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潿洲島行—重訪47年前從軍路

瑪麗

<h3><br></h3><h3>撰文、編輯:瑪麗</h3><h3>圖片來源:陳朝榮、自拍</h3><h3><br></h3><h3><br></h3><div> 好久沒出門遠行了,說走就走。先生對我說:放下你手頭的美篇,去潿洲島走一趟,放松下!好哇!難得他有心。</div><div> </div><div> 認識潿洲島是在41年前認識先生后,從他對潿洲島的描述開始,在我的印象中,潿洲島可媲美西沙群島。</div><div><br></div><h3> 先生在新兵連集訓(xùn)結(jié)束分配到修理所,副所長對這個新兵說,調(diào)你去炊事班,過個年把時間提你當司務(wù)長。部隊駐地在廣東,懂粵語的兵有語言優(yōu)勢,易與當?shù)匕傩諟贤?。先生有個同鄉(xiāng)戰(zhàn)友是操縱員,星期天主動去飲事班幫廚,上海兵便善意提醒他,你經(jīng)常主動去幫廚,不然你會當司務(wù)長的,這位操縱員緊張得再也不主動去幫廚了,這是真話。修理所有個司務(wù)長(廣州籍),干活吊兒郎當,炒菜時,蹲在灶臺上揮汗如雨,官兵都有意見,一時又找不到合適人選替換,正愁著。</h3><div><br></div><h3> 之所以說這話,源自新兵連集訓(xùn)快結(jié)束了,那時正值文革高峰期,所有的活動結(jié)束,要進行總結(jié)、個人要發(fā)言表決心等等的文革儀式。新兵人人搶著發(fā)言,個個表態(tài)表決心,不外乎就是,聽從黨組織安排,服從分配,要斗私批修等等口號。先生一言不發(fā),保持自我。后來他對我說,有什么好說的,領(lǐng)導(dǎo)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也輪不上我表決心就能定下來干哪一行,再說我也不想當司務(wù)長。還真有個性,不像文革時期潮流青年,逆流而上,不隨大流。</h3> <h3>1970年12月入伍新兵照。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下面寫著“為人民服務(wù)”,是那個年代軍人才能佩戴的神圣標志,普通民眾是無法得到的榮耀。“為人民服務(wù)”今日仍然是軍人口號</h3> <h3>1971年4月,入伍剛4個月的新兵,在廣州學(xué)習(xí)期間,海珠橋旁拍下了這張新兵照。胸前的毛主席像章熠熠生輝。</h3> <h3><br></h3><h3><br></h3><h3> 不積極表決心的新兵,司務(wù)長沒當成,反而被技術(shù)處主任(梅州籍)慧眼識才,這位高中生被挑上學(xué)習(xí)雷達技術(shù)。那時的兵多數(shù)文化程度不高,小學(xué)、初中居多。文化高的挑上當操縱員、報務(wù)員,文化低的最后去學(xué)汽車駕駛。</h3><div><br></div><h3> 先生說,我們空軍不像陸軍,在雷達團當汽車兵不需要太高文化,飯?zhí)贸燥?,一人一份,分份吃,不吃大鍋菜?lt;/h3><div><br></div><h3> 那時的我,年輕充滿朝氣,對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在農(nóng)場工作,天空太窄。沒機會出差,外出最遠湛江市開會,完了又返回農(nóng)場,不出雷州半島半步,只有探親假一年一次才回到父母家。</h3><div><br></div><div> 1971年新兵第二年,跟隨技術(shù)處助理員前往潿洲島維護雷達。助理員對他說,出差在外你不用付錢,我替你付,以后等你提干了,帶戰(zhàn)士出差,你也不許收戰(zhàn)士的錢,這是我們技術(shù)處的傳統(tǒng)。新兵點點頭表示明白。</div><div><br></div><div> 北海有兩個連隊,一個駐市區(qū)馬蘭路11連,潿洲島駐扎的是12連,哪年建站沒考證過。70年代的潿洲島實在是太窮了,島上的村民打魚為生,講客家方言和粵語,(但不是標準的客家話)新兵跟隨助理員上島,聽到的流傳,當?shù)毓媚飳幖薮箨懸粭l狗不嫁島上一個人。據(jù)說,有個女民兵連長偷偷和一個干部戀上了,干部轉(zhuǎn)業(yè)時,女民兵連長偷偷跟上船死活要跟干部走,離開潿洲島。故事真假大家去猜,可見當年的窮。</div><div><br></div><h3> </h3> <h3>  圖片來源:陳朝榮</h3> <h3><br></h3><h3> 如今,潿洲島搖身一變,成中國十大最美麗海島之一。民宿客棧越開越多,吸引全國各地游客,“汐岸”客棧,宿一晚,收費1千多,多多少不得而知,位置面朝大海看日出日落,潮起潮落,順著火山石鋪就的臺階拾級而下,不到100米可在岸邊嬉戲踏浪。</h3><h3><br></h3><h3> 有一年,團里接到報告,潿洲島雷達出現(xiàn)故障,必須馬上處理,軍情緊急。一行四人駕駛軍用吉普車,緊急從廣東湛江市遂溪縣出發(fā),一路疾馳飛奔。</h3><h3><br></h3><h3> 進入廣西境內(nèi),這輛軍用吉普車正飛馳行駛著,忽被一輛地方小車超速在軍用吉普車前緩慢行駛,軍用吉普車一打方向盤又超地方小車,一路狂奔,被甩在后的地方小車快速超車又緩慢地在軍用吉普車前行駛。四個被激怒的軍人超越地方小車后,從車上跳下,向后面地方小車迎面走去。</h3><h3><br></h3><h3> 這時,什么軍愛民民擁軍一派祥和面孔頓時變成了憤怒軍人,指著地方小車的人員大吼、責(zé)罵,可對方人員也不是吃素的,我們是交通監(jiān)理所人員,你們的車已經(jīng)超速行駛,違反交通條例。70年代公路交通管理部門稱為監(jiān)理所,稱交通警察還是后80年代的事。</h3><h3><br></h3><h3> 四個軍人齊聲大吼,我們執(zhí)行軍事緊急任務(wù),軍令在身,延誤軍情你們承擔(dān)得起嗎!監(jiān)理所人員一聽這話,不得了,又看這四個全副武裝的軍人,趕緊見好就收。</h3><h3><br></h3><h3> 70年代上潿洲島一趟非常不易,臺風(fēng)多,無風(fēng)三尺浪。團里一般都是用吉普車送到北海,再自行上島。看天氣,有時等幾天都上不了島,天天跑到岸邊看天氣,海浪滔天,小型軍艦都不敢出海行駛,20歲強壯軍人登上小型軍艦過海,被海浪拍打暈頭轉(zhuǎn)向,臉色發(fā)青,嘔吐不止,乖乖躺在船倉睡覺。</h3><div><br></div><div> 時隔47年,先生對潿洲島印像還停留在1971年。</div><div><br></div><h3> 我們?nèi)迧u你行嗎?!我那時這么強壯的身體都扛不住,你更不行。我說,不是有客輪嗎?客輪也不行。還是去了再說吧!我不服氣。</h3><div><br></div><div> 就這樣,帶著47年前的記憶,登上了前往潿洲島客輪?!皢琛薄洼喚徛偝龃a頭,向前方駛?cè)?。我們站在船艙外護欄,遠眺大海,奇怪啦!先生說,海面沒出現(xiàn)白浪,船體又不搖晃,海面沒風(fēng),更沒白浪滔天。我說,不是臺風(fēng)天哪來的風(fēng)浪,不對,以前我坐上軍艦,根本不敢去護欄甲板,雖沒風(fēng),但海面的波浪像一條白線遠遠朝你涌過來,掀起陣陣浪花。氣候變暖了,臺風(fēng)也少了,只能這樣理解。</div><div><br></div><h3> 臨走前,與陳記者打招呼,我要去一趟潿洲島。陳記者一聽,興奮地說:好呀!1969年我去過潿洲島一次,不過風(fēng)浪很大,會暈船的,你行嗎?還是這句話,暈浪!陳記者接著說,當年我們?nèi)齻€部隊記者坐海軍炮艇上潿洲島,結(jié)果,吐的一塌糊涂,你要小心哦!給我溫馨提示!</h3> <h3>  戰(zhàn)地記者陳朝榮</h3> <h3>  圖片來源:陳朝榮</h3> <h3>戰(zhàn)地記者陳朝榮(前)三位軍中記者前往北海潿洲島</h3> <h3><br></h3><h3> 陳記者他們一行三人,興致勃勃前往潿洲島,在北??h海邊小漁村拍了不少照片。結(jié)果,上潿洲島時,暈浪嘔吐,到了駐地,三個年輕強壯記者經(jīng)受不住風(fēng)浪拍打,個個沒精打采,走路搖搖晃晃,像踩棉花不穩(wěn)。最后,島上一張照片沒拍下來。遺憾!</h3> <h3>1969年的北海漁業(yè)碼頭,一派繁榮景象。圖片來源:陳朝榮</h3> <h3><br></h3><h3> 行駛一個小時40分鐘,客輪緩慢向潿洲島碼頭靠岸。先生努力地找尋47年前登島印象,高大的火山巨石不見,但遠處那座廢棄的藍橋還在,好像就在這附近上島的。沒印象了,畢竟過了47年。</h3><h3><br></h3> <h3>這是上潿洲島給我的第一印象,岸邊碼頭標志,“潿洲”。遠處是藍橋,因橋體呈藍色得名。讓我聯(lián)想起“魂斷藍橋”那段一戰(zhàn)時期的經(jīng)典愛情故事。</h3> <h3><br></h3><h3> 晚上在客棧與當?shù)貚u民聊天聊到12點多鐘,阿叔60多歲,與老兵同齡。問空軍雷達站在哪個地方?阿叔說,知道。就在東邊離碼頭不遠,坐3路公共汽車在梓桐木路口下車,靠左側(cè)遠遠就看到雷達天線了。我問阿叔,你去過嗎?去那里干什么!軍事要地,外人不能隨意進入。</h3><h3><br></h3><h3> 第二天上午,與先生坐上3路車,到達梓桐木路口時,巨大的球形雷達天線赫然醒目立在左側(cè)小高地上,離我們的位置還有很遠,司機說去不了,先生只能在車上遠遠眺望曾經(jīng)熟悉的連隊。雷達天線在身后漸漸模糊,有點失望。</h3> <h3>這是老兵47年前熟悉的連隊,陣地高處巨大的球形雷達天線替換老式的鍋蓋雷達天線。老兵雖不能重返連隊溫故,但也圓了心愿。</h3> <h3>  1975年9月老兵被選送到武漢雷達學(xué)校學(xué)習(xí)。1977年高考恢復(fù),1978年,上級決定再選送老兵進武漢雷達學(xué)院讀書,老兵找理由對領(lǐng)導(dǎo)說,下次再去,指標讓給了其他戰(zhàn)友。其實老兵是想進華南理工大學(xué)讀書,團里每年都有選送人才進學(xué)院讀書,他想等下一批。就此,一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老兵被調(diào)往前線參戰(zhàn),與上大學(xué)讀書擦肩而過。</h3> <h3>  最后一次上潿洲島維護雷達是1977年。后調(diào)至湛江??悼h英利公社附近的鷹峰嶺雷達站(4連)任雷達技師,1977年參加廣空七軍全軍雷達技術(shù)大比武,獲得個人第2名。成為雷達4團技術(shù)中的技術(shù)尖子,1979年2月廣西邊境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即將開戰(zhàn),被抽調(diào)加強陸軍雷達,調(diào)至42軍高炮團,跨兵種參戰(zhàn),戰(zhàn)后留在了陸軍42軍高炮團。</h3><h3><br></h3><h3> 同鄉(xiāng)老戰(zhàn)友陳勉熹對他說,你命大哦!我們廣空七軍4團雖也算參戰(zhàn)部隊,但我們是后方部隊監(jiān)控整個空域。真正上前線的整個4團就你一個人上了。他淡淡說,我不危險,一線的步兵危險,我是前線的后方,保衛(wèi)軍部安全,隨軍部指揮部轉(zhuǎn)移。老戰(zhàn)友說,那你穿的藍褲子顯眼呀!越軍特工沒找到你這目標,算你命大。他說,這倒是,藍褲子特殊兵種,很害怕。</h3> <h3>  老兵1979年2月17日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圖為42軍3月16日撤軍后在廣西龍州邊境休整。</h3> <h3>  2014年7月30日,老兵重返老連隊與指導(dǎo)員(右1)司務(wù)長(左1)合影。身后巨大招牌寫著“南疆第一站”,對外稱青桐雷達站,也稱鷹峰嶺雷達站,(湛江雷州英利鎮(zhèn),距湛江市60多公里)地處雷州半島最高處,可俯瞰整個北部灣海域。(瑪麗攝)</h3> <h3>  老兵在潿洲島海灘</h3> <h3>  老兵與同鄉(xiāng)老戰(zhàn)友陳勉熹(右1)在北海銀灘</h3> <h3>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老戰(zhàn)友陳勉熹任作戰(zhàn)股作戰(zhàn)參謀,說:緊張呀!那時,天天盯著屏幕看箭頭方向,前線作戰(zhàn)部隊打到哪里,什么地方,幾分幾秒我們都知道,空中戰(zhàn)機隨時起飛。戰(zhàn)后我們作戰(zhàn)股有2個指標,我沒評上,你要在4連的話,三等功非你莫屬,連隊雷達技師參戰(zhàn)的全評上三等功,戰(zhàn)后提拔,技術(shù)處的位置一定是你的。你看誰誰誰,這么笨都當上副團級……</h3><h3><br></h3><h3><br></h3> <h3>  這是潿洲島五彩灘,很美!</h3> <h3>  走到五彩灘,由火山噴發(fā)傾瀉而下的巖漿在海上凝固,形成規(guī)則大小不一平滑的巖石,呈五彩色石塊,海水一波一波往腳邊拍打著。</h3><h3><br></h3><h3> 就是這里了,先生興奮地說:那時我們幾個兵,吃完晚飯沿著小徑土路往海邊走到這里,巖石上有一個個淺淺的小坑,海參被海浪沖上岸,擱淺在岸邊,很多海參,全身黑黑的,約30公分長,全身長刺,用腳一踢立即卷縮一團,還有很多漂亮的海貝海螺。70年代島民不知海參為何物,不敢吃,任由自生自滅。有的島民撿回家剁碎喂豬,部隊官兵更不敢吃。</h3><h3><br></h3><h3> 退潮時,幾個兵就下海挖珊瑚花。潿洲島漁獲很豐富,海產(chǎn)特別便宜,部隊都到海邊漁業(yè)供銷社買魚干,2、3元一斤。</h3><h3><br></h3><h3> 上島時看到的巨大火山巖層山體,豐富的蔓藤把巖體全覆蓋,早已沒47年前裸露的火山巖層山體震撼。島上,海陸空三軍齊備,成為軍事重地。</h3> <h3>  這是文中提到的“汐岸”客棧,潿洲島一景。</h3> <h3>  山體被藤蔓覆蓋。</h3> <h3>  火山巖漿形成如書籍般的巨大巖石。</h3> <h3>  火山噴發(fā)的巖漿 形成黑色石塊。</h3> <h3><br></h3><h3><br></h3><h3> 再見了!老連隊</h3><h3><br></h3><h3> 再見了!潿洲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