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小巷故事多

魯佳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泉州是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文物瑰寶舉世矚目,隨處可見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泉州還是古代的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著名僑鄉(xiāng),還有諸多美稱,讓慕名而來的我們,走在街頭巷尾眼睛總是不停的東張西望,總有種莫名的滿滿的新鮮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聽說泉州有個奎章小巷,被稱為泉州最有錢的巷,有錢沒所謂,我們不沖錢,沖著小巷,沖著故事,導(dǎo)航去尋奎章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找到了, 奎章巷就和我們住的通政巷緊靠著,中山中路381號邊,鐘樓靠西向的第一條巷,對面是泉州最大的基督教堂。</span></p> 鐘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督教泉南教堂</span></p> 就是這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最有錢的富貴巷,不長,只有兩三百米,窄得也就一米多寬,兩人并排走別扭。你看看吧,臟兮兮,濕乎乎,亂糟糟。頭上是高高低低的蛛網(wǎng)式的各種線,拍個什么照吧,也得有這些亂線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巷里,迷茫中突然驚奇起來,這里真的有閩南古大厝!古厝(cuò),又稱大厝。古厝意思是指古老的房屋,是一種模仿"皇宮式"的建筑風(fēng)格建造的。該類建筑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間,是閩南地區(qū)極具特色的傳統(tǒng)民居。古厝群現(xiàn)在以泉州地區(qū)的南安、晉江的古厝最為出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2、14、16、18號,就是一片古厝建筑群,雖然破舊,雖然有了改動,但仍讓你可以斷定,這里有秘密,這里有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傳說,清代,這條巷子住著四川總督蘇廷玉家人族人,家族顯赫,有錢有勢,曾鑄金磚來造房。據(jù)說,后人在翻蓋房時,真的挖出過金磚!泉州很多人都把這條巷叫金磚巷。雖然打聽不到是哪年,哪座房挖出了金磚,但,人們都稱這里是金磚巷到是讓人相信這第一個故事,就是有人在這里用金磚蓋過房。有人在這里挖出過金磚!當然,我想不會是蓋個金屋吧,哪個墻里,角里,砌幾塊金磚肯定會是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蘇廷玉家人的古厝,后來多次易主,改為他姓,多為下南洋的華僑,是他們在這里不斷演繹著一個個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號,14號清代古大厝牽出一個家族百年傳奇。聽巷里的人說住在奎章巷12號14號古厝里的黃和冬的孫子黃達穎曾講述過有關(guān)他祖父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黃達穎說,祖父黃和冬生于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前往菲律賓謀生,祖母賴定娟則經(jīng)常在泉州和菲律賓之間往返。祖父做的是煙草生意,后來生意漸漸壯大以后,他把三個兒子都帶到菲律賓,留下小兒子和兩個女兒留守泉州,閩南人有個老傳統(tǒng),就是唐山(指家鄉(xiāng))至少要留下一脈血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前車馬慢,那些年里,祖母去一趟菲律賓得花一個多月。菲律賓常年炎熱,當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馬,家里以前曾有一張祖父的騎馬照,如今已無處尋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祖父是51歲過世的,死因不知道,過世后,他睡在一副銅棺材里,身后站著一列穿白衣制服的送葬隊伍。這一場景被定格在黑白照片上,照片曾一度掛在奎章巷14號墻壁上,如今也不知去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就是當年的大厝,如今變成這樣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代古大厝 走出一個"學(xué)霸"家庭。1930年,在黃和冬過世后,帶去菲律賓的大兒子,也就是黃達穎的大伯父回鄉(xiāng)買下奎章巷14號的古厝。"大伯父除了在菲律賓的生意做得很好,他還在泉州中山路開了家醫(yī)藥公司,就是老泉州人說的舊醫(yī)藥公司。"黃達穎說,祖母帶著兩個女兒、一個小兒子住進古厝,最初的古厝也不是如今這般模樣。這是一棟清代閩南古大厝,面積大約有300平方米,大門右手邊是花圃和假山,正面是兩層小閣樓,花園里種有石榴樹,厝內(nèi)有自己的廁所、洗浴間。1976年,黃家在古厝內(nèi)添了兩層石頭房。黃達穎說,其實奎章巷12號、14號、16號、18號,都是從清代后就不斷易主,14號可能是原宅主的書房、小姐閣樓和后花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許是書房風(fēng)水庇蔭書生,上世紀40年代,黃家出了第一個大學(xué)生,黃和冬的小兒子考上了廈門大學(xué)。黃和冬的孫輩們,也表現(xiàn)出讀書的過人天賦,大外孫子曾是泉州高考狀元,北大本碩連讀,又拿著全額獎學(xué)金保送日本東京大學(xué)讀博,還有一個孫子是高考全市第五名,另有兩個考上廈大,幾個表兄弟姐妹都拿過泉州市級賢鑾獎學(xué)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奎章巷18號是一座三進古大厝,占地面積近兩畝,至今仍基本保留原有規(guī)制。據(jù)住在古厝里的老人介紹,古厝始建于清代咸豐年間,歷經(jīng)近兩百年風(fēng)雨洗禮,通往祖廳的條石上,精美的波浪紋依然清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與很多閩南古大厝相似,這座清代古大厝也有天井,而且是三個。不過,與其他天井不同的是,這座古厝的天井擺滿了盆景榕,稍加細數(shù),竟有上百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84歲的周老先生,是這些盆景榕的主人,他和老伴蘇阿婆以及親戚守著這棟古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蘇阿婆說,年輕時她從晉江青陽蘇厝嫁到奎章巷,聽說夫家的這棟古厝是一位清代舉人所建,后來公公和叔公一起出資買下。1978年,她的丈夫周先生到香港開了家工廠,1984年她也跟過去,幾十年來兩人在香港和泉州之間來來回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不是有人指引,如果不是"蘇小姐樓"在坊間頗有名氣,也許我們就要錯過藏身深巷的這座清代小姐繡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往"蘇小姐樓"的一條小徑,訴說著這里的往日時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蘇小姐樓"在奎章巷7號,曾經(jīng)是緊挨著的通政巷4號蘇廷玉故居的小姐繡樓。蘇廷玉是宋代宰相蘇頌的第二十六世孫,清代嘉慶十九年成為進士,累官四川總督。蘇廷玉卸任南歸后,回到泉州安度晚年。作為當時泉州的顯赫家族,蘇家在這一帶的產(chǎn)業(yè)非常多,前院大門在通政巷,后院跨至奎章巷。蘇家小姐的繡樓后門,就在奎章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易時移,蘇廷玉故居宅地漸漸落入他姓,其中故居的書房、小姐繡樓、花山及附屬曠地被菲律賓華僑陳光純買下并改建成洋樓。慶幸的是,蘇家小姐繡樓保留了下來,只不過當年單獨的一座小姐繡樓,今已被隔成了兩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尋訪的路上,通往"蘇小姐樓"的一條小徑,寬不足一米,地上的青石板和斑駁的墻磚,都訴說著時過境遷的滄桑。小姐樓為磚木結(jié)構(gòu),兩層,通高三米,構(gòu)造比一般的古厝更顯精致,門窗設(shè)計頗為秀氣,墻上有殘留的對聯(lián):一曰"小亭瀟灑樂琴棋詩酒襟懷",可惜另一邊已被毀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流年匆匆,時光還是留下了印跡。置身"蘇小姐樓"房中,從軒窗望去,蘇家小姐在深閨中望穿秋水的模樣仿佛近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幢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建筑,高四層,內(nèi)有假山花園,當時造價達2萬美元,是奎章巷中最高的建筑,它就是奎章巷30號施宅。這幢房子主人的后代子孫,早年下南洋,開枝散葉,繁衍出龐大的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 施宅位于奎章巷西段,恰好與螺珠巷在十字路口交匯。長長的巷子,并不寬,路口拐角處,隨意敲開施宅大門,正在家中休息的施先生,熱情接待了來訪。</p><p class="ql-block">"據(jù)我爸爸講,老屋是我爺爺建的,當時家中子女眾多,全靠爺爺當私塾老師支撐全家開銷。"今年49歲的施先生回憶說,他爸爸叫施文扁,在家中排行最小,另外還有五個姐姐,"爺爺那一輩還有個妹妹叫施華英,也就是我的姑婆,聽說1949年以前就到南洋菲律賓,做食品加工行業(yè),家族發(fā)展得非常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紀80年代末,經(jīng)過牽線搭橋,與菲律賓親戚重新取得聯(lián)系,當時施先生一家仍然住在巷子老屋內(nèi),"看到我們居住條件不好,南洋的姑婆越洋寄錢鼎力資助,翻修老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萬美金啊!說起老屋翻修,施先生十分興奮,上世紀90年代,萬元戶都不多,我們家拿著這筆僑匯美金,到石獅換成人民幣,整整11萬元啊!之后,施宅開始翻建,"一共建了四層,一樓除了會客之外,還特地修造園林式假山。據(jù)施先生說,當時這些假山石頭全部是從云南運來的,單材料就花了2萬元呢!翻修后的施宅,煥然一新,不論是從房屋高度,還是建筑風(fēng)格來說,在當時的奎章巷里都首屈一指,引人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施先生說"賴松華,我二姑的兒子,泉州市跆拳道協(xié)會會長,他可謂是泉州武術(shù)界名人。"施先生透露,他們家能與菲律賓親戚重新聯(lián)系上,與這位武術(shù)家表哥離不開關(guān)系。"我們第一次到菲律賓時間是在1989年。"聊起那次跨國武術(shù)交流時,賴松華仍記憶猶新,"當時泉州派出的武術(shù)代表團,共有團員20名,均是武術(shù)界名家,帶著五祖拳、白鶴拳等南少林代表性拳種,與菲律賓武術(shù)界展開友好交流。"據(jù)他說,當時負責(zé)招待他們的是菲律賓光漢國術(shù)館,十天的交流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以武會友,以拳問道,收獲巨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賴松華通過此次到訪菲律賓的機會,見到了在南洋的姑婆,讓施家斷了幾十年的海外關(guān)系得以延續(x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奎章巷,你會發(fā)現(xiàn)巷子中段16號的古厝大門外,掛有一塊"我在西街修古厝"的牌匾,上面的聯(lián)系人是"老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門開著,起初,我們只是看見里面有豪華的裝飾,想拍個照,隨之,便有了對古厝一睹為快的靈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邁進古厝,眼前來來回回閃過好幾個人,我說明想看看古厝,想見見杜先生,他們都熱情起來,讓我們隨便看,隨便拍,頓時怯怯的感覺沒了。我們在古厝里轉(zhuǎn)著欣賞,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就是53歲的主人老杜!一名資深古建筑師。數(shù)十年的勤奮和積累沉淀,使他擁有讓古厝重?zé)ü獠实闹腔酆颓墒帧:畞硎钔?他穿梭在大泉州,為多個古建筑"把脈",為古厝修修補補"做手術(shù)",通過"以古修古"給古厝新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談東西南北,聊愛好事業(yè),投機投緣。好似老朋友。他問我們,北方,哈爾濱老建筑保護得可好?我們一臉的惆悵,還用說嗎,重災(zāi)區(qū)……老杜也是滿臉的失望,大巫見小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杜最初來到奎章巷16號時,是為了租幾間屋子給工人住。當他走進這座清末古大厝時,連連感嘆惋惜:"它已經(jīng)有近200年歷史,但可以看出這座三進三開間的古厝結(jié)構(gòu)宏大、工藝精湛,如果就這么放棄不管理,就太可惜了!"在與房東商議過后做了個決定:修繕古厝,通過"以修減租"的方式,一來可以更好地保護古厝,二來可以適當減少房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耗時近兩年 他讓古厝展新顏,2016年,老杜和工人們著手修復(fù)工作。由于老宅地處深巷,他們只能在夜里運輸材料;他們找來了老杉木,恢復(fù)大門原有模樣;為了增添古韻,他們在設(shè)計中加入"花格"元素,保留了古厝原有的狗洞、貓洞,使古厝更有生活氣息……"斷斷續(xù)續(xù),到處找老材料,有空了就做一點。"老杜說,為了讓古厝做回"最初的自己",他們根據(jù)房東提供的老照片,盡量按照原貌修復(fù),同時一旦聽聞有人拆古厝,他們就奔過去尋購舊瓦片等老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光陰荏苒,一晃將近兩年過去了,這座總面積五六百平方米的古厝,已修復(fù)完成300平方米,"古厝的修復(fù)和養(yǎng)護成本都比較高,單單在防白蟻方面就要每年檢查和用藥水預(yù)防。"老杜坦言,古厝的修復(fù)比洋房還難,這也是為什么古厝很少有改造成民宿的,因為投資大、效益來得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杜拿出古厝舊時的照片給我們看,原來的樣子,慘不忍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還領(lǐng)我們看,還沒修好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他們的工作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間晚了,我們約好,下次請來我們住的古厝,通政巷4號,四川總督劉廷玉的官邸喝茶,再看看這個修繕一新的古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杜先生送我們到大厝門口,期待下次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