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37, 35, 8);"><b>--與鐵道兵第十九團重慶、宜昌部分戰(zhàn)友重逢的紀實</b></span></font></h3> <h3> 1984年1月1日,鐵道兵撤銷了,鐵道兵脫下軍裝,走向社會。</h3><h3> 35年過去了,曾經(jīng)的老兵、新兵生活怎么樣?我想去看看他們!</h3><h3> 2018年4月6日,我和原《鐵道兵》報社編輯羅光明,相約去重慶、宜昌專程拜訪鐵四師第十九團部分戰(zhàn)友。</h3> <h3> 我倆此行,是受原鐵四師第十九團宣傳股"同桌"的陳泳、熊繼云、王光榮等戰(zhàn)友的多次邀請,35年后戰(zhàn)友相約久別重逢的。</h3> <h3> <font color="#ed2308"><b>"青春當無悔"</b></font></h3> <h3> 四月的重慶,暖的讓人心醉。</h3><h3> 4月7日17:30時,重慶北站出站口,陳泳拿著手機與我通話,一路小跑向前,突然以軍人的姿態(tài)給我倆行了個軍禮!</h3><h3> 一聲"老戰(zhàn)友",真的好感動!38年前的一件件往事記憶猶新,一幕幕場景歷歷在目……</h3> <h3> 1977年1月,陳泳當上鐵道兵不久,就調到十九團報道組搞新聞報道,當時羅光明戰(zhàn)友是新聞干事,手把手教他寫稿,下連隊采訪,他勤奮書寫了一段精彩的青春。</h3> <h3> 1981年退伍回重慶,他靠一支筆、一輛面包車,創(chuàng)辦藍天絲印技術有限公司,有奮斗、有艱辛;有收獲,有憂傷;有振作,也有迷惘;是鐵道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激勵他砥礪前行,終于成就了"藍天絲印"的夢。</h3> <h3> 在重慶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傾聽了陳泳當年不愿留部隊晉職的心跡和緣由,見證了他仍然起早貪黑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h3><h3> 他臉上始終掛著一抹自信的笑容,如同當年他用活力四射的目光,探求一切新奇的事物一樣,用稚嫩的手指執(zhí)筆在本子扉頁寫下:"青春當無悔。"</h3> <h3> 38年后再重逢,一個有血有肉、有情趣、有追求、有情有義、知恩圖報的陳泳,這正是我當年對他最美的記憶。</h3> <h3> 在重慶期間,我與榮獲重慶第二屆"銀河之星"詩歌獎和《重慶晚報》文學特別獎的張?zhí)靽鴳?zhàn)友有幸相聚。</h3><h3> 我是在報紙上認識和結識張?zhí)靽鴳?zhàn)友的,曾讀過他出版報告文學《大路神韻》、《時代足跡》、《行走在沒有路的路上》、《風塵天涯路》等近300萬字的作品。</h3><h3> 此次他贈送我一本《流動的水墨》,新詩集打動了我。</h3><h3> 流動,筑路工人的不定行蹤,激起他的思如泉涌;水墨,筑路工人用汗水、用青春乃至用鮮血灑在大地的國畫,更是他熬更守夜、嘔心瀝血鐫刻在心底的愿景。</h3> <h3> 在重慶,我倆游覽了大足石刻。</h3> <h3> 參觀了白宮館。</h3> <h3> 到紅巖魂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tǒng)教育。</h3> <h3> 抗戰(zhàn)遺址博物館。</h3> <h3> 游覽了重慶兩江夜景。</h3> <h3> 磁器囗的小吃是很有名的,來重慶的客人都要逛一逛。</h3> <h3> 品嘗美味佳肴的"一斗老火鍋"。</h3> <h3> <font color="#ed2308"><b>"報海耕耘的工匠"</b></font> </h3> <h3> 當我告訴戰(zhàn)友王光榮要去宜昌相聚,他正在貴州旅游,立即縮短了游程,提前返回宜昌等候我倆。他每天"到那里了"的問候,讓我心跳,期盼著與他"早點見面!"</h3> <h3> 11日早上,我們在重慶乘坐大巴經(jīng)長壽,到奉節(jié)游白帝城,換乘輪船游三峽風光。</h3><h3> 12日,王光榮戰(zhàn)友開著私駕車,中午就趕到秭歸準備迎接我倆。</h3><h3> 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我們乘坐的"天嬌大衛(wèi)"號因突遇大霧,延誤了一個半小時。導游在匆忙中領著游三峽大壩、屈原故里,在夜幕降臨時,我倆終于與王光榮、向宗元等戰(zhàn)友久別重逢了。</h3><h3><br /></h3> <h3> 當過鐵道兵的戰(zhàn)友,每位戰(zhàn)友都有一段難忘的記憶,都有一個密碼。無論塵封多久,那些軍旅生涯都將在遺忘中重新拾起。</h3> <h3> 我倆對王光榮戰(zhàn)友太熟悉了,與他四年軍營相處,不僅同住一室,而且是"同桌"寫作。</h3><h3> 他1978年12月入伍后曾是連隊的一名通訊員,在一次參加十九團舉辦的新聞報道培訓班上,被選拔到報道組的,從此他便愛著并踏上了新聞之路。</h3><h3> 四年的部隊寫作生涯,他拜師學藝,勤學是他的習性,刻苦是他的風格,青春年華躊躇滿態(tài),經(jīng)歷風雨笑容依舊。他筆耕不輟,進入了一個物我兩忘的寫作狀態(tài)和精神境界,一篇篇佳作見著報端。</h3><h3> "兵改工"后他調回宜昌,當過宜昌縣廣播站長,不久,《三峽晚報》接納了他當編輯、記者等,如今成為《三峽晚報》能寫會策劃的能工巧匠,是拔尖的記者編輯,我倆為他而自豪。</h3><h3> 他和熊繼云、陳泳一樣,都是新聞報道出身,回到地方,都在地方報社工作過。我不禁感慨:"新聞報道真是鍛煉人、培養(yǎng)人,出人才呀!</h3> <h3> 在秭歸民俗客棧,我和光榮戰(zhàn)友結識了三峽雨老板。</h3> <h3> 三峽雨老板好客,離開時亦有難舍難分的感覺!</h3> <h3> 在三峽大瀑布景區(qū)</h3> <h3> 四十多年一起游三峽大瀑布,心情很爽呀!</h3> <h3> 光榮陪伴著游清江畫廊</h3> <h3><font color="#ed2308"><b> 不曾深交情更深</b></font></h3> <h3> 這次戰(zhàn)友相聚,我們分別是1970年12月、1972年12月、1978年12月當兵的,當過鐵道兵的人,一見"鐵"生情、一遇"鐵"深情,讓我倆身感同受。</h3> <h3> 戰(zhàn)友王光榮忙前跑后"牽線搭橋",讓我倆見到了曾經(jīng)簇擁在鐵四師十九團軍旗下的宜昌地區(qū)部分戰(zhàn)友!</h3> <h3> 在秭歸縣,受到了鐵道兵秭歸縣戰(zhàn)友聯(lián)誼分會的會長趙豐,副會長鄭光倫、譚建新、向宗元等戰(zhàn)友的熱情接待。</h3> <h3> 在宜昌市,擁有1200多位戰(zhàn)友的鐵道兵宜昌戰(zhàn)友聯(lián)誼總會會長易正東,副會長李先金、姚力、陳蘭權、楊衛(wèi)、車孝平、閆榮、黃定明和兼任秘書長的王光榮等戰(zhàn)友盛情招待。</h3> <h3> 與鐵道兵宜昌戰(zhàn)友聯(lián)誼總會會長易正東(左)在一起。</h3> <h3> 黃定明(左一起)、車孝平、李先金、易正東、翟基生、羅光明、閆榮、王光榮。</h3> <h3> 閆榮戰(zhàn)友</h3> <h3> 興山縣戰(zhàn)友分會的會長龔萬仁、副會長黃德國、楊榮兵、王輝強等戰(zhàn)友,專程趕到宜昌與我倆見面。</h3> <h3> 與興山縣戰(zhàn)友分會的會長龔萬仁戰(zhàn)友(左)在一起。</h3> <h3> 戰(zhàn)友鄧興愛,曾是五連的文書,為了解決我倆14日晚返京的Z4次列車臥鋪票,操心盡力,直到晚上九時把我們送上車,令我倆滿滿的感動!</h3> <h3> 既要會友,又要賞景。</h3><h3> 戰(zhàn)友王光榮開著私駕車,陪伴我倆游覽了清江畫廊、三峽大瀑布等景觀,青山綠水、如詩如畫,給我倆留下了夢境般的"山水經(jīng)典"、"讓心靈度假的地方"。</h3><h3><br /></h3> <h3> 短短的一天半,這些曾經(jīng)是我接的"新兵",那些我倆曾經(jīng)擁抱過的人、握過的手戰(zhàn)友,那些從記憶深處歡蹦出來的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仍是那么年輕、那么朝氣!在共同的憶述中,一個個竟如活靈活現(xiàn)地來到了眼前,讓我倍感親切!</h3><h3> 一時間,"老兵"、"新兵"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喜悅久別重逢,看見的或看不見的感動、激動、行動,說起軍營的故事、談起各地的戰(zhàn)友如數(shù)掌珍。</h3><h3> 我們都經(jīng)過,然后在時間的穿梭中,一切成為了永恒!</h3> <h3> 宜昌地區(qū)的這批戰(zhàn)友們,離開軍營回到地方,在家鄉(xiāng)各項事業(yè)中,他們用鐵道兵精神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個個續(xù)寫了新的篇章。</h3> <h3> 由"鐵四師十九團"孕育出來的戰(zhàn)友情誼,拆不散,打不亂,分不開,忘不了,她將永遠珍藏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h3> <h3> 35年后的重逢,人生能有幾回?因其稀有,難得,所以才彌為珍貴。</h3> <h3> 此次重慶、宜昌之行,讓我深切感受到,戰(zhàn)友情是一種人間至情。</h3><h3> 無論熟悉或不熟悉,當過鐵道兵的人有幸能成為戰(zhàn)友,不能不說是命運厚賜。</h3><h3> 戰(zhàn)友情不囿于時空的限制,而接受時空變化的檢驗。戰(zhàn)友情不是寫在臉上,而是珍藏在心里、刻骨銘心的記憶。</h3> <h3> 14日,鐵道兵宜昌戰(zhàn)友聯(lián)誼總會會長易正東等戰(zhàn)友熱情接待。</h3><h3> 照片前排左一起:興山縣戰(zhàn)友分會會長龔萬仁,羅光明、翟基生,聯(lián)誼總會會長易正東;</h3><h3> 后排左一起:王光榮、車孝平、閆榮、王輝強、黃德國、李先金、楊榮兵</h3> <h3> 《鐵道兵戰(zhàn)友》網(wǎng)2018年4月16日發(fā)表。</h3> <h3> 《鐵道兵公眾號》4月21日第2018-217-4期發(fā)表。</h3>