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小的時候,我對家鄉(xiāng)劉家館子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窮”,在我稚嫩幼小心靈中,劉家館子就是世界上最窮最落后地方。這里地處東遼河的下哨,地勢低洼,十年九澇。解放前人煙稀少荒草大,是土匪出沒的地方;解放后,成了全縣貧窮落后的代名詞,干部頭痛難治理,百姓貧窮難生活。家家缺吃少燒沒錢花,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窮得孩子們讀不起書,別提人們生活有多艱難了。</h5> <h5>盡管如此,生長在這里的人們,并沒有放棄這塊土地。劉家館子自1803年建屯以來,人們就為之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世世代代自強自立,為美好的明天奮斗不息。</h5><h5>本世紀初,我有幸參加了《劉家館子鎮(zhèn)鎮(zhèn)志》編寫工作,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了家鄉(xiāng)的過去和現(xiàn)在,這才徹底顛覆了我觀念,對家鄉(xiāng)有了重新的認識。</h5><h5>只要輕輕拂去蒙在歷史的浮塵,就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家鄉(xiāng)劉家館子也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好地方。那光彩奪目的歷史,足以讓你為她感到無比的驕傲,無比的自豪。</h5> <h5>劉家館子能有如此輝煌的過去,主要源自于先輩人對文化教育和文化傳承的重視。早在19世紀60年代,就有烏蘭村人王曉東,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刻苦學習,考中全縣的頭名秀才。以后雖然在科舉的道路上連遭失敗,但是,王曉東并沒有氣餒,立志把自己的才華無私地獻給家鄉(xiāng)父老,在烏蘭村創(chuàng)辦了私塾學校。他一生共培養(yǎng)了803名優(yōu)秀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為國所用,為民所用,服務于社會。最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學生,就是本土劉家館子村人常蔭廷,于1894年順利通過“鄉(xiāng)試“,考中甲午科舉人,實現(xiàn)了老師為夢想,為家鄉(xiāng)贏得了聲譽。</h5> <h5>解放前夕,以岳家街人岳景岐為代表的多位本地有知識文化人,創(chuàng)辦了多個私塾學校,重點招收當?shù)刎毧噢r(nóng)家子弟入學學習文化,為家鄉(xiāng)的教化民風、凈化民俗奉獻自己畢生的精力,成為家??鄉(xiāng)歷史上一段佳話。</h5> <h5>我今天要講的還不是我們家鄉(xiāng)歷史上的感人故事。我要講的這則故事是現(xiàn)實中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真實的事,那就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譽為“教育革命闖將”吳學珍辦學的感人故事。</h5> <h5>解放后,我們劉家館子地區(qū)文化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極大促進了人們文化素質的提升。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等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建設的學校還是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農(nóng)民子弟上學讀書難仍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新形勢下,吳學珍為解決農(nóng)民子弟上學難的問題闖出了一條新路。</h5> <h5>吳學珍,梨樹縣劉家館子鎮(zhèn)的三家窩堡村人,1946年出生于雙遼縣曾福村。當時吳家生活異常艱難,無柴無米缺吃少穿,致使餓死了3歲的哥哥。一家人為了求得生存,爸爸媽媽用一塊破羊皮包著剛出生的吳學珍,渡過遼河,來到遼河南岸姥姥居住的地方~劉家館子三家窩堡屯討生活。<br></h5> <h5>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吳學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1956年,她入學到西五家窩堡小學讀書,學習中她刻苦努力成績優(yōu)異,有充足把握考入初中繼續(xù)讀書,可是,天有不測風云,正趕上學校精減學生,年齡稍大的學生一律勸退,吳學珍同學就是被勸退的學生中的一位。(你沒有聽說過“精減”還有減學生的吧。筆者就親身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情)。</h5> <h5>1962年,吳學珍被勸退失去了上學讀書的機會,再也沒有進過學校學習讀書。所以,她沒有太高的學歷,也沒有太高的文化。</h5><h5>但是,吳學珍胸中懷有一顆熾熱的心。失學后的吳學珍并不是甘心寂寞的人,失學的打擊也沒有使她消沉下去。她經(jīng)過仔細觀察思考就發(fā)現(xiàn),在劉家館子東半部分的三個大的行政村:東、西五家,三家窩堡,有好幾千口人,就這么一所設備不健全的西五家窩堡小學。入學條件還設下重重限制,大多數(shù)農(nóng)民子弟仍然被關學校的大門外,上不了學,讀不到書。她所居住的三家窩堡村,也是上千人口的大的行政村,竟然沒有學校,我們?yōu)楹巫约翰晦k一個小學呢?</h5><h5>她的大膽的想法,受到了廣大村民的擁護贊許,得到了村黨支部的支持。1963年,吳學珍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辦起了一所不要國家任何經(jīng)費的“耕讀小學”。 </h5><h5>三家窩堡耕讀小學辦學之初,不要國家一分錢的經(jīng)費,不向學生征繳一分錢的學費,完全是白手起家,靠的是自力更生。</h5> <h5>沒有校舍,沒有教室,就臨時借用姥姥家一間存放雜物的空房。拆去老炕,打掃干凈,窗戶上蒙上塑料布,很好的教室就搞成了。沒有桌椅板凳,就用土坯就地搭起土墩子,上面覆上秫秸木片板,再用黃泥抹平,做成簡易的學生學習桌凳。黑板也是自制的,刮下家里的鍋底黑灰,把木板抹黑就成了。</h5><h5>有了教室和桌椅,她又挨門挨戶動員學生入學。她打破公辦學校學生入學的清規(guī)戒律,咱村自家建立的學校,就沒有那么多說道了。學生入學不受年齡的限制,也可以帶弟弟妹妹入學。她把被附近公辦學校以“超過年齡”、“理智不健全”、交不起學費被“勸退”的學生、以及在家?guī)У艿苊妹妹摬婚_身的農(nóng)民子弟招進學校讀書學習。</h5><h5>吳學珍的辦學理念,很快就被村民們所接受。紛紛把孩子交給吳老師。起初只有幾名學生,轉過年就招收了32名學生。學生多了,吳學珍就辦起了復式班,在一個教室里的,分為一、二兩個年級輪流上課。這些創(chuàng)舉,在當時都是少見的。</h5><h5>學生多了,日常開資就大了。吳老師不忘初心,堅持不要國家一分錢的經(jīng)費,堅決不繳學生一分錢的費用。為籌集辦學經(jīng)費,減輕學生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吳學珍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學。她帶領學生撿廢鐵、廢塑料、廢紙殼等廢品,“破濫換錢”,第一次就賣了十二元錢,買來紙筆等學習用品,鉛筆、橡皮、作業(yè)本……,分發(fā)給上學的孩子們用,孩子們歡呼雀躍,都愿意跟著吳老師學習。</h5><h5><br></h5> <h5>吳學珍把學校定名為“耕讀小學”。重點就要體現(xiàn)在“耕”與“讀”上?!案笔莿趧诱n,“讀”為文化課。</h5><h5>勞動課上,她領著學生們開荒種地,種植甜菜,蓖麻等經(jīng)濟作物,還養(yǎng)豬。秋季農(nóng)副業(yè)收入達兩千多元,所得資金都用于學生身上,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勞動習慣,學會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又積累了辦學的資金,改善了辦學條件。</h5> <h5>吳學珍帶領她的學生在田間地頭上勞動課,聆聽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民講農(nóng)業(yè)知識。</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h3><font color="#010101">文化課方面,她根據(jù)農(nóng)村生活生產(chǎn)的需求,從眼前的事物學起, 引導學生,先把村里所熟悉的人的姓名,所見到的各種農(nóng)具、牲畜、糧食品種等名稱的詞匯收集起來,按筆劃、部首排列,由淺入深,編成教材,學生們親自動手,在實踐中學,在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吳學珍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她深感自己知識少、學歷低,文化能力不夠,有些字不認識也不會寫,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她經(jīng)常披星戴月頂風冒雪到外地請人指教虛心學習。寧可自己吃盡千辛萬苦,也要把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吳學珍是學生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生的朋友,也是學生最近的親人:是姐姐,是媽媽,學生一天見不到她,就十分想念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吳學珍酷愛學習是出了名的,她深感自己文化不夠用,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她拼了命的學習,夜以繼日、披星戴月刻苦讀書,虛心請教,堅持在干中學,在實踐中學。照片中吳學珍正向群眾管校代表李文、劉忠臣請教管理好學校的辦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照片中的老人是全國勞動模范郭淑珍,吳學珍正與郭淑珍郭大娘在一起學習。</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把最美麗的鮮花獻給為家鄉(xiāng)</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人物</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font></h3> <h5>上世紀60年代末期,中蘇關系突然緊張起來,前蘇聯(lián)在中蘇邊境上陳兵百萬。緊接著在黑龍江省珍寶島爆發(fā)了武裝沖突。全國人民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蘇修”膽敢來侵犯,定要它有來無回。吳學珍老師帶領她的學生正在進行軍事訓練,準備與進犯敵人決一死戰(zhà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學生們高高興興地和吳學珍老師在一起合影留念</h5> <h5>我第一次接觸三家窩堡耕讀小學學生,是在公社召開全社萬人大會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經(jīng)常召開全公社的萬人大會。全公社17個生產(chǎn)大隊,不分男女老少,都從四面八方聚到到公社機關所在地,集中在劉家館子小學操場上。大家歡聚一堂,或坐或立,聽報告搞慶祝跳忠字舞扭大秧歌。當然,吳學珍的學生也不例外,每次在吳老師的帶領下,學生都排著整齊隊伍走進大會會場。令人稱奇的是,三家窩堡耕讀小學的學生,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就跟現(xiàn)在學校的學生統(tǒng)一穿校服一樣,成為大會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吳學珍老師,帶領她的學生,英姿颯爽的走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font></b></h3> <h5>在吳老師精心培育下,三家窩堡耕讀小學茁壯成長,三年三大步,迅速發(fā)展起來,1964年組建耕讀小學,什么都沒有,土臺土桌土凳,教室還是借用鄰居老大娘的倉房。轉過年的1965年,就有了重大突破,在群眾的幫助下,自己建起一棟土平房做為教室,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學校,有了自己的教室。到了1966年,又建起了第二棟教室,學校形成了規(guī)模。學生也由原來的32人,迅速增加了上百名。</h5><h5>1964年冬,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工作隊進駐劉家館子。吳學珍自力更生勤儉辦學這一新興事物,引起了工作隊和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結合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吳學珍“一顆紅心永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先進思想,成為社會主義教育的主要宣讀內(nèi)容。</h5><h5>1965年,吳學珍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顆教育戰(zhàn)線上的新星,在東遼河南岸冉冉升起。</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h5> <h5>1964年,在群眾的支持下,吳學珍老師建起一棟教室,1965年又建起了第二棟教室,學校初具規(guī)模。</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5 style="text-align: left;">在吳學珍老師辦學最艱難的時期,得力于老師們的辛勤工作,協(xié)助吳老師把耕讀小學辦得風生水起。有突出貢獻的同事有:高國今、趙玉、李洪濤、崔寧路等多名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那時候,吳老師經(jīng)常外出開會不在家,老師們都會把學校管理得井然有序。</h5><h5 style="text-align: left;">高國今老師原是中心小學的教師,1968年調(diào)到三家窩堡耕讀小學,協(xié)助吳學珍校長管理學校。高國今老師有一定的教學水平和經(jīng)驗,有關演講材料多出自他的創(chuàng)作;另外還有位老師,名字叫寧國文的,是外地人,非常有水平。</h5> <h5>吳學珍與她的同事合影</h5><h5>前排左起:郭鄉(xiāng)村、郭艷杰(大力虎)、董秀芬(畢家);中排左起:高國金、吳學珍、隋景芳;后排左起:王永學、許長福、全振喜。</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h5> <h5>在革命的大潮中,三家窩堡小學在吳學珍的率先帶領下,又邁上了新的臺階。事跡先進,成績卓越,一時名聲大振,很快就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學校規(guī)模迅速擴大,學生數(shù)額達到330多名,教師17 名。辦學條件得到的改善,完全可以“鳥槍換炮”了,但是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吳學珍,仍然不忘初心,仍然保持著當年勤儉辦學的光榮傳統(tǒng)。學校的教室教研室,還是土頂土墻土桌土凳土炕,作為校長的吳學珍,大事小事每每必以躬親,并身兼數(shù)節(jié)課。吳學珍那種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品格,贏得同事和周圍人的敬重。</h5><h5>1969年,吳學珍辦學歷程,風風雨雨經(jīng)歷了不尋常的7個春秋。耕讀小學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吳學珍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強,產(chǎn)生的巨大的效應不斷在社會上擴散。從遼河南岸迅速傳遍全縣,全縣掀起向劉家館子“二珍(郭淑珍、吳學珍)”的學習高潮。然后又從全縣迅速擴散到全吉林省,乃至影響到全國。</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吳學珍同郭淑珍慰問軍烈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h5> <h1><font color="#ed2308"><b>1969年4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吳學珍光榮地參加了這次大會,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b></font></h1> <h5>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國2200萬黨員。</h5><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167efb"><b>大會盛況</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在北京隆重開幕。毛澤東主席主持了會議,并且作了極其重要的講話。下午五時整,毛主席和林彪同志登上了主席臺。全場掌聲雷動,經(jīng)久不息。代表們極其熱烈地歡呼“毛主席萬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萬歲!”“戰(zhàn)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隨同毛主席和林彪副主席登上主席臺的有周恩來、陳伯達、康生、董必武、劉伯承、朱德、陳云、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同志。</h5><h5>毛主席宣布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開幕。接著大會選出了主席團。大會一致選舉毛澤東同志為主席團主席,林彪同志為主席團副主席,周恩來同志為主席團秘書長,并且決定了主席團秘書處成員。</h5><h3><font color="#ed2308">(劉家館子公社三家窩堡耕讀小學教師吳學珍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font></h3><h5>林彪向大會作了政治報告。林彪在報告中根據(jù)毛主席關于在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學說,總結了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經(jīng)驗,分析了國內(nèi)外形勢,提出了黨的戰(zhàn)斗任務。林彪的報告,受到代表們的熱烈歡迎,不時被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和口號聲所打斷。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共一千五百一十二人。其中,有老一輩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也有大量的在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涌現(xiàn)出來的黨員中的先進分子。來自工礦企業(yè)的產(chǎn)業(yè)工人黨員代表,來自人民公社的貧下中農(nóng)黨員代表,來自各條戰(zhàn)線的女共產(chǎn)黨員代表。這些代表,都是根據(jù)黨的第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的決定,經(jīng)過各級黨組織進行了充分的民主協(xié)商,并且廣泛地聽取了廣大群眾的意見,一致推選出來的。</h5><h5>【摘自“九大會議期間,國內(nèi)媒體的報道”】</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h5> <h5> 1969年4月,吳學珍光榮地出席了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她代表著劉家館子全公社人民,代表著梨樹縣人民,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政議政。大會上,吳學珍還被選為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font color="#ed2308"><b>大會期間,九大代表吳學珍多次見到毛主席,與毛主席多次握手,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b></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毛主席親切接見吳學珍</b></font></h3> <h5>九大之后,《人民日報》發(fā)表吉林省梨樹縣《農(nóng)村中小學教育大綱》,之后,全國各地到梨樹縣劉家館子公社三家窩堡小學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三家窩堡有幸被稱為“教育革命”的圣地。吳學珍也登上她人生的最高峰。</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人民畫報1969年09封面一心為貧下中農(nóng)辦學的吉林省梨樹縣劉家館公社三家窩堡大隊耕讀小學教師吳學珍同志。</h5> <h5>國內(nèi)媒體對吳學珍的先進事跡連篇累牘的報道,全國掀起了向吳學珍學習的高潮。全國各地來三家窩堡耕讀小學參觀學習的參觀團絡繹不絕。一時間,三家窩堡成了教育改革的中心。</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全國各地來三家窩堡耕讀小學參觀學習的現(xiàn)場留言:</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先進教師吳學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模范事跡太動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立場堅定方向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教育革命獻紅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無限忠于毛主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貧下中農(nóng)知心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學比樣板找差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活學毛著為人民。 </div><h5> 留言作者:王亞洲(河南人,黑龍江省蘿北縣梧桐河農(nóng)場知青。1970年1月從機耕隊抽調(diào)當老師)。留言時間:1970年1月30日。</h5><h5><br></h5><h5>浙江省參觀團參觀后,贈送一幅楹聯(lián):</h5><h3>斗百里荒沙,傲千年霜雪,浪漫紅花開滿樹;立一桿紅旗,樹萬人榜樣,革命良種撒全國。</h3> <h5>劉家館子公社掀起了向“二珍”學習的群眾運動。教育界的全體同仁都把學習吳學珍先進事跡材料作為必修課。每逢寒暑假期都要到三家窩堡小學所在地去學習。下面這些材料都是當時學習的資料文本。</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根植沃土才能有長成蒼天大樹,吳學珍成功了也不忘根本,她緊緊依靠的黨和廣大支持她的群眾,把群眾當成最親最近的親人,有個大事小情及時早請示晚匯報,不脫離群眾。下面的圖片中是吳學珍向群眾匯報工作。聽匯報的有:姜百志、宋義、宋亞英、劉忠臣、王士珍等,還有軍代表小李。</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吳學珍品德高尚,一心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尊重,擁有一大批的追隨者和眾多“粉絲”。眾多“珍粉”之一的烏蘭村小學老師耿志忠,決心以吳學珍為榜樣,爭做一個好的人民教師。下圖為耿志忠老師到吳老師家中,與吳老師合影留念,中間者為耿志忠老師的愛人。</h5> <h3 style="text-align: left;">下面這張圖片是吳學珍在九大會議期間,與“林副統(tǒng)帥”的夫人葉群交談的照片。在“九大”期間,吳學珍常與葉群、江青在一個討論組,紀錄片中有很長的鏡頭記錄了這件事的經(jīng)過。因江青、葉群等高層領導的身份特殊,咱們縣為了宣傳吳學珍的先進事跡,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把吳學珍與江青的合影(紀錄片中有實錄),制成大型宣傳畫牌,矗立在梨樹城的街頭。誰也想不到的是這兩個人都出了問題,對吳學珍的人生影響極大。</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10年的動亂結束了。吳學珍因與葉群合影談話的照片而被審查。</h5><h5>當時吳學珍剛生下第二個孩子,正值產(chǎn)假期。審查的人員讓吳學珍交待與葉群交談都說了些什么?!熬糯蟆奔o錄片中只有畫面,沒有錄音。讓別有用心的人有了種種猜疑的空間。有人揭發(fā)說,在九大會議期間,葉群勾結吳學珍,誘導吳學珍要“頭上長角,身上長剌,造走資派的反,把梨樹縣的大大小小的領導,統(tǒng)統(tǒng)打翻在地,再踏上千萬只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云云。</h5><h5>事后,有人私下問吳學珍:那次交談,究竟都談了些什么內(nèi)容呢?吳學珍回答說:也沒談什么呀,葉群就問我,什么地方的人,做什么工作的,多大年紀了,再也沒談別的。</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5>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潮洶涌澎湃,有些弄潮兒,順時而生,飛黃騰達,一步登天。也有的被襲來的巨浪卷入海底,從此一厥不振,無影無蹤。</h5><h5>這兩種情況都不屬于吳學珍。她相信黨。她堅信,不管政治形勢怎么千變?nèi)f化,我們黨的本色永遠不會變。她堅信自己的清白,上級組織也不可能因為一張照片,就把一個清清白白的人打入死牢。</h5><h5>她審時度勢,在改革開放的大格局下,應該轉型了。她告別了時代大潮把她推上本不屬于她的政壇,回歸到普通百姓中去,重新回歸到基層,從頭再來。</h5> <h5><i style=""><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這</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是吳學珍老師日前寫給筆者的一段珍貴的留言,感情真摯感人。半個世紀過去了,</font></i><i><font color="#010101" style="">回憶起過去的往事,猶在眼前。毛主席的光輝形象永遠激勵著她奮勇前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首吳學珍走過來的路,閃光的腳印證實了自己是一位永不褪色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font></i></h5><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font color="#ed2308">49年前的今天(1969年4月1日)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黨代表一起走進了莊嚴肅穆的人民 大會堂,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讓我感到驚奇的是我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坐在主席臺上和黨的領袖一起主持大會的召開。會議期間我先后八次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兩次和毛主席握了手?;叵胱约簭囊粋€農(nóng)村孩子成長為一名人民教師和廳局級領導,我深深地感受到,沒有黨的恩情和組織的培養(yǎng)就沒有我的今天。我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挫折,但我心里裝著毛主席,就有了戰(zhàn)勝任何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雖然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但我不忘初心,牢記入黨誓言,努力實踐自己對國家對家庭的責任。我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和三個孫子一個孫女的身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盛世出明君,我的心中牢記黨的囑托,我希望孩子們能夠沐浴黨的陽光茁壯成長,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br>吳學珍<br>2018年4月1日于上海</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吳學珍簡歷</b></font></h3><h5> 1963年創(chuàng)辦三家窩堡耕讀小學</h5><h5> 1964年修建三家窩堡耕讀小學新校址</h5><h5> 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h5><h5> 1966年—1968年就任三家窩堡耕讀小學校長。</h5><h5> 1968年就任劉家館子子公社黨委委員,公社革委會副主任。</h5><h5> 1968年吉林省革委會委員,省婦女聯(lián)合會常委。</h5><h5> 1969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并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h5><h5> 1970年任中共梨樹縣委常委,縣革委會副主任。</h5><h5> 1973年—1974年就任中共四平地委常委,地區(qū)革委會文教辦主任。</h5><h5> 1974年—1978年就任中共四平地委常委,地區(qū)革委會副主任。</h5><h5> 1979年—1985年就任遼源市五金公司副經(jīng)理。</h5><h5> 1985年—1989年就任遼源糧油供應公司公司副經(jīng)理。</h5><h5> 1989年—1994年下海經(jīng)商,創(chuàng)辦遼源物資貿(mào)易總公司,在北京開設賓館。</h5><h5> 1995年—1996年深圳定海實業(yè)公司總經(jīng)理,深圳企業(yè)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h5><h5> 1997年—1999年深圳萬天達實業(yè)公司董事長 。</h5><h5> 2000年創(chuàng)辦上海申恒實業(yè)合作公司,擔任董事長。</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 下面我選擇編輯了一組照片,</b></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分享給大家,希望你能夠喜歡。</b></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生旅途遇雪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坦然面對不慌張</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歌一曲紅梅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腳踏冰雪向前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擼起袖子加油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張藍圖繪到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時代列車不停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鷹展翅任翱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道酬勤有志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功夫不負有心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爬坡登山路艱險</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身邊自有牽手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攜手并肩相扶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灘頭險阻變坦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吳學珍一生經(jīng)歷了諸多苦難與挫折。十幾歲時她獨自勤儉辦學,經(jīng)受著譏諷和嘲笑,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排擠和打壓。文革結束時,挨過批判和審查,改革開放后下海經(jīng)商,創(chuàng)辦實體,諸多困難鋪天蓋地而來,吳學珍是如何走出了困境,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取得如此成功的呢?這些業(yè)績的取得,都源自于她的愛人楊方先生鼎力相助,在吳學珍的輝煌的“軍功章”上,有她自己的一半,也有她的愛人楊方先生的一半。</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吳學珍的愛人楊方先生,是文化大革命時隨著父母來到吳家坨子村插隊落戶的,楊方的父親是四平地區(qū)水利局的干部,文革時響應毛主席的號召,走五七道路,來吳家坨子的。其實,楊方先生幼年時就在劉家館住過,少年時代就在劉家館子小學讀過書。那時是1956年,楊方的父親在梨樹縣第八區(qū)出任副區(qū)長。楊方的小學一二年級都是在劉家館子中心小學讀的書。從這點看,楊方也是咱故鄉(xiāng)人了,起碼算是半個故鄉(xiāng)人。</h5><h5>楊方同學很優(yōu)秀,眉清目秀陽光帥氣。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說,是典型的“高、富、帥”,在貧窮落后的劉家館子,楊方也算得上“官二代”,咱農(nóng)村孩子和人家沒法比。楊方同學也非常有辦事能力,說話有份量 ,處事有辦法。</h5><h5>楊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在解放軍這座大學里,練就了一身真功夫,成為不可多得的人才。</h5><h3><br></h3> <h5>在多次出席縣學習毛著積極分子和先進人物代表大會上,吳學珍結識了楊方,情投意合結識伉儷,能人和強人的組合,產(chǎn)生了強大的”核動力“。夫妻同心,黃土成金。吳學珍有楊方的支持與協(xié)助,猶魚得水,迎風斗浪,頂逆流,闖險灘,風雨兼程攜手并肩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不平凡的崢嶸歲月。事業(yè)順風順水,魚躍龍門,登上珠穆朗瑪峰。從人生低谷走向事業(yè)的輝煌。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h5> <h5>夫妻二人一路前行,走過坎坷,踏過冰雪,跨越溝壑,在波瀾壯闊的大海邊觀海聽濤,品味人生。</h5> <h5>1999年,吳學珍在深圳創(chuàng)辦萬天達實業(yè)公司,任萬天達實業(yè)公司董事長 ,上圖是吳學珍在辦公室辦公。</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圖是在上海的彤德萊火鍋店分店,楊方先生與火鍋店的董事們合影。</h5> <h5>彤德萊火鍋店分店,嚴格遵守餐飲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以服務于民為宗旨,受到上海市民的認可和好評,在上海餐飲行業(yè)中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上圖為吳學珍接受上海東方電視臺記者的采訪后留念合影。</h5><h5 style="text-align: left;">左一為吳學珍,右二為愛人楊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公司的董事們歡聚一堂,共謀公司 發(fā)展大業(yè)。上圖為公司舉辦的年會。</h5> <h3><font color="#010101">現(xiàn)在的吳學珍,已是進入了耄耋之年的70多歲的老人,應該退休享受晚年生活了,但她的生性就是一位閑不住的人,現(xiàn)在每天都要出去做義工,發(fā)揮自己的余熱,盡最大的可能為社會做點事。</font></h3> <h5>70多歲的吳學珍,還經(jīng)常出差為公司辦事。她乘飛機、坐高鐵,遠去北京、重慶、廣州、深圳,為公司聯(lián)系業(yè)務。保持與兄弟公司合作伙伴的親密感情。</h5> <h5>充實的社會活動和幸福的家庭生活,讓吳學珍永葆著革命青春,充滿著陽光和自信。</h5> <h5>事業(yè)做得風生水起,如日中天;家庭幸??鞓?,美滿和諧。吳學珍擁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兩個兒子非常優(yōu)秀,三個孫子和一個孫女,非常乖巧可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圖是吳學珍一家人春節(jié)時拍照的《全家?!氛掌?l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大兒子在澳大利亞。上圖是大兒子一家人的照片。</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兒子在大連。上圖為二兒子一家人的照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圖是吳學珍誕辰時大兒子與母親的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圖是吳學珍與二兒子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小孫女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萌萌的招人喜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為這幸福家庭點贊</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為人材倍出的家鄉(xiāng)點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i>吳學珍:</i></font></div><font color="#010101"><div style="text-align: left;"><i>在今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時的感言:</i></div></font></h5><h3> <font color="#ed2308"><b> 又是一年五四青年節(jié),雖然我們老了,但心態(tài)年青,雖然青春走了,但我們還在,我們懷念青春,也不排斥現(xiàn)在,每一種年齡,都是一種領悟,每一次改變,都是一種幸福!五四青年節(jié),歡迎你來,不說拜拜!你依然是我們這群人的節(jié)日,因為青春在心中,永不散場!心態(tài)正年輕,絕不惆悵!其實青春并不是人生的一段時間,而是人們心靈的一種狀態(tài)。希望你能永遠保持心靈上的青春和身體上的活力,希望你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今天是青年節(jié)祝您節(jié)日快樂敬禮,致我們曾經(jīng)的青春!</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ed2308"><b>吳學珍</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b>2018年五月四日</b></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h5>揮揮手,告別了過去??嘁擦T,痛也罷,窮也罷,富也罷。挫折與坎坷,都被踩在腳下,榮譽和財富是過眼云煙,輕輕放下,快樂地活在當下。</h5><h5>吳學珍揮手告別,登上時代的列車,奔向新的目標,踏上新的里程,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奪取更大的業(yè)績。</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h5> <h5><h5><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font color="#010101">吳學珍留言,把文中的不當之處和有差錯的地加以更正:</font></h5><b><font color="#ed2308">王老師:您好!首先感謝您把至今以來比較豐滿和真實的“吳學珍故事”送給我。五十多年以后再回顧那段歷史,我和您一樣為自己是劉家館子的一員而感到高興和自豪。我的文化較低,對用語言和文字來回顧自己,您是真正的老師。今天我?guī)熼T學藝就簡單對您的力作發(fā)表幾點讀后感吧:1、故事通篇表述流利,引證事件真實可信,可以說基本上還原了當年的吳學珍。2、故事文圖并茂,親切感人,有些照片我都是第一次見到,謝謝你讓我又回到那個青春閃爍的年代,感謝您帶給我的家國情懷。3、該故事體現(xiàn)了即尊重歷史又與時俱進,內(nèi)容上也做到了規(guī)避當時政治性語言和階級斗爭的詞語,消除“政治掛帥”的影響,還事件的真實,文中引用與葉群的那段很精彩,看得出您的政治定力,又展現(xiàn)了歷史的真實。4、文中有幾處需要改動的地方:(1)參加九大“身背一支步槍,還侉著幾個手榴彈,英姿颯爽來到北京”與事實有誤應刪去。吳學珍有槍,真實情況是吳以民兵指導員的身份被沈陽軍區(qū)記一等功,獎勵一支59式手槍。(2)吳學珍八次見到毛主席,兩次與毛主席握手情況是對的,但只是留有一張與毛主席握手的照片。你文中發(fā)出的另一張與毛主席握手的照片是把原來的那張底板反過來加印的,應該刪掉。(3)有一張有關于耿志忠的照片說明有誤:不是吳學珍在耿志忠家,而是耿在吳學珍家,應該加以更正。(4)文中提及的吳學珍的后任(代理人)人員排列順序應該是高國金,趙玉、李洪濤、崔寧路。趙玉在當時爭論較大,引發(fā)的事情較多,建議不用重筆介紹,四個人合并評價就可以了。(5)我是62年小學畢業(yè),不是61年。(6)吳學珍辦學沒有教室,就借姥姥家的一間房當教室。(7)梨樹街頭的廣告牌應該是江青沒有改動過,審查我與葉群的關系來源于中央新聞紀錄片中有我和葉群交談的畫面,批我與江青的關系源于梨樹街頭的廣告牌。事實上九大期間主席團開了多次會議會議,我與江青、葉群都在一起開過會。“一定要為貧下中農(nóng)辦好學?!钡脑捑统鲎越嘀?。請您進一步考證,如屬實望您據(jù)此修改原來的表述(8)楊方的父親只是地區(qū)水利局的科級干部,不是文中提及的地區(qū)高級干部,楊方父親1956年曾經(jīng)出任過梨樹縣八區(qū)副區(qū)長和區(qū)長,應修改。(9)該文修改時如有增加新內(nèi)容,如反映家庭人員以及政治活動的照片,請先與我聯(lián)系,以便及時與相關家人協(xié)調(diào)。(10)我與楊方在縣里組織的巡回報告中相識,后經(jīng)其妹妹楊玉英牽線聯(lián)系建立了戀愛關系。(11)有一首詩建議修改時能否加進去。浙江省參觀團參觀后,贈送一幅楹聯(lián):斗百里荒沙,傲千年霜雪,浪漫紅花開滿樹;立一桿紅旗,樹萬人榜樣,革命良種撒全國。再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謝意。吳學珍敬筆(2018.5.17)</font></b></h5> <h3><b>網(wǎng)友留言:</b></h3><h3>余五月十六日,拜讀王聯(lián)春《吳學珍故事》后,浮想聯(lián)翩,遙望家鄉(xiāng)三家窩堡,賦詩一首,請雅正!</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贈吳學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耕讀小學學珍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農(nóng)民子弟有書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勤工儉學土桌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半耕半讀人才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教育改革旗一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九大”臺上主席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金子發(fā)光遮不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海弄潮更燦爛!</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5,16,李鴻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