幌陆怠⑼寥辣K芰档?,長此以往會導(dǎo)致土地板結(jié)甚至土壤沙化。桉樹對于土壤中的肥料需求量巨大,凡是種植過桉樹的地區(qū),土地肥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乃至枯竭,桉樹也被人們冠以“霸王樹”的惡名。不知這片死亡之海是否桉樹所為?</h1> <h1>湖水在藍天下依然蔚藍,但湖水已在逐漸干枯,湖邊白茫茫的一片表明土地已經(jīng)逐步鹽堿化。</h1> <h1>另一個小湖可能是一個鹽湖,湖邊都是一些結(jié)晶體,有的纏繞著樹枝,形成亮晶晶的一個晶棒,有的則圍著一些砂石,白茫茫的一片。</h1> <h1>澳大利亞地 處南半球,雖然時差與中國、臺灣和香港只有2-3小時,但是季節(jié)卻完全相反。12月-2月為夏季,3月-5月為秋季,6月-8月為冬季,9月-11月為春季。我們是乎來早了點,這里秋季還像我們夏季一樣熱。澳洲跨2個氣候帶,北部屬于熱帶氣候,每年4月-11月是雨季,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旱季。澳洲南部屬于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澳洲內(nèi)陸是荒蕪人煙的沙漠,干旱少雨,氣溫高,溫差大;相反在沿海地區(qū),雨量充沛,氣候濕潤。這次澳洲行從西到東,幾種氣候都要領(lǐng)略。</h1> <h1>干涸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枯死的樹木,有的似老者頭顱低垂,有的像斗士依然挺胸,千姿百態(tài)就像我國內(nèi)蒙額濟納的怪樹林一樣。</h1> <h1>大家正在湖邊選景照相,不知是誰喊了一句:“袋鼠,袋鼠”,大家的目光齊刷刷的往附近小樹林搜索,只見六七只袋鼠三三兩兩的分布在林子周圍,眼睛也警惕地望著我們。當(dāng)我們試圖靠近他們,它們立馬蹦蹦跳跳的越過不太高的鐵絲網(wǎng)跑向干涸的草地,不見了蹤影。這是我們到澳大利亞后第一次看見野生的袋鼠,心情都比較激動。</h1> <h1>游覽了波浪巖之后,即驅(qū)車趕回珀斯。太陽也早早的落下了山坡,讓月亮的光輝來照亮大地。夜幕下的西澳一片寧靜,聽不到雞鳴狗叫,也看不到裊裊炊煙,只有無邊的麥茬和稀稀拉拉的樹子,裝扮著這如詩的風(fēng)景。</h1> <h1>到了珀斯我們預(yù)先訂好的民宿,已經(jīng)七八點鐘了,我們趕緊趕往超市,趕在它關(guān)門之前買好了這兩天的生活用品。澳大利亞商店超市都關(guān)得早,不像國內(nèi)很晚都能買到東西,更莫想有24小時營業(yè)的商店。所以,要計劃好買東西的時間。</h1><h1>也許是累了,也許是餓了,也許是我們的生活主管手藝高超,這晚的飯菜真的特別香,覺也睡得特別好。</h1> <h1>第二天,我們精神抖擻地向粉紅湖進發(fā)。西澳擁有數(shù)個粉紅色的湖泊,其中最著名、吸引最多游客到訪的有兩個,一個是位于杰拉爾頓 (Geraldton) 的北粉湖——赫特瀉湖 (Hutt Lagoon),另一個是位于埃斯佩蘭斯 (Esperance) 的南粉湖——希利爾湖 (Lake Hillier)。我們的目的地是北粉湖,在珀斯北邊,足足590多公里。</h1> <h1>在去北粉湖的路邊,有許多并不高大的樹木,上面開一種花,像剝開的玉米棒一樣,金黃金黃的,比較好看。在簡易停車休息區(qū),樹上掛有一個英文牌子,說這種花叫“死去活來”??催@種樹,葉子在太陽下已經(jīng)焉了,要死要死的樣子,可第二天又活得尚好,也許這就是這花名的由來吧。</h1> <h1>西澳大利亞的粉紅湖有著非常浪漫的美譽,叫“上帝遺落的小玫瑰”,作為西澳極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來到西澳,想要一親芳澤,想要血色浪漫,那就到粉紅湖吧。</h1> <h1>開了六七個小時的車,下午3點左右才到達北粉湖。不過此時陽光明媚,并不直射的陽光使北粉湖看起來更加漂亮嫵媚。赫特瀉湖(北粉湖)緊鄰格雷戈里港 (Port Gregory),是一個鹽湖,長14公里,寬2.3公里,湖水中富含可產(chǎn)生胡蘿卜素的杜氏鹽藻,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呈現(xiàn)出迷人的粉紅色。據(jù)說中國的一些著名藝人都曾來這里取景拍攝節(jié)目,甚至吸引了一些國際知名時尚名牌前來拍攝宣傳廣告。由此可見,粉紅魅力果然勢不可擋。</h1> <h1>赫特潟湖的成因緣于湖中的嗜鹽藻類在繁殖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β-胡蘿卜素,讓湖水泛著一層淡淡的粉紅色。β-胡蘿卜素(Beta Carotene)也使湖水的鹽性增大,赫特潟湖比一般的湖泊還要咸。巴斯夫公司在此建了一個廠,從粉紅湖提取化工原料。 此外,雨季里湖水鹽度會下降,旱季時鹽度則飆升,這都會影響嗜鹽藻類的繁盛程度,于是湖水的顏色就隨著鹽度的變化而改變。每年的1-2月,炎熱的夏天,湖水大量蒸發(fā),赫特潟湖甚至?xí)兂梢黄咨柠}田,影響觀賞。還好,現(xiàn)在已是秋天,粉紅湖碧波萬傾,在陽光下粉紅一片,展示著她獨特的風(fēng)姿和魅力。</h1> <h1>赫特潟湖(Hutt Lagoon) 是最容易到達的粉紅湖泊,可以自駕和坐直升機觀賞。 粉紅湖仍然是全自然狀態(tài),沒修專門的步道,只有一個簡易停車場,從公路到湖邊要穿行一些樹林和草叢。北紅粉湖位于西澳大利亞中西部,印度洋沿岸,距離卡爾巴里國家公園(Kalbarri National Park)的集散地卡爾巴里(Kalbarri)以南約50公里。距離赫特潟湖最近有一個小鎮(zhèn),是位于海洋和赫特潟湖南岸之間的格雷戈里(Gregory),以捕魚和種植而聞名,常住人口只有50人左右,鎮(zhèn)內(nèi)有旅館可供住宿。</h1> <h1>據(jù)說乘坐飛機空中觀光是欣賞粉紅湖的最佳方式。從杰拉爾頓的機場出發(fā),沿著海岸線飛行大約30分鐘便可來到粉紅湖的上空,在一片蔚藍的海岸邊,粉紅湖如同嬌羞的新娘,依偎在大海之畔,上演著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的激情碰撞。飛機是遠觀,是看大場景,要看細節(jié),要照相留念還是自駕比較好,不然只能拍些風(fēng)景,難以看見自已的身影。漂亮的粉紅湖讓資深美女們興奮不已,不斷的變換著姿勢,揮舞著中國大媽標(biāo)志性的紗巾,照照照照個不停。就連主駕龍先生,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在粉紅湖邊與夫人上演了一場標(biāo)準(zhǔn)的泰坦尼克式的激情與浪漫。</h1> <h1>盡情的瀟灑浪漫之后,天色已晚,我們驅(qū)車100多公里,宿杰拉爾頓,因為這里離明天要去的尖峰石陣景點比較近。</h1> <h1>尖峰石陣 (Pinnacles)位于柏斯北面 260 公里,乃南邦國家公園 (Nambung National Park) 的一部份。這個身處沙漠的奇異活化石原始石林,有數(shù)以千計獨立或連體的石灰?guī)r柱,矮的你可以一腳跨過,高的可達 5 米,一片接著一片,一座山頭接著一座山頭,蔚為壯觀。</h1> <h1>尖峰石陣的石灰?guī)r石由蜆殼組成。這些蜆殼與沙粒混合后,被風(fēng)吹到內(nèi)陸,形成類似圓頂?shù)氖^,再經(jīng)長年累月的風(fēng)雨侵蝕,構(gòu)成較堅硬的石灰?guī)r石柱,形成今日的尖峰石陣。在金色的夕陽下,尖峰石陣被拍成很美的照片,成為西澳旅游的明信片??上覀兊竭_正是晌午,陽光強烈得使人睜不開眼,照的照片多多少少都有點過曝,拍不出明信片那種效果。</h1> <h1>來到尖峰石陣,恍惚之間以為來到了火星,大片大片的金黃色沙丘間,成千上萬鬼魅一般的石灰?guī)r柱從四周的平地上拔地而起,仿佛大批僵化的外星軍隊正在集結(jié)。</h1> <h1>尖峰石陣雖然沒有國內(nèi)云南石林等那樣偉岸壯觀,但石陣形態(tài)也千奇百怪,有的如利刃向天,有的如石牛臥海,有的則如春筍出土。你看這一個石柱造型,像不像性崇拜民族的圖騰?</h1> <h1>作為澳大利亞西部最有特色的景觀之一,尖峰石陣沙漠每年吸引了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許多珀斯旅行社都提供前往尖峰石陣沙漠的一日游項目。一條環(huán)形道路穿越其間,汽車可以在尖峰石陣內(nèi)單向行駛。但是徒步游覽更為有趣,尤其是在日暮、滿月或黎明時,光線照在石柱上形成夢幻般的效果,而且也不會有熙熙攘攘的人流。</h1> <h1>出了尖峰石陣,我們便打道回府,回珀斯。汽車在公路上疾駛,忽然,有人尖叫,快看,白色的大石頭!果然,遠處綠色樹林中,一個白色的龐然大物靜臥其中,十分搶眼。等汽車開到跟前一看,并不是一塊大石頭,而是一片雪白的沙漠!</h1> 只聽說埃及西部法拉法拉以北45公里處有一片白沙漠,不曾想來澳洲也遇到了白沙漠,這真讓我們喜出望外。這里的沙子呈奶油一樣的雪白色,和尖峰石陣的黃色沙漠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白茫茫的沙海中,無論如何也要來秀一把,不然真對不起這美景,對不起觀眾。 <h1>踩著松軟的白沙子,沐浴已經(jīng)溫柔了許多的陽光,呼吸著海風(fēng)吹來的濕潤而新鮮的空氣,我只想張開雙臂,盡情地擁抱大自然,擁抱這美的世界!</h1> <h1>資深美女秀豐姿,男同胞秀什么?三劍客以大無畏的氣慨登上白沙漠之顛,以氣壯山河之勢向全世界宣告:“白沙漠,我來了!”</h1> <h1>從白沙漠繼續(xù)回珀斯??纯刺焐性纾覀冺樀拦淞艘幌络晁贡边叺膽烟芈珗@。公園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游人在林間漫步,或在大樹下野餐,輕松而愜意。我們并不在意溪邊的野鴨,目標(biāo)是澳大利亞著名的袋鼠和考拉。高大的桉樹上爬著幾只考拉,一動不動且離得太遠,難睹芳容。這只雖然很近,卻對不遠萬里前來看它的我們這些老外斥之不理,背對著我們繼續(xù)做它的美夢。無論你如何呼喚,無論你如何挑逗,它依然我行我素,一忱黃樑。</h1> <h1>袋鼠是一種屬于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主要分布在澳洲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部分地區(qū)。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qū),都有袋鼠在活動。公園里的袋鼠已經(jīng)習(xí)慣了與人生活,即使你靠得比較近,它還是自顧吃草,好像忽略了你的存在。</h1> <h1>袋鼠用下肢跳動奔跑速度非???,時速可達60公里以上,跟城市里汽車速度差不多。袋鼠有一條“多功能”的尾巴其作用非常大,在休息時可以支撐于地與雙下肢共同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跑動中尾巴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同時,袋鼠尾巴還是重要的進攻與防衛(wèi)的武器,被袋鼠尾巴打著了非死即傷。</h1> <h1>袋鼠是袋類動物的典型代表。袋類動物是發(fā)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產(chǎn)胎兒,所以需要在育兒袋中發(fā)育。據(jù)說,母袋鼠有四個乳頭,兩個高脂肪,兩個低脂肪,母袋鼠一般每胎產(chǎn)3至4個仔,袋鼠出生后即要入袋,食用低脂肪乳水這就決定了每胎袋鼠仔只能存活2個。據(jù)說,袋鼠出生時非常小,大約只有1?;ㄉ啄敲创螅赡甏蟮纳砀哂?.6米,體重可以達到50公斤,增長好多倍!</h1> <h1>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大多數(shù)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后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qū)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dāng)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h1> <h1>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上百只。但也有些較小品種的袋鼠會單獨生活。<br>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后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野生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后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后不久就回巢。公園里的袋鼠已經(jīng)隨著人的工作和生活習(xí)慣改變了習(xí)性。</h1> <h1>經(jīng)過三四年,小袋鼠才能發(fā)育成熟,成為身高1.6米、體重100多斤的大袋鼠。這時候,它的體力發(fā)展到了頂點,每小時能跳走65公里,尾巴一掃,就可以致人于死地。澳大利亞袋鼠有6000多萬只,平均每個澳大利亞人擁有3只袋鼠。袋鼠已經(jīng)泛濫成災(zāi),高速公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五六只甚至十來只被汽車撞死的袋鼠。</h1> <h1>回到珀斯,我們?nèi)匀蛔∏疤焱砩献〉哪亲袼?。太陽還未下山,接班的月亮卻已經(jīng)登場。</h1> <h1>今天是3月31號,我們從珀斯飛艾麗斯斯普林,飛行需要4個小時,為了趕去看艾爾斯巖的日落,我們清晨6點便趕往機場還車和登機。</h1> <h1>飛機上,不時看見一些紋身的澳大利亞人,既有男人,也有女人。也許,紋身是澳大利亞人的時髦或者民族傳統(tǒng)?</h1> <h1>在艾麗斯機場租車后,已近中午,我們便到一個商業(yè)區(qū)超市買東西,吃午飯。澳大利亞居民居住比較分散,尤其是像艾麗斯這樣的小城市,商業(yè)區(qū)則集中超市、飯館、商場之類的業(yè)態(tài),居民驅(qū)車來買。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居民生活差別不大,但也有手牽寵物狗的富婆和失去雙腿、靠流浪賣唱的老者,天堂和地獄的界限似乎并不明顯。</h1> <h1>從艾麗斯到愛爾斯巖有460多公里,開了5個多小時才到。5點左右的太陽光線依然強烈,遠處巨大的愛爾斯巖像一個大饅頭,土黃色的巖石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有些蒼白。</h1> <h1>澳大利亞中部最知名的觀光勝地莫過于愛爾斯巖,它位于澳大利亞大陸中部的沙漠地區(qū),距離愛麗斯泉西南約340公里?!皭蹱査箮r”用原住民的語言稱為“烏魯魯”,遠看好像它并不大,但實際上它周長9公里,海拔867米(地面高度34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獨立的巖石。</h1> <h1>地質(zhì)學(xué)家們認為,烏魯魯(愛爾斯巖)形成于大約五億年前。它雖歷經(jīng)億萬年但卻初心不改,可光影造勢卻又變幻萬千。在不同的季節(jié)與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烏魯魯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里,它也會隨著光線變化而變幻霓裳。</h1> <h1>天色已近黃昏,日落時的愛爾斯巖美景已經(jīng)吸引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h1> <h1>烏魯魯剛好位于澳洲的中心,當(dāng)?shù)氐陌⒛瞎湃吮阏J為這塊巨石是澳洲的靈魂與心臟,是一塊不容侵犯的圣石。除了舉行成年儀式或祭祀活動外,他們不希望人們隨意攀登這神圣的巨石。</h1> <h1>當(dāng)?shù)貙豸旚攷r石的傳說有很多,根據(jù)原住民的傳說,烏魯魯是兩個男孩在雨后玩弄泥巴所創(chuàng)作的杰作。這個傳說很有想象力,很難想像這兩個小男孩是如何做到的,除非他們是天生的巨人族。</h1> <h1>愛爾斯巖在落日余輝中慢慢地改變顏色,從土黃、金黃到暗紅,讓人大飽眼福。今天剛好是舊歷的十五,月映愛爾斯巖又是一出好戲。在拉起的長長的隔離線邊,汽車排成了長排,攝影的長槍短炮到處都是。一個外國哥們沒帶攝影的三角架,就把手機固定在皮鞋上,皮鞋又捆綁在隔離樁上,要把這美景好好地拍下來。</h1> <h1>烏魯魯(愛爾斯巖)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巖石,它在紅土中心的沙漠地帶屹立了上億年,歷經(jīng)了無數(shù)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被譽為澳大利亞的“心臟”。愛爾斯巖周圍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唯有愛爾斯巖拔地而起,令人稱奇。愛爾斯巖陡峭得接近垂直的巖壁,碩大無比的體積,讓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非常渺小,敬畏之情在第一眼就油然而生,難怪當(dāng)?shù)赝林阉暈樯裆健?lt;/h1> <h1>烏魯魯巨巖(愛爾斯巖/Ayers Rock)被人們稱為“世界中心”,亦是阿南古土著人精神的信仰。愛爾斯巖巖壁上的原始壁畫據(jù)考證也已有近五千多年歷史,不過現(xiàn)在拉起了隔離線,我們無法一睹芳容。</h1> <h1>愛爾斯巖的美麗名不虛傳,因此,以前很多澳大利亞本國和國外的游客都經(jīng)常徒步游覽甚至攀爬這個風(fēng)景勝地。不過,離奇的是,數(shù)年來,但凡游客攀爬巨石并順手撿回小石頭之后,回到家不是發(fā)生交通意外,就是家人死亡或者失去工作,各種倒霉事連續(xù)不斷。這種現(xiàn)象導(dǎo)致澳洲政府決定禁止民眾攀爬愛爾斯巖,違反禁令者無需等神靈懲罰,就會接到罰單。所以,澳洲國家公園很早就在巨石前面立了“不可攀爬”的字樣。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游客不聽勸說非要一試身手。</h1> <h1>夜幕下的愛爾斯巖猶如一個害羞的姑娘,低著頭,紅著臉,任柔美的月光和游客熾熱的目光橫掃在她的身上。只有不遠處的那棵樹在微風(fēng)中沙沙作響,好似她在不停地撥弄它一樣。秋草已經(jīng)金黃,圍繞愛爾斯巖四周,好像給她穿了一條金黃色的圍裙一般,使她看起來不僅華麗,而且高貴。</h1> <h1>觀看了愛爾斯巖日落之后,宿不遠處(十分鐘車程)愛爾斯巖度假村的內(nèi)陸先驅(qū)者酒店。一覺醒來便是4月1日,我們前往卡塔丘塔游覽。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位于澳大利亞中部,占地132.566公頃,土地為阿納古土著人所有。這里具有一系列奇異的地質(zhì)與地貌特點,其中包括雄偉壯觀的獨體巨石烏魯魯和卡塔丘塔石巖群,每年接待的游客超過25萬。該處由澳大利亞公園管理局與阿納古人合作管理。<br>門票價格為成人25澳元/人 ,4歲以下免票,門票3天有效。</h1> <h1>卡塔丘塔在烏魯魯以西40公里,32塊風(fēng)化的赭色巖石圓頂形成了夢幻迷人的景象。在這里,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步道來探索卡塔丘塔。瓦帕峽谷漫步(Walpa Gorge)是多巖石的步道,緩緩上升,穿行于稀有植物間,最終抵達黑檀林。而風(fēng)之谷步道(Valley of the Winds)難度中等,沿路景象氣勢恢宏,全程7.4公里環(huán)線將帶游人在巨石圓頂間穿行,越過小溪床,遠離人群。</h1> <h1>天色依然很熱,雖然只是上午,熾熱的太陽還是過份熱情地纏繞著我們。資深美女們紛紛把紗巾包裹在頭上,甚至把臉遮擋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看世界的冷眼。男同胞就只好任太陽強光撫照,把身體曬黑,提前進入西方標(biāo)準(zhǔn)的“有錢人”行列。</h1> <h1>熾熱的太陽已經(jīng)把旅游的熱情打壓下去了一部分,令人厭惡的蒼蠅更讓人不勝其煩??粗械陌闹廾琅即髦老壵?,心想,這澳洲人也太不開竅了,如果在這些著名景點開個小賣部賣點防蠅罩、汽水或者面包之類的,既可解決游客的需要,又可賺錢多好哇,可惜啥也沒有。</h1> <h1>游覽卡塔丘塔有兩條路線,風(fēng)之谷是Kata Tjuta一條是著名的風(fēng)之谷徒步線路,全長約8公里。在卡塔丘塔巨石陣內(nèi),沿著神秘的小道進入峽谷深處,繞行風(fēng)之谷峽谷約需2-3小時。沿途驚艷的紅色懸崖,藍藍的天空,各種奇異的植物,使你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如果幸運,還將發(fā)現(xiàn)內(nèi)陸稀有的小袋鼠和很多僅存在于風(fēng)之谷的稀有植物,但路途比較崎嶇,消耗體力和時間比較多。</h1> <h1>到達卡塔丘塔后,我們沒走風(fēng)之谷,而是開始了1小時的瓦帕峽谷徒步之旅。沿著卡塔丘塔最高的兩座山峰的峽谷,走過崎嶇不平的石道,順著彎彎曲曲的步道,我們一直走到峽谷盡頭。一路上,大家都在談?wù)撨@巖石怎樣形成、這種樹又是什么樹等等,仿佛我們不是來旅游,而是來探尋遠古的歷史,探索峽谷中珍稀的植物似的。 </h1> <h1>卡塔丘塔由36塊巨巖組成。地表高度約546米,海平面高度則約1066米,相當(dāng)于紐約世貿(mào)中心1號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re)的高度。這是奧加斯巨石陣遠觀照片。</h1> <h1>一個澳洲小伙子正在涂防蠅膏,看我懷疑的眼神,他說:很管用,還叫我試試。我給他拍了張照,連忙說:謝謝,謝謝!</h1> <h1>在峽谷的盡頭,又遇見這個澳洲小伙一家人。當(dāng)聽說我們是從中國來,他們豎起了大拇指??磥?,澳大利亞普通百姓對中國還是友好的。</h1> <h1>沿著紅色龜裂狀的紅色石路走到谷底,就是一汪碧水與綠洲。</h1> <h1>紅色的山崖與一潭清水中倒影的藍天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紅的紅得似乎熱血沸騰,藍的藍得平靜無聲,這一動一靜居然在這里完美的結(jié)合到了一起。</h1> <h1>瓦帕峽谷(WAPA)是個V字形的大峽谷,紅色巨巖在兩邊聳立,直插天空,人就行走在這V字峽谷中間的小路上,在龐大的石壁下顯得極其渺小。我們在瓦帕峽谷往返花了一個多小時,也為觀賞奧加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h1> <h1>離卡塔丘塔150多公里還有一個著名景點,叫帝王谷,有深邃的峽谷和巨大的山崖,但要去得多花一天時間,只好作罷。</h1> <h1>4月1日,游覽卡塔丘塔后便直奔艾麗斯,宿艾麗斯酒店。由于沒有民宿那種飲食條件,大家便到商業(yè)區(qū)共進晚餐。我們一行13個人,分成兩個組,一組一車一房,平時都是各組生火做飯,今天在這香港人開的飯店里來了個大團圓。大家頻頻舉杯,慶祝西澳之旅順利結(jié)束,因為明天我們將飛阿德來德,開始新的旅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