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談談我的“上河”的經歷:</h3><h3>生產隊,未成年孩子與老人出一天工六分、成年婦女出一天工八分、青壯年男子出一天工十分。而上河出一天工十五分??梢娚虾庸さ膭趧訌姸取?lt;/h3><h3>“上河”一般選擇在農閑時間,大多在冬季。當寒風吹著田野里干枯的棉花柴瑟瑟作響時,“上河”的事就提上社員們的議程了。上河到底要干多久?當時流行一句豪言壯語,叫做:“干到臘月二十九,吃了餃子再下手”。</h3> <h3>民夫的住處:</h3><h3>首選是工地附近的村莊。各路民工都向這些村莊聚集,這時河邊的村莊便熱鬧了很多。當?shù)厣鐔T替出自家的柴棚、磨屋,供民工借住。床自然是沒有了,地面上鋪上麥穰,麥穰上放下鋪蓋就可以睡覺了。這些房子大都低矮狹小,陰暗潮濕,四面透氣,但這算民工的福了。</h3><h3>入夜,一盞用墨水餅做的小柴油燈掛在柱子上,那燈火調大了要冒黑煙,調到綠豆粒大小方可,燈下坐在地鋪上的民工只能看見影子,看不清面孔。</h3><h3><br></h3><h3>場園屋子。</h3> <h3>工地離村莊太遠時,只能在漫坡里挖一半地下的大方坑,坑上用木頭、玉米楷搭上頂,俗稱“臥鋪”,名子聽著堂皇,其實遮風避雨都很差,這就比住村莊條件差多了。</h3><h3><br></h3><h3>不記得哪年的冬天了,天蒙蒙亮(民工上工沒有定點,依到工地上能看見事為準。)天空下著“飯撲拉子”,那小風吹得嗖嗖的,將小路打掃得又硬又亮。推著獨輪車上工地,臉可以偏偏避風,手耳卻不可以藏起來,凍得耳朵和手鉆心地疼。那情景準確地詮釋了什么叫“風頭如刀面如割?!贝孱^不遠有座茅廁,我進去解手,這時暫避了一下寒風,當時有種感想,如若能在這里待上一天,那有多么幸福啊。一至于這種感想在這時候說出來,保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都會說:“荒唐!”</h3><h3>至今對村頭的茅廁有著深刻的印象。所以后來我以村頭的茅廁為題畫了一幅畫。</h3><h3><br></h3><h3>《村頭的茅廁》</h3><h3><br></h3> <h3>工地上:</h3><h3>1、修“馬道”。民工到了工地上認準了邊界后,第一件是修“馬道”。即在原不平坦的河床上鏟一條上達河岸,下至河底的斜坡,寬度是剛能通過一輛獨輪車。隨著河底越挖越深,馬道會越來越長,越來越陡。</h3> <h3>2、開凍片??傆X得那時候天比現(xiàn)在冷。前一天挖過的新鮮土,一夜之間便凍成一層二指多厚的凍土。社員叫凍片。要想運土,必須先把這層凍片掀掉。只要干部把民工催出村莊,到了工地,就不用擔心民工們不賣力。因為在凌晨的寒風下,不努力干活,熱乎身子,就會被凍僵。</h3><h3>開凍片用十字鎬,社員叫鋼鎬子。第一鎬下去,砸出一個酒盅大小帶著冰渣的小窩,震得虎口生疼,奮力砸開第一小塊后,大片的凍片便在這個突破口上逐步擴大分割、瓦解。</h3><h3><br></h3><h3>素描《鋼鎬子》</h3><h3><br></h3> <h3>3、上锨、推車與拉鉤。日復一日,民工們反復地重復這三道程序。別看這三個程序簡單,也有人干得利索,有人干得拖泥帶水。比如挖土裝車,不利索的人將工地挖得東一個深坑,西一個淺窩,人站在里面就費力,推車拉鉤的也要多費很多力氣。利索的,將工地上的土一層層鏟起,民工叫拖開茬,這樣工地一直保持平整,看著舒服,干著省力。一般駕車的人是最強壯的人,他的職責主要是駕起車子保證從河底到河岸不翻車,拉鉤的主要職責則是將一車土拉上河岸。但這三項沒有一項是輕松的。上锨、拉鉤力大力小制約不大,駕車的沒有一幅好身板就無法勝任。由此看來,“維穩(wěn)”自那時以來就是最重要的。</h3><h3></h3><h3>圖片《拉鉤的女知青》</h3><h3></h3><h3><br></h3> <h3>圖片《打龍溝》</h3> <h3>上河當民夫,最嚴酷的一刻是在河底"打龍溝".,惠民的河流底部的土質,很少有淤泥土層的.淤泥土層好挖,但多是流沙土質,挖過河的人知道流沙是挖河民工最頭疼的活.我的腳一到冬天,便常犯凍瘡.位置老是在大腳指根部和小指根部.白天干活動時沒事,一停下來,襪子便沾在了凍瘡上,晚上睡覺非常難脫.如果心急脫,那是連皮帶血,一起撕下來.但是,挖河工程挖到水線以下,往往還要繼續(xù)往下挖很深.于是每到清晨,寒風刺骨,我們來到工地上時,河底便全是滲出的水,水在一夜的寒風下結著一層薄冰.這就需要先排出水去才能干活.方法是在河底中央,挖一條約兩锨寬,盡可能深的溝,通到抽水機那里,將水抽出去才能繼續(xù)干活.</h3><h3>每到這時,就得光著腳踩破冰凌下水,水冰冷刺骨,凍瘡部更是如同針扎刀剜一般.在水中挖溝,比旱地挖溝困難得多.如果一锨踩進去,因為锨與流沙土質的泥水結合處形成真空,別說挖一锨泥,就是想抽出锨都非常困難.只有將锨按四十五角,用膝蓋頂著锨把,讓锨頭一顫一顫地逐漸深入泥下(每一顫使锨底進入空氣或水),這樣才能克服真空造成的困難.民夫稱這種活為水中撈泥……</h3><h3><br></h3> <h3>4、工地花絮:</h3><h3>(1)凌晨民工最怕的是凄厲的起床哨子。吹哨子的往往有提前量,在天尚未亮,但將要亮時便一遍又一遍地吹響。歇不過來的民工被哨子吵醒后第一反應是看看窗紙是否發(fā)白,只要還黑著,便罵一聲,倒頭再來一小覺??尚Φ氖峭@時我便想起小學學的那篇課文——《半夜雞叫》。恨吹哨的人象恨周扒皮一樣。現(xiàn)在網上分析,半夜雞叫純屬杜撰,但干部催民工卻是親身經歷。</h3><h3>(2)中午前后,天暖了起來,人們干活的節(jié)奏就慢了很多,因為這時不太冷了。有的人為了偷懶,竟采用多屙幾次屎的方式。而每次屙屎的時間都比正常的時間長得多。其他做活的人就有怨氣,但又無可奈何,因為:管天管地,管不住人家屙屎放屁.于是對這種怠工方式取名為“屙滑屎”。</h3> <h3>3)工地上沒有法定休假日,但遇刮大風或下雨時,便可以歇工,叫做“風工”、“雨工”。雨工倒沒什么可說的,風工的條件是風要刮得特別大,工地上風沙彌漫睜不開眼才能歇工。當風的大小在于可休與不可休之間時,工地上的民工便一起達成默契,滿河筒的民工從地上鏟起土向天空高高揚起,“風工了”、“風工了”的喊聲此起彼伏。這時人造土勢,土借風勢,滿河筒塵沙彌漫,無法干活,干部只得宣布“風工”。</h3><h3>(4)民工是按軍隊編制管理的,一個村的民工為一個連,一個公社的民工為一個營,全縣的民工編成一個團。各級領導所在的地方分別稱為連部、營部、團部。連部的人都是村里土生土長的人,沒什么新鮮的。但若營部、團部這樣的干部到工地視察工程進度時,人們便有些好奇心??粗麄円轮蓛裘嫔t潤在河岸上魚貫而過,再看看自已渾身泥巴、飽經風霜的面孔,心理不平衡是難免的。有惡作劇的民工便有意鏟起一塊小泥巴假裝努力干活,將泥巴向干部隊伍中甩去。攪得干部隊伍亂了陣形。有時,干部為了接近與民工的關系,還主動熱情地向民工招手,喊聲“辛苦了!”大多民工只是報以善意的微笑,曾碰到過這么楞頭青,笑著向干部們喊“心不苦,命苦啊!”</h3><h3>5、民工的伙食</h3><h3>民工的口糧不用自備,生產隊出糧管飯。在當時夠不夠三百六(即先進生產單位每個社員年人均分配糧食不可超過三百六十斤,一般村只能人均分到二百八十斤)的分配方式下,這也是鼓勵青壯男勞力上河的一種有效手段。我所在的村是公社的先進生產單位,所以糧色同周圍村相比是最好的。一般不吃地瓜面,主要是玉米面窩頭(僅有一兩次是紅高粱面)。一個月還可以吃一到二次饅頭。一天三頓飯有早晨、中午兩頓是由炊事員送到工地上吃的。工地上出工號稱三出勤,即凌晨到8點左右為第一勤,再至中午為第二勤,下午為第三勤。食堂只管做窩頭和玉米粥(中午是喝餾鍋水)。菜則是民工自備的咸蘿卜條.裝在一個敝口的大瓶子里.蘿卜條,家里條件好的多放點油,差得,少些許油,媳婦靈巧的,切得細.粗笨些的切得粗.這也和衣著一樣,男人往外走,帶著媳婦的手.</h3> <h3>人多,吃飯有時也要講策略。窩頭是盡管吃的,粥有時便不夠喝。當看著粥桶里的粥不太多時,頭回上河的毛頭小伙子往往會先舀上一大碗,生怕喝少了。而經驗老道者則是先小半碗小半碗的喝,這樣粥冷得快喝得多。當快看到桶底時,狠狠舀上一大碗,然后看著端著空碗瞅著空桶發(fā)呆的人們竊笑。孫子故里的人,懂兵法的大有人在。</h3><h3>6、民工的樂趣</h3><h3>工地生活枯燥單調,有時人們便在勞動中做些游戲。隊與隊之間個別身強力壯的漢子高興時便比誰更強壯。方法是看誰推得車子土裝得更多更大。平時,每方土要裝七車半,每車一人駕車,兩人拉鉤便能運到河外。這時,獨輪車上花筐里裝滿土僅僅是開始,車前的空檔上培上厚厚的泥片,車把前的橫梁上也培上泥片,然后再往車頂上培土,那小車裝得土,象座小墳一樣。這時駕車者格外謹慎,挺直身板、屁股緩緩扭來扭去,以維持左右平衡,肩膀慢慢聳起落下,以保證前后平衡。車前掛上二至三條拉鉤,六七個人喊著號子用力向上拉,周圍的民工停下活來,一齊大喊助威……這樣的車子,人們估算了一下二車半甚至兩車就裝一方泥土。</h3><h3><br></h3> <h3>喝水。工地上,上午中間、下午中間各送一次水。這樣最低限度地緩解了民工的口渴問題。但由于民工勞動強度大,出汗多,常常渴得難受。這時人們便自行解決喝水問題。我的辦法是在馬道下,挖一個一锨見方,深達水層以下的深坑,這時坑底便滲出清涼的水,別看它清涼就認為好喝,甜水與咸水的機遇各占一半。只要不是苦咸,便放到坑里一只搪瓷缸子,飄在水面上,隨渴隨喝。那時肚腸好,竟從未因此鬧肚子。</h3><h3><br></h3><h3>干活累了,中間要休息一會,社員叫“抽袋煙?!?lt;/h3><h3>素描《抽袋煙》</h3> <h3>這時人們便無所不談。博學的,啦三國、水滸;走過南闖過北的,啦外地的風土人情;沒出過遠門的啦第一次進城。劉大叔,啦他到惠城洗澡塘花一角五分洗過澡??匣ㄟ@么多的錢,這樣的經歷,全村只有他一個。他娓娓道來:“澡塘在大寺,大門是個門過道,先買上票。出了過道,是個大天井,盡北邊,還有一溜北屋,不知是做什么的。天井里也沒有放水的地方,就我一個在里邊。我想,要洗澡宏是得有水,找了半天,就見院子邊上有一個頭號大甕,里邊大半缸水,也不多么清亮……我尋思了半天,就在這里洗?這一毛五花得可夠冤的。試了試,水讓太陽曬得也算熱乎,可這也不強起家里的甕。錢花了,不洗,回去讓人家笑話,還是將就著洗洗吧。我在缸邊上就要脫衣裳……一個人從北屋出來沖我喊,“你想干啥?“”我買了票了,洗澡?!啊濒[玩嗎,那是泔水甕,洗澡上里邊澡塘里啊?!薄?lt;/h3><h3>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只有一人不笑,他是我們隊上的聾漢。聾漢一輩子光棍,吃飯穿衣??可霞壪聛淼木葷?。聾漢聽事得沖著他耳朵大聲嚷太勉強聽見。二孩和我差不多大,十六七歲,沒有故事啦,只會惡作劇。這時他便想拿聾漢開涮。只見他沖著聾漢的耳朵大聲喊:“聽說了嗎?“啥?”“上級下來娘們了,說是沒有娘們的一個人救濟一個?!泵@漢雖聾卻并不傻,聽了后楞了一下,便要彎腰脫鞋,二孩早笑著跑遠了……</h3> <h3>挖河工地上,我們也斷不了接受“再教育”.但這和課堂上、電影里和廣播中不太一樣。五隊有個參加渡江戰(zhàn)役的退伍軍人,連秤叔,他說的自己的經歷令我們出乎意外。他說到,渡江時,那炮彈打得江水象下餃子一樣,我們問他怕不怕?蠻想聽一句”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之類的豪言壯語。但他卻眼里充滿了恐怖,好象又親臨其境地撇著嘴說,“我都嚇得尿了一褲子”……這使周圍的年青人聽了覺得不太爽,便有人說,你真“草雞”(膽小鬼的意思吧)。他認真地說:你沒經著過,讓你,得嚇的屙在褲里。由于他的演講出乎意外,我們暗地叫他“百萬分之一”(取百萬雄師下江南之意)。他的故事雖讓我們聽了不爽,但覺得更真實。</h3><h3><br></h3><h3>速寫《枯水季節(jié)的幸福河》</h3> <h3>(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