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3月24日的清晨我們離開埃及的開羅搭乘土耳其航空的航班飛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它也被稱為君士坦丁堡。入住離機場不遠的pullman (鉑爾曼)酒店,它是雅高集團下屬的國際五星級的酒店非常漂亮,上海打浦橋中星廣場也有一間。我們31日回國前的一晚我們還住在這里。</h3> <h3>土耳其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和軍事戰(zhàn)略地位。它擁有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水道和達達尼亞海峽被統(tǒng)稱為的土耳其海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的咽喉地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土耳其從來沒有中斷過戰(zhàn)爭,土耳其是一個勇敢戰(zhàn)斗的民族。</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25日是我們此行唯一的一個雨天,我們坐上大巴沿著馬爾馬拉海岸一路向南。沿路看到的比起昨天的埃及大漠倒是干凈整潔了不少。沿海一帶有不少別墅看上去有點像我國富裕地區(qū)的農民新村,但米娜導游告訴這里的別墅主人不少是土耳其的明星,歌星。</h3> <h3>我還是說一下這次吃得怎么樣?首先肯定是我的腸胃不適合土耳其的餐飲文化。這里的廚師把食物分為二種,生的或熟的。生的食物就是蔬果之類,即使是五星級酒店大廚,每天就是把黃瓜,卷心菜,胡蘿卜等洗凈切開然后裝盤。配上一些醬料就成了沙拉。熟的可以是雞蛋,牛肉粒,肉腸,配上奶酪。所有的菜式都要經過充分的烹煮的。完全不考慮色香味形。我經常別無選擇的裝上一大盆生菜淋上醬汁加片面包和一份扁豆湯,怪不得同行的姑娘調侃的稱我是"吃草大叔"。這次我們所有的行程都是在圍繞著大海,可奇怪的是我們沒有見到過真正的海鮮?就像文革中的上海,靠海但很少能吃到海鮮。我想大概埃及和土耳其的漁業(yè)水平有關吧。</h3> <h3>大雨中我們的大巴駛入了渡輪,我們要渡海了!世界著名的達達尼亞海峽,它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渡船將從恰納卡萊處達達尼亞海峽最狹窄處通過,一路我們有海鷗的陪伴。</h3> <h3>特洛伊古城就在我的眼前,還有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大木馬!希臘詩人荷馬筆中的特洛伊戰(zhàn)爭就發(fā)生在這里。戰(zhàn)爭的起因是因為土耳其國王的王子拐走了希臘一個藩屬國王的老婆海倫。斯巴達國王大怒發(fā)誓要奪回他的妻子,但又怕打不過人家。于是就去求助于他哥哥阿伽門農國王。哥哥出于維護家族榮譽大舉希臘聯(lián)邦的軍隊攻到了特洛伊城下,圍了十年還是久攻不下。阿伽門農國王手下有一謀士出了一招:做了一個大木馬內中埋伏著希臘勇士,把木馬推到特洛伊城下后希臘軍隊突然消失了。傻乎乎的特洛伊人還以為是什么戰(zhàn)利品把木馬推入城中。一個風高月黑的晚上木馬里的伏兵潛出殺了看護城門到守兵打開了城門。于是希臘人血洗了特洛伊。結果是弟弟被人拐走了老婆,哥哥卻得到了特洛伊!</h3> <h3>隨著米娜導游的講述我們進入特洛伊古城之中。剛才渡海時還陰雨連綿的天氣忽然變成了藍天白云。難道這是土耳其特有的待客之道?</h3> <h3>眼前看到的古城遺址還不如說是一望無際的考古工地。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破罐亂瓦。但人們似乎不愿去打擾它們,即使是建在最上面一層的羅馬廢墟距今大約也有一千多年了。</h3> <h3>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施力曼帶著新婚的妻子來到了西安托利亞,他對特洛伊的故事著了迷于是他聘用了史詩的原作者荷馬給他當導游。在荷馬的幫助下施力曼證明了特洛伊木馬歷史依據(jù),挖掘出了沉默了二千多年特洛伊古城。它竟是在同一塊遺址上重疊著分屬九個時代的古城!當一個城市毀滅了以后,另一個城市造在了它的上面!我在想古人為什么要這么做?遷址比重建容易得多!回家后我查閱了地圖才明白:是恰納卡萊獨特而又重要的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原來恰納卡萊是達達尼亞海峽最窄的區(qū)域在這里海峽寬度只有1.2公里。從這里渡海去亞洲或非洲無疑最為方便。</h3> <h3>盡管施力曼為揭開特洛伊神秘的面紗有著氣功偉業(yè)但他也有他丑陋的一面,施力曼在發(fā)掘古城的過程中挖到了特洛伊寶藏。他沒有把屬于土耳其的財物交給土耳其當局而是把它們運到了希臘,經土耳其強烈抗議之下希臘政府不敢接受這批寶藏。施力曼只得帶著這些價值連城的寶藏回到了他的祖國德國,直到現(xiàn)在它們還被收藏于柏林國立博物館中。</h3> <h3>Parion hotel 是恰納卡萊排名第四的五星級酒店,其實盛名難副。你瞧干涸的游泳池顯得有點臟,池子里的樹葉沙土也沒人清理。海邊散步回來的路上一陣惡臭襲來,仔細一看原來酒店排往海里的污水管道和處理設備全部裸露在外面。</h3> <h3>第九天我們來到了以佛古城,愛琴海邊曾經的羅馬帝國擁有的一座美麗古城。凡是來土耳其旅游的人都想來看看這面積遼闊,奢侈荒淫的古城遺跡。它已經躺在這地中海邊二千多年了。</h3> <h3>沖天而立的羅馬柱標志著此地曾經的輝煌。</h3> <h3>這里是當年的小劇場。真想知道圍墻之上排列整齊的大理石神龜代表著什么意思。</h3> <h3>劇場的規(guī)模雖不大,但劇臺,燈光幕墻,演員更衣室一樣不缺。</h3> <h3>這里就是演員休息更衣的夾弄。</h3> <h3>這里曾經是古羅馬時代商業(yè)和宗教的重鎮(zhèn),據(jù)圣經記載:圣保羅曾經來到過這里,圣母瑪利亞在以佛古城中度過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離這里不遠處有座梅雷曼納教堂。圣母瑪利亞死后就葬于此。</h3> <h3>據(jù)傳沐浴是當時的羅馬人最為重要的社交活動,這門頭上的浮雕應該與這里的沐浴場相關。</h3> <h3>澡堂附近有一個公共廁所,座廁表面是用整塊的大理石經過磨光處理而成的。底下設有清污的坑槽顯然是用不停的流水進行排污作業(yè)的。羅馬人倒是蠻會享受的但這不符合節(jié)水的要求啊!米娜告訴我們:冬天那些貴族如廁前先要讓自己的奴仆先坐在廁位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大理石捂熱后給主人使用。</h3> <h3>就在石柱甬道的盡頭我們看到有一座精美的古建筑攔住了去路。建筑物的右側明顯的留有一個秘密通道。原來這就是塞爾丘克圖書館,它坐西朝東是為了讀書人可以充分利用早晨的光線。</h3> <h3>塞爾丘克圖書館的建筑風格相當精美而豪華奢靡,想是主人崇尚讀書人的尊貴。</h3> <h3>這塊石頭上面有個明顯的腳印,還記得剛才說過圖書館的側面有個秘密通道?原來這個秘密通道通往妓院。它恰好是說明了當時的羅馬貴族精神層面的二面性。他既強調著社會需要讀書人的重要性需要有文化的族群來安國定邦繼承偉業(yè)。同時也顧及到男人本能享受需求的同時留有他的體面和尊嚴。通道入口這塊石頭上面的腳印卻是用來規(guī)定:進入者必需是成年人。雖說腳的大小不能準確的判斷人的年齡但在那個沒有身份證的年代還會有比它更便捷的方法嗎?我服了!人類在幾千年之前就知道怎樣人性化的管理社會。</h3> <h3>以佛古城建于公元前十世紀,在漫長的古羅馬時代里以佛古城一直是除了羅馬之外最大的城市了。但它終于在公元十五世紀淹沒于維蘇威火山爆發(fā)的灰燼之中。</h3> <h3>這是一個能夠容納二萬五千人的露天大劇場,建筑規(guī)模宏大且又壯觀。主要用于戲劇表演也能用于羅馬角斗士的搏殺。氣喘吁吁的跑到座位的最高層拍了這張全景俯視照。想感受一下當年當年的觀眾坐在這里除了氛圍之外還能看清戲劇的表演嗎?瞧!我的伙伴們正向我招手呢!</h3> <h3>當年大劇院在建造時就近取材的采石場,人們在這里集中原石并把它們雕鑿成才。</h3> <h3>今晚我們住的是愛琴海邊大貝利希大酒店(Grand Belishi )。站在酒店房間的陽臺上望著愛琴海的波濤海天一色美極了。夕陽下的沙灘上已經空無一人,忽然想起或許能在愛琴海邊拍上一組日落的照片。于是一頭扎進房間給相機換上偏振鏡片坐在陽臺點上一支煙靜靜的等候著。</h3> <h3>黃昏時海風帶來了涼意,太陽好像有點害羞,落在海平面之前就鉆進厚厚的云層里去了。</h3> <h3>晚飯后我想回到海灘上走走。只見遠處早有一輛轎車停在酒店專屬的沙灘上。覺著好奇我用相機的焦距調到最高看到轎車里的人正用望遠鏡也看著我。哈,原來這是輛警車!敘利亞戰(zhàn)爭的難民像蝗蟲一樣向歐洲涌去,土耳其正是難民集中的過渡的國家。日落黃昏偷渡的小艇把難民們送來沙灘登陸,警察只能在此守株待兔。</h3> <h3>說起棉花堡之前恐怕還是要從掛在博物館的一幅畫開始。坐落在山頂之上的希拉波利斯是一座著名古城。而山坡上的白色階梯是山體內部的溫泉溶解了巖石的碳酸鈣溢出山體冷卻后形成的"鈣華"</h3> <h3>遠處就是希拉波利斯古城的遺址。</h3> <h3>遠遠的望去確實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當溫泉順著山坡流淌時水溫逐漸的冷卻碳酸鈣析出沿途沉淀下來。久而久之就出現(xiàn)了一層層階梯狀的鈣化堤。</h3> <h3>瞧見山腳下的淚珠般的小湖了嗎?據(jù)說這里是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洗澡的御用池。多美的故事??!</h3> <h3>雖說現(xiàn)在是枯水期,但從這綿綿的碳酸鈣積層能看到大自然幾千年的積淀而形成的宏偉景觀。</h3> <h3>行走在棉花層頂部的棧道上可以清晰的山水在流淌,就是這清澈的溫泉水孕育了山頂上的希拉波利斯的古城。景區(qū)管理方要求游客脫鞋后才能走入溫泉之中,于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紛紛脫鞋把腳浸入清澈見底的溫泉水中。</h3> <h3>棉花堡景區(qū)內有著豐富的文物出現(xiàn),特別是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古墳群。所以土耳其政府在景區(qū)內的一座宮殿的古跡之上建造了一個博物館。在博物館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保存完好的雕塑,棺槨以及許多陪葬物品。</h3> <h3>許多精美逼真的人物雕像被人砍去了頭部,可想而知土耳其在綿延不斷的戰(zhàn)亂中混亂不堪的盜墓亂象。</h3> <h3>這些形象逼真的人物大理石雕像與埃及法老的棺槨上的雕刻不同。土耳其遺址上挖掘出來的棺槨外邊的裝飾像是用雕鑿完成的塑像整塊鑲貼在棺槨的外面。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就會有些脫落了下來。</h3> <h3>大量精美絕倫的陪葬品上面在櫥窗的燈光照射下顯出幽幽的光暈。我想它們之間的任何一件如果出現(xiàn)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將會有一幅怎樣的場景。</h3> <h3>在希拉波利斯古城遺址上重建的博物館外貌。</h3> <h3>夕陽余暉下我發(fā)現(xiàn)米娜導游靜靜地坐在遠處的一張椅子上,她在給我們指引我們拍攝棉花堡全景最佳的位置。</h3> <h3>試了幾張后我知道自己已經拍到了可以使自己滿意的棉花堡照片了。謝謝米娜!</h3> <h3>也不知道是誰家的狗狗愜意的躺在棉花堆里享受著今天最后的陽光。</h3> <h3>忽然鏡頭里發(fā)現(xiàn)有東西闖入,哦原來是遠處山頂上享受滑翔傘運動的勇士們出發(fā)了。剛才可能氣象條件不理想,她們在教練的帶領下迎著風像鷹一樣的在山谷之中盤旋著。 </h3> <h3>米娜最后把我們帶到了埃及艷后洗澡的池塘邊最后看一眼棉花堡全景。</h3> <h3>安塔利亞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地中海的海濱城市,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度假休閑的好地方。</h3> <h3>靜靜的港灣內停泊著眾多的帆船似乎還保留著希臘人渡海來到這里的時光。遠處的燈塔就像一位盡職的保姆伸展著臂膀護佑著那些遠處歸來的小船。</h3> <h3>順著港口護堤的石階路我們來到了安塔利亞的老城區(qū),海港岸邊的喧囂離我們遠去。一切變得靜悄悄的。</h3> <h3>昔日的老洋房都已成為酒吧或是餐廳,到了晚上這里一定人聲鼎沸。</h3> <h3>站在這寧靜的老街上我忽然想起自己兒時的家園,現(xiàn)今的思南公寓。一切都是由那熟悉的氣味勾起了我的鄉(xiāng)思?;蛟S是有點想家了。</h3> <h3>古老的城墻下老外們在享受著午后的陽光。</h3> <h3>港灣的防波堤外有一條在帆船正離家遠航。</h3> <h3>碼頭上到處可見打扮得光怪陸離的各色帆船系泊在岸邊招攬著游客。</h3> <h3>安塔利亞我們在這個海邊酒店度過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酒店圍廊的玻璃屋頂還在滴水。</h3> <h3>今天是我們出游的第十二天,我們要從安塔利亞出發(fā)經過孔亞去卡帕多奇亞??偣惨甙俟锎蟀蛙囈_八個小時。一路冒著寒風細雨越過高海拔的雪山,怪石嶙峋的崎嶇山路。來到了古代土耳其的首都孔亞時云開霧散,晴空萬里。遠眺白云下的清真寺更覺挺拔威嚴。</h3> <h3>這樣漂亮的一座古城堡居然是孔亞驛站,里邊正在維修不便入內參觀。不過城墻和大門口氣派的裝飾不禁讓人肅然起敬。是??!孔亞原本是土耳其宗教的中心來往禮拜禱告的虔誠教徒理應有個像樣的居所。</h3> <h3>拍這張照片時還沒能理解路邊的地圖和國旗的意義所在,原來這是在宣示國家的過往。不忘初心嘛!翻開土耳其的地圖冊,我們這些天在埃及土耳其之旅又是飛機,大巴,輪渡的居然還沒有跑遍這個曾經的奧斯曼帝國版圖的一半。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土耳其站錯隊受到國際社會嚴厲的懲罰,或許今天就不會有中東之亂和歐洲共同體。因為奧斯曼帝國甚至還包括了希臘,西班牙等南歐國家。不可思議!</h3> <h3>前往卡帕多奇亞的路上,遠處云端之下巍峨的雪山就像帶上白色的皇冠保佑著蕓蕓眾生。在搖晃的車廂里拍照一般不會有好的效果。在顛簸不停的路上得到了令人沮喪的消息:明天早上卡帕多奇亞因為天氣原因熱氣球漂流被取消了。掌管第二天放飛的四人小組實行一票否決制,只要其中一人反對明天幾百個熱氣球就得停飛。</h3> <h3>我們終于來到了美麗的卡帕多奇亞。</h3> <h3>碧藍的天空,柳絮般的白云再配上這精靈般的地貌特征。我只能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眼前的一切。</h3> <h3>卡帕多奇亞位于土耳其中部的高原之上,是土耳其最具視覺震撼的景觀沒有之一。</h3> <h3>大約三百萬年之前卡帕多奇亞的三座火山同時發(fā)生了可怕的噴發(fā),大量的石灰?guī)r火山灰涌向了地面。后來經過地殼運動,石灰?guī)r層發(fā)生了龜裂。經過雨水的沖刷和氧化才慢慢的形成了現(xiàn)在煙囪形狀的地貌。</h3> <h3>米娜應該是一位天才的攝影師,她總能在最恰當?shù)臅r間段把我們帶到最漂亮的風景點。真是太漂亮了。要是今天早上坐上了熱氣球的話,此行就完美了!</h3> <h3>此時再用多少褒美的詞句都是多余的。</h3> <h3>當?shù)氐奶厣频辍蕉淳频辍?lt;/h3> <h3>當晚我們住的華美達酒店。</h3> <h3>躲避政治迫害的基督先賢們經過重重的災難,翻越了崇山峻嶺躲進了卡帕多奇亞的大山深處。他們掏空了整個山體建起了最雛形的基督教堂,甚至在教堂的墻上,屋頂上刻畫了許多精美的壁畫。</h3> <h3>古羅密露天博物館為我們展示的公元一世紀第一代基督徒們?yōu)榱硕惚芤了固m教的迫害在這些突兀而又怪異山上開鑿了無數(shù)的石洞里甚至建起了最簡易的教堂,他們在這里禱告過著集體生活。是全世界基督徒的圣地。</h3> <h3>第一代的基督先賢們秉持的堅定無比宗教信念,在山洞里過著極其簡樸的物質生活。均攤所有的勞作,分享上帝賜予的食物。他們可曾想到過,后來的伊斯蘭政權的當權者會以怎樣的理念對待天下蒼生呢?</h3> <h3>上面就是曾經的禮拜堂。有守衛(wèi)看護的地方總是比較重要的文物所在。</h3> <h3>這些山洞就是當年清修冥思的地方。和延安的土窯相比更是簡陋不堪,延安的窯洞里還有土炕避寒可這山洞里只有一個石墩可以睡覺。先輩的志向可否化為后來者的初心?</h3> <h3>清真寺雄偉壯觀的建筑風貌深深的吸引了我,由于男性的優(yōu)勢我只是脫了鞋就能進入到了寺內。只見從彩色的窗戶鏡子外透入的陽光灑在殿堂的每一個角落,五彩繽紛令人炫目。</h3> <h3>藍色的穹頂位于禮拜大廳的中央。</h3> <h3>看到參觀的游客數(shù)量還不多,我悄悄的走入大廳拍了不少的照片。</h3> <h3>這里是伊斯坦布爾聞名于世的大巴扎,雖說是小商品集市但它設在古色古香的一個老建筑內。大門口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值守,但這并不影響喜歡淘貨人的心情。</h3> <h3>大巴扎車水馬龍人們魚貫而入,恐怕是全世界的女人都喜歡購物。即使是沒有任何目的在商場閑逛心情也會很好。照片上的那一位就是她們的其中之一。已經是中午時分了她興猶未盡的走出來還是二手空空。</h3> <h3>1617年藍色清真寺完工。它是奧斯曼帝國時代的建筑藝術的杰作。也是拜占庭的希臘文化和奧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蘭教相結合的建筑。如果沒有周邊的六座叫拜塔,像不像一座東正教的教堂?</h3> <h3>埃爾多安總統(tǒng)今天要來藍色清真寺參加一個活動,廣場上突然戒備森嚴。天上直升機,地下裝甲車。軍隊,警察,便衣把持著各個路口但就是沒有清場。和路口的警察叔叔說明情況后我們還是能夠得到許可得以通過。</h3> <h3>地下水宮是全世界公認的人類最早,最偉大的地下市政工程。我要感謝那天總統(tǒng)先生的視察使得藍色清真寺關閉,導游臨時安排我們參觀地下水宮。在土耳其較有規(guī)模的清真寺大約有三千多個,但這個地下水宮卻是世界的唯一。耶萊巴坦地下水宮長140米,寬70米。用三百多根高s米從安托利亞神殿搬來的的石柱支撐著磚砌拱形屋頂。公元六世紀拜占庭王朝為戰(zhàn)爭的需要防止敵人的圍城就用數(shù)千奴隸修建而成。地下水宮蓄滿水可以供全城軍民一個月的飲水需求。地下水宮被棄用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老城區(qū)的居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了流水的聲音。經考古人員查戡后才使地下水宮得以重見天日。</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托普卡帕皇宮奧斯曼穆罕默德二世在十五世紀建造的。它是奧斯曼建筑的代表作。在薩拉基里奧角的山岡之上俯視著博斯布魯斯海峽?;实劬褪菚硎芴孀约赫伊藗€好地方。</h3> <h3>我們此行的最后一個游覽項目就是坐游艇游覽博斯布魯斯海峽,游船離開碼頭后我們先靠著歐洲岸線朝著二座歐亞大橋駛去。站在船舷邊看著岸邊移動的景物仔細的聽著米娜從駕駛艙內傳來的解說的聲音。</h3> <h3>博斯布魯斯海峽歐洲岸線上的新皇宮,多瑪巴切皇宮比起其它的歐洲皇宮規(guī)模并不算大,但其奢華無比且保存的非常完好。據(jù)說經過一百五十多年至今皇宮里的所有物品都是真品,哪怕是木門上的一個手柄,窗簾和地毯都和當年一模一樣。真應該進去看看。</h3> <h3>凱賓斯基大酒店據(jù)說是全世界最貴的酒店,也是全球頂級的品牌酒店。</h3> <h3>御用的教堂據(jù)說國王是坐著船來這里做禮拜是的。</h3><h3><br /></h3> <h3>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風雨的溫床。人類生存的空間。出于狹隘和無知,我們的歷朝歷代都無視著它的存在。直到今天我們被人掐住了脖子后方才明白:誰占有了海洋,誰征服了海洋,誰就擁有了全世界。</h3> <h3>海邊山坡上別墅群是富豪們寓所。</h3> <h3>碼頭上系著他們奢華的游艇。</h3> <h3>游船已經掉頭朝著對面亞洲岸線靠攏。米娜告訴我們:岸邊上的這座建筑是一所著名的軍事學院,埃及首任總統(tǒng)納賽爾,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都曾經是這里的學生。2016年夏天土耳其發(fā)生了軍事政變,這所軍校顯然陷入了事件之中。現(xiàn)在這所軍校已被關閉,官方稱將會把它改建成博物館對外開放。</h3> <h3>1999年的秋天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踏上了回家之路,在三艘拖船的牽引下緩緩的駛入了博斯布魯斯海峽。當時的土耳其政府為了能夠早日加入北約屈服了美國政府的壓力拒絕了瓦良格航母通過土耳其海峽。沒有動力的瓦良格像一個孤魂野鬼一樣被阻擋在眼前的這座大橋之外,在黑海轉悠了五百多天最后只能返回烏克蘭港口。直到我國最高層當局的斡旋下,土耳其派軍隊總參謀長訪華并開出了極其苛刻的條件:轉讓火箭炮制造的技術,每年二百萬游客的指標,十億美元的通航保證金。我國政府都答應了。</h3> <h3>土耳其是周邊所有的伊斯蘭國家里唯一堅持實行一夫一妻制,這是它靠近歐洲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盡管它在許多方面都留有濃厚的伊斯蘭傳統(tǒng)包括婦女的著裝風格。因為女人在公眾場合都必需帶上頭巾遮住眼睛所以土耳其航空公司的空姐也只能聘用外國人了。</h3> <h3>拍完張照片我拆下了照相機的鏡頭放入了旅行箱。晚飯后我們要回家了。黃昏時分的歐亞大橋披上了金色外衣仿佛在跟我們作別。再見了土耳其,但愿我們有緣再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